《汉末之吕布再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师,您走后,这虎牢关该由谁来坐镇”有人小声询问起来。

    明日关东诸侯再来强攻,倘若关上没有坐镇指挥的大将,势必会各自为战,乱作一团,不能协调抵御,极有可能会被关东诸侯攻破。

    董卓听闻这话,脚步顿在原处,张着一双如同鱼目的粗大眼珠,在帐内李傕郭汜段煨这些人身上扫视了一圈。

    这些将领都跟了董卓多年,董卓对他们也是知根知底,武力尚勇,就是统帅平平,有些小聪明,却不足以担当统帅大任。

    这时,董卓想起一个人来,同为他麾下的中郎将,徐荣。

    初入洛阳的时候,董卓不仅收编了洛阳的军队,还意外的发现了徐荣这么个人才,费了不少功夫才将他收为己用。

    董卓曾同徐荣相谈,二人越聊越是投机。董卓对徐荣是大加赞赏,称他有大将之风,颇为喜爱。

    有能力的人,往往会遭到排挤,牛辅李傕这些人就不待见徐荣,想方设法将他排挤出了洛阳城外。

    西凉军的内部矛盾归内部矛盾,但从大的派系上讲,牛辅等人都属于西凉派系,跟徐荣所在的洛阳军,虽都隶属于董卓旗下,平日里却是势同水火。

    后来董卓沉迷享乐,也就渐渐淡忘了此人。

    危难之际,董卓倒是想起了他来。

    恰好,徐荣此时就在据此不远的偃师,手中有兵马四千余人。

    董卓令人去将徐荣唤来,让他坐镇虎牢关。

    徐荣感念董卓的知遇提拔之恩,心中愿为董卓死战,然则听到这个任务,却婉言拒绝道“董公,末将资历平平,恐难担此大任。”

    董卓能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于自己,这也说明了董卓对徐荣的信任,但李傕郭汜这些人不一样,他们一直都跟徐荣不对眼,根本不会听他调度。

    将不能听令而行,这场仗基本上必败无疑。

    所以徐荣宁肯作为旗下将领听令,也不愿担当统帅大任。

    董卓回顾了一圈在场诸将,也知道他的这些手下个个桀骜难驯,根本不会服从徐荣。

    符节给了吕布,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董卓卸下腰间宝刀,语气郑重“此乃危急存亡之时,此任只能交于你徐荣来担,你若眼中还有我这太师,就别再推脱。”

    说着,董卓回顾了李傕郭汜等人一眼,将宝刀交到徐荣手中“这是本太师最喜爱的七星刀,明日你督守城头,若有不听令行事者,可立斩之”

    七星刀交到徐荣手中,无异是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力。

    “末将定不负太师所望”接过七星刀,徐荣刚毅的面庞上笃然万分。

    董卓点了点头,算是放心了不少,又朝着身后诸将说道“尔等也要坚守各自岗位,万不可怠惰,本太师很快便回。”

    “遵令”李傕等人同时应道。

    帐外,飞熊军集结完毕,这是董卓麾下最为精锐的骑军。其速度迅疾如飞,战斗力又如熊一样强悍,故号飞熊。

    董卓肥胖的身躯爬上马背,若非胯下战马乃是西凉神骏,普通战马早被董卓给压趴下了。

    “儿郎们,随本太师朝着洛阳,进军”

    董卓大吼一声,扯动马缰,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身后五千骑随之狂奔。

    虎牢关至洛阳,两百余里。

    因是夜间行路,巩县附近一带又全是山路,董卓抵达洛阳城下的时候,已是次日寅时3点左右。

    “太师,洛阳东边的城门大开,不见守城士卒。”探路的哨骑回来禀报。

    董卓带着骑军抵达城下,城头并不见灯笼烛火,仅凭天上黯淡的月光,很难看清城上是否藏有伏兵。

    董卓欲催马而入,在他旁边的董旻上前拦下董卓,劝阻起来“兄长,洛阳城门大开,恐防有诈。不如等天亮之后,再作入城。”

    “叔颖,老娘和白儿都在城内,为兄如何能够安心”

    董卓等不了,带着人马直接冲进了城中。

    意料之外,城内并无伏兵,地面和墙壁上留下了许多厮杀过的刀剑痕迹,还有干涸的斑驳血渍。

    城内凄凉一片,清风卷起街道上的落叶,在空中飞舞。

    董卓直奔他的太师府邸,如此大的响动,自然惊醒了睡梦中的老太太和小孙女。

    在婢女们的搀扶下,老太太带着小孙女走进堂内,看到坐着的董卓后,董白一下子扑进了董卓怀中,高兴的喊着翁翁。

    老太太也是满脸慈祥,问向董卓“仲颖,你怎么回来啦”

    “孩儿甚是挂念母亲,特意回来看看。”见到老娘和孙女无恙,董卓放心了不少。

    “不用管我这老婆子,我身体健朗着呢,不愁吃不愁穿,更何况还有白儿在身边陪着说话。你呀,忙你的家国大事去吧。”

    被封作池阳君的老太太如是说着。

    外边的人都说董卓不好,尽管董卓三令五申,但还是有一些闲言碎语传到老太太的耳中。

    在老太太的眼里,董卓只是她的儿子,孝顺自己,又有出息。

    其他的事情,她老了,管不了。

第四八五章 临危受命() 
    听闻董卓要回洛阳,李儒第一个出来反对,急切呼道“主公,万万不可您若是弃了虎牢关,关东贼军势必破关而入,到那时腹背夹击,天下将无我等容身之处矣”

    “难道你要我眼睁睁看着我老娘和孙女,陷入虎口而不救”

    董卓厉声反问,他对别人手段残暴,甚至于草菅人命,然则对于年迈老母,却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

    “主公,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区区妇孺”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将李儒抽得踉跄倒退两步,嘴角溢出血来,可见董卓这一巴掌的力气之狠。

    “李儒,以后说话动动脑子”董卓面色阴戾,盯着李儒就像是一头觅食的黑熊,随时都能将他吞噬。

    常常称呼李儒为贤婿的他,这一次也直呼了李儒的名字。

    李儒捂着胀痛的脸,眼中有狠色闪过,随即被他很好的掩藏起来,怯畏应下“儒,知错了。”

    “通知飞熊军,随本太师连夜奔赴洛阳。”穿好甲胄的董卓下达命令,准备动身离去。

    “太师,您走后,这虎牢关该由谁来坐镇”有人小声询问起来。

    明日关东诸侯再来强攻,倘若关上没有坐镇指挥的大将,势必会各自为战,乱作一团,不能协调抵御,极有可能会被关东诸侯攻破。

    董卓听闻这话,脚步顿在原处,张着一双如同鱼目的粗大眼珠,在帐内李傕郭汜段煨这些人身上扫视了一圈。

    这些将领都跟了董卓多年,董卓对他们也是知根知底,武力尚勇,就是统帅平平,有些小聪明,却不足以担当统帅大任。

    这时,董卓想起一个人来,同为他麾下的中郎将,徐荣。

    初入洛阳的时候,董卓不仅收编了洛阳的军队,还意外的发现了徐荣这么个人才,费了不少功夫才将他收为己用。

    董卓曾同徐荣相谈,二人越聊越是投机。董卓对徐荣是大加赞赏,称他有大将之风,颇为喜爱。

    有能力的人,往往会遭到排挤,牛辅李傕这些人就不待见徐荣,想方设法将他排挤出了洛阳城外。

    西凉军的内部矛盾归内部矛盾,但从大的派系上讲,牛辅等人都属于西凉派系,跟徐荣所在的洛阳军,虽都隶属于董卓旗下,平日里却是势同水火。

    后来董卓沉迷享乐,也就渐渐淡忘了此人。

    危难之际,董卓倒是想起了他来。

    恰好,徐荣此时就在据此不远的偃师,手中有兵马四千余人。

    董卓令人去将徐荣唤来,让他坐镇虎牢关。

    徐荣感念董卓的知遇提拔之恩,心中愿为董卓死战,然则听到这个任务,却婉言拒绝道“董公,末将资历平平,恐难担此大任。”

    董卓能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于自己,这也说明了董卓对徐荣的信任,但李傕郭汜这些人不一样,他们一直都跟徐荣不对眼,根本不会听他调度。

    将不能听令而行,这场仗基本上必败无疑。

    所以徐荣宁肯作为旗下将领听令,也不愿担当统帅大任。

    董卓回顾了一圈在场诸将,也知道他的这些手下个个桀骜难驯,根本不会服从徐荣。

    符节给了吕布,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董卓卸下腰间宝刀,语气郑重“此乃危急存亡之时,此任只能交于你徐荣来担,你若眼中还有我这太师,就别再推脱。”

    说着,董卓回顾了李傕郭汜等人一眼,将宝刀交到徐荣手中“这是本太师最喜爱的七星刀,明日你督守城头,若有不听令行事者,可立斩之”

    七星刀交到徐荣手中,无异是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力。

    “末将定不负太师所望”接过七星刀,徐荣刚毅的面庞上笃然万分。

    董卓点了点头,算是放心了不少,又朝着身后诸将说道“尔等也要坚守各自岗位,万不可怠惰,本太师很快便回。”

    “遵令”李傕等人同时应道。

    帐外,飞熊军集结完毕,这是董卓麾下最为精锐的骑军。其速度迅疾如飞,战斗力又如熊一样强悍,故号飞熊。

    董卓肥胖的身躯爬上马背,若非胯下战马乃是西凉神骏,普通战马早被董卓给压趴下了。

    “儿郎们,随本太师朝着洛阳,进军”

    董卓大吼一声,扯动马缰,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身后五千骑随之狂奔。

    虎牢关至洛阳,两百余里。

    因是夜间行路,巩县附近一带又全是山路,董卓抵达洛阳城下的时候,已是次日寅时3点左右。

    “太师,洛阳东边的城门大开,不见守城士卒。”探路的哨骑回来禀报。

    董卓带着骑军抵达城下,城头并不见灯笼烛火,仅凭天上黯淡的月光,很难看清城上是否藏有伏兵。

    董卓欲催马而入,在他旁边的董旻上前拦下董卓,劝阻起来“兄长,洛阳城门大开,恐防有诈。不如等天亮之后,再作入城。”

    “叔颖,老娘和白儿都在城内,为兄如何能够安心”

    董卓等不了,带着人马直接冲进了城中。

    意料之外,城内并无伏兵,地面和墙壁上留下了许多厮杀过的刀剑痕迹,还有干涸的斑驳血渍。

    城内凄凉一片,清风卷起街道上的落叶,在空中飞舞。

    董卓直奔他的太师府邸,如此大的响动,自然惊醒了睡梦中的老太太和小孙女。

    在婢女们的搀扶下,老太太带着小孙女走进堂内,看到坐着的董卓后,董白一下子扑进了董卓怀中,高兴的喊着翁翁。

    老太太也是满脸慈祥,问向董卓“仲颖,你怎么回来啦”

    “孩儿甚是挂念母亲,特意回来看看。”见到老娘和孙女无恙,董卓放心了不少。

    “不用管我这老婆子,我身体健朗着呢,不愁吃不愁穿,更何况还有白儿在身边陪着说话。你呀,忙你的家国大事去吧。”

    被封作池阳君的老太太如是说着。

    外边的人都说董卓不好,尽管董卓三令五申,但还是有一些闲言碎语传到老太太的耳中。

    在老太太的眼里,董卓只是她的儿子,孝顺自己,又有出息。

    其他的事情,她老了,管不了。

第四八六章 历史改写() 
    家人安然无恙,董卓舒了口长气。

    “翁翁,吕叔父有封书信让我交给您。”董白拿着一封布帛书信跑来。

    这家伙,居然还有脸给我留信!

    “老夫倒要看看,这狼心狗肺之徒有何说辞。”

    董卓脸上怒气陡涨,一双大手将书信打开。

    “董公在上,吕布拜言:回顾往昔,董公待吾极好,礼遇有加,此份恩情曾令吕某无数次夜间辗转。然,世事难料,布不得不为今后所计。所谓兵者,诡道也,布此番手段实属无奈,利用了董公信任,深感愧疚。

    虎牢关前,布力战诸将,亦算是报了董公。布此番所行,正应您当日所言: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又岂能寄居人下?

    董公担心老母、孙女,吾料必会飞驰回奔洛阳。吾只需在城内设下埋伏,便能将董公一网打尽。”

    看到这里,董卓后背一凉,如果真设有埋伏,他此番回来,估计就是自投罗网。

    所幸,城内并无伏兵,董卓接着往下看。

    “抓老夫人与小侄女为质,借以胁迫董公,有人劝过。

    吾,不屑为之!

    只愿来日,能与董公正面一战,只是不知是飞熊军骁勇,还是我的狼骑营更深一筹,布拭目以待。”

    卷末,吕布敬上。

    从始至终,书信里吕布都是称呼董卓为‘董公’,念着他往日的情分。

    董卓看完之后,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是该愤怒,还是欣慰,亦或是苦笑。

    “翁翁,你不高兴吗?”

    董白偏过头,处在深宅的她根本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

    董卓低下头,丑恶的脸庞上多了几分慈爱,抚着孙女的乌黑秀发,温和说着:“翁翁能够见到白儿,就十分开心了。”

    很难想象,天下人口中残暴不仁的董魔王,也会有这般和蔼模样。

    早年,董卓最喜欢的儿子青年意外身亡,只留下这么一棵独苗。董卓为此沮丧低落了好一阵子,后来便将对儿子所有的爱,倾注在了孙女董白的身上。

    将老娘和孙女送回房内之后,董卓站在空旷的院子里,仰望天空。

    黯淡的月色,斑驳的数影,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兄长,我已经调查了城内一圈。吕布昨天夜里裹挟天子百官往长安去了,还带走了城内七八成的百姓。”

    董脚步急促的来到董卓身旁,告诉他这位兄长,洛阳如今几乎已是空城一座。

    董卓侧目看了他这弟弟一眼,没有说话。

    “如此庞大的队伍,他们行军速度应该不会很快。只要兄长率军追击,必能追上,救回天子!”

    董劝说董卓出兵追击,天子乃是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有天子在手,怎么都占着一头理,倘若天子落入别人之手,他们就真的成了叛乱的反贼。

    董卓摇了摇头,月光洒在他粗犷的脸上添了几许落寞,他叹了口气:“算了,老娘和白儿没事就好。”

    他已经不打算追究此事了,吕布骗了他不假,但起码没有把事做绝,给他留了后路。

    他们之间的帐,就此一笔勾销。

    董却是不甘就此罢手,继续劝说着董卓:“兄长,关中那边是你经营的地盘,又有樊绸守在函谷关。吕布想要入关,得废不少功夫,别说十天半月,就是给他半年都未必能够攻下函谷关。我们只需追击过去,和樊绸来个前后夹击,定能击败吕布,夺回天子!”

    “叔颖,你觉得你能想到的事情,吕布会想不到吗?”

    董卓反问了一声,吕布在他身边蛰伏了这么久,怎么可能没有万全之策,就贸然带着天子百官往长安而去。

    果然,董卓话音刚落,就有人前来禀报:“太师,樊将军到了。”

    董卓听得这话,心中叹息,道了声:“让他进来。”

    很快,樊绸出现在了董卓面前。

    “樊将军,你不是镇守在函谷关吗?怎么来了洛阳?”董纳闷儿的询问起来。

    “前几天来了个叫魏木生的将领,拿着太师符节说是要与我调防,让我赶往虎牢关增援。我途经洛阳,故而在此暂歇。”樊绸如实回答起来。

    函谷关轻而易举的落入吕布之手,董气急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