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吕布再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樱伪胤追渍偻獗酰坑≈镏卤匦丁N崃掀浔匕芤病!

    何进素来亲信袁家兄弟,凡事多以袁绍意见为主,又以曹操为阉宦之后,故而对此不以为然,嗤夷鄙道:“小儿愚见!”

    遂召董卓驻守关中上林苑,又使王匡征募河内强弩手,召东郡太守桥瑁驻成皋,使平叛回来的武猛都尉丁原火烧孟津,将洛阳的西、东、北三面尽皆锁死,以此来威逼何氏。

    尚书侍郎郑泰听说何进居然想把董卓召进洛阳,饭都顾不得吃,连忙跑来规劝。他告诉何进:“董卓此人强横残暴兼且贪得无厌,要是把他召进京城,必会危害朝廷!”

    尚书卢植亦是来劝,董卓为豺狼,若入京,必噬人。

    熟料何进压根儿听不进去,郑泰彻底对这位屠夫算是彻底失望,当场弃官而去。

    何进随后又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又派洛阳方略武吏监视城内各处宦官。

    从关中出发前往并州上任的董卓行进速度缓慢,尤其是在进入河东地界之后,便驻足不前,暗中观察洛阳局势。

    这天,李儒风风火火的从外面跑来,一路欣喜过望的大呼:“主公,天助,天助也!”

    相识多年,董卓却从未见过李儒这般高兴到失态的模样,他了解自个儿女婿,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

    故而他虽不知发生了何事,却也跟着大笑起来:“贤婿,何事如此高兴?”

    李儒将刚收到的诏旨交到董卓手中,脸上掩饰不住兴奋:“大将军何进来诏,让主公您驻守上林苑,做好进京勤王、诛杀宦官的准备。”

    上林苑就在长安城附近,关中将士又多是董卓的老部下,即便皇甫嵩已经接手,可只要董卓振臂一呼,皇甫嵩也就形同虚设。

    到时候只管打着勤王的名义进京,即便何进想要反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用李儒的话说就是:天子崩逝,新帝尚幼,何不挟天子,以执宰天下。

    当天下午,在河东停留多日的董卓再度出发。只不过要去往的地方不再是以北的并州,而是洛阳以西的关中上林苑。

    辽北的塞外,搜捕多月的汉家将士开始踏上归途。

    替吕布扛着方天画戟的文稷大步往前,画戟牙刃的末端,多了个悬挂的方正木盒。

    赤菟背上的吕布瞅了那木盒一眼,心情显然不错,上穷碧落下黄泉,终究还是把你给逮到了。

    这样一来,他也终于可以回京向天子复命。

    算算时间,薇娘腹中的孩儿也应该已经降临人世。只是不知,是男孩,还是女孩?

    不管男孩女孩,都是我吕布的血脉!

    说到孩子,那张因杀戮而渐渐变得沉凝的面庞上升起了几分和缓。

    他有些想念小铃铛了,大半年的时间未见,也不知道这个活泼可爱的女儿长高了多少,还会不会在门前欢欢喜喜的跑来,扑进他的怀里,唤他爹爹

第四一九章 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幽州境外百余里的平原上,一匹灰骏的快马飞驰。

    在望见汉家的数百骑后,陈卫拍马而来,抱拳禀道:“将军,先生请您速回右北平,说是洛阳有变。”

    吕布心中一沉,顿时有股不好的预感升起。他当即发下命令,不走辽东,直接快马返回右北平。

    抵达右北平后,吕布顾不得歇息,招来戏策,开门见山:“先生,出了何事?”

    见到吕布归来,戏策也是舒了口气,眼下非常时期,长话短说。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他们只能得到天子驾崩,皇子刘辩即位的消息。关于何进召董卓等人入京勤王的事情,幽州这边包括州牧刘虞在内,仍旧不知。

    “什么!天子驾崩了!”

    听得这个消息,吕布满脸震惊,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和戏策等人不一样,他是清楚知道历史进程的重生者。按照记忆里的时间推算,现在才中平四年,而天子刘宏应该是在中平六年才会身亡,又怎会提前了两年?

    殊不知,他这个起初只带有丁点记忆的小小蝴蝶,扇动的翅膀已经打破了历史的正常轨道,于不经意间,改变了太多太多。

    事态紧急,容不得吕布多想,他当即喊道:“曹性,黄忠!”

    “末将在!”二人同时抱拳。

    “你们速去点齐军中骑卒,令他们迅速整备,同我即刻出发。”吕布果决下令,没有半分犹豫。

    雷厉风行的行事风范,在戏策看来颇感欣慰,他的这位将军,成长得越来越快了。

    北军骑卒只剩归来的那六百余人,整合完毕之后,吕布正欲出发,却恰好撞见了前来给他接风洗尘的州牧刘虞。

    刘虞对吕布的印象很是不错,故而在得知吕布返回右北平后,才想着来见一见这位年轻的镇北将军,不过他前脚来,就发现吕布似是又要率军出发。

    如今的幽州已定,并无乱事,刘虞难免有些不懂的问道:“吕将军,你这么着急,是要去哪儿?”

    吕布同刘虞抱拳回礼,对这位汉室宗亲并不反感,出声说道:“使君,吕某此番平叛使命已完,就不多做耽搁,该回洛阳复命了。”

    有些事情,吕布知道,有些话,他也不能说。

    现在吕布要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争分夺秒。如果让董卓进了洛阳,那么大汉朝的浩劫,就算是彻底来了。

    从幽州到洛阳,路途遥远,道路崎岖,即使快马加鞭,也要很长一段时日。

    话分两头,何进的征召传到董卓手中不久,张让等人在偷听得知何进意图后,索性来个先下手为强,假传太后懿旨,召何进入宫。

    随后,又领着常侍段珪、毕岚等几十人,拿着兵器悄悄地自侧门进,埋伏宫中。

    太后有诏,何进也不多想,大摇大摆的就去了。

    府中食客屡屡苦劝,奈何这位当朝的大将军压根儿听不见去,还反嘲了众人一通,说他们是想挑拨他兄妹之间的深厚感情。

    这也是何进最后一次证明“智商无下限”的时候,在张让等人一番义正言辞的怒斥之后,何进被斩于了嘉德殿前。

    袁绍等人得知何进被杀,借此机会带兵入宫。

    重掌虎贲的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只好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

    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下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二千余人。

    董卓在途中望得孟津火起,连上林苑都懒得去了,带着飞熊军直奔洛阳而来。

    北邙山脚,奔流的河水湍急。

    年迈老龄的大宦官实在跑不动了,扶着石桥,狼狈的喘起大气。未过少会儿,后面马蹄声响,追兵将至。

    “义父,快上来,儿子背着您走。”身旁的年轻宦官蹲下身子,声音里透着些许焦虑,想要驮着老宦官继续逃命。

    荣华多年的老宦官此刻也看清了人世,微微摇头:“你不必管我,赶快逃命去吧。”

    年轻宦官却是不走,又一次催促着老宦官快些上来。

    小宦官言辞恳切,张让心生感动,他这一生都在算计别人,收过党羽无数,将所有人都玩弄于鼓掌。而如今,仿佛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到头来只有这个早年收养的儿子忠心耿耿,也曾帮他干过不少背地里杀人放火的勾当。

    “为父今天是逃不了了,你若是真想帮我,为父倒是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你帮忙。”张让舒抚胸口,缓缓说着。

    年轻宦官当即跪下,重重磕头:“只要儿子能够办到,纵使赴汤蹈火,也定要为您完成心愿。”

    张让见他说得笃然,便将此事交托于他:“日后你若是能够见到吕布,烦请你告诉他,如果他还记得先皇恩情,就请他帮陈留王登上帝位。”

    当初写下的遗诏早就被何家兄妹毁了,他能传达的,也就仅仅是这句口谕罢了。

    至于吕布信不信,那就是他的事了。

    年轻宦官应下之后,又磕上三个响头,道了声‘义父珍重’,才往北邙山的林间匿去。

    稍许,数百甲士以及上百根火把从石桥对面而来。

    火光将来者的面庞映照通红,乃是河南中部掾吏闵贡。他见到张让在此,心中不有一喜,救驾之功可谓是天大功劳,遂厉声呵斥问道:“老阉宦,快快交出陛下和陈留王,否则,今儿个便是你的死期。”

    张让自知难逃此劫,脸上丝毫不惧,甚至有些鄙夷的看了闵贡一眼,讥讽嗤笑:“一群蛇鼠之徒,也配来缉拿咱家?”

    闵贡素有名声,如今听得张让这话,自是恼怒万分,他正欲下令让身后士卒过去逮捕,熟料张让陡然高呼一声:“陛下,黄泉冷清,老奴陪你来了!”

    说罢,老宦官从石桥上方投河而下。

    张让投了河,加之水流湍急,尸身估计也不知道被冲到了哪里。

    当务之急,还是应快些找到天子。

    闵贡带着人搜寻北邙,好在老天不负,终于让他找到了天子以及陈留王,后又与袁绍、王允、淳于琼等人汇合,众人迎着天子,准备回京。

    之前洛阳早有童谣: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今日果应其谶。

第四二零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 
    迎驾的队伍未走多远,前方蹄声如雷。

    飞驰而来的董卓军拦下车驾,少年天子吓得大哭,太尉崔烈出来,大声质问:“来者何人,保驾耶?劫驾耶?”

    一身威武甲胄的董卓催马上前,也不下马,居高临下的瞅了这些官员一眼,抱拳朝车驾内的天子高声说道:“前将军、并州牧董卓,特来迎驾。”

    崔烈打量了董卓一番,见其体型魁壮,面如黑熊,身后又是群虎狼之徒,担心不好控制,又怕董卓做出些出格之事,遂敕令董卓:“有诏退兵,令尔速去!”

    董卓却是立在原地没动,脸上露出的冷漠,令人感到脊背发寒。

    “董卓,你没听见吗!”崔烈见董卓不答,心中那股子不安感愈发强烈。

    汤都没喝到一口,就想赶我走?

    董卓心中冷笑,刚才答话就已经算是给你脸了,现在还敢得寸进尺,真当我来这儿是给你们当孙子的?

    当朝太尉的发号施令,董卓不仅当做了耳边风,更是当着众人面,露出狰狞獠牙:“本将军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现在跟我说什么回避?惹恼本将军,便砍了你们的脑袋!”

    接着,董卓又反诘诸位大臣道:“尔等身为国家重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来的脸面,让我退兵!”

    董卓嚣狂的气场十足,轻松便震慑住了众人。

    崔烈虽有名望,这时候却也没有卵用,撞见了董卓,可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随后,董卓上前拜见刘辩,向他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见董卓相貌凶悍,吓得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

    董卓从旁人处得知,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心底便萌生出了废帝的念头。

    回到洛阳皇宫,何进何苗都已经身亡,董卓接手了他们麾下军队,又以天气久不下雨为由,罢免司空刘弘,自己替而代之。

    请神容易送神难,这还只是开头。

    没过两天,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为例,自比田延年,意思就是谁敢出来反对,就弄死谁。

    卢植最先站了出来,袁绍、丁原等人也都站了出来,甚至拔剑相向。

    一场朝会,不欢而散。

    散会之后的丁原直接拉来手下队伍,在洛阳城外同董卓叫板。

    然则,他低估了董卓,也高估了自己。且不说董卓新收编的洛阳队伍,光他带来的飞熊军,都不是这群虾兵蟹将所能抗衡的存在。

    两军于城外交战,丁原的队伍不仅被碾压击溃,他自个儿也死在了这场战乱之中。

    翌日的朝会,董卓迈着大步,将丁原的头颅扔到殿上,一出杀鸡儆猴的戏码,吓得天子和百官,皆是面色发白。

    之前劝阻的卢植早已弃官而去,袁绍也逃亡冀州渤海。

    没了阻碍的董卓正是开始他的废立行动。

    五月十六,崇德前殿,丁宫负责主持了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改年号‘昭宁’为‘永汉’。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不久,就传出何太后被毒杀身亡的消息。

    太后殡天,董卓却不准朝廷为其举办丧礼,只是让天子到洛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随后,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更封郿侯。

    这一系列的动作,如雷霆之势,令人目不暇接。

    从抵达洛阳,到掌控洛阳,位列三公。

    董卓只用了十四天。

    月末,董卓联合被召回洛阳的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等人,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又在李儒的建议下,擢用清流,征召荀爽、韩融、陈纪等名士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同时,又选拔大量名士,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这番行为使得不少士族党人对董卓的看法有了转变,然则董卓的意图远远不止与此。他在拉拢士人的同时,也利用手中军权,大肆排除异己,滥杀无辜。

    甚至不惜纵容麾下将士屠村,以百姓的头颅,来充作军功,以为晋升的资本。

    百官们敢怒不敢言,此时的董卓已是大权独揽,权倾朝野,根本不将他们放入眼中。而他们,也都怕惹毛了这个蛮横不讲理的暴戾男人。

    不久,三公的位置也渐渐满足不了董卓的胃口,他自拜相国,封郿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自此,整个洛阳朝堂都沦为了董卓手中的玩物。

    这天早朝过后,待到董卓离开,太仆兼任尚书令的王允邀了不少公卿,说今天是他的生辰,特在府中备了一场酒宴,请诸位前去赴宴。

    当天夜里,不少朝中大臣都去了王允府邸。

    众多宾客之中,有个人却是不请自到,乃是典军校尉曹操。

    至于那天晚上,王府之中谈论了些什么,外人难以得知,只是隐约听到过一阵哭声,以及一阵与之相悖的狂放大笑。

    没过几天,曹操便借着机会,去了董卓府中。

    然则仅仅半柱香的功夫,便从董卓的府内,传出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出了洛阳。

    董卓起初还没反应过来,只是随口同前来的李儒说起,曹操献刀的事情。

    李儒是何等机警的人物,立马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猫腻。他告诉董卓,曹操极有可能是借献刀之名前来行刺。

    不过没有证据,李儒也只能是假想,他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