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歪,昏迷过去了。丑娃刚要喊叫,一把锋利的短刀顶在了他的咽喉处。
“想死还是想活?”四首领刘有田的低沉说话声。
“好汉,别杀我,别杀我,我家里还有老娘幼儿要我养活……”丑娃急忙哀求道。
刘有田说道:“不杀你也可以,带我们去各个军官的大帐,事成后就放了你。”
“好吧,希望好汉说话算数。”丑娃犹豫了一下,就带着刘有田一行人避开营里的流动哨来到了军官们住的大帐,一阵迷香吹进去。过了一会,刘有田鼻子里塞了解药,然后进去抓住了带兵的一个游击将军和几个千户军官,悄悄带出了大营。
天亮后,在众首领的威胁下,这几个军官下令各自统领的军队投降,于是近三千官兵全部被俘。
刘有田把鲁大诚放了回去,要求孟良臣和陈晟各拿二十万两银子来赎人,时间是一个月,过时就涨价一倍。听了鲁大诚的回报,孟良臣和陈晟如坠冰窟,浑身发冷,三千官兵被几百个山贼俘虏,说出去就是个大笑话,可是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
“孟大人,这井冈山地跨永新、龙泉两县,这征剿井冈山贼本就是这两县的事情,现在我们两帮了他们,这两县是不是助兵或助银的该有所表示啊,”陈晟突地说道。
听得这话,孟良臣心头一亮,急忙附和道:“陈大人说的是,来人,速去传永新宋知县和龙泉高知县来吉安府,本官有事要和他们两位商量。”
两个亲随骑马出了府城向两县的县城而去。
两县的知县接到知府大人的口信后,不敢耽搁,丢下手头的公务就骑上马,各自带了几个随从,跟着知府的亲随来到了府衙……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大他们六级的四品知府,永新知县宋忠和龙泉知县高明只得捏住鼻子认了此事,至于是助兵还是助银,须得回去商量一下。
看着两县的知县认下了这事,孟良臣和陈晟终于松了口气。
回到永新县衙,宋知县便叫来牛师爷和王捕头商量这事。
考虑的好一会,牛师爷才说道:“东翁,这三千官兵都被几百井冈山贼俘虏了,虽然山贼是用计,但是这也证明山贼不好对付啊,凭我们一县之力……”说到这里他不说了。
知县宋忠也知道他话里的意思,他神情黯然,双眼发呆,心说:“实在没办法的话,为了凑够二十万两银子,只能做一回横征暴敛的昏官了。”
这时王捕头眼前一亮,欲言又止。
见状,牛师爷便说道:“王捕头可是有什么良策?”
“王捕头,你说吧,你想到什么办法了?”宋知县也抬头看着他问道。
看了看宋知县,王捕头说道:“大人难道忘了赵先生和他的保安队了吗?”
宋知县如梦方醒,连声说道:“是了、是了,王铁汉你速去请赵先生来县衙里,我要和他商量一下这事怎么办,他见多识广,一定会有办法的。”
“卑职遵命!”说完王铁汉王捕头就骑上马,带了两个捕快做随从,出了县城,向鸣凤村飞驰而去。
来到鸣凤村,就让人去通报赵国华,赵国华正在离村稍远的一处利用废弃的院子改建的手榴弹制作工坊里指导大家做手榴弹,他通过《永香斋》的店老板钱万财,买了一粗铁,找永新县的铁匠师傅张老五又铸造了一批铁壳子,按照铁壳子的大小又做了一批木柄,把这两样东西拉回鸣凤村,便开始试制手榴弹,通过几次试验,他掌握了装药量后,便指导大家开始灌装手榴弹的火药,为了增加杀伤效果,他还让大家在手榴弹外包了一些碎钉子,破磁片之类的东西。
第四十一章 赵国华的机会又来了()
颗粒火药依然是原来的办法,先用木棍像擀面一样的,把用稀米汤拌好?13??粉状火药擀薄再用刀切成细条,再切碎细条,用筛子筛后放入大的手摇抛光球里抛光,抛光后再把还稍有点润的火药晒干透,最后定量装入油纸里封好口即可。
这样,士兵用时只需用小刀划开一个口子,往枪里倒入火药,装上铳子就可点火射击,不再需要考虑放药的多少了。
“赵大队长,王捕头有事找你,”一个村民来报告。
听说王捕头来找,赵国华放下手头的活,就回了村子。王捕头和两个捕快正在村里喝茶,见赵国华来了,急忙笑着站起来说道:“赵兄弟,哥哥可等你多时了,快随我去县衙,宋大人有急事要和你商量。”
“宋大人有急事要和我商量?王大哥,你不会是和兄弟开玩笑吧。”赵国华笑着道。
“我不是和兄弟开玩笑,确实是宋大人有事找你商量。”王捕头急忙说道。
看了看他急迫的表情,赵国华心想:自己一个普通的百姓,会一点做肥皂洗发膏的技术,虽说和这宋知县关系处的不错,可是关系也没好到也没到他有大事找自己商量的那个地步啊……
想到这,他笑着道:“王大哥,宋大人找我有什么事,能否透点风?……”
看了看屋里的人,王捕头没说话。
“你们几个先出去一下……”赵国华对着屋里的几个端茶送水的村民说道。
把两个捕快也支出去后,王捕头关上房门,这才低声而详细的对赵国华说了在县衙里听宋知县说的事。
听了王捕头说出的事,赵国华的心里十分吃惊:“这官兵也太烂了吧,小三千的人马,居然被几百个山贼俘虏,说出去真是个笑话啊,怪不得上万的人马会被几百个鞑子打的丢盔卸甲闻风而逃,靠这样的军队来卫护大明江山,简直就是做梦。”
见赵国华神色凝重,沉思不语,王捕头急忙劝说道:“赵兄弟,你也别担心,到了县衙,听宋大人怎么说,实在做不了的事,你也不要勉强,直接说出困难来就是,我想宋大人也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
“王大哥,你说的也对,可是我也不能忘了宋大人和你王大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不论宋大人有什么困难,只要我做得到的,我都会尽全力的帮他。”赵国华诚恳的说道。
听了赵国华的言语,王捕头十分高兴,他亲热的拉住赵国华的手:“赵兄弟,你真的是个很不错的人,我和宋大人没有看错你,以后……”
“王大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我们快走吧,恐怕宋大人等急了。”赵国华笑着道。
王捕头一怔,随即哈哈笑着说:“说的是……我们走吧!”说完就拉开房门,大步的走了出去。
赵国华也带了孙富跟着去了,一行五人骑马向永新县衙飞驰而去,路上卷起一股尘土。
到了县衙,下了马,王捕头带着赵国华就走了进去,见孙富也跟着进去,王捕头看了他一眼,知趣的没出声阻止。
“哎呀,明远,你可算来了,老夫快急死了,来人快给赵先生上茶……”宋知县一见了赵国华,高兴的迎上去,热情的招呼着。
赵国华见状,急忙跨前一步,躬身对宋知县和牛师爷施礼:“见过宋大人,见过牛师爷,让两位久等,实在抱歉,对不起!对不起!”
牛师爷笑着道:“刚才我和大人还在赌你到县衙的快慢呢,看来是我输了。”
“在下实在是怕耽搁大人的事情,所以一放下手里的事就赶来了。”赵国华急忙说道。
听了这话,宋知县看了王捕头一眼,王捕头轻轻点了下头,这下宋知县更高兴了,看赵国华是更加的顺眼。
众人客套毕,把无关的人支开,孙富也要出去,看了赵国华一眼,宋知县笑着道:“这位壮士就留在这里吧……”孙富闻言,感激的看了宋知县一眼。
见屋里只留下可以参与商量此事的人了,于是宋知县就把王捕头在鸣凤村对赵国华说过的事又说了一遍,只是内容和细节上更加详细。
听了这话,赵国华考虑了一会,才问宋知县道:“宋大人,不知我县凑集这二十万两银子是否容易?”
“唉!别说二十万,就是十万也凑不出啊。”宋知县摇着头,一脸难色的说道。
“可是那孟知府的命令你怎么办,他可是限期一个月让县里凑集白银二十万两啊。”赵国华又问道。
宋知县面有难色的苦笑着道:“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本官……本官只能寅吃卯粮了只是这样做,本官就对不起永新的父老了……”
“大人不可,永新的百姓已经够苦的了,大人如果这样做,恐怕会官逼民反,到时大人如何处置,一个不好,恐怕大人的身家性命也……”赵国华说到这里,停住了。
听了这话,宋知县机凌凌的打了个冷战,如梦初醒。
原来他只想到通过横征暴敛的方法收取二十万两银子交差了事,可是却没想到这事的后果,北方已是打的一团糟了,如果南方因为自己的横征暴敛民众出现暴乱,真的是后果不堪设想啊。
他对着赵国华长长一揖,感激的说道:“若非明远提醒,老夫几乎铸下大错。”
赵国华避开了宋知县的大礼,他沉思说道:“二十万两银子,其实说起来也不多,只要全县的大户和城里的商贾支持一下,也可以收齐,因此要收银子,只能向大户和商贾收取,这样才不会引起县里的动荡。”
“大户和商贾?”宋知县说着,苦笑着摇了摇头。
牛师爷道:“明远兄,我承认你说的方法是对的,可是在这大明朝,根本行不通,这些大户和大商贾,谁家后面没有朝廷官员的影子,不要说宋知县动不了他们,就是省里的巡抚大人也不见得敢动他们。”
听了牛师爷的话,赵国华叹了口气,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赵国华爱看历史书,他知道明朝的这个弊病是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就开始了。明朝初建时朱元璋为了拉拢知识分子,就下达了一系列优待读书人的法令和政令,其中有一条就是官绅不纳粮不交税,不服劳役。在新朝刚立时,土地兼并还不太严重,这样的法令和政令确实能够吸引大量的知识分子为新朝效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吏和乡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需要优待的人越来越多,交税纳粮的人却越来越少,而政治的腐败,又使土地兼并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不需要交粮纳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朝廷收到的税赋就更少了,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这些负担就落在了那些还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身上,骤然加大几倍十几倍的税赋,逼得自耕农们卖儿卖女,最后卖无可卖时,揭竿而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而因为收不到足够的税赋,又造成国家的财政困难,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灾民;于是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饥兵又作乱。饥民与饥兵相结合,引发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政府军缺乏战斗力,国家既无法消除外族入侵,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
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的恶性循环,大明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他正在想这些事,牛师爷问道:“明远兄可想到了什么好的办法?”
苦笑了一下,赵国华说道:“如此情况下,无非是助兵和助银,既然助银不成,那就只有助兵了。”
“助兵?可是我永新县那有那许多的兵,更何况三千官兵都不是山贼的对手,我永新的这百十个兵去了还不够山贼塞牙缝的。唉……”宋知县哀声叹气的说道。
屋里的几个人听了心里也不好受,赵国华也在想对策。
突然他心头一动:“啊,这不是一个趁机把保安队再度扩大的好机会吗?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可以让自己合法的拥有一支上规模的队伍,加快自己军队的成型速度了。”可是他又不好开口提出这要求来,毕竟这事有点不太寻常。
过了一会儿,见大家还是没想出办法来,赵国华实在憋不住了,便探询的说道:“如果宋大人实在没有办法,我的保安队倒是可以试一试,只是人数有点少了。”
“哦,明远你是说出动你的保安队去打井冈山的山贼?”宋知县惊讶的问道。
第四十二章 兵备道衙门()
他睁大了眼睛盯着赵国华,一脸不敢相信的神色。
点了点头,赵13国华自信的说道:“我的保安队,牛师爷和王捕头是见过的,不敢说以一敌十,最少一对一是不会败的,只是人数少了一些,如果大人同意在下把队伍扩大到三千人的规模,在下有把握灭了井冈山的山贼。”
“三千人?啊?”屋里的人听的吃了一惊,王捕头和牛师爷也一脸惊色的看着赵国华。
宋知县心说:“这人数也太多了,他养得了这么多的人吗?这么多的人,灭了井冈山的山贼,又怎么处理?”他边想边看赵国华,赵国华神色坦然的喝着茶。
左思右想,也不知道该如何决定,于是宋知县便问道:“牛师爷,王捕头,你俩看明远此法是否可行?”
捻着颏下的胡须,牛师爷字斟句酌的说道:“事急从权,这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事后这支人数众多的保安队该如何处理?是保留还是解散?解散显然是太浪费了,在这动荡的年代,我县有一支这样的队伍,那是利多弊少的,可是保留的话,县里又养不起,而且又用什么名义保留?”
宋知县听了牛师爷的话也陷入了沉思……
牛师爷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确实,在这动荡的年代,有一支如此数量的队伍,对永新县的安定将有极大的好处,可是要以什么名义保留这支队伍呢,而且这支队伍的给养和装备又如何解决?”
想到扩兵的事是赵国华提出来的,应该是有办法解决那两个问题。于是便和气的问道:“明远,扩大保安队,这事是你提出来的,你也是帮我解决难题,可是我要问你两个问题,希望你能回答老夫。”
“大人请说!”赵国华说道。
凝神看了看他,宋知县说道:“这第一个问题,剿灭了井冈山的山贼后,这支人数众多的保安队是解散还是保留?”
“当然是保留了,一支见过血的队伍,如果解散了,就太可惜了。”赵国华答道。
听了这话,宋知县又看了赵国华一眼,见他神色很淡定目光平和,于是又问道:“这第二个问题,如果保留的话,你以什么名义保留?这些人的饷银和给养又怎么办?你要知道,县里是没钱那么多人的队伍的。”
听了宋知县的话,赵国华知道他已同意了自己扩军的要求了,心里不由暗喜,可是他又不敢表露出来,于是他装着考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在屋里来回的走了一阵,这才慢慢的说道:“这些人可以用永新县联防队的名义保留下来,至于饷银和给养以及装备,就暂时由我来垫付,以后的事,以后再想办法。大人看这法子可否使得?”
“永新县联防队?这是个什么性质的队伍?”宋知县不解的问道,牛师爷和王捕头也一齐看着赵国华,在等他解释。
“联防队,顾名思义就是联合防卫,一方有警八方支援,一村有警,各村齐助,这样就可以发挥出团体的力量来抗击外来的威胁。”赵国华侃侃而谈。
“联合防卫,一村有警,各村齐助,妙啊,实在是妙。”牛师爷抚掌赞叹道。
“不错,这个法子不错。”宋知县听了也是连连赞叹不已。
心中的难事有了办法解决,宋知县的脸色变得明朗了起来,保安队有了名正言顺的扩编名义,赵国华也是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