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丹心里一动,扯了扯林杨的衣摆:“你家里那边是不是……”
林杨倏地警醒,立马叮嘱:“我也就私底下发发牢骚,你别往外说。能不能回去、啥时才能回去,还是个未知数呢。”
两人并肩站在廊下,又因为聊的话题不适合大声,因此挨得很近。这画面落到外人眼里,还道是一对儿小情侣在说悄悄话呢。
村民们对这几名知青印象着实都不错,尤其是林杨和许丹,一个态度诚恳、干活卖力一个长得漂亮,又是县委干部介绍来的护士,两人站一块儿,堪称天造地设。
不过,也就那些孩子尚小、夫妻关系又比较和睦的小媳妇、小嫂子对这样的画面乐见其成,个别对林杨或许丹萌生情愫的姑娘、小伙们,以及家中有到婚龄的孩子、并且正为这事儿操心的媳妇、婶子,看着这画面就心塞了。
分到雁栖大队的知青一塌刮子四个,男的就林杨一个,但凡家中有闺女的,谁不想找媒撮合啊。
偏女知青一来来三个,个个文化程度甩开村里姑娘一大截,打扮又时髦,同样是编辫子,村里姑娘一条红头绳、一根粗粗的麻花辫了事,干活方便啊。顶多把红头绳剪成两截,麻花辫分两边垂在胸前,这算得上细致打扮过了。部分人家的姑娘,平时连红头绳都不舍得带,就过年过节走亲戚才拿出来。
可知青的见世面广、花头精多,歪辫子、辫子上扎丝带、刘海上戴发夹……一下子把村里姑娘比下去了。
加上三个女知青有事没事围着林杨打转这些乡下妹子有心想展现一下自己都找不着机会。
因此,这些婶子们看向许丹的眼神可不怎么友善。要不是现场还有这么多大老爷们,真想一人啐她一口唾沫、骂一句狐狸精。
当然,理性的妇女也不是没有,像书记媳妇、向二婶几个,并没有因为林杨和许丹是城里来的,各方面条件都好得让人眼红,就一窝蜂地上前推销自家的姑娘、小子。相反是抱着“敬而远之”的心态,觉得如此出色的人,实在不适合做农家女婿或媳妇。
何况知青下乡是政策,政策这东西可不好说,将来会不会变卦、何时变卦谁晓得呢。因此还是给自家姑娘觅个知根知底、门当户对的农家小子或是给儿子娶个贤惠能干、踏实本分的本地姑娘做媳妇吧。
这些人便将目光投在了向刚身上。心里不约而同地想:刚子这娃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对象。毕竟年纪不小了,又在外头闯荡了这么多年,要说结婚生娃了都信。
每个人心中各有千秋,却也只是在心底盘算。倒是几个知青内部,尤其是三个女知青,你踩我、我轧你,打从下乡开始就没消停过。
此刻,刘继红看得眼睛都充血了。
许丹这臭婊子!还说拿林杨当哥哥看待,特么谁家的妹子这么不要脸?和兄长说句话就能贴到人身上去?
蒋美华则一脸羡慕:“许丹和林大哥真有话聊。”
“你也想和她一样不要脸,你就去啊!”刘继红口气极冲地甩下一句,挤开人群冲入了大雨。生怕自己再待下去,会控制不住自己、当着大伙儿的面和许丹撕破脸。
蒋美华捂着嘴惊呼:“继红这么大雨,你疯了啊!”转头急切地跺脚喊林杨,“林大哥,继红冒雨回去了,怎么办?院门钥匙还在我这边呢。”
“这人不要命了!”林杨铁青着脸骂了句。接过蒋美华掏出来的钥匙,问大队部借了件蓑衣,咬着后牙槽冲进雨幕。
毕竟都是知青,而他还是知青站的负责人,出点事,连带着他也要受牵连。
但在场的众人不知道内幕啊,汉子们纷纷打趣:“哟,这是醋上了?”
“看来,中意的姑娘太多也是个烦恼事啊。”
“哈哈哈!”
妇人们越发觉得林杨这人不靠谱,妥妥滴脚踏两只船啊。不行不行!回家就和闺女说,这样的男人不能嫁。
许丹磨牙暗恨:刘继红这贱人!就是见不得自己好。真希望老天爷降到雷,把她给劈了!
可林杨也跟去了,真降雷的话,会不会把他给牵连了?一时间既担心又恼恨。
第58章 送伞()
蒋美华却松了口气,林大哥能舍下许丹去追刘继红,说明对许丹的感情也就那样。
至于刘继红嗤!林大哥才不会喜欢那样的姑娘,脾气大爱发火、还喜欢背地里使绊,林大哥早就知道她做的一些腌臜事了,会喜欢她才怪!
所以,自己还是有机会的。加油!
几个知青之间的明争暗斗,村民们自是不清楚,谁家吃了空去管这些情情爱爱的闲心事啊,打趣了几句便顺着雨水这话题唠起今年的收成。
“刚子,雨小下来咱就走。”张有康见天色暗了不少,再不回去,老伴儿该担心了。因此找了顶斗笠和一把破布伞出来,对向刚说。
向刚点点头,接过雨伞,撑开试了试,伞骨倒还结实,就布面破了几个洞,大概是被老鼠啃的,也不介意,总比全身淋在雨中强。
雨虽说比方才小了不少,可看着一时半会停不了,大伙儿都在商量怎么走。大队里备用的蓑衣、斗笠不多,人手一件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么多人呢。尽管插秧的那部分社员,赶完活就近回家了晒谷场负责扫谷的媳妇们也赶在下雨前回家收东西了可跟着推车回大队的社员仍旧不少。
正商量着怎么回,大门口匆匆跑进来一个人,头被伞沿遮住了,但纤细的腰肢、绕肩的辫子以及握着伞柄白嫩如凝脂的手,一眼就认出是个妙龄俏姑娘。
“这不盈芳吗?”向二婶最先唤道,“盈芳丫头你怎么来了?啥时候出门的呀?有没有赶上刚才那道大闪电?”
“婶子你也在啊?我是看雨小了才出来的,师娘担心师傅,我过来看看。”
清苓把伞抬高了些,朝向二婶笑笑,润了润唇,这一路走来还真有些提心吊胆,好在终于到了,就是布鞋沾满了泥泞,脚背上还溅了片泥点。不过这不是重点。
一个手收伞不方便,何况胳膊肘上还挂着一个大包袱,里头是两件蓑衣,清苓干脆撑着伞站在廊前空地上把包袱给向刚,并对张有康说,“师傅放心,家里好着咧,您老可别着急往家赶,师娘嘱咐我,务必等雨小些再回。”
她听师娘说了才知道,原来师傅腿脚不便、走路需要撑个拐杖,不是因为身子骨不好,而是好几年前也是夏收抢粮那会儿,冒雨回家收草药,不小心摔了一跤落下的病根,如今年纪大了更禁不起折腾,腿脚不便是一方面,淋了雨受点风寒回头头疼脑热的又是一番折腾。于是清苓便趁雨小些了,带上两件蓑衣过来看看。
张有康见新收的小徒儿杏眸亮晶晶地跟自己说话,刘海湿哒哒地贴在额上,两只鞋面全打湿了,不禁感动又心疼。
打从儿子离家去省城发展,家里就剩他们二老后,凡事基本都要靠他们自己支撑,眼前这样下场雨还有小辈知冷知热来送伞的贴心事,多少年没享受到了。
“老张,这徒儿收得好!我都羡慕了。”向荣新乐呵呵地在一旁说。
张有康心里乐开了花,甭提多骄傲了,面上却依旧端着,还故意皱眉轻斥:“明知下雨还过来,老头子我会不知道轻重啊。还不快进来躲躲。”
“是!师傅!”清苓咧嘴一笑。
向刚长腿一跨,直接从长廊翻了出去,接过她手里的蓑衣和那顶沉甸甸的木楞伞,推她走到廊下,顺手把伞收了,偏头看她:“绷带都湿了,胳膊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左右要等,不如让大爷给你换条绷带。”
“对对对,闺女你进来。”张有康招手唤她进屋。清苓被大伙儿当西洋镜似地盯着看,感觉挺不自在的,听闻师傅一声唤,心下松了口气,乖巧地跟进屋换绷带去了。
许丹眼神闪了闪,跟着也进去了。凑在老大夫身边,不时递个东西,状似有意无意地说:“盈芳啊,这些天咋没见你出来走动啊?继红那天还问起你来着,今天她本来也在这,刚刚不知闹什么脾气,冒雨跑回家了,林杨担心她,追着出去了。哎哟!看我,说的这是什么话!同住一个院子,互相关心是革命感情提倡的嘛。”
说的人有意,听的人也不是傻子。
清苓抬眼对她笑笑:“你说得对!平时不关心、不爱护,怎么配称革命感情。”
许丹一噎,顿时没话了。
索性张有康手脚麻利,三下五除二就把绷带换好了。
许丹没话找话:“老张,这绷带也是钱买来的,一分、两分都是钱,不入账行吗?”
张有康看了她一眼:“谁说不入账?我让美芹记上了,明儿给钱。”
冯美芹是另一名护士,社长的侄女,托着社长这层关系进来的,平时兼着卫生院的记账工作。会计则由公社会计兼任,账目收支还是蛮明确的。
“不用等明天。”向刚从裤兜摸出一把毛钱,干脆利落地把绷带费用给结了。
许丹心头发堵。不就个没文化的乡巴佬么,凭啥这么多人愿意帮她。走了林杨,又来个当兵的。但愿这当兵的霉运没结束,把舒盈芳连累得越惨越好。
门口,一群结了婚的媳妇们还聚在那里打趣清苓:“小姑娘脸皮薄,被咱们看臊了。”
“知道还说。”向二婶跟说话的妇人很熟,玩笑地啐了她一口,瞟了眼不远处脸色难看的舒建强俩口子,话中有话地说道,“也是盈芳懂事,像我家大丫啊,没出嫁前,啥都是稀里糊涂的。亲闺女都不记得给老子娘送伞。老张这是捡到福气了,收了个徒儿这么乖巧懂事。”
跟她一道的妇人立即会过意,也跟着说:“可不是,有些人啊,好好的福气不要,愣是往外推。看看,家里有亲闺女不给送伞,留这儿跟我们几个家里没人看门的争蓑衣。亏得我下午出工前,瞅着日头遮阴,把东西收了,不然真够呛。”
舒建强俩口子脸色随着妇人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调侃越来越难看。
第59章 一家闹腾;一家温馨()
俩口子又气又急。
一方面气恼侄女没良心,有雨具却不给叔叔、婶婶用,送给个糟老头子。另一方面,担心家里的东西没赶在大雨前及时收拢。
老太太习惯午睡,大女儿又懒怠,小儿子才五岁,甭指望能做啥。
搁平日也就算了,顶多几米筛菜干,今个却是晒着几床被褥的,要是被雨淋了还了得!今年秋冬睡什么?新棉花还没下来,下来了也弹不了这么多床被褥啊。
“都赖你!平白无故地晒什么被褥。不晒就没这心事了。”舒建强张口怨媳妇。
刘巧翠眼一瞪:“赖我?要不是你儿子随处撒尿,把装褥子的麻袋浇湿了,我能拿出去晒?大队的活都干得我累死了,还要额外忙这些,忙了还讨嫌……噢!这会儿怨我了,昨个晚上你儿子往高处撒尿你咋不揍他、咋还夸他厉害来着?”
俩口子你怨我、我怨你地吵了起来。
大伙儿一看,赶紧撤,免得引火烧身。
倒不是他们冷血,而是舒建强俩口子实在是拎不清,上回也是这样,好端端的在地里吵了起来,一旁干活的社员上前劝,劝着劝着不知哪句话戳中了刘巧翠的心窝,反拉着舒建强朝劝架的大吼一通。到最后,劝架的成了吵架的,这事儿整的。
有过这样的经历,谁还敢上前劝啊,左右雨势小了,借到蓑衣的披蓑衣,没借到的干脆冒雨回去。过几日就分粮了,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去。
聚在廊下的社员们眨眼走了大半,留下的多是媳妇、姑娘,怕衣服淋湿了不好看,想等雨再小些回去,或者等家人送雨具过来。见舒建强俩口子吵架吵得越来越凶,干脆躲进卫生院,宁可看老大夫给清苓换绷带,也比站外头被“战火”波及强。
慢了一步的社长冯七顺,倒霉催地被吵架的俩口子拉住评理。
冯七顺心里一阵着恼,特么好事不找我,净一堆破事。俩口子吵架拉他评理,他怎么评?里外不是人!早知就不和向荣新别苗头了,他去卫生院,我咋地就不能去?卫生院又不是他向家开的。
“冯叔。”向刚适时走出来,“我找您谈点事儿。”
“好好好。”冯七顺连说三个“好”字,挣脱舒建强拽着他的手,好声好气劝了句,“建强啊,你看这会儿雨小了很多,天也黑下来了,再不回家里该担心了,和你媳妇早点回去吧,啊!”
向刚找他,没准就是送野味的事。想到今晚又有肉吃了,还是肉香浓郁的野味,冯七顺更加懒得管舒建强的家事,说完,拽着向刚一路小跑进了办公室,还顺手把门带上了。
舒建强瞪着合上的门板,想不通社长咋对向永良的儿子态度这么好。难道他不怕向永良的儿子把霉运传给他吗?
对了,还没问扣工分的事呢,书|记刚刚说了,大队干部接下来几天加班加点,统计出来就分粮。再不下通知就来不及了。
可办公室里有旁人,闯进去催这个事不怎么妥。
可不催吧,扣工分的事到底行不行啊?那死丫头上半年挣的工分可不少,摔了一跤硬气了,不仅借书|记的手夺回了她那份口粮,还独占新屋。照这么看,夏粮分下来,恐怕也占不到她便宜。
不行!必须把这事儿搅黄咯!
舒建强心里积了事,也不跟媳妇吵了,一肚子火气地冲回家,肚子饿死了,先吃饭,吃完再去社长家密谈这个事。
谁料,家里黑灯瞎火,灶台也冷冰冰的,哪有现成饭吃?
舒老太挥着鸡毛掸,正在堂屋唾沫横飞地骂孙女,怪她只顾着玩、变天了也不知道,狂风暴雨前都不记得把院子里的被褥、菜干收回去。搞得菜干成了泡菜,被子也浸了水、绞了又绞之后还是湿漉漉的,今年冬天没法过了。
老太太边打边骂,不时还嚎上一通。
舒彩云挨了打,又痛又怕,抽抽噎噎哭个不停。
舒宝贵顾自在那玩,抽一团湿乎乎的棉絮,搓成一个个小球,说是汤圆……
俩口子整个人都不好了。
……
舒家老屋这天晚上闹得鸡犬不宁。
张家则在昏暗却温馨的油灯下,开始了丰盛的晚餐。
下午逮到的两只山鸡,宰了一只。
向刚回来后,照例给书记和社长各送了一份。也没多送,就四分之一。送多了还以为山上的野味多么容易打呢。
剩下半只当晚让张奶奶炖了。一盘口味正宗的小鸡炖蘑菇,一锅鲜香营养的笋干山鸡汤。
另外那只,向刚提议暂时养几天,等他回部队了顺路给张大伯捎去。
照他说,干脆带活鸡算了。现杀的鸡肉怎么地都比熏鸡、腊鸡香吧。左右清苓家的鸡舍修好了,她那两只打算留到过年烹的山鸡可以提回家自己养了。张家的鸡圈里,临时养上三只鸡,倒也不会惹人注目。反正月底前就捎去省城了。
清苓二话没有表示赞同。陷阱是向刚挖的,山鸡是他抓的,他说送谁就送谁。何况张大伯如今成了她师兄,胳膊肘自然向着自家人拐了。
张有康俩老却拼命摇头不同意:“那哪成啊,我们俩老的跟着你们吃点肉就已经很占便宜了,哪能单独占一只……”
“没事儿,咱们想吃还能再抓,大伯他们在省城,不是过年过节可吃不到新鲜鸡肉。”向刚说道,“不过明天开始,上山的人恐怕要多起来了。”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