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住房也不用他们担心,目前皇家基建公司正在郊区兴建皇家企业工人的分配房。
就算是体力负担比较重的矿工,对普通百姓来说也是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矿工的工资已经上涨到每月4元了,以一般的皇家企业工人还要高出元。就是干活比较累。但是累一点算什么,这完全不是问题。
此次皇家矿业公司,当场招供人,因为采矿规模又扩大了。第一个季度,皇家矿业公司盈利上百万元。此时全部投入到了扩大再生产之中。
除了在京师招募人外,北直隶其他城镇也都有名额,招供标准就是就近招募。
一大群青壮围在皇家矿业公司周围,很快一些人就被告知,“此次招工,一律需要户籍。没有户籍的,先去刚成立的民政局办理户籍。”
“什么?还要户籍!”
“废话,没户籍能让你进么!不知根不知底的,万一是来捣乱的怎么办。”
“民政局是什么东西啊?”
“民政局就是前几天刚成立的那个新衙门,以后北直隶户籍管理全归民政局了。”一群人议论纷纷。互相传递着消息。
民政局也是刚成立的部门,取代了户部的部分职能。
民代的户部人口登记有点坑,是只登记能纳税的民户。等于说,正常的户籍数量与实际人口并不相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隐匿的黑户。
“可是办理户籍要交徭役钱呢!”有百姓担忧的说道。
“那是老黄历了,刚刚前天皇上下旨,日后户籍分为农籍、工籍、商籍、士籍,工籍已经不用服徭役了。”
“那办了户籍有什么好处啊!”
“好处?你看看这劳动市场里面,哪个招工不要你亮出户籍的?没有户籍就是黑工,到时候被东家拖欠工钱。都没地方告状。”
“那这个户籍应该很难办吧?”
“有什么难办的,只要去民政局,一律给你们办了,想在哪里落户都没问题。”
没有户籍的百姓一听。顿时急匆匆的跑去办理户籍了。大部分百姓还是有户籍的,已经从户部的管理,移交到民政局了。
劳动市场内,招工单位不少。
随着低息贷款和免除企业所得税三年的实业鼓励政策一出台,加上北直隶当前经济繁荣,自然出现了大量的投资。民资企业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增加了三百多家。
但是来劳动市场的百姓却不是那么多,现在北直隶的就业形势一片良好,自然没有那么多百姓有时间来劳动市场。特别是京师地区,更是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因为皇家企业在京师有大量的招供,这些工人很多又被调出京城之外工作。导致京师劳动力数量出现了不足,用工荒现象也就出现了。
京师是一个拥有很多权贵的城市,所以这个城市的服务业也是比较发达的,在古代的世界各国中,服务业最发达的自然就是中国了。
见一群找工作的百姓围在皇家矿业公司那边,左右棚子里坐着的民企招工人员坐不住了。
“永茂纺织厂招供了,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啦!女工每月元,男工每月元。”一个刚成立的纺织厂老板大声吆喝,结果竟无人理会。
这工资太平庸了,毫无吸引力,现在京师满大街都是这种待遇的招工,其中不少工作还比较轻松。
“李记窑厂招供,男工一月4元,名额有限,要来趁早。”边上一家窑厂的老板却是大声的喊了起来,马上呼啦啦的就一群人围了上来。
“采石场招供啦!每天工钱三十五文。”
“饲料厂招供,每天工钱四十文!”
现场的民资老板们纷纷叫价,一群前来找工作的老百姓却是左顾右盼,一会跑过来,一会跑过去。
实在是没人啊!
再不抢就招不到工人了。
现场招募的工人既有临时工,也有长期工。
临时工的工钱,不超过四十文都没人去了。要知道,皇家基建公司、盐业公司这些单位的临时工,每天就有三十文的工钱。如果是在城内,那就只包午饭。如果是在城外施工,则是包一日三餐的,伙食还挺不错。
民资商人为了招到工人,现在也开始流行提供伙食,只是伙食显然不如皇帝那么大方。而且给工钱的时候,皇家企业从来都是极为爽快的,而民资老板就未必能给得那么爽快了。还有碰上工伤的时候,皇家企业是非常负责的,民资就未必了。
所以民资商人招募的临时工,工钱不比皇家企业高出十文钱的话,在这劳动市场里基本上是无人问津。
最重要是,到皇家基建公司的工地上去当临时工,不用看东家脸色,做活只要肯出力就行。时间安排也十分自由,到工地上只干半天的活都可以结算。给那些民资老板做工,说不定还要看脸色。
京师的商家哄抢工人的新闻,很快就登上了报纸。
随着建设的持续展开,不仅是京师出现了用工荒,连北直隶各地,也都陆续出现了用工荒。
一股新的民工潮迅速酝酿,很多商家并不愿意出那么高的工钱,所以当地没有工人,可以去农村招工啊!农村招不到,可以到外省去招啊!
大明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
而朱由校则在三月底,成立了北直隶民政局。开始正式改革户籍体系。
新的户籍体系,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还是妇女,一律都要登记造册。但采取宽松的户籍政策,即外省百姓在北直隶落户,以及农籍转工籍,工籍转农籍、商籍之类的都非常宽松,而且大多业务免费。
其中工籍不用再出徭役,暂时无税,日后则要征收个人所得税,暂时先把人口统计出来再说。
为了彻底消灭黑户,朱由校很快就决定改革平价粮政策。
之前推出平价粮政策,因为没有对户籍系统进行改革,为了避免需要的老百姓买不到平价粮,所以采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现在既然对户籍系统进行了改革,只要与平价粮挂钩起来,很快就可以消灭黑户。
黑户是因为怕交税,所以才隐匿户籍,多是底层无产阶级工人。有资产的,都要办理官方契约,自然不可能是黑户。
那么黑户只有办理了户籍,才能买到平价粮,那么显然就不会有黑户了。
“李朝庆,马上拟旨。即日起,取消平价粮销售,改为按户籍申请。但凡没有房屋、城市土地,以及在农村拥有土地不超过亩的工人,都可到民政局申请平价粮配额。有房屋的百姓,收入不超过每月元的,也可申请平价粮配额,但要先开收入证明。配额按人计算,青壮男子每月斤,老人、小孩每月斤,妇女每月斤。”
“是,皇上。”李朝庆连忙拟旨,一番润色之后,将政令发给内阁施行。
这个平价粮政策就较为靠谱,高收入群体必然会具备一些资产,起码一栋房子是有的。所以无产阶级必然收入不高,或是在攒钱购买房产,这些群体享受平价粮政策都没问题。一些进城的农民工,在农村还拥有一部分土地,一般大多都抛荒。低于亩也可以享受平价粮配额,主要是照顾这些农民工群体。
再有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是本地居民,有祖辈传下来的房子。这部分群体,享受平价粮则需要开收入证明,则会稍微麻烦一些。(。)
。。。
第156章:人口爆炸()
ra;p:第二更。
这样的平价粮政策,每年复核一次。家庭收入已经脱贫的群体,将不再享有平价粮配额。因为户籍的改革,让平价粮的发放比较准确。所以平价粮的价格再度降低,过去是每石平价粮的价格两白银,相当于是元。如今价格则下降到了元。而正常的粮价,则是元。
相当于享有平价粮政策的低收入群体,一户六口之家每个月消耗一石粮食来算,每个月可以省下元。省下来的这元,不论是拿去租房子住,还是拿来买衣服什么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比较大的购买力了,正常生活就有所保障了。
粮食显然是当前普通民众最大的支出项目,平价粮显然能让底层百姓日子好过不少。
除了平价粮的政策,还有低保户政策,也开始在北直隶施行。残障人士、孤寡老人、孤儿等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朱由校也都陆续做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政策。
这一系列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先保障饿不死人,不会有因为吃饭问题走上绝路。
但是要说发家致富,那显然还差得远。就算是皇家资本给正式工开出的工资都很低,每个月三元的工资,比以前是多了。实际上这收入依旧低得很,人口红利明显非常惊人。皇家资本旗下的各个公司尽管有住房福利,但房子值几个钱?
这年头朝廷没有收取高额的土地税收,郊外那么多的土地,随便都能盖。一户七个人的家庭,只要平时勤快一些,努力个几年,盖个砖墙结构的四合院问题不大。这种一层的建筑,又不像富贵人家那样要雕廊画栋,成本又能高到哪里去?
所以住房福利并不算什么高额支出,医疗成本也不高,中医的成本主要是诊金。药费看怎么开,贵有贵的药材,也有便宜的药材,疗效一般没有多少差距。这年头的中医。总不可能像后世医院的中医那样,随便一个上火,就开出十几种清凉降火的药材,怎么贵怎么开。
大明这么多的人口,庞大的人口红利平时跑到哪里去了呢?
农业生产显然用不上那么多人。工人阶级平时除了生产各种商品外,社会上最为普遍的建设活动,实际上就是给富人修房子、园林,以及打造各种家具。
反正权贵阶级,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穷奢极欲的不在少数。
大量的劳动力被用在了个人享受的建设活动上,人口红利被权贵阶级大量压榨,变成他们享受的工具。
钱并没有用在社会发展之上,更没有用在普通百姓身上。以至于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如今北直隶经过朱由校这么一番收刮。以及各种发展性的建设活动,情况正在好转。
因为平价粮开始采取配额制,政令公布之后,北直隶各地城镇的黑户,纷纷跑去民政局登记户籍。
整个北直隶,各地最忙的衙门,就属这刚成立的民政局了。
经过一番统计过后,得出了一个让朱由校瞠目结舌的人口数据,仅北直隶就有人口万人。
这样的数据统计上来,朱由校顿时吸了口冷气。万啊!一个河北如此多人。那全国各省算下来。会有多少人?
人多则资源不足,资源不足则会动乱。
太平盛世,大概三十年人口就会翻倍,如果是流行早婚的地区。二十年就能增长一倍,历史上大明国祚余年,期间出现了多次盛世,例如刚过去的‘万历之治’,也是一个极为繁荣的盛世。
西方人有一个‘人口陷阱’理论,即人口一旦增长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承受范围,就会产生动荡。
而在清代太平天国期间,曾亲眼目睹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文人汪士铎,把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直截了当地归结于中国的“人多”,并提出了一系列超越当时人们的情理所能接受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他的中心论点是:“世乱之由:人多(女人多,故人多)。人多则穷(地不足养)。”他判别“人多”的主要依据是“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而他的家乡徽州人有“喜人多婚早,每十五六皆嫁娶”的陋习,“故二十年即加一倍”。“地不足养”即人口的绝对过剩。汪士铎对此是这样描绘的:“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殆矣。驱人归农,无田可耕;驱人归业,无技须人。皆言人多,安能增益?盖一亩不过一农,一店不过数人,今欲以百农治一亩,千人治一店,如何其能?”
还认为因为“世上女人多,世乱之由也”,他所提出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中,除了对“乱民”的屠杀政策外,更多的是针对妇女的,如推广溺女之法,施送断胎冷药,严再嫁之律,立童贞女院,等等。
汪士铎这种认识,在朱由校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解决方法却是错误的。
毕竟眼界不同,朱由校穿越前的地球,人口已经超过七十亿了,照样养得活。女人多的认识,说对也对,说错也错。起码在朱由校看来,女人是一种紧缺的社会资源。如果缺少的话,必然很多男人打光棍,虽然对控制人口比较有效果,但是社会问题比较严重。
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如清代的汪士铎那样,推行什么屠杀政策,以及溺女之法,那太没人性了。
如今大明的问题,就是经历万历之治后,人口大量增长,而北方又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气候问题导致粮食减产,以至于养不活那么多人。
“大明人口,起码超过亿。”朱由校得出一个恐怖的结论,明代虽然没有番薯,但农业生产力绝对比清代要高的,从此次北直隶统计出来的数据推断,其他省份人口绝对不在少数,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
朱由校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宋代没有农民起义了。因为宋代有计划生育政策啊!人口大体上得到控制,再加上海洋贸易繁荣,通过出口商品,从海外换取大量资源,宋代百姓怎能不富?能吃得饱饭,谁去造反啊!
西方人为什么没有什么农民起义?
因为西方人医疗不行啊!死于瘟疫的人多。再加上西方人经常打来打去的,人口增长自然也受到限制。
中国的古代医疗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正宗的中医,手段确实太高明了。以至于死亡率比西方人低,加上传宗接代的观念太重。而且采取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生产力比西方人的粗放农业来说是高,但人口增长更加恐怖。
朱由校顿时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本质问题,什么贫富差距过大,只要不被饿死,老百姓忍受都是能忍受的,但要是要被饿死了,总要求活不是?
道家有运:天生万物,无有不杀之理。
生杀有道,此乃定律,所有有生老病死。但生得越多,杀得越是猛烈。
“看来得尽快开疆扩土,扩大资源总量,并且修缮水利,保有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并想办法提高作物产量。还好,红薯是个利器,还能拉高承受上限。”朱由校思考了片刻,便想到了解决办法。
好歹是穿越者,眼界要高得多。
发展生产力,就能拉高人口承受上限。当然科技也不是万能的,例如后世的地球,人口已经增长到亿以上了,人口再继续增长下去,总会天下大乱的。发展科技,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爆发出来的时候反而将猛烈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计划生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解决大明当前问题就是两个办法,一个就是不管百姓死活,只要能维持统治,人死的越多越好。一个就是想办法开疆扩土,并提高生产力。
朱由校自然是选择后者,虽然也是饮鸩止渴,但科技一旦发展起来,人口问题要爆发,起码也得几百年。而且期间大可以进行计划生育,问题也就解决了。
再有一个,就是明末资源被权贵大量占据,从权贵身上刮一部分资源出来分给普通百姓,也能暂时解决问题。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人口必然还会继续增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