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隼聪魇。敝绷ァ⑸蕉墓ひ挡吩送魇∈谐 :幽系纳唐妨赣肷唐访抟材茉顺鋈ァ!敝煊尚T诘赝忌匣思柑跸叱隼础

    “更局部一些的,那就是将铁路直接修到各省工业区和港口,这样原材料也直接运入工业区,商品能直接运往各地市场和沿海港口。同时将铁路直接修进矿区,将矿产与煤炭直接运往冶炼厂。相当于铁路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跨地区铁路线,这是铁路总局负责投资建设的,另一个则是可以由企业自己申请建设并自己运营的局部货运铁路。”

    在没有汽车的时代,铁路确实是直接修到工厂门口的。所以在二战前的欧洲和美国,铁路规模非常庞大,一个小小的德国就有十几万公里的铁路。当然那是德国容克财团在对外扩张遭到围堵的情况下,资本没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只能在德国境内不断投资展的结果。

    如果是大明这样的国家,未来如果汽车出现得比较晚,那么铁路规模过四十万公里也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对于国有资本财团来说,问题不是没地方投资,而是需要投资的地方太多了。本土新政省份需要大量投资,更何况是火车技术出现之后,需要大量铺设铁路。同时海外殖民地区,同样需要开,铁路肯定也是要建设的。

    “在这几条铁路修建完毕之后,就可以向各城镇修建支线铁路,从而形成一个铁路网络。”

    “臣以为,还可以修建一条铁路到湖广,再修一条铁路到南直隶,如此一来方便南北人员往来,这两条铁路一修通,朝廷对湖广、江南的控制力就可以大大增强。并且往来方便之后,可以让各省百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改革的好处,从而支持朝廷改革。”沈潅看了一会地图对朱由校提议道。

    “爱卿这个提议很好。”朱由校顿时深受启,即便南方各省还没改革,同样可以修建铁路。

    把铁路修到南方去,那改革基本上就稳了。

    “若是能把铁路修进四川的话,朝廷完全可以先将四川纳入改革体系,只是蜀道难行,不知能不能修进去。”沈潅继续说道,他对铁路修建并不了解。

    “把铁路修进四川完全没有问题,实在不行就打隧道,如今有了新式**,打隧道应该不难。”朱由校说道。

    把四川纳入改革,这是一个让人很心动的提议。四川因为道路不是那么畅通,所以商品和运入和输出都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之前并未将四川考虑在接下来的改革名单。但是铁路的出现,完全可以改善交通,先将四川纳入改革。

    四川一旦纳入改革,好处显然是很大的。四川人口众多,农业工业都有很大的展潜力。可以以四川为中心,向西南、中部地区进行辐射。而且改革四川阻力不会那么大,尽管四川有很多地主阶级,但是地主阶级在如今的国有资本面前是翻不起什么大浪的。(。)

第395章:反对的声音() 
战略上的调整就更大了,有了火车之后,朝廷对遥远的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增强,已经让大明拥有了进一步进行领土扩张的能力。◎頂點小說,

    朱由校将目光瞄向了中亚和西伯利亚。

    在这个世界,只有北半球才出流氓,而且流氓多集中在寒带地区,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现大国,也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现超级大国。

    尽管寒带的农业不是那么发达,但是却合适发展工业。何况在工业时代,工业资源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还需要军事战略铁路,这些铁路无非就是三条,一条是通往中亚的铁路,一条是通往蒙古的铁路,一条是通往这片寒苦之地的铁路。”楚阳在西伯利亚那里画了个圈,如今大明还未对这里正式命名。

    “陛下,此地即寒苦,何必如此重视?”孙承宗不解的问。

    “此地虽然寒苦,但矿产与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若大明可以占据,日后华夏的工业发展就不用被他国卡住脖子。”朱由校解释道,“若是此地被沙俄所占,对我华夏威胁太大。即便如今大明国土辽阔,也要将此地占据,此地虽然辽阔,但只要将铁路修过去,在沿途设立城镇便可控制。”

    “总之,在西北之地,只要是游牧民族和真无文明之地,铁路修到哪里,我们大明就扩张到哪里。”朱由校说道,“不可使其被异族所据。”

    “陛下圣明。”

    虽然感觉皇帝想得有点太远了,但总的还是负责任的,统帅部众臣便没有再说什么,便将军事战略调整确定了下来。

    火车和铁路的出现,让大明接下来的战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不过没几天,朱由校就收到了一些官员反对继续发展科技的奏疏。奏疏里陈述了发展科技的总总弊端。

    朱由校此时大力发展科技,并且不断向外扩张,实际上不少官员心里都不认同。他们作为拥有一定文化和头脑的精英,也能想得出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引起大规模战争等等。

    科技先进也是过,落后也是过。落后的时候有落后的好处。先进当然也有先进的好处,但同样也会产生新的问题。

    只需要用简单的辩证观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明白。

    朱由校可不管谁出来反对什么,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是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正所谓天地人三才,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时不利。而朱家的明王朝已有两百余年之国祚,政权太过腐朽,又加之天灾问题。已经失了人和,龙脉显然镇压不住,加之如今地运为七赤金星所主宰,全世界都是战乱不断,所以在地利上也不占优势。

    能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只有‘人’,人力有时而穷,但是人的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是比天地更加恐怖的。

    正如《黄帝阴符经》所云: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翻地覆。

    明末正处于天时不利,地利不备,人和缺失的阶段。

    这个时候就要靠人和的力量来扭转局势,生产力发展上去了,生产出来的商品多了,分配再公平一些。也就不会把人逼上绝路,天灾也就不足为虑了。至于那些龙蛇起陆所导致的叛乱,在生产力的碾压之下,也折腾不出太大的浪花。

    说白了,就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所以不论如今反对发展科技的声音有多大,朱由校也要发展生产力。

    至于是不是会使地球提前毁灭,不是他当前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但若是让文化浅薄的西方人去发展科技,人类反倒更容易走向疯狂的自我毁灭。只有华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人类未来唯一的希望。

    而且这是世界发展潮流啊!大明若是不发展生产力只能灭亡,而欧洲人这个时候却是在不断的探索,最多也就是一百年之后就要开始工业革命了。

    朱由校不过是把进程提前了一百年而已。

    反对扩大采矿规模的臣子最多,因为他们认为挖矿会损伤大明龙脉,进一步引起气候反常等等问题。

    中国传统的科学理论认为,矿产是由:正土、偏土、壮土、弱土、牝土之气所成,例如正土之气御于埃天,埃天五百岁生缺,缺五百岁生黄埃,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埃上生黄云,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和于黄海。

    偏土之气御乎清天,清天八百岁生青曾,青曾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青金八百岁生青龙,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青海。

    这个所谓的‘龙’,实际上就是地脉,并不是生物的那种龙。

    华夏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矿产挖掘都是有所限制的,就是出于这个理论。按照这个理论来计算,相当于形成金矿需要2000年的时间,生成黄龙地脉需要3000年的时间。而形成青金(铅)的时间就更长了,需要2400年,3200年才能形成青龙地脉。但要挖掘破坏一条矿产却是比较容易的,一条矿脉也许几十年就能挖光。

    这个理论以现代人看来,也许比较滑稽可笑。但如果将地球看做是一个生命体的话,那么这些地脉就相当于是输送养分的血管。地球这个生命体寿命相比人类来说非常长,就像是人与蜉蝣一般,只是地球的生命频率比人类慢许多,并不意味着地球没有意识,不会报复人类。

    就如同乌龟,可能寿命非常长,但是乌龟自我感觉的寿命也许也才一百多年。只是它的频率和其他生物不一样,眼前看到的东西就像是快进了一般。而苍蝇之类的生物寿命短暂,但它们自我感觉也有几十年的寿命,人类的速度在它们眼中就像是慢放一般。

    当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遭遇反弹是肯定的。不过也因为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改造自然、抵抗自然的力量也随之增强。因为天地之力导致的混乱与政权跌宕就少了。很多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很牛逼的民族,在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之后,也就沦为打酱油的存在,例如那些游牧民族。

    而大明已经出现资本主义了,这个时候想停已经停不下来了。一旦国有资本停下发展脚步,政权必然要被民间资本所颠覆。但若要扼杀民间资本,那么除非满清入关。

    所以尽管发展工业文明有种种问题存在,朱由校也只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死后就算洪水滔天,起码不会比穿越前的世界更糟糕。

    大明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最少又能奠定个几百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几百年后的事情谁说的清楚。

    那些反对继续发展工业的奏疏,很快就石沉大海,毫无反应。

    此时大明发展工业,已经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大量燃烧煤炭,导致一些城镇空气质量变差,而且到处都是黑灰,在那些钢铁冶炼集中的地方。天空甚至都变得有些灰蒙蒙的。

    污染更大的是那些化工厂,还有炼焦活动。同样造成了污染。

    “先污染后治理嘛!”

    朱由校作为穿越者,对此表示淡定。工业化进程他是见识过的,所以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有经验。

    所以对于污染现象,还是比较淡定的。

    而对于污染较大的炼焦和化工,也开始成立技术研究项目,希望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减少污染。

    至于烧煤问题。那就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了,不过这年头的工业规模也没那么大。

    至于采矿问题,尽管会破坏地脉,但大明不用把全部矿产都放在本土开采。海外殖民地那么多,可以把矿业分包到海外殖民地去。以及那些落后国家去。

    毕竟那些落后国家要购买大明的商品,首先他们要有钱。财富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劳动者,即便是再强大的抢劫犯也抢劫不到东西。所以那些落后国家必然是要发展一些产业,生产出一些产品来与大明交换商品,那么矿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向外分包产业。

    扩大外部矿产进口,减少本土矿产开采规模,这是日后肯定要施行的政策,只是当前船只运输能力有限,这个模式还不是那么好施行。

    铁路修建计划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钢轨和枕木生产起来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欧洲人一开始修建铁路的时候,还是用炒钢法的技术来制造铁路轨道,炒钢法需要人工用锤子不断的敲击钢铁,早期欧洲人十几万公里的铁路都是用这种技术生产出的钢轨。

    但如今大明有平炉炼钢技术,可以直接得到钢水,生产钢轨并不不需要那么麻烦。

    枕木产能也容易形成,东北、南洋这些地区那么多的森林资源,生产点枕木不成问题。

    铁路的铺设方面实际上成本也没那么高,毕竟北方地形比较平坦,不需要打什么隧道,也不需要面临那么多复杂的地形。

    铁路可以先铺设,火车制造方面肯定是跟得上的。

    大明铁路总局随之成立,铁路路线测绘,工程投资等等问题逐渐展开,铁路总局是一个100%国有资本控股的国企,当然作为皇帝,朱由校有5%的股份。国有资本只要占据着主导地位,皇帝就是真正的帝国首富。不论是财富还是权力,都处于金字塔巅峰。但是天塌下来,也是高个子顶着。

    局部铁路的建设已经率先展开,主要的企业也就是那些国有钢铁公司,用来运输煤炭和矿石的。

    铁路总局投资的第一条确定下来的铁路线路是‘京津铁路’,作为权力中心,这里也将成为铁路网络的核心。

    京津铁路修建完成之后,运入天津港的货物就能够方便的运往京师,京师的很多资源,也能方便的运往港口装船。

    随着北方公路网络的陆续修通,各地也开始需要新的建设项目来拉动就业,电报和铁路这方面的技术进步,顿时成为了拉动经济的新动力。

    当前大明的经济自然不可能如同后世那样发展迅速,因为后世的中国是将大量西方人的技术引进,从而产生庞大的需求,才能发展得那么迅速。而这个时代的大明,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没办法从外部引进先进技术,只能靠自己研发。

    不过因为朱由校的存在,新技术涌现速度比较快,所以经济发展速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同时因为改革,大量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镇,基本的资源配置还未完成,这也拉动了经济发展。

    所以刚改革这几年,新政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没有后世中国那么夸张,但也比较快速了。

    新政改革实际上所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消化完全,基本的资源配置并没有彻底完成。

    一个离开土地的农民,要找到稳定的工作,还要购买房屋、各种生活用品等等,这些需求并没有完全满足。有些农民才刚刚离开农村进入城镇,还需要一段适应时间。

    而且并不是每个农民工都能在城镇里面混出头,后世中国这些农民工还能返回农村,农村起码有几亩地可以维持基本生存。而如今的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制的,在城镇里混不开的农民工是回不去农村的,在农村他们依旧身无立锥之地。

    贫民窟就是这么产生的。

    此时大明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贫民窟,好在朱由校出台了各种保障措施,加上反腐效果不错,这些保障措施基本上都实施了下去。而且吃不饱饭可以找民政局,总不可能饿死人,基本生存权还是有所保障的。

    当然这些贫民窟内的贫民也不是全然没有出路,他们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面还是能够保障上完义务教育。同时这些贫民可以选择移民海外,只要愿意做事,混个温饱总的是不成问题。而且海外资源丰富,若是有点头脑和运气,很容易白手起家。

    因为摆脱贫民窟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如今新政地区的城镇,贫民窟规模都不算是很大。(。)

第396章:电报民用业务() 
天启十年,电报已经在北方全面铺设,同时也铺设到了江南及沿海各省,跨海电缆也在到处铺设,一路铺设到了南洋、中南半岛与澳洲。

    这些电报线路的铺设,话费了不少钱。不过总体来说,成本也不算高,比修公路铁路什么的,投入要低很多。

    其中新政省份除了个别海外殖民地没有完成电报铺设之外,电报已经铺设到了各州县。

    电报网络已经成型,朝堂之上也开始商议电报开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