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耕地,一年下来所生产的粮食能养活几十个人。
农业上所投入的人口就少了很多,朝廷的农业税却一年一年要多了,天启八年正好随着大部分土地都脱离了免税期。加上北方各省土地进入了新农业税法案征税范围,农业税直接突破了1亿元大关。
商业税方面更是暴增,东北、南洋地区的人口增长,加上北方各省都纳入新政范围。以及大量的贷款放下去,商业税收入规模达到了28亿元。
加上盐税以及公有资产出售等等方面的收入,天启八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55亿元的程度。
能有这样可观的财政收入,也和通膨有点关系。通货膨胀是持续进行的,只是比较温和。
另外一个就是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出来的财富多了。钱虽然不断印刷出来,但因为商品的增加,产生了对冲之后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市面上的钱,是增加了很多。
其中银行资产迅速暴涨,因为银行发放的贷款有一部分是通过铸币获得的,这些贷款只贷给国企。
相当于朝廷掌握的铸币权,一部分是用来支撑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则用来支撑国有资本扩张的。
天启九年朝廷财政预算达到了7亿元,可谓是大幅度增长,完全就是一改革就来钱了。
改革的威力,不可谓不巨大。
改革之前,免税特权阶级多,而且商业税基本上等于零,改革之后不管是农业税还是商业税都有大幅度增长,社会财富分配也更加公平了一些。
“皇上,今天的预算如此庞大,是该给宫内修一修宫殿了,皇极殿自烧毁之后就没有重修呢!”跟在朱由校身边的小太监杨光对朱由校建议道,如今杨光倒也长大了很多。
“皇极殿重修倒是停了多年,既然迟早要修,那就修吧!”朱由校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过去是实在缺钱,银子要用在刀刃上,这才把皇极殿重修的工程停了。如今大明首先是摆脱了缺乏粮食的困境,同时财政上也史无前例的充盈起来,尽管需要花钱的地方依旧很多,但却也包含了重建皇极殿这种级别的工程。
天启九年的预算,让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兴奋不已,真的是充足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啊!当然以朝廷主导的发展建设项目,同样也史无前例的多。而且徭役这个税收,此时已经在北方各省彻底成为了历史,朝廷搞什么工程都是要给钱的。
收入高,开支也高。
但大部分开支,实际上都是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去了。
“不知道今年朝廷要如何预算。”
“估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占多吧!”
一群臣子来到皇极门等待早朝,皇帝还没来的时候,他们便已经兴奋的议论纷纷了,朱由校很快就来了,群臣叩拜之后便开始议政。朱由校率先说道:“朕决定重修皇极殿,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善。”
“陛下英明。
。”
“臣附议。”
一群臣子立即情绪高涨的赞同起来,这皇极殿烧毁之后这么多年没修起来,他们也看不下去了啊!(。)请访问m
第370章:天启九年()
修一个皇极殿,这对当前大明的生产力来说,并不算太大的工程。而且朝廷毕竟是有钱了,总得顾及下脸面问题。皇极殿被烧了这么多年不重建,放在那里多难看啊!
大臣们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特别是皇帝这些年的品行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并不是那种肆意挥霍的君主,对个人享受方面也有足够的自制力,各地进贡的贡品送到光禄寺,大部分都是分给了众位臣子和一些立功之人。真可谓是滋味浓的,留下三分分与众人。
拥有这样的品质,大臣们倒是不怕皇帝会变得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只是帝王的规格,总是要保障的,这宫殿必然是要修的。
半个月后,工部拿出了一个重建方案。宫殿为木结构为主,木材将从东北、南洋等地挑选,质量要上乘。
修建预算在95万元,材料费占了大半。
实际上木材方面的材料费虽然高,但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提供的木材。东北和南洋那些原始森林里的大木头,如今都是国有。如今国企的财政都是施行**核算,所以钱从左手到右手的行为,也不全是多此一举。
皇极殿预计在一年半之内修建完工,主要是准备那些上乘材料需要一定的时间,大概在一年之内就会完全齐备。
若是以前,修个皇极殿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如今主要是用工成本什么的都上升了,材料费用什么的也都比朱由校刚登基那会涨价了。
资本是在不断展的,规模也是在不断变得更加庞大的,民间百姓用于的财富,也在随着展而增加。
而财政预算的分配也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占据了最多的财政预算,达到了35亿元,主要还是水利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建设资金,主要是分配在了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这几个刚开始改革的省份,其他省份则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北直隶最少,其次是东北等地。
在水利工程的修建方面,如今朝廷先要保障的还是各流域的水患、蓄水问题,大河的流域先建设。然后建设各个支流。
还是那个目标,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争取旱涝保收。
北方各省的水利设施一旦修建完毕,农业产出将会有巨大的提高。北方的土地单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灌溉。
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则增长到了8ooo万元。教育经费是逐年提高的。公办小学堂将在四年之内普及北方各个省份,从事使北方各省都施行小学六年义务教育。
师资问题倒也简单,小学堂教的也不是太难的东西,大明的文人那么多,到师范学院进修一下就可以上岗。质量可能会参差不齐一些,但师资力量是可以逐渐提升的,先普及下去再说。学校将成为朝廷引导子民的一个重要平台,例如给学生们灌输一些共同接受的常识。
医疗卫生方面的开支也在提高,将逐步落实小病自费、大病报销的医疗制度。在医学的展上,也投入了较大的资金。
军事上投入的资金则维持在过去的水平没有提高。如今的大明已经吞下了大量的地盘,这些地盘还没消化掉呢!所以暂时没有继续对外扩张的想法,而是将精力放在内部展上。
至于天启九年的国企投资规模,则达到了8亿元的规模,主要还是投资造船业、公路、冶金、机械制造、纺织、农业、粮食加工等方面。
蒸汽机产能经过一年的展,每个月可以制造出5oo多台,经过去年一年的使用,各个使用蒸汽机的工厂都赚到了丰厚的利润,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生了几次锅炉爆炸事故。
蒸汽机产能的扩大,使得更多的国有资本工厂开始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因为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些商品在市场上竞争力极强,利润非常丰厚。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蒸汽机制造业开始蓬勃展。从机械制造厂分离出来的蒸汽机制造厂,如今正在尽一切努力,以最快度提升产能。这些蒸汽机一出厂,立即就被国有资本工厂哄抢一空。
纺织业和粮食加工业率先开始大量应用蒸汽机,纺织品和粮食的利润空间一下就出来了,生产规模一旦上去。利润将会非常恐怖。
机械加工方面在蒸汽机的应用上同样有了突破,而研究人员正在把蒸汽机应用到军火制造上面,从而降低军事装备的制造成本。
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带来的效果就是持续的垄断各个商品市场。
先是北方各省大宗商品市场开始被国有资本高度垄断,例如纺织品方面的垄断,棉纺产品和毛纺产品在北方各省的销售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国企工厂生产的。南方的纺织品市场则在天启九年持续的萎靡,出了丝绸和个别品种的纺织品还有市场外,棉纺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的被国企纺织品侵占。
整个天启九年,国有纺织品工厂纱锭数量再度增长o万,蒸汽机带动的纱锭数量达到了45o万锭的规模,同时还有水力机械带动的纱锭将近2oo万锭。北方的纺织品生产规模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不断增长的不仅是纺织品,还有原材料也在不断的增长。天启九年西域棉花产区的棉花播种面积迅突破了上千万亩,而且还在持续的增加之中。同时明统区蒙古牧民所产出的羊毛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而漠北、漠南蒙古在大明的商品经济接轨之下,绵羊已经成为了他们主要饲养的牲畜。
并且他们饲养的绵羊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这是大明和蒙古人达成的协议,蒙古人要购买大明的武器装备,那么就拿出诚意来,与大明进行经济捆绑。
蒙古人饲养了那么多的绵羊,对大明的市场依赖性就越来越强。
另外在澳洲、新西兰,畜牧业也真该蓬勃展,产出的羊毛也将不断增加,这对于南方百姓来说,也许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南方有更多的土地去生产其他的经济作物和粮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当然对于南方的纺织业却是有着无比巨大的冲击。
而对于外部纺织市场,通常的掠夺模式就是进口棉花,然后出口纺织品。利用高的生产效率,赚取到更多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原材料。
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快制造的。也就是各种工业商品。但是有些原材料,生产效率却提升得很缓慢。
因此那些生产效率低的产业,是通过掠夺的模式,让其他国家的人口去做。例如棉花种植业,就是需要比较多劳动力的产业。历史
史上美国大量使用黑奴。主要就是因为美国南部的种植业的展,而美国在英国称霸世界的时代,是英国重要的棉花产地。
大明不是英国,不可能把所有棉花种植业都分包到海外。因为大明是一个大国,对棉花需求量非常巨大,短期内不可能通过掠夺外部的模式来获取足够的棉花,因此大明需要自己展棉花种植业。
大明的棉花种植业生产效率最高的地方,无非就是黄河三角洲地带和西域地区,南方在这个年代也是大量种植棉花的,但是生产效率并不是那么高。当然在北方水利灌溉设施老化的情况下反倒比黄河三角洲的棉花单产要高,但很快这一情况就会生改变。
朱由校在天启九年初,出台了黄河三角洲地带和西域地区、澳洲的棉花种植补贴政策,因为棉花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比较大,生产效率比较低,因此为了让棉农的收入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展,采取棉花生产补贴政策是势在必行的政策。
当然一开始补贴的并不多,天启九年每担棉花只补贴了1角,但制度却是确定了下来,日后随着经济的展。这个补贴还会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研棉花播种、采收机械的研究项目也成立了。
朱由校采取补贴加展生产效率的方式,以保障大明的棉花生产能能够自给自足,不受外部制约。
而在南方各省。以及南洋各省,棉花种植业则没有什么补贴。南方地区不是那么合适展棉花产业,产量虽然差距并非太大,但棉花质量相差比较大。而南洋地区的棉花种植业用的是土著劳动力,土著的劳动成本比较低,自然是不需要补贴的。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在开拓外部纺织品市场方面,则是通过进口棉花、出口棉布的模式。
例如朝鲜、日本,如今朝鲜的纺织业已经彻底完蛋了,低价的纺织品不断涌入朝鲜,朝鲜的棉花都是出口到大明,在大明的纺织厂里变成棉布等商品之后再卖朝鲜,这些棉花经过加工,马上就产生了附加值。
别看纺织业是个比较低级的产业,但是在这个生产力都不达的时代,纺织业对于一些落后的民族来说都算是高技术产业了。
日本如今也正在步入朝鲜的后尘,德川幕府妥协之后,大明与日本的贸易已经畅通,日本的棉花也将不断的被大明资本收购。
中南半岛的情况又有不同,中南半岛的棉花生产规模正在快萎缩,因为在中南半岛,粮食生产效率要高于棉花生产效率。在纺织业被外来纺织品占据的时候,已经越来越少人从事棉花种植业,都开始从事商品粮生产,从而通过出口商品粮换取到纺织品等等商品。
因为中南半岛的人口不是那么多,而农业资源又非常庞大,中南半岛各国的人民处境还是不是那么糟糕。
不过中南半岛生产的大米,价格确实非常的低廉。
因为粮食的定价权掌控在大明资本手上,在中南半岛只有国有资本才能做粮食进出口生意,这个领域是被国有资本所垄断的。民资商船如果从中南半岛运输商品粮到大明,会被收取较高的进出口税,一算下来也就不划算了。
中南半岛各国生产出了大量的粮食,而运输的船只又是大明国有资本的,大明国有资本想以什么价格购买粮食,就是什么样的价格。那么的粮食,中南半岛的人口又消耗不掉,在价格勉强可以接受的时候,不卖给大明国有资本又能卖给谁?
另外大明的工商业经过展,货币价值比较大。如今在北方市场,一石大米售价2元,而在中南半岛,一石大米的价格都不到1元。大明国有资本甚至不需要压价,就有巨大的暴利。
这就是疯狂赚取差价的海洋贸易时代。
当然还有一块巨大的肥肉,那就是印度。印度在这个年代拥有15亿左右的人口,耕地资源过2o亿亩,其中很多耕地资源是已经开出来的。这意味着印度为了满足自身纺织行业等领域的需求,棉花等等原材料生产规模是十分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在殖民全球的时候,能在印度获得大量原材料的原因。
不过大明自身的纺织品市场,以及中南半岛的纺织品市场还没有完全消化,产能还没有过剩到需要向印度市场扩张的时候,因此一时半会对印度没有什么想法。
江南工人失业的问题在天启九年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那就是规模更加庞大的招工、移民活动正在展开。
南洋和澳洲的开模式已经走上正轨,需求的人口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移民到南洋和澳洲,温饱完全不成问题。
同时北方工业的展,对工人的需求量进一步的上升,圈地运动虽然正在展开,但见效度是持续的,而不是直接就能把土地中的人口全部解放出来。而且持续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只要愿意干活,总的是饿不死的。
而且随着北方工业的展,工人收入已经过了南方各省的工人,如今北方工地上干活的青壮劳动力,一个月收入起码有5元,而南方工人的收入一个月下来,也才2元不到。
差距就是这么大,尽管北方物价也开始比南方更高,而且用的还是纸币。但是天启宝钞是和银元进行挂钩的,意味着南方工人到北方做工赚到的钱,可以在返南方的时候到银行兑换成银元带往南方使用。
到北方务工和移民海外的南方百姓,在天启九年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至于那些失业了又不愿意到外地谋生的百姓,朝廷只能通过民政局确保这些百姓饿不死。民政局如今已经开始往南方各省各州县铺设,但凡吃不饱饭的都可以到民政局寻求帮助。(。)
◆◆请访问m
第371章:己巳京查()
随着大量江南工人离开江南,江南地区的工厂主日子显然不好过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