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爷邪魅一笑(穿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王爷邪魅一笑(穿书)-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归是把君涎牢牢的锁在了荣亲王府。

    这道旨意下的快,再加上上元节那次责罚无人反驳,旨意的下达也就没给君涎一派任何说话的机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林沐之的那番话,让男主过早的暴露出来,反正到现在,君涎都没有再出现在他面前。

    ……

    “皇上,南蛮小儿频频来扰,抢掠臣属小国,我大启怎能坐视不管!”

    这一日,朝堂之上十分哄乱,几个武将对于来京速报所述的南方异族作为十分不满。其实,那些外族人挑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这几个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应,就是因为对林沐之封锁君涎的旨意有所不满。

    碍于皇家威严,大臣不敢立刻反驳,就等了一个月,反正荣亲王也是要禁府三月的。

    君涎在南方守卫多年,再加上惊人的战绩武艺,那边结交的朋友同盟自然不少。战场上拼杀的、立下战功的将军,尽是些四肢发达、武艺高强的人。

    一般四肢发达也对应着头脑简单,所以在文臣选择沉默的时候,这些武将就站出来打抱不平了。

    “李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左丞相出列一步,向林沐之施了一礼,反问那个说话的将军。

    左丞相和李太尉,一个文臣首儿,一个武将头儿,这两人吵了可不是一年两年了,从宏宗帝在位一直吵到龙椅上换了人,时间可不久么。

    “臣只是不忍大启百姓受难,也需要给那些南蛮子颜色瞧瞧。”

    “你…”

    “南边那群人,从来都不安静。怎么李爱卿今年如此关心边关百姓,心系万民?”

    在左丞相回话前,林沐之就开了口。抑扬顿挫,语调平和,难以揣测。在金龙宝座上待的时间越长,也就越了解这个朝堂,端得住帝王威严。

    林沐之的转变,令左丞相十分满意。看着这个小皇帝越来越有贤明帝王的样子,没有辜负先皇的寄托,也更加坚定了左丞相等臣子站在林沐之这一边的信心。

    荣亲王君涎比起宏泽帝君瑞,处事为人确实更加果断成熟,可也透露着一股子狠劲。大启正值盛年,皇帝仁善励治足以,位极人臣,何必非要在朝堂掀起一阵风雨。若能安稳,一帆风顺自然最好。

    左丞相看了李太尉一眼,笑了笑,冲上边的林沐之恭敬说道:“沙场之人,腥风血雨半辈子,李大人这是想为大启再立战功。”

    “老臣虽然骨头朽了,可只要皇上一声令下,战甲宝剑上阵,不比那群后辈儿差。”李将军斜了左丞相一眼,算是‘回报’:“不过,平定南蛮一事,朝中有比老臣更好的人选。”

    “哦?不知朝中还有哪个让杀伐战场多年的李爱卿自愧不如的。”虽然早就猜得到这李将军打算推荐的是谁,林沐之也装作茫然的模样。

    “荣亲王镇守边关三年之久,对南边的那群蛮子更加了解,自然是更好的人选。”

    李太尉虽然也当了大半辈子官儿,可毕竟是拼战沙场的人,善用兵善打仗,说话也习惯了直来直去,按他的话来说,就是‘没有那群酸文人的乱肠子’。

    “所以,李爱卿的意思是,让荣亲王前去剿寇。”

    龙椅之上,林沐之轻轻敲击手指,一点一点打着拍子。

    “李太尉这话可是太不妥当,先不说荣亲王勾结异族之事仍在查办,就说这南边境防,区区蛮族,能有几个,又能生出什么事端?”

    “丞相大人有所不知,南方部族已成规模,若不及时打压,将来构成的威胁可不小。北边的联盟不就说明了问题么。况且南边那群,与我大启向来不和,若是…”

    “爱卿所言极是。”

    打断李太尉的滔滔不绝,林沐之插嘴说道。

    “如此,就照李太尉所说的做吧。”

    “皇上,荣亲王乃是戴罪之身,怎么能…”

    “总要给他个立功的机会,不是么。”皱皱眉头,不想去看左丞相拧巴在一起的一张老脸。

    君涎确实是‘罪大恶极’,可让他去平息南部边境,是林沐之的任性。不过这不是为了让君涎将功补过,而是单纯的为了远离君涎。

    虽然他也知道这样继续把君涎关在王府最好,可谁知道身手功夫那么好的一个人,什么时候会再闯进皇宫,让自己心绪不宁。

    而且说不定下一次,就是直接一把火烧了龙吟殿呢。

    况且,君涎既然是男主,又有经验在前,应该出不了什么事。一遍遍这样告诉自己,这下男主总算是滚远了。

    皇帝都这样说了,旨意也算是下了,左丞相再不赞同也没办法。不打算继续阻拦,就退到了一边,听着李太尉向林沐之汇报行军事宜以及军资规划。

    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忙碌了一上午,等拟出旨意,传达下去已经过了午膳的时间。下了早朝,林沐之直接进了御书房,闷在里边,短时间是不打算出去了。

    按理说,行军打仗,需要准备许久,可这次需要的物资并不多,人也少,再加上皇帝的催促重视,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便准备妥当了一切。

    这两天,林沐之一直是哪儿人多就待在哪,就连晚上就寝,床边也陪了索福,不喜欢太多人服侍在侧的皇帝忽然转了性子,殿门外围了一圈儿侍卫,这样的防守真是前所未有。

    离了龙一,身边的御龙卫换了谁林沐之也不知道,现在也没什么兴趣知道。就算是御龙卫,也只是个侍卫罢了,何必需要知道人家姓甚名谁。况且见得面次数多了,难不生出感情。

    ====

    龙德殿之外,整整齐齐的立了两排卫兵,这一日,大启亲王出征平定南蛮,阵势强盛,装备精良。

    君涎长发高高竖起,身着细麟铁甲,踏着长勒乌皮靴,身后长长红披风,没什么表情。站在台阶下看着太阳位置一点点挪移,终于,响起了离京的鼓声。

    回头望向台阶高处,依旧是空无一人。

    不见失落,君涎只是露出一道意味不明的微笑,翻身上了马,一路出了京城,没有回头。

第39章 天灾人祸() 
御书房中,林沐之坐在桌前,手里端着一杯茶,双目无神,不知道在看哪里。

    “皇上?”

    索福凑过来,见林沐之端着一杯凉了的茶发愣,小心翼翼的唤了一声。其实早在两天前,他家的皇帝陛下退朝归来就有开始不对劲了,忧心忡忡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恩。”

    林沐之应了一声,眼睛依旧空洞,抬手就把凉透的茶水一股劲儿灌了下去。

    “咳咳…”

    “哎呀皇上!”

    喝惯了热茶温水,被这忽降的温度凉到了,一个不注意就呛了水。见自家的皇帝陛下呛了水,这还了得,慌张一下,索福赶忙转到林沐之的另一边,帮他拍背顺气。

    索福这大总管一职当得越来越顺畅,许多事情该干的不该干的他都干了,比起侍从,更像是个忙碌的小保姆一般,成天围在林沐之身边。

    总算是顺了气,林沐之放下茶杯,顺便把它推得远了一些,又清了清喉咙,看看外边天色,不紧不慢的问道:

    “索福,这可是到了正午?”

    “是,已经未时了。”索福一边回答,一边换掉了被林沐之推远的茶水,又把它摆在了合适的位置。

    “那…今日的军队,现在可是出发了?”

    “皇上,荣亲王的军队现在怕是已经离了京城有段距离了。”

    “恩,知道了。”还想再问些什么,林沐之却选择闭了嘴。身为皇帝,他是有资格送军队远征的,而且有了皇帝亲临,是对战役的种重视。对于军队士兵来说,天子送行,也是种荣耀。可犹豫半天,皇帝陛下还是选择安稳的呆在御书房。

    说到底,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不敢了。

    不管是哪一方面,对上君涎,他都败得一塌糊涂。而且,像那些言情小说当中描述的,送心上人离开,总是be的开始,那些说了‘等我回来’的渣男们,有哪个是回得来的。

    叹息一声,心头烦闷不已,却也无能为力。

    荣亲王军驾离开的那一天,皇帝陛下拽着他的内侍,在龙吟殿中灌了一晚的酒,总归是发泄够了心中那一点点不甘,大吃大喝又一顿闷头大睡后,总算是将一切归于了宁静。

    短暂的感叹后,长日漫漫还是要一样的过。彻底摆脱了那些杂乱的心思,又没有君涎的打扰,林沐之也终于可以安心地去履行他的职责了。

    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启朝,再怎么发展也还是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先帝宏宗帝能将大启治理至此,让国家变得繁荣,在自身能力出众的同时,还要感谢老天爷的风调雨顺。

    身为一个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现代人,林沐之对于农业方面多多少少也是了解一些的,可了解归了解,只是多少的懂并不代表他真的曾经实践过。忙碌的都市生活,再怎么空闲也不会花大笔钱在市中心买上一片空地种田。

    先不说金钱方面,时间功夫也难得的很。

    在这种百姓靠天吃饭的年代,林沐之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生活的艰辛’。

    天灾**,前者怎么都防不住。从去年深秋到现在,雨水下的实在是太少了。朝堂上总是报喜不报愁,如果不是收到本奏折,林沐之到现在还不知道干旱已经到了种什么程度。

    这奏折源头是一地方县的县令,那里土质肥沃,人口也不少,就是离着市镇远了些,中间隔了两座山。

    县令一人管了下面的四五个村子,原本小小山村作物产量喜人,除了补给自需,还能留一部分转卖出去,换的银两。小县城的百姓生活的不算富得流油,可也是用得起盐吃得起肉。

    可是今年,冬天不冷,田里的苗儿早早的长了出来,麦苗冬天长得太快,到了春天夏季,长势就会下降。

    再加上久久不见雨水,河流都几近断流。这些早出的苗儿,下场可不怎样。

    而且,看这册子,明明报的是初春时的景象,却在天热起来了的月份里,才传到林沐之手里。禀报实情的一本奏折,到底是费了多大劲,花了多久时间才传过来。

    真是难以想象。

    到现在,君涎离京已一月有余,南边剿蛮匪没什么动静,这边又出了压情不报的岔子,真是要多烦有多烦。更何况,奏折上记得是两个多月前的景象,这两个月,京城都不见雨水,谁知道现在那个山中县城的灾害成了什么样子。

    只有早知道问题才能早早的想出解决方案,去下落实施。尽管林沐之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遣了官员离京进山查探情况,可结果依旧是让人失望。

    而且,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不管是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大启的旱情远远超出了想象。

    春日的那股寒流,一个‘倒春寒’,不仅病倒了林沐之,还让一大批太早破壳出来的粮苗遭了秧。

    对于农业这一方面,别说林沐之,就算是朝中大臣也都没有什么经验。朝堂上待得,都是些有头有脸的读书人,又怎么能懂得背朝青天、脚踩黄土的耕种作业呢。

    召集群臣,打算探讨如何抗旱防灾的皇帝陛下,却被一帮子老臣催促着祭祀天坛,诚恳求雨。

    笑话,这雨是他说能下就能下的么,谁说真龙天子就一定要是龙了,又有谁说是龙就一定会下雨了?

    霸王龙听说过么,那三角龙呢?

    虽然心里这样想,可这遇到天灾,祭祀神坛也算得上是个传统和习惯了。

    而且,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的未知,譬如他莫名其妙穿越到一本书中,林沐之自己都解释不清。鬼神什么的,谁又说得准呢。

    碍不过臣子的一致要求,加上林沐之也没打算给他们立起什么科学观念,便请巫祝挑了个日子,去天坛祭祀祖先苍天,反省自己的不足。

    那些个封建传统的王朝,若是降下了什么天灾,便会被认为是皇帝的错误引起的。

    林沐之自认为穿越以来没干过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各个方面都在积极认真的学习,如果非要给他挑刺,那他做的不够好的,就只有君涎那一方面了。

    说到君涎,就不得不提绑在林沐之身上的那套系统了。

    本来林沐之想要问问关于这场旱情的具体情况以及结束时间的,可自打君涎离京后,身上绑定的系统就好像是陷入了一种奇怪的休眠,不仅没有再发布什么乱七八糟的任务,连翻翻原作查个资料参考都办不到了。

    原本就鸡肋的系统,功能变得更少了。不过仔细回忆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原作小说中好像没有提到过这场旱情。也不知道这旱灾的引发是不是林沐之自己改动剧情的缘故。

    好事成双难得,坏消息一串接着一串,倒是十分常见。

    暖冬带来的不止是干旱,还有之后的病虫灾。没有寒冷的冬天,人的身体免疫是下降了,可也让其他生灵过得十分舒坦。

    这时候,破茧而出的不是蝴蝶,而是害虫。

    随着‘天灾’的加重,朝廷对这方面也就越发的重视起来。天公不将雨,这一年的夏天也就十分难熬。

    放开其他地方不说,就林沐之所在的皇宫来说,都闷得难受。

    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减少不必要的水源使用也算是种缓解办法。可是你不用,不代表它就不蒸发啊。

    雨水本应充足的夏季都快过去了,可这天还是没有一点儿要下雨的模样。大启南边还好,但都城往西往北的城市,现在已经连最基础的人畜用水都快保证不了了。

    昔日的河流,只剩一片泥沼,田里别说庄稼了,土地都裂开了口子。

    朝廷为了避免引发□□,提前向北加送了守卫兵力。看来这一年大启的收成产量就只能指望南边的粮产了。这般情况,北方的税收怎么都要减下来,可大国的日常开支也不小,还有这么多官员要养,林沐之倒是想全部免了北边的赋税。可一旦全免,这担子就全压在了南边百姓身上。

    谁知道这旱情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实在是太久没下过雨了。

    站在御花园内,看着一片晴朗的天空,不禁又一次感慨现代生活的便利。这几乎完全靠天吃饭的生活实在是不好过。再这样干下去,干到京城也说不定。

    伸了个懒腰,在侍卫宫女的陪同下,到了御书房。

    尽管这几日是一天比一天起得早、睡得晚,可桌上的奏折信件确是一天比一天多,虽然林沐之这个皇帝只是做个最后审阅裁定的工作,可是这底下处理完送上来的奏折章程摞在一块真的不少。

    食指中指一起,揉了揉太阳穴,脑子里突突的一阵儿疼。索福贴心的递过一杯安神茶,林沐之这刚刚掀开杯盖,御书房就进了个通传的小太…监。

    “皇上,左丞相身边的人来了。”

    “宣。”

    抬抬头示意,掀开杯盖喝了口水。夏末炎热仍未散去,现在御书房内不再只有索福一人时候,而是多了个灵溪和另外的几个宫女在一旁扇着摇扇。

    那通传的小太…监前脚退出去,后脚就进了个青年男子——这人正是跟在左丞相身边的护卫,也算得上是左丞相的心腹了。

    “奴才叩见皇上。”进了御书房,那人一直低着头,手里捧了一本装饰精美的请帖样的东西,色彩装饰在大启很少见。

    “免礼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撇了下边那人一眼,林沐之又皱起了眉头。总觉得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