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衣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衣卫-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景隆叹口气,“先去西城门,待我见过皇上以后再做安排。”

    这是规矩,没有圣旨,任何人不得带兵接近京城,何况还是这样的几万人马,李景隆担心这个时候,晋王的乱军突然杀出来。

    战场上的连番失败,此时的新军士气低落,短时间内根本不适合再战,随着大队兵马接近,负责守城的将领立刻将消息送到负责守卫京城的耿炳文那里。

    别看耿炳文须发皆白,精神头十足,老侯爷一生征战沙场,早已习惯这种生活,盔甲在身,大刀在手飞身上马直奔外城城墙方向而来。

    此时,李景隆已经带着亲卫来到城下,对着城上高喊,“我乃新军主将,曹国公李景隆,速速打开城门。”

    李景隆别看年纪不大,官位不低,继承的是他老子的爵位,上面的人不认识李景隆,为首之人探头向下看,从对方的旗帜和盔甲判断,肯定是大明的阵营无疑,只是一点不要忘了,这次作乱的是晋王,所用的盔甲样式和旗帜的颜色标志和大明守军完全相同。

    “将军有令,任何人不得进出,速速向后,否则乱箭射杀,绝不留情。”因为上一次夜袭皇城的事,京城的禁令一直没有解除,时间一长,百姓也就习惯了,外面的商队进不了,幸好京城的商会都有存货,只等着打完了仗再去走商。

    “放屁,我是曹公公,哪个敢动我。”

    李景隆憋了一肚子的火,正好没地方撒呢,这个时候连个守门的都敢欺负到自己头上,不要忘了自己是谁,堂堂的曹国公。

    李景隆坐在马上开骂,上面那个人脸色一沉,一挥手,身后数十名射手快速上前,大战在即,这个时候基本上是甲不离身,兵器不离手。

    “将军,还是先行退后,再做打算。”眼看着上面弓箭拉满,这个时候,如果真碰到一个愣的,直接下令射箭,成么下面的这些人谁都跑不了。

    漆黑的箭尖对准李景隆,李景隆一脸无奈,只有掉转马头向后退去,避开上面射手的攻击范围。

    李景隆只是退后,并没有离开,晋王的大军就快到了,自己手下的几万人两天没吃没喝,现在连城门都进不去。

    这时耿炳文带着人接近,来到近前飞身下马,“将军。”

    “发生什么事?”耿炳文声音低沉,说话的时候不怒自威,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身上发出的那种气势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死亡磨炼才能做到。

    “回将军,外面来了大队人马,为首之人自称是曹国公李景隆,担心有诈,所以不曾开门。”从城墙上面跑下一人,正是方才指挥的那名将领,此人是耿炳文的内侄。

    “如果真是李景隆,怕是战事败了。”

    耿炳文叹了口气,然后顺着台阶往上走,耿炳文此时反而不急,这就是老将军和年轻人的最大区别,耿炳文以擅守而著称,性格沉稳,所以才会委以重任。

    “可是曹国公?”

    论辈分,李景隆是小辈,毕竟有爵位在,所以耿炳文朝着下面喊的时候也是十分客气,李景隆听到城墙上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抬头朝上看去,李景隆的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李景隆拍马上前,“侯爷,正是小侄。”

    随着李景隆提枪接近,耿炳文同样认出李景隆,不仅仅是因为和他的父亲样貌相似,还有那身银色的盔甲和手中银枪,那一刻,耿炳文仿佛一下子三十年前。

    “前方战事如何?”

    “侯爷,能否让我入城见皇上,还有,城外还有三万新军,需要食物和水,战马同样需要草料。”李景隆心里急啊,三万人都眼巴巴等着自己弄吃的,一路跑下来都饿坏了。

    “好,我立刻准备。”

    耿炳文摆手,下面用人用力推动里面的转轮,京城的大门又厚又重,依靠人力根本推不开,所以用了这么一个轮子,然后把绳子绑在上面,利用轮子的作用改变上面的力道,就算是这样,也需要十几个人壮汉合力才能打开。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可以用绳子和滑轮?

    古代的时候,为了增加城门的防御力,都是修建内外两层,外面是那种推开的木门,里面一般都用建成上下升降的石门。

    大明的京城同样不例外,因为平时京城的石门都是高高吊起来,不到特殊时期绝对不会轻易放下,此时,担心晋王大军突然杀到,两道城门同时放下。

    石门升起,外面的大门被人推开,李景隆催马而入,进入京城,李景隆不免一番感慨,当初离开京城之时,奉皇命训练新军,一晃几年过去,此时皇帝已经换成了朱允炆,而自己苦心经营的新军同样遭受重创。

    李景隆想到这里,不由得长叹一声,大有英雄落难之感,如果不是自己大意,绝对不会丢掉新军大营落此大败。

    耿炳文从城墙上下来,李景隆的战袍上都是血痕,“发生了什么事?”

    “一言难尽。”

    想到自己的新军,李景隆不由得心头一酸眼中泛起泪花,耿炳文看在眼里,多半已经猜到,只怕是新军败了。

    “来人,立刻准备干粮、饮水和草料送过去。”

    “是。”

    耿炳文一声令下,立刻有人去准备,三万人,几千匹马,不是一件小事,何况这个时候还没到兵营用饭的时间。

    李景隆一脸感激,“谢叔父。”

    耿炳文拉住李景隆,“这是什么话,想当年我和你父亲是生死之交,有什么苦就告诉叔父。”耿炳文拍了一下李景隆肩膀。

    “不瞒叔父,晋王乱军接近,景隆率兵迎战,连赢了几阵,不想中了乱军的圈套,大营被毁,无奈只得率兵返回,再求死战为国。”

    李景隆说完这些,耿炳文沉思了片刻,“为何不见指挥使林大人一同回来?”林风平定了京城的那场劫难带人离开京城,算算时日早就应该抵达李景隆的新军大营。

    不可否认,因为京城发生的事,耿炳文对林风极为佩服,尤其是林风的布局,几乎是风雨不漏,所以,就算是实力强悍的八灵,根本没有办法接近皇城一步。

    此时只有李景隆带着人回来,耿炳文忍不住问道。

    李景隆叹口气摇了摇头,“林大人负责守卫大营,我赶回去的时候,大营已经被毁,尸横遍野,林大人如果没有退回京城,恐怕已经死于乱军之手!”

    “啊呀。”

    耿炳文听到李景隆说出林风可能已经战死,不由得啊呀一声,英雄重英雄,在耿炳文的眼里,林风算是难得的人才,而且对大明忠心耿耿,没有想到年纪轻轻就这么死了,确实让人觉得可惜。

    李景隆看着耿炳文,多半是没有料到这位老侯爷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不过是死了一个林风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第0688 大战前夕() 
几乎就在李景隆返回京城同时,晋王的乱军离开田城向京城方向进发,其他两路人马已经在京城外安营,只等和晋王这一队人马汇合。

    京城周围的兵力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孙不二的边军三万余人,都是精锐,加上又有火炮、火铳和战船,战斗力惊人,可惜,战船几乎在水上被忍者毁掉,如果不是林风,孙不二同样加入晋王乱军,如果真是那样,京城真的危险。

    晋王已经得到消息,孙不二带着边军离开,此时,晋王已经是离弦的箭无法再回头,晋王心里有底,孙不二虽然不是和自己一条心,同样不会拖自己的后腿。

    这样已经足够,人和人之间原本就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关系,朋友、敌人和完全不相干的人。

    晋王坐在马车上,随着接近京城,晋王开始变得兴奋,这是自己梦开始的地方,最终也要在这里实现。马车的颠簸恰好碰到晋王的伤处。

    晋王冷哼一声,外面的亲卫和随行的谋士并没有听到里面的声音,晋王咬紧牙,绝对不会在自己的人面前露出自己懦弱的一面,这是晋王的准则,一旦被人发现,就会很容易遭到攻击,人就是这样,晋王相信,那些跟着自己的人,无不是为了将来自己能给他们的好处,所以,人是贪婪的动物。

    耿炳文带着李景隆从外城进去直奔内城,过内城才能入皇城,一路行来,耿炳文始终一言不发,应该是在思考如何应对晋王的乱军,从李景隆的描述,这一次晋王率领的兵马远远超过自己的守卫军,出城交战根本不行,唯有依靠城墙坚守。

    这种攻城战消耗最大,死伤也最多,因为是京城,晋王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攻破,皇上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死守,如此下去,最苦的就是兵将和百姓。

    李景隆回京城的消息很快传到宫里,齐泰一路小跑入宫,此时,耿炳文和李景隆已经在皇城门口等候召见。

    “侯爷,曹国公。”

    齐泰远远跑过来见礼,别看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地位上还是无法和两人相比,一个是开国功臣,一个是功臣之后,加上又是亲戚。

    “尚书大人。”

    两人同时拱手还礼。

    这时里面的门开了,太监从里面出来,三个人跟着去见朱允炆,朱允炆休息了一天,吃不下,同样什么都不想做,即便是皇城后院子的争相开放的花同样没了心情。

    三人先后进入,李景隆噗通跪倒在地口呼,“罪臣李景隆叩见圣上。”耿炳文清楚,齐泰面露惊讶之色。

    朱允炆同样神色一变,“曹国公,起来说话。”

    齐泰上前扶起李景隆,李景隆将这些天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当然很巧妙的把林风帮助自己突围的那一段改成自己率众杀出,等于将所有的功劳转嫁都自己身上,至于后面的大败,只是自己大意追敌所致。

    这里都是明白人,李景隆明显是想把责任推到林风的身上,很简单,当时是林风在守大营,而且也有一万兵马,最终大营丢了,粮草军备都没了,所以才带着人返回京城。

    齐泰眉头一皱,故意问道:“如此说来,晋王的乱军不日就将抵达京城!失去大营影响太大。”齐泰明显是冲着李景隆说话。

    耿炳文性子耿直,“话不能这么说,既然曹国公的几万大军都不是乱军对手,可以看出,这一路是晋王的精锐,就算林大人有过人之能,仅凭留在大营的区区万余人,又岂能抵挡!”耿炳文打了一辈子的仗,最是清楚留在大营的都是什么人。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朱允炆不由得叹了口气,“耿将军,若晋王乱军围困京城,有几成胜算?”朱允炆你说完看着须发皆白的老将军耿炳文,那一刻,朱允炆同样觉得心里一紧,没有想到,自己还要靠着先皇的老臣来保护,朱允炆的眼神里更多是无奈。

    李景隆的惨败使这位继承皇位不到半年的小皇帝认识到一件非常严峻的事,自己的身边真的缺少那种可以带兵打仗的人。

    “老臣必然率众血战,以谢皇恩。”耿炳文说了等于没说,朱允炆是想通过耿炳文的经验告诉自己,这一战可能的结果。

    朱允炆点头,“有劳老将军,曹国公,新军死伤如何?”

    李景隆上前道:“回皇上,死伤近半。”

    “新军暂时入外城,协助耿老将军一同退敌。”

    “遵旨。”

    大明的都城经过改造,规模远远超过其他朝代,尤其是外城,朱元璋为了增加京城的商业,命人扩大了外城的规模,街道同样加宽,所以,就算是李景隆的三万新军进入,整个外城并不显得拥挤。

    相比耿炳文的五万守卫不同,此时的新军一个个垂头丧气,那种感觉就跟斗败的公鸡。

    耿炳文从皇城出来加快脚步赶奔外城,晋王的乱进随时会出现,身为主将不敢有任何疏忽,李景隆低着头往外走,齐泰快步赶上。

    “曹国公。”

    李景隆回头见是齐泰,两人私下里有些交情,齐泰和林风不一样,明显是有意巴结这位军中新贵,“尚书大人。”

    齐泰呵呵一乐,“叫我齐泰就好。”

    李景隆拱手,“齐大人,不知有何吩咐?”

    朱允炆嘴上没说,心里难免对李景隆不满,毕竟对新军寄予厚望,没想到这么快被乱军打败,而且丢了辛辛苦苦建立的营地。

    “不敢,恰逢府上备了酒菜,若曹国公不嫌,齐泰有意相邀。”齐泰说完冲着李景隆笑了一下,这一下正对李景隆的心思,一路行军,吃的喝的都没有,此时若是能有酒肉最好不过。

    “如此,岂不是让齐大人破费。”

    齐泰呵呵一乐,“能请到曹国公,可是齐泰几辈子修来的。”

    “好。”

    李景隆被齐泰一番恭维顿时上了道,此时的李景隆完全想不到,这就是齐泰给他下的一个套,一个温柔的陷阱正等着他自己钻进去。

    只要喝了这顿酒,以齐泰的心机和拉拢人的手段,两个人就等于是捆在一起,这种事齐泰自然愿意,李景隆应该也不反对,毕竟现在齐泰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多少人想着法子巴结这位权贵,此时居然亲自相邀,这绝对是给足了自己面子。

    李景隆把面子看得很重,所以,同样喜欢别人给他面子,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份,这就样,耿炳文大步流星出了皇城飞身上马直奔外城方向奔去。

    李景隆跟着齐泰上了马车前去齐泰的尚书府喝酒,这就是李景隆和耿炳文之间的最大区别,耿炳文从小吃苦,而且是一步一步靠着本事坐上今天的位置,最是清楚当兵的不易,所以,每次都能和军中将士同吃同住,别看只是小事,在那些当兵的眼里可是大事,这样的带兵方式和李景隆完全不同。

    李景隆打出生就吃好的穿好的,干什么都有人伺候着,而且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爹是了不起的大将军,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李景隆就告诉自己,长大了也要做大将军。

    将军做了,可惜无用武之地,尤其是平定了北边的麻烦以后,大明数年内没有兴兵,李景隆只能请了旨意去训练新军。

    李景隆训练有一套,可惜,以往的习惯很难改变,就算是在新军大营,李景隆的营帐规模和平时的伙食都和别人不同。

第0689 兵围京城() 
外城城墙上方站着一人,须发皆白,胡须随风飘舞,手中大刀擦得很亮,正是老将军耿炳文,一路飞奔返回外城。

    “将军,还是回去歇息一下,这里由末将看守。”

    耿炳文目光落向远处,天逐渐黑了下来,派出去的探子一直没有送回消息,所以,此时根本不清楚晋王的乱军距离京城的位置。

    “不碍事,让后营的人准备换防。”

    “是,将军。”

    守城是苦差事,一个人熬一晚上基本上受不了,就算能熬过去,一旦发生事情,战斗力变得极为有限,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所以耿炳文的阵营一直采取换防的方式,就是先有人去后面睡觉,到了时间之后有人去叫,然后来换守城的这些人。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晚上守城带来的疲劳,耿炳文已经守了十几天,尤其是到了晚上,耿炳文几乎是寸步不离,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将,看着让人心疼。

    这是耿炳文的一贯作风,虽然手里的大刀已经无法像当年那样随意的挥舞,那些年养成的习惯从来不会变。

    “让京城里那些无知的人,还有那个懦弱无能的小皇帝颤抖吧。”

    那一刻,马车中的晋王终于下达了进攻京城的指令,号角声阵阵,此时距离京城只有一日行程,完全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