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满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开满园-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梅媒婆见王杨氏明显的动心了,于是脸上的笑意就更深浓了,决定再加把火,把这门亲事定下来。王家这条件真是没话说,虽然杨二丫只是寄宿在这里,但是从王家人的态度来看就知道肯定不会亏待她,将来那丫头成亲那嫁妆一准儿会给准备的妥妥的,所以赶紧说道:“大妹子,吴家的情况你肯定也听说过,不是我吹的,吴家这条件绝对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人家啊。再说了,人家吴家人口简单,也没什么刁蛮的亲戚,兄妹几个也相处的和和睦睦的,都说好了,将家里的产业都留给幺弟了。所以杨家丫头只要嫁过去这辈子就不愁吃穿了。”

言下之意就是,这么好的事儿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你还犹豫什么呢,还不赶紧答应下来。

王杨氏的确是很动心,这吴家说起来在这一带的确算是家境殷实了,就算是在镇子上也能排的上名号,那四百亩一年种两季,除去要交给官府的那一成租子,一年下来多的没有,但是收成少的时候也能赚个百八十两银子,收成好的时候起码能赚上二百两不止,啥也不用干一年就能有这么多的收入,以后吃穿绝对不用愁了。

不过王杨氏虽然意动,也觉得这门亲事挺适合杨二丫的,但是杨二丫到底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她这个当舅娘的在外甥女的婚事上面还真做不了主。于是想了想,对梅媒婆说道:“你看,二丫到底是我外甥女,婚姻大事我这个当舅娘的怎么也不能越过人家亲生父母,所以吴家要是能等等的话我就把这事儿跟她亲生父母说一下,无论如何这事儿得让人家亲生父母做决定不是。”

梅媒婆也觉得王杨氏说的在理,她要是真这么不管不顾的就替人家答应下来了她这心里还真有点膈应,就该考虑这家人的品行和素质了。所以这样做才是最最妥当的。于是梅媒婆脸上笑出了褶子:“对的,大妹子说的对,这事儿的确是应该通知杨丫头的爹娘才对。你看,也怪我,太心急了,就是觉得杨丫头跟吴家那小子面相上就万分的相配,那么有夫妻相,就想着将来他俩一定能过到一起去,所以才欠考虑了。”

王杨氏听了就跟着笑,其实心里却忍不住嘀咕:这人长的是长的还是圆的都不知道呢,还夫妻相?你一个当媒婆的,只要能说成媒,自然是千好万好,歪瓜裂枣的都能给说成是绝世珍宝。

反正,在没有见到真人的时候,在还没有透彻的了解吴家那小子的真正品行的时候,王杨氏对此事绝对是持保留意见的。小闺女就怕嫁错人,所以她在心里打定了主意,等二姑他们来了一定要劝他们冷静对待这件事才好。千万不能图吴家的家境好就火急火燎的把外甥女给嫁出去,那样不是对她好,是在害她。

这梅媒婆又与王杨氏说了好一会儿话,想起吴家老太太还在家等她的消息,所以这才起身告辞。王杨氏连忙让杨二丫拿油纸包了好些的点心让她带着:“大姐,这都是我这外甥女自己做的,虽然比不的大酒楼做出来的精致,但是味道绝对差不到哪儿去,你带回去尝尝吧。”

梅媒婆这回倒是真的惊讶了一下,下意识的指着桌子上那些拿来招待她的点心问道:“那这些也是杨家丫头做的?”

王杨氏闻言就笑起来,一脸的骄傲:“那可不,不是我这个舅娘的自夸,我这外甥女家务活绝对是一把好手,尤其是这做菜做点心,随便一样拿出去都比外头的味道要正。”

可不是么,杨二丫跟王冬雪一样,都是王冬梅亲自调教出来的,这丫别看自己懒的要死,但是嘴巴可挑剔的很,自己不做但是却会吃,稍微有一丁点的不对味都能给指出来。而王冬雪和杨二丫又是本着学手艺来学的,所以没少被小丫头批评。不过这样的成效倒真不是一般的好,这不,才两年的时间,这姐俩儿基本上就被小丫头给调教出来了。

这下子梅媒婆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深浓了,她一迭声的说道:“哎呦喂,这可了不得,这小手可真是太巧了。这谁要是娶了这丫头,这辈子绝对是有口福了。”这句话梅媒婆夸的绝对真心实意,农村么,娶媳妇第一看她能不能生养,第二就是看她做菜的手艺了,结果这两样杨二丫都占全了,而且刚才接触了一下脾气性格也绝对好。所以梅媒婆可以肯定,只要她把这些情况跟吴家说,保管吴家人动心。她给吴家找了个这么优秀的儿媳妇,到时候这赏钱还能少了吗?

光是这样想想,梅媒婆都忍不住直咧嘴。

王杨氏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梅媒婆听进去了,等会儿肯定会跟吴家人说,这样一来无形中杨二丫的地位就高了一个台阶。也是在暗示那吴家,咱们家的丫头从来都不缺人追求,从来都是抢手的。

梅媒婆多精明的人哪,哪儿会看不出王杨氏的小心思,于是笑呵呵的一迭声的跟她保证:“大妹子,你放心,等会儿去了吴家我一定把这些都好好的跟吴家老太太说清楚。”

感谢 tong叶子 给投的评价票,这是本书第一张评价票,很有意义啊,O(∩_∩)O~

159 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见面

梅媒婆从王家出来之后便急急忙忙的去了吴家,那吴老太太一见到梅媒婆就连忙凑过去问她:“怎么样,那杨家的丫头长得如何?”要说起来吴老太太还从来没见过杨二丫,虽然杨二丫住在镇子上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但是毕竟是个未出嫁的姑娘,也不可能跟那些已经结婚的小媳妇似的出来逛街买菜,跟人闲聊天。所以除了跟王家比较亲近的几户邻居之外还真没多少人见过杨二丫。

吴老太太这么问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娶儿媳妇,人长的太磕碜也带不出去不是。

“哎呦,不是我夸的,杨家姑娘长得可真标志,那颜色,啧啧,绝对好。”梅媒婆提起杨二丫那是赞不绝口,“你不知道,那身条,就是咱们镇子上也找不出几家能够比的上她的。”说着还凑到吴老太太的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关键是,这丫头屁股大,绝对是个好生养的。她要是真给您当小儿媳妇,绝对不出两年就能让您抱上小孙子。”

吴老太太听到这里忍不住咧嘴笑起来,那一张脸笑的都是褶子:“是吗,那感情好了,要是真成了我们吴家绝对记着你的好。你放心,将来两个孩子成亲的时候给你这个数的赏钱。”说着吴老太太伸出一根大拇指来。

梅媒婆见此笑的更灿烂了,这地方的规矩,小手指代表一两银子,以此类推,食指就代表了十两银子。这可是十两银子哪,不愧是吴家,出手就是大方,这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的赏钱。光是这赏钱就够她辛辛苦苦磨破了给五六户人家说的媒的赏钱了。

估计是吴老太太的大方取悦了梅媒婆,于是她凑到吴老太太身边继续道:“那杨家丫头还不止我刚才跟你说的这些呢,王家那个小丫头你知道吧?”估计是怕吴老太太不清楚,或者一时想不到人来,所以也不卖关子了,赶紧说道。“就是那个小福星,那丫头对杨家丫头可真是好,光是二两重的绞丝银镯子都给打了两个让她戴着。我当时可是仔细瞧过,那做工精细的很。就这么一对银镯子光是工钱起码就得要一百来文钱。”

这回吴老太太倒是挑了挑眉:“王家那小丫头还真是大方。”

“可不是。”梅媒婆接话道,“我先前都去打听过了,王老三,就是那家王记包子铺的王老三,您知道吧,她闺女出嫁,王老大的媳妇光是头面首饰就给了两银一金。那可是金子啊,就那分量,都能再换三套银头面了。这还不包括那些家什被褥什么的,谁知道暗地里是不是还偷偷塞了私房钱给王家那丫头?你想想,那丫头出嫁都能这么大方了,杨家这丫头天天吃住在这儿,她要是出嫁王家能少陪了嫁妆?”梅媒婆光是这样说说都觉得异常兴奋,要是那样的话这门亲事成了她能拿到多少的嫁妆提成啊。

吴老太太闻言点点头:“那是不少。”一个当大伯娘的给侄女陪那么多的嫁妆也算是非常仁义了。王记包子铺的那个王老三她知道。包子挺好吃,在这一片也算有点名气,不过那人的人品也同他卖的包子一样出名。不过都是一些负面的。总之就是一句话,人品很不好。

“对了,瞧我这记性,我怎么还把正事儿给忘了呢。”梅媒婆突然想起了什么,猛的一拍自己的额头,然后麻利的将自己受伤拎着的那个包袱拿到了吴老太太的面前,朝吴老太太眨眨眼,“您猜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是什么?”吴老太太这会儿心情也好,难得的配合梅媒婆。笑着说,“我可猜不着。”

“绝对是好东西。”梅媒婆故意神秘兮兮的说,然后将包裹放到吴老太太身边的茶几上,小心翼翼的一层一层慢慢打开,吴老太太本来还没怎么在意的,见梅媒婆这举动倒是来了几分兴致。也转脸那眼睛瞧着茶几上梅媒婆带来的那个包裹。

包裹打开之后,见里面只是几样用油纸包着的小点心,这点心她也吃过,来客酒楼卖的限量点心,每天只有五十份,凡是在这附近住着的,家里还有几个闲钱的都知道。

看到那些点心,吴老太太心里有些失望,她原本还以为是从王家带回来的杨二丫亲自缝制的鞋袜之类的东西呢,哪知道竟然只是几样小点心。难道她还缺了这几样点心不成?不过转念一想,来客酒楼的点心可贵的很,量又少,梅媒婆也不中的从哪里弄来的,居然拿了这么多过来,也算是有心了。

于是,吴老太太便只以为是梅媒婆拿来讨好自己的。

梅媒婆是看人眼色吃饭的,哪能看不出吴老太太的心思?不过她却并没有去说破,反而笑眯眯的拿起一块扇贝形状的小点心放到盘子里端给吴老太太:“您尝尝。”

吴老太太接过梅媒婆递给她的小点心,拈起来送入口中,尝了尝,不由得点点头:“味道不错,跟来客酒楼做的小点心是一个味儿的。”

梅媒婆顿时笑起来:“您知道这些点心是从哪里来的吗?告诉您吧,是杨家那丫头自己做的。”

吴老太太听后终于忍不住挑了挑眉尾:“这些都是她自己做的?”

“可不是吗,这可是王老大家那位亲口跟我说的。”梅媒婆怕吴老太太不信,赶紧说,“她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真的,您想想,再不济王家也不可能硬把这手艺安在杨家丫头身上不是,要是以后拆穿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吗?”

吴老太太想想也是,王家要是说谎,那杨家丫头将来要是嫁人了这事儿迟早得被拆穿了,到时候一闹开弄的大家都没脸。这样一想,脸上就露出了笑意,还非常亲切的拍了拍梅媒婆的手:“这次就让你多费点心了。”

本来只是老太太心疼儿子,本着只要杨二丫人品不错,那么儿子喜欢就帮他去王家说和说和,哪知道这回居然还捡到宝了。就冲这手艺,这儿媳妇娶的都值了。

梅媒婆忍不住笑道:“哪里,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吗?”再说了,您许的赏银可不少,就是为了那些银子我也该多费心才是。

梅媒婆又小意的陪着吴老太太说了会儿话,看到她脸上有了一丝倦意,便非常识趣的起身告辞。吴老太太只是应了一声,也没留她,就让身边伺候的老妈子送她出去了。

等梅媒婆走之后,吴老太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来,然后赶紧让人去把幺子叫过来,笑眯眯的跟他说:“我已经让梅媒婆去王家给你说媒了,刚才梅媒婆过来跟我说了,那杨家丫头不错。要说起来我儿子的眼光就是好,随便看上一个都好的很。”

吴家幺子听到自己老娘的话,眼睛顿时就亮了:“是吧,我就跟你说了,她绝对是咱们这镇上数一数二的好姑娘。”

吴老太太看着儿子因为吃不下饭给饿的脸色蜡黄,就忍不住一阵心疼,赶紧将茶几上放着的那些点心塞到儿子手里头:“喏,这些都是你那心上人亲手做的,你赶紧吃点垫吧垫吧。”说完又忍不住有点吃味,伸出一根手指头戳了戳幺子的脑门儿,嗔道,“这下子你可满意了,总算是吃上了你那心上人亲手做的东西了吧?”

吴家幺子被吴老太太这么说也不生气,捧着那一包裹糕点嘿嘿的傻笑,瞧那宝贝的样子就差没供起来了。

“娘,我想见她。”吴家幺子跟吴老太太说道,“我现在就想见她。”

都好几天没见了,老想了。

吴老太太这次倒是没答应儿子,唬着一张脸训了一句:“胡闹。你们俩这都还没定下来呢,怎么能见面?就算你肯,人家姑娘也不肯哪?你听话,等你们俩这婚事定下来了再见面,你要真心疼她就忍着,要不然败坏了她的名声将来就算真娶回来了也是咱们吴家脸上不光彩。”

“知道了知道了,我不去看她就是了。”吴家幺子忍不住嘟囔道,其实心里却在想,不让看?那可不行,反正腿长在我身上,我爱去哪儿去哪儿。大不了我躲远点偷偷的看不让人知道呗。再说了,明知道心上人就在这条街上,却不让他见面,那也太折磨人了。老话说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现在是一日见到心上人就一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总之一句话,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去见杨二丫。

吴老太太哪能看不出小儿子的心思,生怕他做出什么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来,赶紧出声警告道:“你可别跟我打马虎眼,人王家还没同意呢,你要是再把人给得罪了,那这桩亲事可就泡汤了。”估计是觉得自己的话说的重了点,于是又放缓了语气哄道,“你想想啊,王家现在在这一块儿也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你要是这么冒冒失失的去见人,肯定不能给人家好印象啊。这桩婚事要是成了,王家就是你的舅娘,又跟咱们住这么近,你不给人好印象以后还能有好吗?”

这吴家幺子也是想见人想的有点魔障了,平日里绝对不会这么傻气,所以老娘这么一提醒顿时清醒过来,摸着鼻子连连点头:“娘说的是,我都听娘的。”

“这就对了。”吴老太太见小儿子被说通了,眼角眉梢都是笑,“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

今天从外头回来摔在楼梯上了,现在火辣辣的痛,只能写一章了。让俺缓缓,明天要是好点了再多写一点吧,/(ㄒoㄒ)/~~

160 梅媒婆再次登门

王杨氏的速度挺快,梅媒婆来家里给杨二丫说亲的第二天,正好有两个粮记的伙计要去下乡收购粮食,正好途中经过二姑他们那个村子于是就一起去了趟二姑家里。

二姑正无聊着呢,见到王杨氏来了连忙将人迎进屋里来,又去招待那两个送人过来的伙计:“来来来,快进来,都渴了吧,我去给你们烧点热茶喝。”

那两个伙计见状连忙拦住二姑,说不用麻烦,把东家太太送过来他们还得去别的地方收粮食,就不在这儿多呆了。

二姑听罢也不能再留人,妨碍人家做正事儿,所以赶忙从厨房的柜橱里拿了好几个早上才新蒸出来的的香喷喷的大肉包子包好塞给那两个伙计路上吃,那两个伙计自然是万分感谢。

送走了两个伙计,二姑才跟王杨氏说话:“大嫂,你怎么这会儿来了?”小丫头年前买了三百多亩地,那地太烂,想要能够种一季黄豆的话这会儿肯定要忙不停的给地喂肥才行,正是忙的时候。所以二姑对于王杨氏的到来感到挺诧异的。

“怎么,听你这话好像不欢迎我啊。”王杨氏斜了二姑一眼,故意扭曲她的意思,有点开玩笑的意思在里头,“要是不欢迎那我还是走吧,就不赖在这儿招人烦了。”说着就欲起身走人。

二姑连忙拦住她:“瞎说什么呢,怎么会不欢迎?我这不就是问问吗,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