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耳》作者:'日'东野圭吾 羊恩媺译
目录
·路上请小心
·“交通警察”系列创作秘辛档案
·导读:开车请小心
·天使之耳
·隔离带
·危险的新手
·请通过
·请勿弃物
·镜之中
书籍相关
内容简介:违反交通规则,“后果”绝对比你想的要可怕!东野圭吾连续入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的短篇杰作!日本亚马逊网路书店读者四颗半星激赞好评!特别收录东野圭吾“交通警察”系列创作秘辛档案!没有目击者,并不代表没有人“看见”!然而,她所拥有的天使之耳,却早已如心灵之眼般“看”穿了这世上的谎言……
深夜的十字路口,发生了汽车对撞事故,进口车的车头狠狠地撞进了小客车的驾驶座。不过进口车几乎没什么变形,小客车却宛如纸屑般被揉成一团……意外发生的原因疑似其中一方闯红灯,由于小客车的驾驶伤重身亡,因此唯一可以为死者辩护的,只有那坐在后座、宛如奇迹般毫发无伤的盲眼妹妹!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所拥有的过人听力与记忆力却成为最有力的佐证!警方透过她在车祸当下听见的种种声音,逐渐拼凑出整起意外的轮廓,并推算出车祸发生于零点零秒至四十八秒之间,而这分秒之差的关键,全取决在她的一“耳”之间……
作者简介:东野圭吾Keigo Higashino,1958年生于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毕业。曾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担任工程师,1985年以处女作《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赏后,随即辞职,专心写作。1999年以《秘密》一书获得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2006年又以《嫌疑犯X的献身》荣获第134届直木赏,成为史上第一位囊括日本文坛三大奖项的推理作家。
早期作品以校园青春推理为主,擅写缜密精巧的谜团,获得“写实派本格”的美名。后期则逐渐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讨人心与社会议题,兼具娱乐、思考与文学价值。其惊人的创作质量与多元化的风格,使得东野圭吾成为日本推理小说界超人气的顶尖作家。除了社会推理话题巨作《旁徨之刃》、悬疑感弥漫的本格推理杰作《十一字杀人》、耽美诡异的《回廊亭杀人事件》、读者期待影像化指数百分百的《美丽的凶器》、挑战“倒述推理”全新手法的《布鲁特斯的心脏》外,另着有《白马山庄杀人事件》、《Paradox 13》、《黎明破晓的街道》、《鸟人计划》、《侦探俱乐部》等书(以上均暂名,皇冠将陆续出版),多部作品并已被改编拍成电视剧或电影。
作者:东野圭吾
译者:羊恩媺
出版社:皇冠
出版年:2010/05
页数:256
定价:NT280
装帧:平装
ISBN:9789573326625
路上请小心
Mumu(追随伊凡·谢尔盖耶维奇)
出于个人原因,我对交通事故这个主题有特别的兴趣,所以对《天使之耳》倍感期待,结果也没让我失望,可说是我喜欢的那种平淡中见尖锐的良心之作。《天使之耳》这个名字在读之前大概会一头雾水吧,还是原来的《交通警察之夜》更直接,不过其实并不是每篇都有交警出面。所谓良心,就是意识到在血肉之躯和钢铁之车的碰撞中,不管责任在谁,吃亏的永远都是血肉。不论开车、骑车或步行,遵守交规都是先为己再为人,不需要高尚的理由,只要想想自己和身边儿人的安全——惜命不是胆小鬼,有这个觉悟就行。
开篇就小惊艳,难怪会以此为书名。深夜两辆车在十字路口相撞,一辆坐着一对儿情侣,一辆坐着一对儿兄妹,开车的哥哥身亡,妹妹作为己方的惟一目击者却是个盲人,但她超乎寻常的听力为车祸做出了精确到秒的证明。天平似乎向兄妹一方倾斜了,能够真相大白令我感动不已,不由得感叹的确是天使之耳啊。可是收笔却来了个看似轻描淡写的逆转,虽然可能不会改变事故的处理结果,可正是因此才让我体会到所谓腋下流汗的寒意。我不由得再次感叹,作者跟女性有仇啊?接下来的《分隔岛》和《危险的新手》也是,前者描写了一个决绝的女遗属,后者又让我有流汗的冲动……一定要小心东野笔下的女性,脑子不好使的大概都变成了尸体,活着的通常都是厉害角色……
《请通过》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我不知道为了那个程度的罪行,值不值得进行杀人的报复,所以也许复仇者从一开始就是以惩戒为目的,终究还是下不了手吧。重点或许并不是这个差点儿成为案件的故事有怎样的真相,而是对路边儿违规停车的警示吧。关于这点,作者在附录里这样写道:
路边停车恐怕是最多人犯过的违规行为吧。因为有很多时候都无法取缔,驾驶人的犯罪意识也很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还有人会自我辩护说:“即使我把车子停在这里,也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然而实际上,路边停车真的是个大麻烦,有时候甚至会关乎人命。所以,我就写了《请通过》。关于这部作品,有位读者在网路留言板上写:“那名主角太奇怪了,那种人一定也会在路边停车。”这名读者因为主角对路边停车的愤怒而感到生气,真是让人受不了耶。
我也不能理解那个读者。喜欢这篇主要是因为我对这个行为的特殊关注,简直可说是到了bt的程度吧?我家住临街的楼,街道原本很窄,又有公交通行,高峰期堵车严重,可是多年前拓宽后,堵车状况并未好转太多,直接也可说主要原因就是,拓宽后的马路变成了便利停车场。街道两旁自行车道的位置永远停着一排汽车,相当于根本没拓宽嘛!更夸张的是,公安局就在路边儿,他们的车也大大咧咧地停着,所以一般轿车就更理直气壮了。就连我家楼下很有限的空地儿也总是被几辆车填满,自行车推不出去是常有的事儿,我的特殊关照就是贯彻当年跟《元元说话》学来的砖头策略。
早期我还煞有介事地在往放在引擎盖儿上的砖头下压一封“恐吓信”,写上诸如“下次砖头就不是放这儿了”之类的威胁,后来连写都懒得写了,直接上砖头,有点儿自知之名的人都会懂的……身为一个骑车人,我对自行车道被汽车占据绝对完全无法接受,血肉之躯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路边儿随时可能打开的弹簧一样力道的驾驶室门儿和马路上飞驰而过的大小车辆之间,试试看你就知道有多危险了。
《别乱丢》以前就读过,从里面设计的不在场证明似乎能看出日后《湖边凶杀案》的一些雏形,不过没想到飞车弃物这个由头居然来自作者的倒霉遭遇……末篇《镜中》留下一个未必符合每个人的道德准则却令我略感欣慰的结局,可也正因如此,我难免生出“如果汤川也能对石神将计就计该有多好”的念头……但是案件性质完全不同,我的立场也没这么好说话。即使是对《镜中》,我也还是更想要揭露真相,可惜结案在先,结果无法改变了吧。
说到这儿想到《新参者》日剧第7话,一个刑警的儿子无照骑摩托被抓,因为父亲的缘故被交警放了一马,可是这个孩子却对父亲倍感失望,赌气地出去飙车结果丧命。刑警从此每年都要在两个日子祭拜儿子,一个当然是真正的祭日,一个是他帮儿子疏通关系消除违规记录的那天——就是那天,他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实际上那个孩子之所以会生父亲的气,是因为他从小崇拜父亲立志也要当刑警,可是好像关心工作胜过儿子的父亲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情,在他利用关系“帮”儿子的同时,也伤害了孩子心中父亲那正直的形象。法理人情这种常常对立的东西,无奈多是单选题,把我看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我自己和周围的人并没怎么受到过交通事故的直接影响,可能因为开车的人本来就少吧……不过越是这样,才越是马路上的弱者。所以我有一个习惯,每天回家在楼下看见父母的自行车好好地停在那儿才放下心来。真正作为乘客遇到车祸只有一次,挺严重的三车追尾,那种惊魂还真是旁观者无法比拟的,想哭又哭不出来,在惊吓和压抑之间挣扎,万幸无人受伤(我的脖子和肩膀都抻了),但是车就很可怜了……初中时第一次亲见车祸,万幸是个月黑风高之夜,我连人脸都看不清,否则后果大概会更严重。即使如此,当时我也是魂飞魄散,结结实实从自行车上掉下来,后来边骑边哭回到家,受到相当严重的打击。差不多从那个时候起,我对车祸就特别敏感,不管是听到周围人讲他们周围人身上发生的,还是新闻里听来日渐骇人听闻的,我的反应都异常强烈。
这样性子的我,平时走路也爱跟汽车“较劲”,人行横道就一定要车礼让行人,常常为了一时意气冒被撞的风险,让父母很是担心。前些天,我终于得着机会对在人行横道前不肯慢行却因为前方堵车不得不正好停在斑马线上挡在我面前半开的车窗里的出租车司机说:“这是人行横道您就不能慢点儿啊?!”也许因为自知理亏加上有客人坐在副驾驶座,他畏缩地低下头一声不吭。窄窄的街道斑马线尽头的行人吃惊地看着我们……在我看来这就算一个小小的胜利吧,说不定下次那个司机会因为想起之前的尴尬而主动在人行横道前慢下来呢。有些权利,如果自己不争取,没人会帮你。
“交通警察”系列创作秘辛档案
——《天使之耳》附录
本书是在十年前发表的。由于这都是一些在周刊小说刊载的作品,所以真正执笔写作的时间,其实还要更早几年。到了现在,竟然还有人愿意重新出版这种书,连我都不得不说——真是世事难料呢。
相较之下,我比较记得当时的事。由于当时处于不管写很么都卖不好、不会受人称赞的状态,所以我反而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态,挑战了各式各样的领域。甚至还会一头热地寻找题材,而不好好去思考故事的构思。
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车子。我过去曾经在汽车零件公司担任工程师,所以和一般人比起来,我比较懂车子。然而,我却发现自己还没有利用这个题材写过小说。
说到车子,我想到的就是交通事故。我待的公司,是那种会严格追查员工的交通事故的公司。要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是也合情合理。毕竟会出车祸的员工做出来的商品,是无法制造出“安全”的形象的。
在职场会议的时候,经常会报告出最近那些员工发生了车祸。报告中不会说出员工的本名,不过由于会公开职场,所以那些员工还是会受到相当严厉的对待。报告的内容非常详细,会附上图解说明哪一条路上发生了什么状况。各个职场便基于这些资料,讨论驾驶人的行为有何疏失。因为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我记得与会的每一个人都很认真。
在写本系列的时候,当时的经验可说是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另外,在执笔之前,我曾经对自己发誓,那就是“再怎么挤不出想法,也绝对不写肇事逃逸”。我想在本书中写的,是不管什么人都有可能“肇事”,因为我觉得“逃逸”绝对不是一个人该有的行为。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再来写写后者吧。
我第一篇写的是《分隔岛》。这个构思的基础是孩提时代,在我家附近发生的事故。一辆货车撞上了斑马线旁的墙壁。母亲告诉乐单纯的以为“事故=汽车的错”的我一件事。如果在这里写出内容的话,本作品的结局就会曝光了,不过我还是将母亲小声说出来的话写在这里吧——“那个太太是惯犯喔!”
在写完《天使之耳》的时候,我确信这个系列一定会成功。契机就在于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员警告诉我:在十字路口发生的事故,如果缺乏目击者证词,最难解出真相。虽然,我必须调查红绿灯的构造等平常不会想到的东西,不过一想到只有自己知道故事的结尾,我的眼前就浮现了读者惊讶的脸,这让我觉得很高兴。
各位有没有因为前方慢吞吞的车子而感到火大的时候呢?如果那辆车上面贴着新手的标志,各位会不会起了玩心、想要吓吓对方呢?有人一握住方向盘,人格就会随之改变。所以车子也有可能变成凶器。意识到其中危险性的,就是《危险的新手》。
路边停车恐怕是最多人犯过的违规行为吧。因为有很多时候都无法取缔,驾驶人的犯罪意识也很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还有人会自我辩护说:“即使我把车子停在这里,也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然而实际上,路边停车真的是个大麻烦,有时候甚至会关乎人命。所以,我就写了《请通过》。关于这部作品,有位读者在网路留言板上写:“那名主角太奇怪了,那种人一定也会在路边停车。”这名读者因为主角对路边停车的愤怒而感到生气,真是让人受不了耶。
一个烟屁股被人从车窗扔出来,这是经常可见的光景。人好像就只喜欢自己的周围干净,别人的空间怎么样都无所谓。马路边真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弃置物。以前,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曾经被前方车辆飞出来的“某个东西”打中过。那个时候只是车子的挡风玻璃裂开而已,不过一想到如果车窗是打开的,那个东西从窗户飞进来的话会怎么样,就让我觉得毛骨悚然。真的,请各位《别乱丢》。
《镜中》是一篇有趣的小品。本书似乎在某个因马拉松而出名的化学制造商田径队中形成了话题。据说在本作品中登场的三名女性跑者的角色设定,和那个田径队里面的三个人一样。由于写作品的时间在先,所以我并不是以她们为蓝本写的,真的只是巧合而已。
不过,这似乎让对方觉得有种亲切感,因此,那个田径队上的队员经常看我的书。那三个人中的其中一个,就是高桥尚子。①
这么回首一看,我不禁要感叹,当时的自己对于工作真的很认真。论小说技巧,应该比现在还好吧……不过我写作时的热忱,还是和那个时候一样,没有改变。
在习惯写小说的现今,经历大失败的危险性或许会更高吧。对了,人们不是常说吗?和贴着新手标志的时候比起来,当人觉得自己习惯开车的时候,发生车祸的几率更高。
请各位开车小心……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
东野圭吾
译注①:曾红极一时的马拉松选手。不仅三度刷新日本国内女子马拉松纪录,更于二〇〇〇年雪梨奥运夺下女子马拉松的金牌,并在二〇〇一年突破了世界纪录。
导读:开车请小心──关于《天使之耳》
【第一届“推理评论金钥奖”潜力奖得主】林斯谚
这本书收录的是东野圭吾于《周刊小说》杂志发表的六部短篇,时间介于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一年间。一九九一年以《交通警察之夜》之名由实业之日本社出版,一九九五年改名为《天使之耳》由讲谈社文库出版。
以我个人的分类,短篇集可区分为三种形式:(一)普通短篇集。这是最常见的短篇集,集子中的各篇故事有可能有固定人物,也或许没有。例如,柯南.道尔(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的《福尔摩斯回忆记》(The Memoirs of Sherlock Holmes)、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的《残光夜影》(While The Light Lasts)。(二)连作短篇集。集子中的各篇故事基本上可独立阅读,但各篇中隐藏着某种连结,将看似独立的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