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医夫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医夫人-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别想岔开话,若你再这般不懂事,小心我写信给鸿轩,告你一状。”

    陆崇武哪里是真的生气,不过是心疼罢了。堂妹急于安置那些流民,不外乎是在为燕王,为穆玄阳考虑。可这般不顾自己的身子,他又怎能不急。

    “是,是我不对,可我人在府中,不过是动动嘴,写几个字而已,难道还能累着。二堂哥多虑了。”

    “咱们自幼便生活在一起,你是个什么性子,我又怎会不知。这件事由我替你出面,堂妹只管安心静养,若是再不听话,堂兄可真生气了。”

    “这~!”陆如雪有些犹豫,陆崇武插手此事,传到皇上耳中,便有通敌助纣之嫌。不过若是燕王日后登基,因有此事在,总也是为陆府留了条退路。

第三百九十九章,冒名顶替() 
陆崇武看出堂妹眼中的犹豫,不等她开口婉拒,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只是帮着堂妹筹谋、奔走,不现真身不用真名,别人哪里会知是我,堂妹只管放心就是。”

    陆崇武离府前,曾留书给父亲,不会相助于燕王。所以只能顶着陆如雪的名头行事。

    “也好。”这件事还要看如何利用,即可以隐瞒一世,也可以让消息不径而走,端看日后要如何发展。

    这件事定下后,陆如雪拟了个条陈,便将这件事,全权委托给了堂兄。不过还是给穆玄阳去了信,将整件事说给了夫君听。

    并叮嘱穆玄阳,在皇上没有退位之前,不要将此事说与燕王知道。

    穆玄阳接到信后,和陆崇武的第一反应一样,提笔给妻子写信,叮嘱她不可劳心费神,要多休息好生静养。

    后又反复读了妻子的信,便大体明白了其中的含意。想妻子急于出谋划策,也是一心为了他,不然也不会托着病体,却还在忧心不辍安顿流民、伤兵。

    直到这一仗打了有近一年半,大部分的流民都得到了安置。甚至依着陆如雪的主意,让那些只知种地的流民去开荒、挖渠,有手艺的帮着修屋建房,以此为谋生的手段,来换取粮食、佣金等。

    陆崇武出门便带着面具,又很少开口说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陆峰从旁相助。

    这般东奔西走的忙了半年,倒没有人怀疑过他的身份,以为这位陆先生和陆峰一样,是穆三少夫人身边的奴才。

    不过陆崇武正忙着,陆如雪却接到了怀远那边的回信。

    将养了这大半年,身子总算是已好了大半。接了信后,便备车直奔东坊陆崇武暂住的院落。

    “二堂哥,再有一个月就是祖母的除服礼,你和二堂嫂可是要赶回怀远?”祖母的孝期已满,燕王大军已经兵临应天府,京师被围,皇上大势已去。

    此时上路,就算局部还有些小规模的战争,不过只要避开,一路往南应该并不会再有人出来,夺其性命。

    “是该回去了,这一趟来去整一年光景,也不知家里怎样了?”陆崇武还从未离家如此之久,且这次出来所见所闻,对他的触动很大。

    特别是在帮着陆如雪安置流民一事上,他是即出力又想主意的,远比以前只是呆在府里,跟着人武刀弄枪,让他更有成就感,似乎也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大伯父来信,也是这个意思,催堂兄即刻起程。”陆如雪将信递到堂兄手边。

    陆崇武这才抽回思绪,将信仔细看了一遍。

    “皇上真是无耻,燕王率兵围困应天,皇上竟还写信给魏国公,要他回京来援。甚至许了无数的好处,给诸藩王,不顾父亲尚在丁忧孝期之际,硬要父亲以使节的身份,出面与燕王交涉。”

    “堂哥又何必生气,祖母早就有言‘天家无情’。想也知皇上这是病急乱投医,却看不到,他早已皇位不保大势已去。还要做催死挣扎。”

    皇上原本不会败得如此之快,一是燕王不想让事情再拖下去。二是后方有了陆如雪相助,日渐安定。特别是对流民的安置,和伤病的安抚上,陆如雪都给了很多的建议。

    当然,这里面还有陆崇武的建议,不过陆崇武不想担这个名声,所以在燕王眼中,这一切都是这个三儿媳的功劳。

    后方安定,少了后顾之忧,前方将士才能勇往直前。陆如雪并不知,是因为她一时不忍,这才加速了这场战争的结束。

    这场战争,前后历时两年多,总算是要落下帷幕了。又赶上陆太夫人的除服礼,陆崇武正好以此为借口返乡。

    陆如雪为二人打点好了行装,不过这一次徐竺英不用再女扮男装骑马,而是改坐了马车。

    陆如雪不只派了侍卫一路上严加保护,甚至还让采芙带着四果和四珍,一路上跟着去伺候。

    四珍是陆太夫人还在世时,赏给陆如雪的,陆府的家生子。出来这些年,正好让她也趁机回去见见爹娘亲人。

    四珍心里感激,临行前,非要来给主子磕头谢恩。

    陆如雪除了给家中的亲人,备了些薄礼。还给柳姑姑准备了礼物,一并交给了采芙。

    且她还给祖母写了封信,请徐竺英回去替她上香时,一并烧给祖母,以慰其在天之灵。

    她原是想陪着堂兄返乡,可燕王妃不允,穆玄阳更是来信劝阻,怕她再有什么危险。

    就连陆崇武也不同意,就算这一路只是坐马车。且陆如雪经过细心调养,身上也补了回来,不再瘦骨伶仃的,可他还是担心。

    徐竺英也反对,陆如雪只好认命留下。并给父母写了信,又给祖父写了信。不过多是安慰劝抚。

    知陆崇武要返乡,穆玄阳又见大势已定,便将这些日子,陆崇武助妻子安置流民、伤兵一事,私下里告诉了父亲。

    “你是说这件事,不是三儿媳的主意?”燕王有些不解的看向儿子,既然不是儿媳的主意,当初又为何将功劳都归到儿媳的身上。

    可话一问出,便已想通,陆府是怕皇上迁怒。这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陆氏她正在养病,连府门都出不得,哪里还有那个心力。”

    “当初儿子在京为质时,皓苍与儿子便已是结义兄弟,后又有着姻亲的关系。一路从南而来,见了不少的流民得不到安置,心里着急,这才想着帮儿子一把。”

    穆玄阳这话说的巧妙,以义气相挺为由,即拉近了陆府与燕王府的关系,更不会有邀功之嫌。

    “可碍于怀远县尚在皇上手中,怕牵连了家人,这才不得不冒名顶替。”

    穆玄阳太了解妻子了,妻子从不在乎这些名利,当初给他写信,言明真相,也是想他能在关键的时刻,为陆府争得一席之地。

    就算将全部的功劳,都落到陆崇武的身上,妻子也不会有一丝的不喜,这样反而更合了她的心意。

    燕王听后,也不疑有他,毕竟他能胜过皇上,这个三儿子可是立了大功的。

第四百章,() 
因为有陆如雪暗中斡旋,燕王这才将这份功劳,全都记在了陆府的头上。对当初太傅陆承祖,未能留京助他一臂之力,也不再耿耿于怀。

    不过燕王围困京师后,并不急着攻城,而是派出使节,与皇上谈判。

    为的正是自己的长子,如今被扣于京中为质的燕王世子。当初,燕王妃派了韩松进京,甚至几次想带着世子和世孙,逃出京师,却都无功而返。

    所以燕王才不得不围而不攻,就是想和皇上交涉,救下长子一家的性命。

    早在卫国公连连败退,辽东都司和鲁地接边失守之时,皇上便知大势已去。可即坐了这个位子,他也会心有不甘。毕竟他才是高祖皇帝亲封的皇太孙,依诏登基名正言顺的皇上。

    所以就算是死,至少也要用燕王世子一家的性命,为自己的妻儿留一线生机。

    至于自己的性命,他从未奢求,以燕王阴狠的性子,绝不可能放他一条生路。所以皇上从未向燕王低头,甚至为自己求情。

    而燕王也真如皇上所想,只一心想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所以又怎会轻易应允,留皇上的儿子们一命。

    两边一时间僵持不下,谈了几次,都无法令双方满意。

    最后还是燕王的幕僚出了个主意,贬皇上的儿子为郡王,去为高祖皇帝守陵。且郡王位三代世袭,五代内不得入朝为官。若敢犯上作乱,遇赦不赦。

    五代下来,也有数百年了,人事已非,谁又还会记得,这些人曾是先皇的亲眷。

    燕王听了,这才同意让步。不过也有条件,要皇上写下退位诏书。

    皇上毕竟是九五之尊,被逼至此,又怎会甘心。竟活活将自己吊死在了奉天殿,也不肯写退位诏书。是想死后借着言官史书笔伐,留着让后人给自己讨一份公道。

    可成王败寇,燕王当初发兵,以“清君侧”为由,如今又对外召示,皇上是死于逆臣齐泰等人之手。

    就算史官们明知这一切是假的,是皇上为百年身后,留得清名一世,而杜撰出来的。可也不敢拿九族人的性命,为已死之人去讨什么公道。更不可能据实著述。

    所以从古至今,才会有那么多的野史记、秘闻录。

    建文帝一生崇尚儒学,相信人性本善,最后连死,都只落得个不明不白的下场。其子孙,更不得不去给高祖守一辈子的陵墓,被人当猪狗一般圈养一生。

    皇上死后,驻守京师的守军打开城门,迎燕王大军入城。可燕王虽率军进驻皇城,却迟迟不肯继承帝位。直到百官上书劝进,燕王这才于同年八月廿七,即皇帝位。

    不过却废除了建文年号,而沿袭了高祖在位时的洪武年号,改建文三年为洪武三十四年。并连下数道圣旨,缉拿齐泰等乱臣,定罪灭族。

    一时间京中再刮起了血雨腥风,刑场上血流成河,牢房内哭嚎连天。不过有人悲,便有人喜。

    燕王登基后,先是下旨恢复了高祖皇帝制定的所有法规、官制,以此向天下人召示,其起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登基称帝,而是为了恢复祖制。

    下旨次年初,改年号永乐。同时重建奉天殿,雕刻玉玺,并将燕王妃徐氏和侧妃,及众儿女们一并接进了京师。

    封徐氏为皇后,两个侧妃的娘家都有出力,所以生有庶二子的常侧妃,封为贤妃,生有庶长女的于侧妃封为惠妃。三个育有子嗣的姨娘,因四少爷今年刚好及冠,母以子贵,也被封为顺妃。

    而齐姨娘和石姨娘,因为都只生了庶女,所以只被封了德嫔和丽嫔。

    却并未立即封立世子为太子,而是将已成年的四子,分别封王赏赐封地。

    世子穆玄炽被封为谷王,三子穆玄阳封为汉王。二子穆玄燧封赵简王,四子穆玄爔封安惠王。

    而三个儿媳的娘家,也都一一封赏,连刚除服的陆承祖也都官复原职。倒是陆承宗虽被免去通政司左参议正五品的官职,却连升两级,外放为西北大同府正四品的知府。

    即便皇上对代王再放心,可还是派了自己人,去任知府,借以监视代王。

    而陆承耀也不必再回望平任知县,而是留京任正六品翰林院侍读。依着皇上的意思,是想再多提拔提拔陆承耀,毕竟今日之胜,也有儿媳陆如雪的功劳。

    还是陆如雪上书,请皇后转达了祖父和父亲的意思。陆承宗已连升两级,外放当了知府。陆府若再有人连升两级,只怕会引百官不满,反而乱了朝纲,有辱皇上的贤名。

    皇上对于陆府诸人的态度,很是满意,得此辅政贤臣,为百官表率,反让那些居功自傲的武将们,也都有所收敛。

    陆府三人接旨后,举家又搬回了京师太傅府。不过京中景物依旧,却已人面全非。

    陆如雪进京后,再见穆玄阳,两人分开已近两年不见,儿子庭儿都已两岁,能言会走。

    在新皇心中,一直都记得,三儿媳当初做的那个飞龙在天的胎梦。所以一登基,便给三子的儿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穆瞻域。瞻,临视也;域,疆土也。其深意不言而明。

    且皇上不仅封了三子为汉王,且迟迟不立太子,而只封世子为谷王。不仅如此,还亲笔手书,封三儿媳陆如雪,为“第医夫人”。赏其先助徐皇后驻守北平,后出谋划策安置流民、伤兵之功。

    且此战能胜,也是因燕王的粮草充足,这里面也有陆如雪当年献计献策之功。

    不过对于“第医夫人”这个封号,有不少文臣,都表示了不满。认为依祖制,女人不可习医。

    可跟着皇上从北而来的武将们,却都是心服口服。特别是助燕王妃镇守北平的诸将官,不仅上书为汉王妃鸣不平,甚至纷纷上书,支持皇上举贤不避亲。

    而皇上坚持给三儿媳这个封号,一是不想将这天大的功劳,全都赏给陆府。毕竟在文武百官的眼中,陆府诸人一直在乡丁忧避世,于社稷无助。

    二是也存了想立三子为太子的心思,毕竟以陆如雪的出身,不足以执掌六宫。可有了这个封号,这份功绩,便大为不同。

第四百零一章,双喜临门() 
陆如雪如今也是一品王妃,宫中早依制,送来了王妃的朝服,穿了朝服接旨后,还要进宫去谢恩。

    如今新皇登基,高祖的诸位儿子,鲁王等藩王,都留在京师王府,等着朝贺新皇登基。

    所以四位刚分封的王爷,虽各有封地,但于京中尚无府第,便依然住在燕王府中。

    穆玄阳陪着妻子进宫去谢恩,皇上当众夸赞了儿子、儿媳,还叮嘱儿媳,常进宫来给皇后请安。

    陆如雪对于这个“第医夫人”的封号,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她做这些也不是为给自己争什么名利。

    不过看了顺妃,让她明白,何为子以母贵。为了儿子,她也必须坦然接受这个封号。

    跟着穆玄阳谢恩后,又去中宫的坤宁宫,给皇后请安。只是徐皇后刚掌六宫诸事,宫中人心不稳,陆如雪也不好久坐。听皇后教诲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出宫后并未急着回王府,而是和穆玄阳,领着儿子,转道去了太傅府。

    怀远家中一别,已近三年,陆如雪早已归心似箭。不等采月挑帘来请,陆如雪先一步自己挑帘下了马车。

    陆崇文三兄弟出门来迎,陆承祖、陆承宗和陆承耀刚巧都在宫中未归。

    “大堂哥!”陆如雪先给陆崇文行了一礼,这才笑着去看二堂哥和兄长。

    “听二堂哥说你产子时亏了身子,现在可好些了?”等不及入内去给祖父请安,陆崇宇拉着妹妹,先关心了起来。

    “一直调养着,每日除了吃便是睡,想不好都难。”不忍兄长为自己担心,陆如雪讲的轻描淡写。

    侧目间,正好看到穆玄阳抱着儿子下了马车,将儿子接过,向诸人行礼。

    “这是庭儿吧!来,给舅父抱抱。”庭儿瞪着一双大眼睛,长的虎头虎脑,很是壮实。

    陆如雪很宠爱儿子,但受前世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却也看得更重。所以庭儿虽认生,却并不胆怯。

    挣扎着从母亲的怀里下地,给陆崇宇三人行了个大礼,“庭儿给舅父请安。给表舅父请安。”

    看着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向众人行礼的庭儿,陆崇武脸上难掩欢喜,上前一把将庭儿给抱了起来,“庭儿,可还记得表舅父?”

    庭儿用力的点着头,也许是随了陆如雪,庭儿的记忆力好的出奇。陆崇武在北平时,因为事忙,很少来王府。可庭儿仍记得他就是那个陪着自己玩闹的表舅父。

    “庭儿比诘儿还小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