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宫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宫燕-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店小二将书生的酒和饭菜端上来了,书生立即拿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看这样子应该是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过一口饭吧。

    青年男子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地将自己桌面上的那盘红烧肉给递了过去。

    书生看了那盘红烧肉一眼,道:“不用了,谢谢!”

    “我吃不完,你帮我吃点吧,不然浪费了。”青年男子说。

    书生依然淡定地喝着自己的白酒,道:“你可以打包拿走的。”

    “喂,你这人”那男子干脆直接坐到了书生这桌来,将那盘红烧肉往他跟前一放道:“我虽然也很穷,不过每天一顿肉还是吃得起的。”

    书生抬眼望了望他,微微一笑,依旧只静静地喝自己的酒。

    那男子见他桌上的酒已所剩无几,便让店小二再上三斤,笑道:“有酒、有朋友、还有故事,那才叫好人生啊。”

    那书生依旧只是微微笑着,并不作答。

    男子给书生和自己的碗各斟满了酒,道:“你是进京赶考的?”

    书生似乎终于来了兴趣,问:“你也是?”

    男子的脸上露出了喜色,笑着点头道:“这下终于找到伴了。我叫沈祝,你呢?”

    书生自得知他也是进京赶考的考生后心里的戒备便放松了些,微笑道:“姓李,名元。”

    “李元,好名字!来来来,不打不相识,干了。”沈祝端起碗道。

    李元便也端起碗来碰了碰他的碗,然后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这碗酒下肚,书生脸上微露红晕。

    看来平时是不常喝酒的。

    沈祝笑了笑,问:“元弟从哪里来?”

    “广西。”

    沈祝放下酒碗,望着李元道:“那地方离京城好远哦,元弟恐怕花了很长时间才来到这里吧?”

    “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八天。”李元答道。

    “啧啧啧路上没有遇到强盗之类的?”

    “有遇到,不过我一穷书生家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

    “他们没有抢你的盘缠?”

    “我把盘缠藏在了这里。”李元边说边从行李袋里取出一个馒头来。

    沈祝噗的笑出了声来,竖起大拇指道:“我听说过有人把钱银藏鞋子里的,也听说过藏小裤里的,就是没听说过有藏馒头里的,你这招真高。”

    李元也笑了,道:“放鞋子和小裤里有汗臭味,且弄得自己浑身不舒服,所以我才想了这个办法,我还特意找了个有点发馊的馒头来装。”

    沈祝又忍不住一阵低笑,笑毕伸手拍了拍李元的肩膀,说:“今日我又学到了一招,多谢。”

    李元笑着将那个馒头放进了行李袋中,问:“沈兄从哪里来?”

    “四川。”

    “那地方离这里也不近。”

    “嗯嗯,也走了二十天,其中还有五天是骑马走的。”沈祝答道。

    由于他在四川地震期间破了一桩官员贪赃灾款的案子,当时亲临四川指挥救灾事宜的太子便赏了他一笔钱,因此他的盘缠还是比较充足的。

    若没有太子的那笔赏钱,沈祝知道自己恐怕得三年后才有机会进京来赶考了。

    所以,沈祝一直很感念太子对他的知遇之恩,暗下决心此次进京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以便它日见到太子时能有个交代。

    如果此次会试能考上,沈祝便会直接留在京城准备殿试,之后,无论殿试能不能考上他都会在京城谋份事做。

    他的亲人们已经在地震中丧生,他此次离开四川便也做好了可能几年内都不再回去的打算,所以他特别希望能在京城里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今见李元也是来赶考的,且双方都很谈得来,沈祝心里的高兴可想而知。

    “你乡试成绩排名多少?”沈祝问李元。

    “排名第二。”

    “哇。”沈祝顿时两眼发光,无比兴奋地道:“我也是第二,真巧!”

    沈祝边说边笑。

    李元也笑。

    “你说这次会试我们谁的排名会前一点?”沈祝又问。

    既然乡试的排名相当,沈祝便知道两人的实力是相当的。

    “这不好说。”李元道,又给沈祝斟了一碗酒。

    沈祝将那盘红烧肉再往他面前推了推,道:“既然已是朋友,元弟就不要和我客气了。”

    李元想了想,终于没再客气,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

    “会试要到明年二月份才举行,元弟缘何这么早便进京了?”沈祝问。

    “冬天下雪,路会难走许多,所以便赶在入冬之前来了。”

    李元听说过有人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冻死的。

    沈祝点头道:“也是。”

    “你呢?你又为何来得这么早?”李元望着他问。

    “我是因为亲人们都不在了,家也倒塌了,再没什么困身的了,所以便想着早点进京来找点事做,然后一边做事一边复习。”

    李元神色微凛,问:“你的家人都不在了?”

    “是啊,现在我是孤零零一个人了,所以去哪里闯荡都无所谓了。”

    李元的眼睛里闪过一抹同情,随即又掩饰掉了。

    沈祝又喝了半碗酒,问李元:“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只有祖父一人了。”

    “你父母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便病逝了。”

    “没有兄弟姐妹吗?”

    李元摇了摇头。

    “你祖父年纪多大了?”

    “快七十了。”

    “哎呦,那你还是没有我这么潇洒。”

    “是,所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便是通过科考踏入仕途,这也是我祖父的愿望。我不希望他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说这话时李元的目光里透着坚定,而神情却有些悲伤。

    沈祝表示理解地拍了拍他的肩头。

    备注:此处根据明代的科举制度来写。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在地方举行,考试时间在秋天,称为“秋闱”。乡试之后是会试,考场在京城,于春天考,称为“春闱”。殿试则由皇帝亲自出题,在保和殿举行,一般在三月份考。。

第九十五章 你是贵人() 
“既然这么有缘,那我们就住在一起好了。”沈祝热心提议道。

    反正大家这段时间里都要找份事做、都要复习,两个人住一起不仅可以做伴还可以互相鼓励,这总比一个人孤零零的要好些。

    然而李元此次返京可不仅仅是为了科考,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所以他不太想和沈祝住在一起。毕竟,身边有个人在,他的行动就不那么放得开了。因此李元摆手道:“小弟有很多陋习,其一便是复习时喜欢独自呆着,其二,除了看书复习之外还老喜欢往外跑,所以恐怕不太方便”

    沈祝却道:“没有关系,我复习时也很喜欢一个人呆着,届时我们各自呆着便好。我也喜欢到处去,你想去哪里时我们又正好可以作伴去。”

    李元坚决摇头道:“不行,我还是习惯一个人住。对不起。”

    沈祝见他态度坚决,便不再勉强,笑问道:“今晚你准备在哪家旅馆下榻?我们同住一家但不同间如何?”

    李元愣了一下,不由得抬眼望向沈祝。

    沈祝看起来挺粗犷的一个人,但是在这些细节上却显得极有耐心。这也让李元心里的好感倍增。

    然而他委实不想和他人尤其是一个以后可能会跟自己一起共事的人同住,那太容易暴露他的身份和行径了。因此他转瞬间又恢复了理智,答道:“我不打算住旅馆。”

    沈祝一脸惊讶地问:“那你住哪里去?”

    同是刚到京城的人,人生地不熟的,不住旅馆住哪里?

    他该不会是想像街上的乞丐一样晚上睡在路边或者桥底吧?这么一想,沈祝就已经莫名地心疼。

    李元知道他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笑着说:“沈兄不必担心,我不会睡路边或者桥底的。”

    “那你夜宿青楼?”沈祝小声问。

    李元顿时满脸通红,避之不及般地摆手道:“不是。是打算租个地方住。长租的话要比住旅馆合算些,且安静些。”

    沈祝听毕顿时两眼放光,道:“没想到元弟这么会过日子,那我也跟着你租个地方住好了你若不喜欢,我们一人租一间。”

    李元想了想,终于点头道:“好,据说城西月亮街、凤凰街那边比较多宅子出租,而且价钱比较便宜,我们用完午膳可以到那边去问问看。”

    “行,听你的。”

    两人立即将饭桌上的饭菜和酒都吃光喝光,然后结账离开。

    从城东到城西步行需得花一个多时辰。不过两人皆是走惯路的人,所以倒也不觉辛苦。

    沈祝第一次进京,难免对沿途的风景兴趣盎然,所以边走边看,因此走得比李元要慢些。

    但李元似乎对所有的风景都提不起兴趣般,只顾一直往前走。

    沈祝还现他对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路口似乎都很熟悉似的,顿时疑窦丛生。

    “元弟,你好像挺熟悉这里的。”

    李元不慌不忙地答道:“我有个亲戚曾在京城做官,我常跟他通信,所以对京城也有些了解。”他边走边接着说:“不过我那亲戚于去年退休返乡去了。”

    “怪不得。”

    两人先在月亮街找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便又去了凤凰街。

    太阳西斜了,气温慢慢低了下来。

    两人皆给自己披了件外套。

    不一会儿功夫,他们在凤凰街里看中了一套一进式的老宅子。

    “我父亲以前也是个秀才,可那时候局势很动荡,我祖父怕他为官之后会被无端祸及,故不让他去参加会试,之后他便跟着我姑丈做起了茶叶生意,后来靠这个生意赚了点钱,便在城南那边置了套四进四出的宅子,这套老宅便空置了下来”屋主的儿子笑眯眯地跟李元和沈祝解释道。

    或许因为得知他们两个是进京赶考的考生,他的语气颇是客气。

    如今,这老宅里面除了两张很旧的木床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过庭院里种植的花花草草还在,且由于屋主每隔三个月便会派人来修剪枝叶,因此看上去倒也没有荒败的感觉。

    进得屋里,屋主的儿子又说:“这宅子毕竟是我们的祖屋,所以我们一直都没有对外出租过,如今既然和两位这般投缘,也就破例出租给你们吧。希望日后你们金榜题名了能多多关照我们的茶叶生意。”

    李元和沈祝赶忙道谢。

    如此,他们便以一个低于市面上的租价租下了这套老宅子。

    把房子租下来之后两人又上街去添置被褥、盆桶等东西,直忙到天全黑了才安置妥当。

    这晚,沈祝请李元到附近的小酒馆吃晚饭。

    “如今我们把住的地方安置好了,接下来便是找事做了。得找份不会太花时间的,否则我们没时间看书复习。”沈祝边吃边说。

    李元点头道:“嗯,最好离住处也不要十分远。”

    “你有想过找什么样的事来做吗?”沈祝问李元。

    他越跟李元深入接触越觉李元是个极其有生活智慧的人,所以他相信李元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

    “有点想法了,但是成不成还得去问过才知道。”李元边吃边应道。

    “说来看看?”

    李元淡定答道:“当书手1,我听我那位亲戚说京城里有好几家书肆都经常招书手的,只要我们的字体过关,且抄写的度快,他们应该肯招。”又说:“如果每日能抄两百张以上,日赚三十文钱不是问题。”

    沈祝当即拍手道:“我的字写得还不错,那我们就干这个吧。”

    李元微笑道:“好。那我们明日一早便去书肆那边找他们的老板问问看。”

    “嗯嗯,以后我们争取每天花半天时间抄完当天的量,然后用半天时间来看书、复习。”

    李元点头。

    沈祝拍着李元的肩头由衷道:“元弟真是我的贵人啊,一下子就帮我解决了两件要紧的事。”

    李元也笑着拍了拍了沈祝的手。

    从今天的接触看,沈祝这人聪明、开朗,对人有义气,李元觉得能交一个这样的朋友也不错。反正,他日后说不定也需要他的帮助的,所以他自己也暗自庆幸认识了他。

    备注1:书手在古代指抄书人,在没有印刷术前,书籍的传播全靠手抄,因此兴起了这么一个行业。。

第九十六章 有人关心()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

    这天,当上晚班的闻莹愫走进太子的住处时便习惯性地往临窗的罗汉床看去,那是太子每日用完晚膳后坐着下棋的地方,但今日她并没有看见太子坐在那里,便去了他的书房,也不见他在里面。

    她自调来做太子的贴身宫女之后就一直被安排与瑶雪同班,但瑶雪今天有事外出须得明日凌晨才能回来,所以眼下只有她一人在当值。

    夕阳如火,从那些开着的窗外照进来,照得屋内一片橙红。

    这橙红,温暖、朦胧而浪漫,使人如同置身于梦幻之中。

    闻莹愫站在安静的书房中央,望着那些被夕阳映照着的书,忽然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如果每天能有一段时间安安静静地看书,又能有很多很多的书可供自己看,那么即使每顿吃的是稀饭配咸菜她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太子是有这样的条件的,他这里的书起码有上万本。

    闻莹愫又忽然想起太子曾说他也常常看书看到忘了吃饭睡觉的事,笑意便不自觉地从嘴角溢出。

    他平日下朝回来不是下棋就是看书,如今这两处都见不着他的人影,是去了哪里呢?

    窗户还开着,桌上的茶也还冒着热气,可见他并没有出去。

    会不会是歇下了?

    但他从来没有这么早歇下的。

    不过闻莹愫还是去了他的卧室。

    他没在里面。

    闻莹愫赶忙走了出来。

    廊檐下传来燕子的叫声。

    闻莹愫下意识地朝那里走去。

    才刚走到廊檐下,闻莹愫便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太子正负手站在距离燕子窝不到一丈远的地方仰头望着那窝燕子。

    夕阳照在他的身上,越发衬得他的身影如松柏般高大挺拔。

    他默默地看着那窝燕子,眼神温柔而平静,仿佛在看着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又仿佛是在与它们对话,用一种只有他和它们懂得的方式。

    闻莹愫站在原地,不知该上前还是该离去。

    “它们今晚可能会离开。”忽然,赵聿梁静静开口道。

    “是要飞去南方了吗?”闻莹愫问,心里的不舍顿时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嗯,不过明年春天它们应该还会回来。”赵聿梁扭头望着她说。

    闻莹愫便上前几步,与他并肩而立,抬头望着它们。

    “听说它们一般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迁飞。”赵聿梁又开口道。

    闻莹愫便在心里做了打算今晚要一直关注着它们,以便能目送它们离开。

    赵聿梁望了望站在自己身边的闻莹愫,轻声道:“今晚我会晚些睡。”

    闻莹愫很想说好,今晚我陪你一起送它们离开,但她最终还是没有勇气这么说。她微笑着望向他,柔声道:“那殿下不如现在先去歇息一会儿。呆会奴婢再叫你起来。”

    赵聿梁又静静地望了她片刻,道:“好,不要叫得太晚,大概子时一到便可以叫了。”

    “好,那奴婢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