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
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
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
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
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曰:有病狂怒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
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墯,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搏者大也。 《上
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
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
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
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大意】
本篇讨论了胃脘痈、卧不安、厥、颈痈、阳厥、酒风等病的证治。
… 页面 27…
脉解篇
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
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
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
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
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所谓浮为
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瘖者,阳盛已衰,故为瘖也。内夺而厥,则为
瘖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
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
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
之下长,故谓跃。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
故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
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
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
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
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
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
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所谓客孙脉
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所谓
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所谓
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
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七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所谓呕
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
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无所见也。所谓少
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
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
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所谓
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色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
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厥阴所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
故曰■疝少腹肿也。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
不可仰也。所谓■癃疝肤胀者,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癃疝也。所谓
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
【大意】
本篇从四时六气的阴阳盛衰,阐释《灵枢·经脉》中三阴三阳病证的病因病机。
… 页面 28…
刺要论篇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
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病在有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
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
刺皮无伤肉,内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三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驰。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酸,体解■然不去也。
【大意】
本篇专论针刺之要。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浅深不得,反为大贼。
… 页面 29…
针解篇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
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
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
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
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
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
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深浅在志者;知病
之内外也;无近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
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
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所谓三里者,
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足■独陷者;下廉者,
陷下者也。
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
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
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
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
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
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
有所主也。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
血气应地,人肝目应之九。
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之以候发毋泽五音
一以候宫商角徵羽六律有余不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应之以
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不足三分寒
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注:本节末段文字残缺)
【大意】
本篇论述九针之解,虚实之道。注解了《灵枢》、《素问》所论的某些针法。
… 页面 30…
经络论篇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可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
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
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
见者,谓之寒热。
帝曰:善
【大意】
本篇讨论经络的五色变化及其主病。
… 页面 31…
气穴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
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且
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
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
不敢复出。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
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
胸脘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
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脏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
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两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
目瞳子浮白二穴,两髀厌分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
完骨二穴,项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
二穴,巨虚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二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
二穴,天窗二穴,肩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瘖门一穴,
脐一穴,胸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二穴,阴
阳■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
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帝曰:余已知气穴之数,游针之居,愿闻孙络谿谷,亦有所应乎?
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
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
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帝曰:善。愿闻谿谷之会也。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
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
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
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谿谷也。谿谷三百六十五穴
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
乃藏之金匮之室,署曰气穴所在。
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
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大意】
本篇讨论周身气穴的位置及孙络谿谷与荣卫气血的关系。载穴三百六十五。
… 页面 32…
骨空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
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
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譆譆,譩譆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
中。
■络季胁引少腹胀,刺髎髎。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
心者使之跪。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
入目。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
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
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
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膂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
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
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
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
上侠颐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
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
背内。连■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