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大明-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杨晨依然不为所动,神色坚毅地道:“我知道赵县丞你这么说是为了我好,但眼看治下百姓遭此大难,我这个当县令的怎能不理?无论如何,我都要尽一切努力把人救出来。”

    看着杨晨那双坚定的眼睛,赵邦甫只得一叹,又一拱手道:“大人能有此见识,确非下官能比。只要大人吩咐下来,下官一定全力支持。”说着又是一阵迟疑道:“另外,下官家中尚有一千多斤的存粮,若是大人不嫌弃的话,下官愿意将它们全部捐出来。”

    杨晨感激地冲他一点头:“赵县丞有心了。本官代全县百姓多谢你的慷慨。”虽然他很清楚这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对于对方的态度还是相当满意的。

    不过有一点杨晨并未说实话,他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不光光只是从救人的目的出发,更是为了掌握主动权。他相信一旦水势平稳下来,那些家园被毁的乡野百姓必然会来县城避难,到那时候,他们难道还能将这些难民拒之城外吗?

    既然横竖都将让他们入城,何不干脆些主动些呢?至少这么一来,那些难民必然会感激他这个县令,那今后若是在粮食或是其他生活条件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还能听从官府的安排呢。

    不过,杨晨还是将这事想得过于简单了。

    就在这日黄昏之后,就有不少被派去外面救援受难乡镇百姓的船只赶了回来,每只小船上都坐了五六人。而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被运进城来的百姓就更多了起来,有人甚至是自己划着小舢板或是独木舟而来。

    待到次日中午时,诸暨县城里已凭空多出了近万人,而更叫正安顿着这些难民的衙差们感到心惊的是,人口数还在不断地向上增加着,只怕两三日后,这个本来只有三五万人口的小县城里就会人口翻倍了。

    这样一来,对整个县城的考验可就大了。本来就没有太多空闲的屋子能安顿外来之人,再加上城里还有不浅的积水使一些低洼处难以再住人,一些百姓都是凑活在一起度日,再多出这许多人来,光是他们的住宿就已是个不小的问题了。

    而更叫人头疼的还是食物的供给。当杨晨继续指挥下面的人为难民腾出更多屋子时,蒋充面带犹豫地赶了过来:“大人……这住处很快就不再是问题了。”

    “哦?”杨晨闻言一喜:“可是那些大户肯把自家的院落也腾出来了吗?”

    “这倒不是。”蒋充苦笑一声道:“而是很快官仓也能住人了。因为那儿留存的粮食只够全城人吃上三五天而已。”

第一百七十二章 粮荒(上)

    “什么?”杨晨的面色顿时就沉了下来,而心却跟着拎了起来:“官仓里竟只有这么点粮食吗?”虽然他知道在除去常平仓的粮食后,官府手头确实没有太多可用之粮,却也没想到粮食竟短缺到如此境地。

    “本来官仓中的粮食也不是为救济灾民准备的哪,而是县里的公用粮食,根本不用准备太多。”蒋充苦着张脸道:“现在,却突然多了上万张嘴,便是再多粮食也架不住这么吃哪。这还是县城百姓还有余粮可用的前提下,若是再过上几日他们的粮食也吃光了,情况只会更糟。”

    “大人,我们必须尽快搞到粮食,不然……”赵邦甫也是一脸沉重地说道。

    “这一时之间却叫本官去哪搞来粮食?难道就真只能撑上三五日了吗?”

    “大人若想多撑几日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把每个难民的口粮减少些。还有,就是说动大户出粮救济。我诸暨县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有几十家大户,他们的仓中必然有不少存粮……”蒋充提议道。他到底是在县城多年的官员,对这儿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这也正是杨晨在此刻依然要拉拢他的原因所在,只要蒋充不跟着郦家干事,以他的资历和能力,是足以辅佐杨晨治理好县城的。

    杨晨略一沉吟,便点头道:“那这一切就都有劳蒋主簿你去与他们谈了。”

    不料,这回蒋充却没有接受任务,只见他果断摇头:“还请大人恕罪,只怕此事下官是做不到的。”

    “嗯?这却是为何?你不是在县中为官多年了吗,怎不能出面?”杨晨好奇道。

    “因为……在他们眼中,下官依然是郦家的人。”蒋聪老脸一红道:“只要郦家不出粮食,他们是肯定不会依着我的请求出粮的。”

    杨晨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很明显诸暨县中那些大户都在看着宣郦两家的举动,要是以做粮食生意起家的郦家都不肯拿出粮食接济难民,那其他大户又凭什么这么做?何况蒋充又挂着郦家手下的牌子,就更不可能劝服他们了。

    叹了口气后,杨晨只得道:“那就由本官去与他们说话吧。这样吧,就把他们聚集到县衙里来,就一起向他们要粮吧。”

    “是,那下官这就派人去安排。”蒋充因为自己未能照杨晨的吩咐办事而很有些惭愧,当即就把这跑腿的任务给接在了手中。

    在他走后,赵邦甫突然道:“大人,这么做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而已,却治不了本。我们县中粮食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我知道。”杨晨沉重地一点头:“除非能从郦家手中把粮食弄到手,不然光是那些寻常大户所存粮食,最多也只能为我们争取到三五日时间而已。不知赵县丞你对此有什么高见?”

    “高见不敢当,下官只是想了一个办法或许管用。”赵邦甫说着便是一顿。他因为这回的事情已对杨晨这个县令感到心服,所以不再如以往般来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而是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只靠我们诸暨县自个儿,显然是不可能解决粮食问题了。我们得向府里求助。”

    “向绍兴府求助吗?”杨晨略一沉吟,便是眼睛一亮。他到底是没有当惯这个时代的官员,在遇到问题时居然完全忽略了可以向上级求助这一办法。直到手下人提醒,才欣然道:“不错。绍兴府可比我们小小的县城要富裕得多了。而且,他们还没有遭遇这样的情况,确实可以向知府衙门求助。”

    “不过……”赵邦甫迟疑了一下,还是如实道:“这么一来,大人你就免不了要受知府大人的斥责了。毕竟这次的事情……”

    杨晨对此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一挥手道:“只要能让县中百姓度过此劫,我受些斥责又算得了什么?不过,如今县城已变作这般模样,我这个当县令可走不开。要不这样吧,此事就交给赵县丞你,你跑一趟绍兴府如何?”

    “我?”赵邦甫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有些不安地道。

    “怎么?你担心我会叫你背这个黑锅吗?这个大可不必,我自会上书知府衙门请罪,你只管拿了去求粮便是。”

    见杨晨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赵邦甫连连摆手:“大人您误会了。我不是怕被上官责怪,而是这事实在不小,我一个县丞去求粮会不会太随便了些?若下官猜得不错的话,这次连日的大雨不但使我诸暨遭了灾,恐怕绍兴其他府县的情况也不会太好。只怕这次去府衙打秋风的人可不会少哪。”

    杨晨这才知道事情难办,不觉又皱起了眉头来,似乎在想着什么。但很快地,他又有了决定:“还是照我的意思办为好,毕竟诸暨县城必须维持稳定。至于求粮,你只要能从府衙求来半月的粮食,再加上我们手头上的,或许就够了。”

    “啊?只这点真能应付眼前的局面吗?”

    “只要撑到三月下旬,我自有办法。”杨晨却不作半点犹豫地道。

    “那下官就尽力而为吧。”既然县令大人要的不多,赵邦甫就觉得肩头的压力小了许多,接下命令去绍兴也就不那么有负担了。

    杨晨看了看已然渐渐西斜的日头,又道:“那你就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带上本官的请罪书就上路去吧。”

    “是!”赵邦甫拱手领命。

    当杨晨为城中的粮食短缺问题而感到头疼不已的时候,作为他兄弟的杨震也一样感到头疼。只是他并不是因为粮食问题,而是为了追查常平仓失火的线索。

    杨震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与人交手,冲锋陷阵什么的都是他所擅长的,但安抚百姓,搞好后勤却非他所长了。所以当局面略稳,安置难民和协调城中百姓关系的工作成为第一要务后,杨震便自动请缨去调查常平仓的失火案。

    他所以这么做,除了自知在安顿百姓上帮不上忙外,更因为知道常平仓之事关系着诸暨县城能否稳定,只有尽快把线索找到,甚至抓住纵火者,才能避免出现新的问题。而且,他也清楚随着难民的不断涌入,常平仓这儿很快也会被人挤占,破坏现场,所以必须在此之前把事情看明白了。

    带了蔡鹰扬在已成为废墟的常平仓原址转了好几圈后,杨震的眉头就皱得更深,看着就是心事重重的模样:“这事情果然大有蹊跷哪。”

    “二哥,你是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蔡鹰扬心思可比不得杨震,跟着来也不过是帮着抬东西出把力气而已。此刻见杨震这个样子,他便好奇地问道。

    杨震点头道:“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我之前的判断似乎是错了。这次的火灾,恐怕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蔡鹰扬自然知道他所说的之前判断指的是以为这场火是郦家的人所放,便不禁奇道:“你怎么瞧出来的?”

    “因为这火是从仓库里面烧起来的。”杨震说着,手便一指离他们不远处的一块焦黑成炭状的区域道:“这块所在是整片仓库范围里最黑的,显然是因为这儿烧得时间最长。这分明就是起火点所在了。”

    “啊?二哥你连这都能瞧出来?”蔡鹰扬满眼吃惊夹带着一些崇敬地道。

    “其实只要细心,就没什么能逃过我们观察的。你只是不懂一些知识而已,若学得久了,你也一样可以。”杨震随口说着。在一顿后,又继续道:“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自从郦家与大哥之间已撕破脸后,只要是与他家有关的人,我们都不敢把他们放到常平仓这等重要所在,试问他们又怎么可能从里面放这把火呢?”

    “这个……会不会是他们偷偷溜进来?”蔡鹰扬猜测道。

    “不可能,其实只要准备得妥当,在外面点火和在这儿点火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而且,你可不要忘了,这仓库里还有人看守呢,他们为何要冒这个险?更别说一旦火起,总是外面放火更容易脱身了。”杨震很快就给出了这几个理由,但这也让他心里更感到迷惑了。

    要是真像他所推断的那样,这场火只怕就不是郦家的人安排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还有什么人会干这等事情呢?

    人犯罪总有个目的性,尤其是这等纵火烧掉粮仓的罪行,必然是因为对方对县衙不满所致。但杨震一时真想不出县城里还有谁会这么做,难道是宣家吗?同时,另一个困扰着他的问题是,那个纵火者又会是谁?是仓库里的那些看守吗?他们中有谁是与自己兄弟有仇的吗?

    想了好半天,杨震依然没有半点头绪。不过有一点杨震却已可以肯定,那就是如今的诸暨县城可绝不太平,他们想要度过眼下的困局,可不光光只有粮食和郦家两个问题而已,隐藏在暗处的另一些人或势力才是更叫人心惊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粮荒(下)

    直到黄昏之后,那些被县衙邀请的城中大户们才一个个姗姗来迟。只看他们面上那勉强露出的笑容,负责迎接他们的蒋充便知道他们是很不情愿来此的。

    这些人并不蠢,知道在这个时候县衙下帖请他们来一定是有求于他们,想从他们手里得些好处。而在眼下这个时候,人人都只想顾好自己,又怎么肯把自家的财产捐献出来呢?

    不过县衙的面子他们却还是不敢驳的。虽然得知郦家并未应邀而来,但他们深知自家与郦家之间的势力差得太远,可不敢有样学样地得罪衙门。何况,这次宣家可是派了二老爷宣卫森前来的,他们就更不敢不到了。

    在县衙的二堂里坐定后,十多名县城大户便小声地议论开了。其中一向心直口快的俞长丰俞员外就小心地问宣卫森道:“宣二爷,这次来衙门咱们是肯定得出点血了,不知您或是宣家大爷有什么想法?”

    宣卫森只是干巴巴地一笑:“俞员外这话说的,我这不也还不知道衙门想要咱们干什么呢,又怎么能有想法呢?”

    “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县衙找我们来无非为了两件事情而已,钱或是粮。”俞长丰撇了撇嘴道:“照这两日避入城里的难民数量看来,我们县里的粮食可着实支撑不了几日了。对吧,王老板?”说着他看向了斜对面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

    这个王老板也和郦家一样是个贩粮的,在县城里开着两间粮米铺子。不过论起身家来,自然远比不得郦家了。他见俞长丰问得如此直接,就忍不住一声苦笑:“谁说不是呢?咱那两间铺子,三个仓库已经只剩不到半库粮食了。现在城外又被江水给浸漫了,想去外面进货都难哪。”

    “你看,就连王老板这个卖粮的都在愁这个,县衙管着那么多张嘴巴就更是困难了。所以我觉得今日县衙八成就是冲着向我们要粮食来的。”俞长丰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但他的这番推断,却只换来身边人一阵无语的苦笑,或是不屑的目光。这事儿在座所有人都能猜测出来,何必他俞员外说破呢?

    但他这番话却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是帮助了刚刚走到堂前的杨晨。他本来还在心中琢磨着怎么来一个开场白呢,一听俞长丰的话,便应声道:“这位员外所言不错,本官今日请各位前来就是想让各位为我县衙分忧的。”说话间,他已迈步进了堂来。

    众大户一见杨县令到了,不敢托大,赶紧纷纷站起来行礼:“见过大老爷。”

    杨晨却笑得很是温和,一边拱手回了半礼,一边口中客气道:“各位不必如此多礼。今日是本官有求于你们,该是我向你们行礼才是。”

    “大人言重了。”几人讪讪地笑着,心里更是打起了鼓来。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杨晨身为县令都把姿态放得这么低了,等下他们要是不能让他满意的话,这些位大户可未必能从容回去哪。

    在结束了这段与往常大不相同的见面礼后,杨晨便开门见山地道:“各位想必也能猜到今日本官请你们前来的目的。今年确是我诸暨县的多事之秋哪,短短时日里,就发生了这许多的灾祸——大雨,火灾和决堤。现在,城里又收纳了许多遭了灾的百姓,本官忝为一县县令,自然不能眼看着任何一名治下的百姓挨饿受冻了。所以便只能尽官府的所有来供给他们。

    “不过,眼下县城里的情况各位也是知道的,常平仓被毁,官仓里又没多少存粮,这么多口人可不是轻易能满足的。所以本官希望各位员外能帮助官府,帮助同县的乡里共渡难关。”

    听了他的这番话后,这些大户们都一个个面色古怪,却没有人搭腔。谁都知道这话难说,要是答应有些舍不得粮食,毕竟要给官府一个交代数字总不能太小。可要是不答应,就更不对了,谁知道这位现在看着还很和善的杨县令会不会突然翻脸不认人哪。

    “怎么,各位都拿不定主意吗?”杨晨又追问了一句。

    这下,他们再无法装聋作哑了,一个人突然开腔:“大人是要咱们出粮?”正是最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