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大明- 第5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咱们怎么办?”

    “先稳住吧……”说到这儿,杨震突然心里转过了一个念头。自己之前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可以对郭荣发起突袭的契机,就目前来看,这似乎便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了。倘若郭荣真在此战中失了利,自己猝然发难可就比之前要稳妥许多了。想到这儿,他不觉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指挥所,眼中已闪过了几缕异样而又复杂的光芒来。

    杨震他们的一番说话,使得郭荣心下也多了几许不安。尤其是最后杨震提到的那个看似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更是让他的心高高悬起,久久未能落下。

    现在唯一能让他安心的,只有捷报传回来了。可是,这都天黑了,却依然不见有人回来,这让郭荣心下更是忐忑。

    去了五路人马,好歹应该有一路在击破敌人后回城了吧?难道他们真个与那些鞑子纠缠得脱不开身,又或是为了功劳追击了出去?至于那个最坏的可能,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就这样纠结地等了好久,眼看都进三更了,郭荣终于有些沉不住气,打算亲自赶去城门那边看看。可他人才刚踏出屋子,就听到前面传来了一阵熙攘和惊叫,这让他的心猛地一拎,也顾不上身份了,当即快步朝前走去。

    穿过两道院门,便看到了几个人跌跌撞撞地被人搀扶进来。虽然天色已是漆黑一片,但在灯火的映照下,郭荣还是看清了其中一人正是廖达:“廖达,怎么回事?”随即,他的目光落到了其左肩之上,那儿已空无一物——廖达的整条左臂已然断了。

    一见到郭荣,廖达等几人轰然就拜倒:“将军……我们被鞑子围攻,所有兄弟都被杀死,只有我们几个拼死杀出重围……还请将军责罚!”

    “什么?”郭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但在看到他们那狼狈的模样后,却知道自己所听到的并非虚妄,这让他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差点一头栽倒!

第九百五十七章 危与机(下)

    弯刀卷处,又是一颗人头飞上了半空,而弯刀的主人却不见半点迟疑,继续纵马前冲,朝着所剩无几的明军冲杀过去。

    当明军杀出大同,妄想救援那五座堡寨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因为城外,早伏有三倍的蒙人骑兵。

    在旷野之上,明军本就远不是蒙人的对手,一般只有兵力占着绝对优势时才能打个平手。而现在,不但兵力不足,而且还受到了突袭,他们的情况就更加不堪。只招架了没几个回合,便已弃战欲逃。

    但这时候,明军已陷入了蒙人的包围中,又怎么可能跑得了呢?一场厮杀下来,只有数十人仓皇退回大同,而其余的,都被就地歼灭或俘虏。

    看着那面明军大旗最终倾倒,已经破损的旗帜如断了线的风筝般落到地上,蒙军上下发出了阵阵欢呼。而图塔,更是满脸得意。自己的计谋完全成功,想必足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确立足够崇高的地位了。

    这时,有人策马来到了他的身边:“图塔,咱们是不是该趁胜追击,一举把大同给打下来?”

    图塔看了看远处那座高耸黝黑的城池却轻轻摇了摇头:“现在攻城,虽然有一定的把握,但我们的损失也必然极大。所以我的意思是,暂且按兵不动,等着大同城自己先乱起来,然后再出手也不迟。你们别忘了,我们可是还另有安排的。”

    听他这么说来,众人都是一愣,继而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似乎这大同已是唾手可得!

    大同城的守军对外宣称一贯是精兵十万,但其实朝廷内部所知道的数字只在八万多人。至于真实的数字却更低,甚至都不满六万人马,而且还有部分是老弱或是靠着关系才安插进来的。

    大同作为大明九边重镇,其名头一直极大,这让蒙人军队也一直都不敢打它的主意,有时入侵中原宁可绕远路,冒着后路被断的危险也不肯在此地与守军死磕。如此几十上百年下来,就让所有人都形成了共识,似乎这大同是不可能被蒙人攻击的,哪怕真攻来,也足以抵御。

    但就算是再坚固的城池,那也是需要有充足的兵力来守的。本来这六万来兵马倒是守城绰绰有余,甚至还能与蒙人战个有来有回不落下风。可现在,平白就损失了近万精锐,还折损了数员得力部将,这就让大同城的防御捉襟见肘了。

    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此场败绩一旦被宣扬出去,城中必然人心惶惶,这对固守的大明军民来说威胁就更大了。

    在这些恐惧纷至沓来时,郭荣整个人都显得很是茫然了,完全不知自己是何时回到的厅内,怎么坐回的椅子上。待他略微回神,想要拿杯喝口水定定神时,双手竟也不听使唤,拿着杯子不住地颤动,最终将杯子跌落到了地上。

    直到那刺耳的啪啦声响起,才总算唤回了郭荣的神志,在打了个激灵之下,逐渐镇定下来。

    现在的问题确实很严重,而且因为自己才是守城的主将,出击的命令也是自己所下,身上势必会背负更大的罪责。现在唯一弥补的办法只有拼死守住大同城,不叫蒙人攻入城内,然后再由巡抚大人,以及钦差大人的说项,自己的罪责或许能减轻一些。

    钦差大人……对,现在自己所能指望的也就只有杨震这个钦差了。想到这儿,郭荣便已有了决定,明日一早就前去负荆请罪。

    天刚蒙蒙亮,屋外就传来了一阵敲门声:“都督,郭总兵在外求见,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发生。”

    杨震顿时就清醒过来,拥被道:“且把人带去厅内等候,我这就过去相见。”同时,他的心里那种不安的情绪是越发的明显了,难道战事真个坏到无可挽回的境地了么?

    心里这么想着,杨震手上的动作极快,迅速穿好了衣裳,略作梳洗就赶了过去。一进那客厅,他就瞧见满脸油汗,双眼中布满了血丝,看着比之前都憔悴了许多的郭荣正有些愣怔地坐在那儿。

    “郭总兵这么早前来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么?”虽然心中已有了不妙的猜测,杨震还是试探着问道。

    本来有些愣怔的郭荣直到听见这话,才猛地回神,随即一下就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而后砰地一下跪在了地上:“杨都督救命,还请杨都督救末将性命哪……”说话间,还重重地磕起头来。

    杨震目光里闪过一丝异色,但很快地还是上前弯腰一把搀住了对方磕头的动作:“郭总兵不必如此,有什么话咱们坐下来慢慢说便是了。”

    在杨震的好一阵劝慰之下,郭荣方才慢慢坐回到椅子上,这才用颤抖的声音道:“大人你之前所言是对的,那些鞑子果然设了个圈套……末将未听大人劝阻,派人出城,结果,结果……”

    “结果怎样?”杨震见他如此吞吞吐吐的,倒也有些急了,忙问道。

    “除了逃回来几十人,其余上万出城的精锐,尽皆被鞑子所杀……”说完这话,郭荣头一低,眼一红,不觉流下了两行浊泪来。

    这倒算不得什么鳄鱼的眼泪,确是发自其肺腑。毕竟那些阵亡的军卒都是他立身的本钱,再加上担心朝廷的怪责以及接下来的战事,既慌且惧又悔的郭总兵居然就流下了泪来。

    杨震也是一阵惊诧,半晌说不出话来。虽然昨天他在郭荣面前有提到这可能是个阴谋,但更多只是为了稳妥起见,他完全就没想过这场战斗明军会败得这么惨,这对城中其他人的打击可就极大了。

    见杨震蹙眉久久不开口,郭荣心下更是慌乱,再次起身跪了下来:“杨大人,是末将轻敌,致使上万将士命丧敌手,如此大罪,末将确实万死莫赎。但如今大同大敌在前,末将实在不甘心以死谢罪,只求戴罪立功……”

    杨震这才明白他的意思,眼中闪过一丝别样的光芒,随后神色缓和了起来:“郭将军还请先起来。自古就有言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过是一时失察才酿成了如今的局面,但我大同尚未到城破之时,我怎会怪你呢?就是朝廷,这时候怕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你更适合带兵守城的人了。你且先放宽心,只要这回能击退鞑子,我自会向朝廷据实以报,减免你所犯之罪的。”

    郭荣要的就是杨震的这一句话,当即磕头千恩万谢:“末将多谢杨都督仗义执言,杨都督的这份恩德,末将纵使粉身碎骨也是要报答的。这次鞑子来犯我大同,末将就是战至最后的一兵一卒也绝不退缩!”

    “好,只要有郭总兵你这句话,我大同又何惧什么鞑子。纵然之前略有小挫,也根本影响不了大局。”说着杨震再度起身,将郭荣搀扶起来,还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为鼓励。

    在对方神色稍定之后,杨震才继续道:“不过此番我大同的局势可着实危险哪,尤其是在折损近万精锐之后,一旦消息传开,很快城内百姓就会感到不安了。”

    “是啊,末将也为此感到头疼不已。本来城中守军就已有些捉襟见肘了,若是再分出人马来安抚民心,只怕再面对鞑子的攻击时就更力不从心了。”

    “这一点其实可以交由巡抚大人来应付。他毕竟是民政方面的官员,再加上大同的其他官员,只要将士们在城头守得稳固,倒不怕百姓会造成太大的恐慌。”杨震在思忖之后,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郭荣深以为然地点头赞道:“还是杨都督您思路清晰,末将佩服。”

    “但还有一点却比较头痛了。”杨震却继续皱着眉头道。

    “却是什么?”郭荣有些不解地问道。

    “那就是藏身在民间的鞑子奸细了。”杨震肃然道:“这些家伙平时最多也就把些不怎么重要的情报送出城去,也影响不了什么局面。但现在却不同了,倘若他们在暗地里搞些破坏,又或是鼓动某些百姓作乱的话,大同可就要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了。”

    郭荣的神色顿时再次一紧。他知道,这绝非危言耸听,这几年里,他们也确实拿下过不少鞑子的奸细,而且更清楚还有更多的人藏身城内。所以只能苦着脸道:“这却如何是好?”

    “只有用我们锦衣卫的人了。他们对搜寻这等细作还是有些办法的。”杨震终于道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郭荣只略微一愣,便明白过来。随即就点头道:“杨都督说的是,确实没有比锦衣卫更适合的人选了,那这一切就全仰仗都督和您的部下了。”在他想来,这不过是杨震想趁机为自己争取些功劳而已,倒也算不得什么。

    两人又做了些交谈后,郭荣方才匆匆离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确实无法在此耽搁太久。

    而在其走后,杨震却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来,自己所等待的机会已然到来,而且也已被自己所抓住,对方却还懵然不知。

    危与机,总是相伴而来,对大同来说的危险,对杨震来说,却显然是个大大的机会!

第九百五十八章 季孙之忧(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郭荣、周则川等文武官员极力隐瞒,但只过了一日时间,近万官军在城外被鞑子杀得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是迅速在大同城里流传开来,顿时就惹来了一阵恐慌。

    作为生长在大同这样一座边镇里的百姓,他们的心总是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大上许多的,毕竟每年蒙人都会犯那么几次境,只是这些年来的规模远不如以往罢了。但是,以往的每一次明军纵然不敌,也只是小败,更不可能有人能对大同城构成什么威胁。

    可今日一战,足足有一万大军被歼灭在城外,那说明城外的鞑子兵力一定远超这个数字,试问大同城还能如以往般稳如泰山么?

    这个念头一经产生,就迅速在城中散播开来,许多人都生出了逃出城去的想法。只可惜,此时大同各城门都已彻底封闭,岂是他们说走就能走的?为此,不少有些权势的百姓还与守门的军卒产生了一些矛盾,这就更闹得人心不安了。

    到了这个时候,周则川只能以官府的民意发告示,同时亲自出面进行安抚,同时还捉拿了一些蓄意挑衅的可疑之人。在软硬两手同时施展的情况下,总算是把城中局面暂时给控制了起来。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一旦等到蒙军挥兵攻来,城中的情势只会比之前更加紧张,无论是百姓还是军队,都需要有人站出来为他们鼓劲儿。为此,郭荣和周则川直忙得团团转,也紧张得要命,只等着战事的开始。

    可叫人感到奇怪和不安的是,这都过了三日了,本以为对方会趁胜杀来的鞑子大军居然依旧在城外按兵不动。虽然此时登上城头远远眺望已能看清楚外面蒙军的规模了——那是差不多有五万人的军队,而且看情形似乎尚有增兵的可能——但他们居然依旧没有急着攻城的意思,只是摆出了一副围城的架势来。

    “这些鞑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精明了?围而不攻,这是想等着咱们自己先乱起来,然后才好下手哪。”郭荣远望着如此情形,神色变得极其严峻。

    而随他一道上来的几名部将那也是愁眉深锁,但还是有人安慰似地道:“将军不必担心,虽然我们先输一阵,但大同城可不比寻常城池,鞑子在此吃了无数亏,这回也不敢轻易来攻的。只要我们坚守,消磨掉他们的锐气,自能反败为胜。”

    要是没有那一战的失利,郭荣心中的底气只会比部下更足些。但现在嘛,却没这么乐观了,只是苦着脸略点了下头:“你们都好自盯着,万不可再有任何闪失了,更不得有丝毫的轻敌之心。”

    而他的心里,则更觉不安。鞑子摆出如此架势,一定另有后招,却不知如今城里的那些不安定因素靠着杨震和锦衣卫的人能找出来多少,又能拿下多少?

    对杨震和锦衣卫的实力,郭荣显然还有一些担心,但对锦衣卫自身来说,对此却是充满了信心。

    他们以往在京城,在其他地方所面对的那都是极其奸诈狡猾,诸如白莲教那样的家伙。现在要面对的蒙人奸细,比起他们可就要简单得多了,至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细作应该是在近一两年里才被安插进大同的,只要通过衙门的户籍卷宗,就能找出大部分有问题的人来。

    虽然大明的户籍管理工作比起后世来有着太多的不足,但却也已相当完善了。基本每个城镇里的百姓出入都有所记载,而这自然也得多谢太祖皇帝朱元璋建国时事无巨细地安排了。民户、军户和匠户等的分类,不但使他们的子孙再难有更大的变化空间,也把多半的百姓完全束缚在了故乡的土地之上。即便两百年后的现在已有不少流动、迁徙人口,但却也都在官府有着登记,所以对杨震他们来说,需要查的人其实不是庞大的城中所有百姓,而是那些近两年才来的人,尤其是那些从北边过来的汉人或是外族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

    虽然因此可能会冤枉一些人,但为了大同安全,和城中几十万军民,甚至是背后中原大地的稳定,就只能错杀一千,不纵一人了。

    此刻,在钦差行辕里,识字的锦衣卫诸人都被安排在一处大堂之内,而在他们面前,则是一卷卷的户籍卷宗,那都是从知县知府衙门,又或是巡抚衙门里找出来的,有不少上面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官府确实对每个落户之民都有登记在册,但在登记之后便将之束之高阁了,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一般都不会再翻看。而现在,显然就是那特殊时候了。

    除了这些户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