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点的回响传进了吴成良和一协士兵的耳中,在吴成良的叫喊下大部分一协士兵都停止住了自己的步伐。其余的士兵和难民发现不对后回头去看,这才逐步收拢。
眼见他们回到棱堡缺口内,杨越松了口气,同时庆幸刚才清军没有及时发起再一次进攻。堡墙上的士兵还在断断续续地射击,棱堡上的十几门大炮因为连续射击炮口过烫的原因已经停止下来。
石信天望着溃逃的清军,兴奋地说:“大哥!他们跑了!我们赢了!”他的手中还拿着一把火枪,火热的枪口证明它刚才开火很多次。
杨越摇头:“还没有,刚才那些只是清军战斗力低下的士兵,现在才是真格。”
周博文说:“清军说不定不会再进攻了。”
“看来你错了。”杨越扭头看着他。刚才怡然不动的那两三千清军开始动起来,在步兵后方的骑兵在视野中跑得飞快。
杨越急忙命令:“重整队形!准备迎战骑兵的冲锋!”
此起彼伏,刚才得胜的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笑,就将迎来更猛烈的进攻。
而他们的对面,是清军在河南最后的希望。
(本章完)
第72章 最后的战斗()
约六百八旗骑兵在堡墙外飞驰着接近,清军的巨炮还在不断轰鸣着,随着一声巨响,又一处堡墙被塌陷了大半。
吴成良和马明龙此时浑身浴血,他们迅速集拢了队伍。刚才的厮杀让这个十余米宽的缺口堆满了尸体。垒成了一个小山坡,吴成良带着残存着一协将士刀枪林立,列队正在最高处,准备接受骑兵的冲锋。
堡墙上,杨越眉头紧皱:“如果是我就不会再从那个缺口出去。”
“为何?”石信天问。
“尸体垒太高了,不利于骑兵马蹄冲锋,而且还有坡度。”杨越回到。
周博文赞同的一点头,继而询问到:“大人所言极是,清军极有可能再找机会进攻。可是我们已经没有预备队了,让一协后退待命吗?”
他的话正说到难处上,清军如果重新打出个缺口的话,必须要人去抵挡,可现如今二协要守卫堡墙和棱堡,保持火力。三协伤亡严重,人数太少,难当重任。如果将一协调后,那个缺口就只有让难民先抵住。
思索片刻,杨越刚下定主意,正准备说,却看见进攻的清军已经开始后退。
“咦?”周博文一怔,他没想到在这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清军却突然放弃了进攻。
石信天哈哈笑着,用手指着远处说:“那该死的大炮也停了!”
周博文呵呵笑了:“大人,看来我们赢下这仗了。”
杨越心中同样轻松了下来,清军不来进攻最好。他猛地一挥手:“快,组织人堵上缺口!”
。。。
托明阿的大营中,鲍史唐身披锁甲,手里紧握住腰间的宝剑,猛地掀开托明阿的营帐,却看见托明阿正在桌旁和副将商量着什么。抬头瞧见他来,托明阿并不感到意外,他嘴角挂着不易察觉的笑,拱手道:“在下参见督军大人。”
鲍史唐的脸因为暴怒而青筋暴涨,他猛地举起手中的剑,见他这个动作,托明阿他大帐中的亲兵纷纷拔出武器,鲍史唐的幕僚和亲兵也在刹那间抽刀在手。
一时间,大帐中刀剑出鞘的声音连绵入耳,两方剑拔弩张。
“你!为什么骗我!!”鲍史唐大声呵斥到。
“我什么时候骗你了?还请督军大人明鉴。”和鲍史唐比起来,托明阿的脸上满是不耐烦。
鲍史唐恶狠狠地盯着他,一字一顿地问:“为什么忽然撤军!”
“巨炮过热炸膛了,炮手全部被炸死了,没办法再打出一个缺口了。”托明阿摆手说道,继而他抬头继续说道:“而且,现在我们必须要保证实力,以确保足够的兵力不让发匪从我们手下突围。”
“我的三千将士呀。。”鲍史唐的语气有些颤抖,曾经的九千人,到如今,营中仅存几百残兵败将。一想到此处,鲍史唐就感觉到徘徊在胸口那股恶气。
“今日!我要杀了你这狗贼!”他举着剑的手有些酸胀,身后的幕僚和亲兵紧张地左右环视着周围的人。
托明阿肃穆而视:“督军大人莫要像个黄口小儿般无礼,也不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随着他的语气加重,密密麻麻地脚步声传来,营帐被掀开,外面尽是刀剑的海洋,只等他一声令下就可以将鲍史唐等人砍翻在地。
“你!”鲍史唐看着眼前这个面露凶光的人,心中不甘,怒火大盛却无处释放。猛地,他的喉咙一股甘甜涌上,紧接着一口鲜血喷出,他眼前一白摔倒在地。
他身后的两个幕僚连忙扶住他,看了看周围不善的目光,只有带着鲍史唐小心地退了出去。等到他们走后,托明阿挥手让士兵退去,然后回到桌前。
“明日让人去接手他们的防御工事和营盘,预防贼寇趁机突围。”托明阿指着地图上鲍史唐建立的几个营地说道。现在鲍史唐麾下只剩下几百人的伤员,根本不具备任何战斗力,看他自己的模样,也必须要在床上躺上好几天。
现在围攻一事几乎就是他自己全权负责,托明阿有些期待也有些紧张。他期待拿下功劳的那一刻,同时也紧张不知道能否成功,因为他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继续保持包围。
“是。”副将点头应下。
。。。
历经战火和硝烟的棱堡,破损堡墙的修补工作现在已经大部分完成,他们用木块和碎石勉强堵上了缺口。这个缺口虽然不及堡墙坚固,但是用来阻拦清军的脚步还是绰绰有余。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从小半夜一直打到黎明,等到大家齐力堵上缺口已经到了下午,食堂里飘来喷香的味道,抬头看了看天,他们才发觉已经到了饭点。拖着疲惫的身体,他们捂着空腹,期待着今天的晚餐。
“后天就可以出发了?!”
指挥所内,杨越有些惊讶地询问到。鲍予官点头说道:“船只已经全部修补完毕,我们已经没有船只可以修了。”
“有多少艘?”杨越问,其他几人也热切的望着他,这个事情是重中之重。
“九十七艘,如果每艘搭载八十人,那么我们全员都可以上船,而且伤员还可以得到充足的空间。”鲍予官回答说。
“八十人太挤了,这么长的水路,没人能够坚持下来的。”杨越紧紧皱着眉。
鲍予官沉吟了片刻,抬头说道:“请恕在下直言,一开始这个计划就有不足之处,近百艘船只沿水流航行,目标太大,沿途尽是清军领地,必然会受到阻拦。”
石信天听见这话马上怒了,他起身大叫到:“那当初你为何不说!还拍着胸口口口声声说,三千人的船只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杨越看出了鲍予官的话还没有说完,立刻伸手制止了石信天的冲动,问到:“那你为什么还要答应修补足够七千人的船只呢。”
鲍予官看了他一眼,低头说道:“那时,在下认为大人到时候会抛弃这些难民。”
鲍予官眼神闪烁,杨越默然不语。如果直接抛弃掉这些难民,他们加上伤员也只有两千人左右,和七千人的大部队比起来目标要小太多。
见大家都沉默了,马明龙猛地起身冷声道:“大人不会这样做的!我们是义军!不能抛弃这些穷苦的老百姓!”他心念着连山父老,他们全部在这堡垒之中。
“不大事者不拘小节。”周博文面无表情地说,吴成良也微微点了点头,表示他赞同周博文的话。
“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杨越问他。
鲍予官沉吟了一会,缓缓说道:“有是有,我们鲍家在颍州也有生意和店铺,虽然现在肯定被清军抄封了,但是那里还是几个老熟人,和家父都是过命的至交。”
听见他这么一说,众将纷纷翘首以待,包括周博文和吴成良,毕竟他们心底不坏,能不为了利益放弃这些百姓,当然最好。
“你的计划是?”杨越看着他问。
鲍予官指着桌上的地图说道:“我们八十人一艘,前方由我手下那百余个水里的好手开路,许州到颍州如果风和日丽,两三天就可以到,我提前发信于他们。等我们坚持到颍州,便化为商队,分为三拨,每拨六百人,沿水路前往天京。”
话音落下,周博文和石信天纷纷拍手:“这办法甚好!可以避免路途上的危险。”
“那那些难民呢?”有人却注意到了,他这个谋划中被抹去的部分。
鲍予官抬头看了一眼杨越,缓缓说道:“他们可在颍州化整为零。”
马明龙冷哼道:“这不是和抛弃他们一样吗?”
鲍予官摇头说:“不一样,到了颍州也就是进了安徽,离处在江苏的天京也是伸手可触。”
众人尽皆沉默,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是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天京,包括杨越,那里还有他的未婚妻,还有重振旗鼓的希望。
“我同意这个计划,到了颍州,也就已经进了安徽了,我们可以给他们些银子,只要他们愿意,是可以自己走到天京的,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样了。”见他们都不说话,吴成良率先打破宁静,开始投票。这是杨越指挥圈子的一个默契,无法决定的时候按照人头来投票。
紧接着周博文和鲍予官也点头说同意,现在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剩下的只有杨越、石信天和马明龙了。他们两人扭头看着杨越,并没有自顾自的表态。
半响,杨越举手,眼中有些冰冷:“就按予官说的,明天开始准备,以最快的速度执行。”
马明龙和石头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是他们却没有说话,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为了全军考虑。
入夜,整个棱堡寂静如水,棱堡上和堡墙的士兵警惕地看着远处的敌军大营,防范于未然。
杨越手持着蜡烛独自一人在地下避难所里,在这地下,有很大的一块空旷区域是用来修补船只的。由于后天启程的事情还没有告知全军,这些修补完成的船只也就全部堆积在这里。
守卫在这里的几名士兵发现了他,警惕地走上前,发现是他后连忙敬礼。杨越点点头,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岗位,自己则慢慢的巡视这些安详的木船。
(本章完)
第73章 突围()
这些船只都是中小型的,绝大部分大小长短都差不多,三米左右的船宽,十二米左右的长度。乘坐四五十人绰绰有余,但是八十人,却必须是人挤人。
“我就知道你在这里。”
杨越闻声猛地回过头,是石信天,他微微一笑到:“你也睡不着。”
“我和大哥想的是同一件事情。”不知怎么得,听见他这一句,杨越忽然觉得他长大了不少,不再是以前渔村里那个小孩子了。或许,在得知老石头死的时候他就已经成熟了不少。
“我们必须活着回去。”石头说,他的眼中有着火红的色彩。
杨越轻笑着:“我以前发誓,来到这里,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但是现在却必须抛弃他们选择自己。”
“但你知道这是对的。”蜡烛昏暗的光芒让石头仿佛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坚决又冷血的人。
杨越望着这些小船之中唯一的一艘中型船只,二十多米长的个头让它格外显眼。他淡淡说道:“很多事情都是对的,但是却要牺牲那么多不该牺牲的人。”
“只要结果是对的就可以了。”石信天转过头:“最重要的是,大哥你要肯定你做的是对的,是必然,以后的道路才不会优柔寡断。”
沉吟了半刻,杨越点了下头,嗯了一声,这个夜晚已经快过一半。
当第二天的光亮普照大地,棱堡迎来了忙碌的一天。搬运船只上陆地的命令传到了每个人的手中,数千人来来回回协力将修补好的船只重新搬到阳光之下。除了这个还有各种的补给品和食物武器,都被统一的装入。
三个月的等待,春节接近了,他们已经忘记了外面的风儿和外面的味道。启程的时间是明日凌晨,他们所有人都将离开坚固的堡垒,前往新的征程。
在阳光下汗流浃背的人们虽然劳累,但是心中却十分期待,他们还不知道到了颍州会发生什么事。
士兵们交头接耳的讨论着,他们知道今天将是这三个月来的最后一天站岗,他们马上就将前往天京,回到天国的怀抱。
船只全部被拖上了陆地,订上了绳索。明天将拖着它们下水。棱堡与颍河水相距并不远,四五百米左右的距离,十几个汉子就可以拖着绳索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将其弄下水。
唯一的问题,是这段距离之中有一座清军营帐,是鲍史唐设立的,守备军五百人左右。这是唯一的威胁,也是必须要铲除的威胁,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营盘现在已经不再是鲍史唐的兵在守备了。
一切准备妥当,今日食堂的饭菜十分丰盛,每个人都填饱了肚子。他们回去休息,却不能轻易入睡,脑中的明天始终充满了未知的紧张。
杨越的指挥所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后,终于明确了明天所有计划的流程,对于明天,他们同样紧张。
这三个月来,每个将领无不盼望着这一天。天黑下来,人们的思想却没有暗下。清军大营帐还是和往日一样的模样,丝毫没有改变。
这个黑夜是多少人的无眠之夜,杨越并不知道,他也只睡了两三个时辰。
当天空破晓,他穿甲戴盔走出了房门,头上的太阳被遮天的云层挡住,空气中飘散着水蒸气,只有淡淡的光亮在雾水之中投射下来,整个天空还十分昏暗。
马明龙在堡墙上瞧见了杨越,他兴奋地跑下来,脸上尽是喜色:“大帅!老天也要助我们呀!就这天气,别说清军了,隔着几十步根本看不见人影。”
杨越诧异地走上堡墙,外面尽是雾蒙蒙的一片,整座堡垒都被大雾所笼罩,曾经遥首可见的清军大营也消失在视野之中。
正在这时,周博文带着其余众将已经赶过来,对杨越敬了个礼说道:“大人!如今大雾弥漫,是突围的好机会!我们必须抓紧时间,马上突围!”
可是杨越想的比他们都多,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这时从古至今的道理。这几日尽是晴天,突然大雾,之后就该是阴天,极有可能下雨,对船只来说不是个好兆头。
他咬咬牙,看着兴奋的众将,最后决定将这件事埋在心底。
“马上启程!”杨越伸出手。众将闻言立即拱手领命,转身准备。
封闭大门的石头被移开,马明龙带着骑兵营的士兵率先摸了出去,他们两百来人,尽是用刀的好手,偷袭这种事情交给他们做好不过。
紧接着鲍予官开始组织百姓将船只一艘艘拖出来,五千多百姓鱼贯而出,拖着船只在朝着前方前进,昏暗的光芒和弥漫的大雾组成了隐藏的皮衣。
一协的士兵在棱堡内协助他们,他们负责殿后,和杨越一起留在最后,作为预备队预防不测。二协和三协护卫在队伍的前方和中间,加上去袭营的马明龙,整支军队被分成四个部分。
大概用了一个时辰,所有的难民都已经全部出了棱堡,他们排成一个队伍在鲍予官和两个协的协助下悄悄前进。尽管船只不轻,但是他们却没有发出吃力的呼喊声,整个场面静悄悄地。
杨越率队在队伍的后方,现在的情况十分安全,如此厚的大雾人走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