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别说是李将军想留下了,想想我们那钤辖司,一月的麻油供应量都不够炒这一桌菜的,某也真想住这不走了,唐指挥真是年轻有为呢,又是石头雷、又是地火龙,还有眼前这炒菜……了不得,了不得啊!”吴大人声音淡淡道。

    众人自然能听出话外之音,这老家伙在含沙射影的说人家象暴发户,其实他早就听到传闻说梅谷堡剿匪剿了百万钱,虽然很想借机整整那个狠毒的小子,但一直苦于没有证据,现在看到了眼前这一幕幕,更坚定的认为梅谷堡定是私下截取了大量土匪钱财。

    “哼,如果我们边境这大大小小数百堡寨都如梅谷堡一样,又何愁边患不平,何愁夏贼不灭!”李将军不屑的看了眼吴大人,边说边站起身,端起酒杯道:“某今日前来,就是为梅谷堡这次大长我军神威的斩杀而来,当然要敬我们的大功臣唐十一一杯!”

    话音一落,杨都统、罗世中、郭威、杨勇等纷纷端起酒杯起身,唯一坐着的吴大人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什么,给这差点没害死老夫的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敬酒?虽然李将军比他高了两个级别,可这小文官硬是没给人家面子,独自坐那品了口茶。

    唐十一有点受宠若惊,没来得及拒绝就见众人起身准备好了,唯有坐着的那老头显得格外醒目。李将军脸上顿时有点挂不住,不管怎么说,老子都是一军中高级将领,你特么一个不入流的小文官也敢博老夫的面子……

    其实这也见怪不怪,武官向来地位低下,处处被文官压一头也是官场潜规则之一。就连大名鼎鼎的一代名将狄青,凭卓越战功一步步从一个带罪从军的普通士卒干起,直至坐在枢密院正使的高位,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一职。按说是地位显赫,威风无比了,但入了朝照样被文官们欺负,甚至一些级别比他低很多的文官都敢对他乍乍唬唬。

    现在吴大人就是这样的心思,你不就是秦凤路的总管吗,算老几啊,老子还是九品文官呢,还是钤辖司的人呢,用得着给你面子?

    当他冷眼瞅到李将军那尴尬表情时,忍不住身体微仰,得意的端起了茶杯,却听到了一声脆响,身体顿时向后你仰倒,被手中的茶水沷了一身。

    “哎呀,椅子坏了,吴大人没事吧?快点的,你们俩快扶吴大人去换身衣服。”唐十一快步向前,故作惊讶道。

    吴大人狼狈的地上爬起来,一把甩开扶在身上的手臂,冷哼一声,起身走出门去。

    唐十一顿时对刚才的冲动之举有点后悔,怕那老小子借机在查验上报军功上制造麻烦。

    李将军自然清楚是这小子搞的鬼,象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和众人共饮了一杯。

    (本章完)

第86章 名动西路() 
甩袖而去的吴大人虽然恼羞成怒,但在第二天的首级查验上也无法动手脚,毕竟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西夏骑兵。验功完毕,由各方签字画押,李将军也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同时,又写了战报派出信使快马加鞭的报与整个西路军的大本营延州。李将军、钤辖司及杨都统三部人马也相继离去。

    首级已被三部分配完毕,接下来就是具体到个人了。郭威和罗世中两部自然不用唐十一操心,让他头疼的是梅谷堡的这些斩杀具体如何分配,本战虽然斩获多达四百余级,但大多军士根本就没动手。最后还是在杨都统的建议下,唐十一等人商量了大半天,才将分配方案确定下来。

    仅两天后,凤翔府下拔的赏赐钱物就已运抵梅谷堡。

    全堡将士集合在校场,披甲执锐,迎着冬日寒风,精神抖擞的一列列一队队整齐而立。好多人眼睛布满红丝,很明显这几天兴奋的没睡好。是啊,此战可谓是边境之战的一个奇迹。虽然在斩敌数量上不算什么,可如此小堡有如此斩杀而自身还无一卒亡。这好象有点天方夜谭,令人难以置信,但就是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而且这次斩杀的全是精锐的西夏骑兵,绝非狼牙山寨的匪徒可比,而且不同上次剿匪的是,这次可是全堡上下所有将士们的功劳,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关于梅谷堡的斩级赏赐,负责带队的主要领导:杨勇、张二狗、张军、李进等人按三级军功计算外,其它归全堡共同所有,当然这里的共同所有仅指物质上的奖励。对此,全堡上下无丝毫不满,相反还十分的兴奋,因为他们觉得也就是挖挖坑,埋埋石头,然后在山窝窝里趴上半天,就能分上这么多钱物,已经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当唐十一手一挥,数十辆吱吱丫丫的大板车驶向校场中时,整个校场顿时沸腾起来。

    更多的军士却在想着好事:不行,一会我得赶快回家告诉我爹爹,那老家伙可天天骂我游手好闲,当兵也当不好的,回去看他怎么说;另一名流着口水的在想,这下好了,临村姑娘小英他妈,昨天还托媒婆来要聘礼,这下可有着落了;一个流里流气的家伙正掰着手指头在算,上次去翠花楼找小柳好象还是一个月前……

    与梅谷堡喜气热闹的场景完全相反的是,在边境线的另一侧,一群叫花子模样的西夏青年垂头丧气的蹲在草地上,正接受着族人的指指点点,围观者多是热情奔放的党项姑娘,不少人躲在一角黯然神伤,看样是心中的那个他没有回来。

    而在不远处的一座建筑里,多保勇跪倒在地,一旁的老者手持马鞭狠狠抽打着他的脊背,嘴里不停的骂道:“混帐东西,真是狗胆,竟敢怂恿鄂列勇他们私自出兵。”

    血珠瞬时染红了背后的薄衫,多保勇咬紧牙,满脸不屈的样子,倔强道:“和鄂列勇他们无关,一切都是我的主意。”

    “哼,你的主意?七百儿郎的鲜血,你能承担得起吗?”老者骂道,又狠狠抽了一鞭。

    闻得此言,多保勇倔强的神色顿时黯然下来,羞愧的低下了头。

    “多保兄,事已至此,你就算把令郎打杀了,又于事何补?”一名白胡子老者淡淡道。

    “都是犬子惹下的祸事,给鄂列族和洪羌族带来如此惨痛的损失,我多保族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执鞭的老者将鞭掷向一旁,承诺道。

    “多保兄见外了,我们三部向来亲如一族,何分彼此,何况这次也不全是保勇一人的过错,如果不是列勇那孽障跟着兴风作浪……”说着转头看了正被包扎的那名粗汉一眼,恨铁不成钢道,“我直接打杀了这畜生”

    一旁还坐着位一直没说话的来自洪羌族的老者,此人满脸痛惜,自已的族群本就弱小,这一战虽然只损失了百十骑,可全是族中精英啊,基本上算是被废了。看着两位老哥装模作样的训斥自己的儿子,只是摇了摇头。

    三个部落由于都紧靠宋境,又彼此相连,兄弟友情那可是久经考验,绝对没说的,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多保家族还是坚持送了五百匹健马给鄂列族和洪羌族,算是补偿。

    这里就不能不简单提一下西夏的军队构成,西夏将全国的军事防区分成二十四大军司,而各大军司的军队构成主要来自于各部落武装,每次有大的军事行动,会将之召集起来,平时则驻守各部。所以代表各族力量和地位大小的自然是各自族中的勇士和战马数量。

    三个部落此次可谓损失惨重,特别是相对较小的洪羌族,基本上是被打了个半残,战马是这些游牧民族的第二生命,但勇士们更加宝贵。从西夏国最鼎盛时的人口也不过五六百万人就能看出,“人”对他们来说何其重要,更何况这些身经百战的勇士。

    这还没算完,还有几百将士的遗骸在大宋那边呢,怎么着也要通过外交途径要回来啊。宋政府在这方面一直都是很宽容的,只要对方说点好话,做出些口头承诺,就让人家把尸体拉走了,是不会趁火打劫要点赔偿啥的,再说人家穷得叮当响,做梦都惦记住你家里的好东西呢……

    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宋夏和议,后人一提到北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忍不住想到清政府,实际上这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宋给夏的岁赐,银帛茶总共二十万五千钱;再如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中,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可能大家一听这数字就忍不住骂卖国求荣之类的。在这里有两个数据,当时宋政府仅仅在陕西一路的军费开支每年就高达二千万两,遇到战事,军费则达三千万两……岁币和军费比起来只能算是毛毛雨,再对比一下清政府与小日本签的一个《马关条约》,赔偿的白银几十年的财政收入都还不完。大家要知道,清朝就是在最富有的康乾盛世之时,其财政收入都没有宋政府的收入高,当时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变态的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七八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想一下。

    可以说,大宋随便一个小城都赶得上西夏一国的财力了。宋政府可能也是算清了这个账,破上面子不要换来了暂时的平安,当然也养虎为患,最终为其所害,但此说又不恰当,因为不管是夏、还是相对强大的辽,最终都没把北宋怎么样,北宋是被突然从东北杀过来的女真给灭掉的。

    从条约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如果辽夏真的把宋政府打败了,在条约中是不可能只要这一点赔偿完事,人家再穷,这点小钱还是打发不了的。他们也不傻,打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搞不好小命就丢了,再说打仗也是抢些钱……一个想安静,一个想要钱,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宋朝是十分仰慕的,而且还是全方位的艳羡,虽然在军事上他们打的宋政府狼狈不堪,可在面对大宋时的心理是十分自卑的。有两个小典故很能说明问题:

    一是宋仁宗死的时候,当时的辽主哭的昏天黑地,不是装的,真正的伤心啊,他还曾道,愿来世生为宋人,足见其对中原文明的向往。

    二是宋辽签订条约时,辽主曾提出情愿少要点银两,希望赵大官家给些十三经之类的书籍。

    赵大官家的回复很绝,钱一分不少你的,想要经书门都没有,就你们那粗汉还看经书,尼玛也不怕辱没了经书这俩字。

    草原民族对宋的向往在这里绝对没有夸张,苏轼曾经出使辽国,他在其诗作中提到,当时的牧民们以有一本他的最新诗集而感到骄傲,随处可见朗读其诗者。在访问的过程中,他也切切实实的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所到之处可谓万人空巷,丝毫不亚于今天的超级明星。

    扯的有点远。下面言归正传。

    虽然近来宋夏边境相对平静,只是一些小打小闹,但梅谷堡一战还是极大震动了宋夏当局。梅谷堡这三个字顿时成为双方军政两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西夏统治者对宋朝先进的科技文化的崇拜已达近乎迷信地步。他们以为这是宋朝军队新装备的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在苦思对策的同时也严禁宋夏边界的夏军做出任何挑衅举动。

    让唐十一始料不及的是,从梅谷堡到镇戎军再到凤翔府,他的大名已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他所发明的石雷,也引起了将士们的热烈讨论,居然不少人认为拿这东东往营外一埋,啥妖魔鬼怪来了都不用怕了。

    李将军在临走时,特地下了死命令,要绝对严守石雷的制造之术。在其回到凤翔府后,立即以极密军报的形式报知了延州。但不知为何,上头似乎认为这东西虽是城防利器,但只是埋在那儿等人来踩,实在是太被动。不符合现在宋政府对西夏所采取的军事进攻态势。

    总之,这件东西没有引起宋高层的相应重视。唐十一对此豪不在意,毕竟这东西本身缺陷也不少。

    (本章完)

第87章 讹他一笔()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无论多么不舍,分别的一刻终于到来。

    镇戎军东城门外,那两棵标志性的大柿子树的树梢上还残留了几个被寒风吃打得干瘪的柿子果,树下的段晗再次扮了男装,玉立一辆马车旁,五位忠心耿耿的护卫策马散在外围。

    “小晗姐姐,我不想你走,我刚有一个姐姐,你怎么能转眼就走啊!”杨凌眼圈红红的,拉着人家的手不舍得松开。

    段晗轻轻将小姑娘拥在怀里,柔声道:“小傻瓜,姐姐还会来……”此时,她的目光刚好迎向唐十一,也同时说出了最后三个字“看你的”。

    正心情复杂万般不舍的唐十一看着投向自己的那双仿佛说着神话的美丽双眸,听到最后三个字。心底一颤,她肯定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失落的心再次莫名激动起来,可一想此去大理遥遥数千里,再次相见又不知何年何月,何况这次回去,不知道有没有危险,不知为何,一想到那个段清弦,虽然那厮被自己废了武功,又似乎被段晗动了什么手脚,但心里总有些隐隐不安……

    段晗一一和众人告别,当她转身上了马车时,小凌、小红、诗诗她们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带着疑问和不安,唐十一又独自送了一段。

    前行不远,五名护卫突然翻身下马,站成一排在唐十一面前,单膝跪地,左手抚胸,右手抚地。

    唐十一被搞得一愣,知道这是他们对主人行的大礼,连忙下马将他们扶起。

    “回去吧,他们都等着你呢!”马车内的段晗微低着头,轻声说道,似乎不敢与他对视。

    唐十一感觉自从那缠绵一吻后,这外表有些冷傲的大美女也仿佛被自己吃进了肚子里,住在了自己的心里。

    “小晗,我知道留不住你,不过,我还是担心你,还有那个段清弦。”唐十一看那五名护卫远远散在一边,说话也没什么顾忌了。

    “你放心好了,他不会再怎么样了,我……”段晗终于抬起头,迎向了那正注视着自己的明亮的眼眸。

    唐十一顿感一阵心悸,对面那两颗晶莹的泪珠仿佛重重砸在了心脏上。再次强烈的想要冲上前将人抱在怀里的念头,终于还是没有付诸行动,但很无耻的说了三个字“我爱你”

    段晗泛着水珠的大眼睛顿时充满惊诧,变得羞涩的俏脸上似乎还透着欣喜。

    唐十一不由看得痴了,呆了,再回过神时,发现人已远去。

    “小姐,那小色鬼和小晗姐姐说什么呢,他不会是看上人家了吧,小晗姐姐那么漂亮,那小王八蛋真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小红边说边吃惊的掩住了嘴巴。

    “别瞎说,小晗姐姐才不是那样的人呢!”小凌虽然嘴上说着别让人家瞎说,可小心脏却莫名的跳动加剧起来,心里也升起一股令人胸闷的醋意,暗骂那小王八蛋真不是个人,看见长得漂亮的就走不动。

    “小晗姐姐当然不是那样的人,可那个小色鬼……”

    杨凌俏脸表情复杂,心里更是纠结不已,看人家谈话吧不大礼貌,不看吧又迈不开脚步。看着那五人终于上了马,段晗也上了一辆马车。不知怎么的,刚才还哭哭涕涕不舍得人家走的小姑娘,现在心里似乎猛得一下轻松了。不过看着那送人回来的小子,又迅速板起了一张小脸。

    “哟,不舍得人家走啊,不舍得就说出来啊!”杨凌看唐十一面色不好看,忍不住说起了风凉话。

    唐十一听着这明显带有醋意的话,不由一愣,自己对这小萝莉的感情还真说不清,说是纯粹当妹妹看吧,肯定是自欺欺人,但又不敢往那一层面上想,一是总感觉这小家伙太小,有点下不去手,其实自己也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