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竟思很明显,就是你老种也别特么废话了,这是大官决定的,让你做都统制,就是借用你的威名来震慑诸军的,这是大官家亲笔写的御令,你推辞个屁。

    一旁的杨可世,也起身建言道:“事起之由,毫发未尝预,一旦临利害。若仓卒失计,我辈要领固不足惜,恐有不虞,辱国为重,愿熟计而後行”

    显然,杨可世虽然是童贯一手提拔起来的,不过他也认为此次出征过于仓促,请求细细谋划、商量妥当之后再行军。

    童贯看连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也根着唱反调,老脸更显阴沉起来。

    雄州知州和诜看一名武将竟敢当着太师的面说三道四,于是以嘲弄的口吻道:

    “杨将军,你平时自夸能敌万人,胆气绝人,视堂堂之师如摧枯拉朽,今日一见,你只不过一胆小的懦夫而已。”

    估计也是想讨好童贯,和诜说的话很重,丝毫没给杨无敌面子。

    杨可世虎目一张,怒视向和诜。直盯得和诜心底发凉。

    童贯摆摆手,制止了大家的争议,当即立断,令一心主战的王诜充当种师道的副手。同时,令杨可世为前军统制。

    同时下令招募勇士在边境上来回驰骋,散发招降的檄文,军队暂不得过界挑衅。

    童贯召集核心将领商议,决定在河间府兵分两路:十万西军分为东、西两路军。以雄州和广信军为东西路军的防区。

    辛兴宗统率西路之兵,驻扎在范村一带。

    杨可世、王渊统率前军

    焦安节统率左军

    刘光国、冀晾统率右军

    曲奇、王育统率后军

    吴子厚、刘光世统率选锋军

    该路军受西军二号人物刘延庆节制。

    以种师道率东路兵,驻扎在白沟一带。

    王禀率领前军

    杨惟忠率领左军

    种师中率领右军

    王坪率领后军

    赵明、杨志等人率领选锋军。

    其中,种师道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自领中军。

    宋军阵法采取的是六军阵,即前后左右中军再加选锋军的阵式。

    很明显,无论是兵力配置还是主攻方向,东路军都是主力军。

    种师道虽然对本次出征很有看法,但君命难违,既然自己领了军令,也得认真应付啊。

    童贯随即抵达雄州,在此与好儿子童师闵带来的三万胜捷军会合。不得不说,这童师闵办事的效率还挺高,短短半年间,就招兵买马三万余众。

    随胜捷军一同前来的还有总教官王炎和杨勇。两人也深受童师闵信赖,当然,两人在胜捷军中的威望也是甚重,不过都没有具体的领兵职务,只是担负着胜捷的训练任务。

    雄州也即河北雄县,又称瓦桥关,周世宗夺得三关后,将瓦桥关改为雄州。

    随着各路军各就各位,童贯的信心又空前高涨起来,觉得一众王牌精锐在此,定可一举荡平残辽势力,从而收复燕云故土。

    战争最初的焦点,自然是集中了东路军这边,主要是沿白沟一带。

    白沟,即今河北新城东自北而南的白沟河。它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北距北京102公里,东至天津108公里,南到保定62公里,是这片土地的天然中心,自古以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追溯源头,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献图穷匕现刺杀秦皇,那张图里所绘的地方,就是白沟区域。

    大宋稍早时期,赵光义耗尽一生心血,对该地连番血战,超过百万人战死,也没能将白沟地区夺回。

    现在,这个浸染太多热血的白沟,又摆在了大宋将士们面前。如何不让人心生澎湃而又暇想连篇。

    信心重拾的童贯及部分将领,甚至天真的以为,只要大军往边境线上一摆,这辽人就算拿出好吃好喝的来迎接王师,也该给吓得忘风而逃了吧。可很快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回事。辽人似乎要特么拼命啊。

    六千字的大章一块发了

    (本章完)

第363章 提前出兵() 
发现政治攻势无效,童贯下令全军,特别是选锋营的将士们,做好开打的准备。

    当然,童贯也没有忘记河东路,在河北路已如一点即爆的火药桶时,派人紧急传令河东路,令该路即刻做好配合东路大军的军事行动。

    另外,童贯特别令亲信亲往朔州,当面向唐十一面授机宜。

    所以当唐十一看完紧急军报的第二天,就迎来了匆匆而来的童贯的信使。

    童贯对复燕之策,一直主张从云中打起,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既然大官家下令从河北平原发起总攻,那自己也只好遵从。

    所以,信使的话很明确,那就是要求唐十一不要什么顾虑,将云中地区搞得越乱越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牵涉辽军,从而减轻河北路的压力。

    当然,向来大方对军队建设不惜血本的童贯,在派出信使的同时,更派出一队押解军饷的精兵赶往了朔州。

    信使刚走,押解钱款的队伍后脚就到了代州。

    童贯现在对军饷是丝毫不担心,因为王宰相亲口承诺,一定尽心皆力储备钱粮,绝不会误了大军。所以这次童贯一下子就送了朔州二十万银钱,并特意交待,这些银钱由唐十一亲自调配。

    因为老太监是绝对相信唐十一不会打这些军饷的主意的,听说这小子已经私自出资了一百多万搞军队建设,怎么可能会冒着杀头的风险打这些钱的主意。所以,将钱交到唐十一手里,老太监是放心的。

    唐十一虽然对二十万还看不在眼里,但毕竟是一笔巨款啊,而且是名正眼顺的赏钱。想着以后攻城掠地,光是赏赐这一块就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光凭自己私自出资也不是办法,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拔款。

    送走了信使,不光朔州上下,就连宁武和代州,也都开足马力的运作了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最后的准备。

    特别是朔州的兵马,除了代州和宁武各三千精骑,再加张应的三千骑,大约有九千骑。此外,借着联合军演的空当,又秘密从宁武的李障部抽掉了两千骑前来朔州。

    这样,集结在朔州的总兵力就超过了一万。

    随着大同府的攻防战进入白热化,唐十一将五千精骑以军事拉练为由拉到了北长城一线,以备随时杀向遥遥可望的寰州城。

    现在集结在北长城一线的军士,分别有代州和宁武部各两千骑。另外的两千骑除了千骑负责城防外,另外千骑则被唐十一当成了预备队来用。

    另外,张应的三千骑除了一千用来参与城防,另外两千则被划作第二战斗梯队。

    从宁武调过来的李障部的两千军,同样留下一千守城,另外一千和张应部一样,也被列为了第二梯队。

    对此安排,张应部和李障部都无异议,毕竟主事者是唐十一和柴洪,而且也觉得虽然本部没被当成主力来用,但也深知人家不会亏待了自己。因为对唐十一的豪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别的都不说,现在不单张应部全部配上了优级战马,就连宁武的李障部和代州的郭清部,也全都配齐了战马。这三部将士简直在做梦啊,放在以前,根本想也不敢想啊。

    在加紧调兵遣将的同时,已经转移到朔州的兵工厂,也在加班加点,没黑没夜的生产威力巨大的铁皮雷,并有不少被秘密调往了北长城一线,以备攻取寰州城时所用。

    唐十一深知,金军的强悍远非辽人可比,更不是宋军士所比。虽说现在代朔宁三部驻军,都配齐了战马。可这只是表面现象,马上作战岂是短期可就,没有长时期的与马匹的磨合,是根本成不了马战高手的,何况战术的应用及临阵对敌的各种应变,更不是靠简单的训练演练就可以的。

    所以,唐十一在考虑到应付接下来可能与金军产生的冲突时,还是琢磨着要发挥这些地雷的威力。

    在视察了牛东领导的兵工厂后,唐十一趁着一时闲空溜到了喀秋落的住处。

    这座大院子本是契丹一名贵族的住处,除了几个守在门口的军士,整个院子显得空落落的。

    虽然小美女给闷得不行,但还是听从了唐十一的建议,暂时住在了这儿。

    这不,小美女正无聊的坐在廊下,表情发呆的看着院中跑来跑去的羊群呢。

    看着呆萌可爱的小美女好象柔软的小绵羊似的,唐十一差点狼性大发的扑上去。

    唐十一深知不可久留,自己还必须马上赶回北长城临时指挥所,因为大同府随时有被金军攻取的可能,那么自己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出进攻寰州的命令,而且自己也要亲率大军前往。

    于是,唐十一也不娇情,直接向前,不由分说的将小美女紧紧的拥在了怀里,一番亲吻之后。捧着小美女象在燃烧的娇俏脸颊,声音定定道:“等我回来”

    唐十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颗用金丝线穿起来的狼牙,亲手挂在了小美女玉洁的脖颈间。

    “啊”小美女惊呼一声,小手握着那颗长长的獠牙,望着唐十一转身离去的背影,小脸洋溢着幸福激动的笑容,两颗晶莹泪珠滴在粉嫩的脸颊上。

    唐十一带着一队随从,打马飞奔出城,直往北长城而去。

    这朔州北长城距朔州约有十里,北距寰州也不过十几二十里。

    长城南侧,六千精骑的营盘如云朵般铺散开来,各队将士已是整装待发,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

    蜿蜒如龙的长城上,迎风飒飒作响的军旗间,更有衣甲鲜明、全副武装的军士值守。

    唐十一策马直入中军大帐。

    柴洪、王机、王虎、张二狗、刘预立、史玉胜等一干核心及各队各营将校均在营中,紧张而期待的在等大同府的最新战况。

    “唐将军,估计大同城破也就在这一两日了”柴洪等人看唐十一进来,连忙报道。

    “好,咱们不一定非要等到城破时再动手,现在寰州城内什么情况?”唐十一直接道。

    “随着这两天寰州封城,还是没有太确切的消息,估计城内早已是人心慌慌了。”柴洪回道。

    “嗯,既然金军不日即将攻克大同府,那么咱们也没必要再等了,天黑前再无消息,咱们就连夜发动对寰州的突袭。”唐十一果断道。

    众将校一惊,纷纷表示赞同。想想也是啊,若是金军攻破大同府,万一分兵攻打寰州,而已方若是不能赶在金军到来前攻破城池的话,无疑将会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

    如此一想,提前出兵也未必不是好事。

    “那些战车都没什么问题吧?”唐十一突然想起,自己前几天设计的象坦克似的巨车,不知牛东制造的怎么样。

    “都在外面呢”柴洪回道。

    唐十一有些疑惑,怎么刚才来的时候没看到呢,随众将出门一看,几个大草垛迎入眼睑,不由惊讶一声,心想这保密工作做得还不错吗。

    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好保密的了,下令一队军士弄出一辆车来。

    看着这如后世大客车一般的铁家伙,其实里面是一根根的粗木框架搭好,然后在四面和顶部全部用水泥浇注,最后又在外面包裹了厚厚的铁皮,特别是顶部,设计成了屋脊形状,除了厚厚的水泥层,,顶部铁皮也比四面的厚。足以抵挡擂木滚石的砸击。

    不过,虽然这粗笨的铁皮车,底部装有十八套铁轮子,可还需要数十名强壮的军士在里面用力推才能前进。

    很多将校都见识过楼车的威力。眼前这辆车防护是没说的,可是特么这么矮,再说上面也不能站立军士啊,人都躲在车里,如何攻城,准不会推到城墙前,挖个洞杀进城里去吧。

    唐十一也没解释,这些车辆全由张二狗负责指挥。

    看天色不早,交待马上埋灶做饭,先让将士们吃饱喝足,以备随时出发。

    “张指挥,这些巨车行动迟缓,你先率领军士们将这些车转移到长城北的官道旁。”唐十一又令道。

    “是”张二狗答应一声。知道这些看着不实用的大车是要被小伙伴派上大用场的,得令后,连忙集结了千名后备军,将五辆铁皮大车往长城北转移。

    随着天色渐暗,已吃饱喝足集结待命的军士们,想想马上就要出征,也是个个脸上面露紧张而又兴奋的表情。等了许久的进攻终于就要开始了。

    伴着苍茫夜色,不时有骑着快马的哨探打北方飞驰而来,带来大同府方面最新的军事进展。

    唐十一令回报的哨探返去大同后,重点关注金军攻取太原后的动向,而对于何时攻取太原,倒是不重要了。因为大军马上就向寰州进击了。

    众将都觉突袭不突袭的已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随着金军发动了对大同府的攻击,寰州早已草木皆兵。自己这边大军一动,对方定会第一时间得知,就算突然杀到城下,人家也肯定早都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于是,也不管什么时辰了,天一黑,唐十一集结六千大军,不紧不慢的出了北长城,直往寰州杀去。

    唐十一令各部将校传令下去,和攻取朔州时一样,不得滥杀无辜。

    (本章完)

第364章 袭取寰州() 
果然,集结在长城南侧的宋军一出动,寰州方面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立时严阵以待。同时也有点冒火,大骂宋军背信弃义,攻取了朔州不算完,还要打寰州。

    不过,寰州上下也是深知,就算宋军不来攻,金军肯定也会来的。妈的,不管了,朔州守将狠狠心,谁特么来攻就打谁。

    可是就当朔州守将传令全城上下严阵以待,静待宋军来攻时。听着哨探不时回报宋军行军情况,也是大惑不解。估摸了宋军出动的时辰,按说现在也该特么到城下了啊,就算步行过来也该到了啊,怎么还没走一半距离。

    疑惑不解的寰州众将,甚至有点怀疑,这次宋军出动,不是特么演习训练的吧。

    宋军的速度之所以慢,主要是照顾到了五辆大车的行进速度。

    因为唐十一不想强攻,总觉得攻城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重大伤亡,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行此下策,所以打算将这五辆特制的大铁皮车当作攻城的利器,来以此减少军士们的伤亡。

    终于,在寰州上下的千呼万唤中,宋军先锋迎入视野。

    看着出现在眼前的宋军陈列,依然不紧不慢象郊游似的,寰州上下虽然很不解,但不敢大意。

    寰州守将已亲自登上城门楼,督军防城。

    宋大军列阵南城门外一里处,位于守城辽军各式远程攻击武器之外。

    唐十一一招手,对催马上前的周兵令道:

    “你带上一批精通辽语的特战队员,去绕城喊话劝降,记住,若是有敌骑出城,马上撤回。”

    “是”周兵高声应道,策马飞奔而出的同时,一挥手,一队早作好准备的特战队员立时狂奔而出。

    真是不动如松,动如蛟龙啊。

    “城内军民听着,我大宋是仁义之师,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一定会善待你们的,绝对会保证你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你们若是不信,可以问问那些从朔州跑出来的,看我们是不是说到做到了……当然,你们守城也是迫不得已,所以,我们将军特别开恩,不管你们什么时候投降,我们都大力欢迎,并保证你们每一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围城狂奔的特战队员用辽语一遍一遍地高喊着提前编好的劝降口号。

    城头上的军民虽然表面上没什么,但忐忑不安的心里也是波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