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宋朝武举也一改唐朝武举的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宋朝武举尤其重视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文武兼备之儒将。

    宋朝武举的考试有专门的考试教材《武经七书》,后来又颁布了《补官差注格法》,将武举授官与军队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宋朝武举打破了以弓马选帅的传统,开辟了在和平条件下选拔军事人才的新路,对从高门贵族子弟中选拔将领的倾向形成了冲击。

    不过,历史事实是,在“重文轻武”的国策下,武进士的选拔人数有限,每期也不过三四十人,武学院的规模也不大,仅有一两百人。其实终宋一朝,名臣名将中更是无一人出自武进士。

    最终,在宋朝,靠武学培养,用武举选拔优秀将帅以提高军官素质的想法并没实现。

    现在进行的武举殿试,就开了历史先河,最终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解试和省试都由兵部主持,考试周期一般三年,不过这殿试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本章完)

第325章 代州防御使() 
照例,率先由四十名武进士进行武艺演练。

    首先进行的项目是射箭,这也是武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分为步射和弓射。

    一阵激昂的鼓点声过后,数十名武士精神抖擞,轮番上阵,广场上一时“嗖嗖”箭鸣声响起。远方树立的箭靶上飞满了箭矢。

    武学院的上百学生率先鼓起掌来,眸间闪现激动羡慕光芒,也期望着有一天能站在这里接受大官家的检阅。

    “好”一旁的谭稹忍不住鼓掌叫好。而童贯则面色平静,没什么表示。

    赵佶只是象征性的点了下头。

    接下来是刀枪器械的演练。

    武进士又是各持拿手兵器,拿出毕生所学,一时之间,广场上刀枪飞舞,呼呼生风。

    这殿试除了常规的弓马器械科目外,最重要的当然是策问了。所谓策问,即以时务边防或经史事涉兵机者为题,限七百字成文。

    刚才说了,这殿试不过是走个过场,主要是体现大官家对武进士的恩典,一般只要不出现大的差错,所有参加者都能通过。武状元是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大官家个人的喜好选出来的。

    策问过后,赵佶当场公布了今年的武状元是张建侯。从外表看,此人生得高大英俊,气宇轩昂。很符合赵佶一贯的审美标准。

    武状元选出来了,前五名的名单也已公布。唐十一正有点纳闷,将自己叫过来干嘛呢,不可能只是来观摩这些武进士们的表演吧,突然听到赵佶喊自己:

    “唐君,你身为四国大赛第一勇士,不妨与今年的武状元切磋一下”

    赵佶临时想到了娱乐项目,心想这武状元和第一勇士比,绝对有看点啊。

    卧靠,唐十一完全没心理准备啊,给惊得不行,木然的应了声。

    同样,殿前的武进士和武学院的学生们闻听有比试,一愣之后,立马兴奋的满脸期待起来。四国第一勇士和武状元比,好啊,不知谁强谁弱。就连在外围担负警戒的在内卫们也满脸期待的样子。

    正兴奋不已的武状元张建侯,听到大官家让自己和什么四国第一勇士比试,也是一愣,没想到还有这节目,不过在看到唐十一时,也是暗自冷哼一声,就这小身板,还能和自己比。这也怪眼下传媒不发达,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武进士们,并没几人知晓轰动京城的四国大赛。

    兵部一名主考官上前,宣布先比步射。

    张建侯也不客气,率先取了一把强弓三支箭,“咯吱吱”一阵响动过后,三支箭先后飞出,如长了眼睛般正中七十步外的箭靶红心。

    “好,好箭法”围观者轰然鼓掌叫好道。

    轮到唐十一了,也选了把强弓并拿了三支箭。一时有点为难的样子,这要是把武状元给赢了,自己是不是太显摆了。唉,不管了,反正是大官家让自己比的,那就尽力比吧。

    “嗖嗖嗖”瞬间三声鸣响过后,三箭同样深深的扎在了七十步外的箭靶红心上。

    “嘶”广场四周顿时响起一阵倒吸冷气声,虽然两人三箭分别正中靶心,但很显然,唐十一的这三箭举重若轻,只是怎么可能,数石的强弓拉射起来跟玩似的。

    让众人无语的是,唐十一都没感怎么用力呢,怕这恐怖内力掌握不好将这强弓给拉断了。

    一旁的兵部考官也给惊得不行,不过还是按例宣布两人这一合打平。

    接下来该是骑射了。

    张建侯此时哪还敢大意,选了把一石的弓翻身上马,拍马加速后,连射三箭,同样是正中靶心。

    唐十一又抽了三支箭,在围观者目瞪口呆的注视下翻身上了一匹马,有样学样的拍马跑动后,连射三箭,全部正中靶心。

    这一下,围观者完全被震撼到了,卧槽,这怎么可能,步射和马射同选拉力最强的硬弓,这如何让人相信。

    要知道,这步射和马射的要求是不同的,步射要射起三石的强弓,而骑射由于在马上用力受限,只要能射得动一石的弓就可以了。而唐十一却马上马下全用的数石强弓,而且全都轻松自如的样子,如何让人不震撼。

    兵部主考官也给惊得直擦眼睛,不相信眼前一幕的样子。

    “好”赵佶也忍不住叫了声好。

    围观者听大官家叫好,瞬间反应过来,轰然击掌叫起好来。

    唐十一倒是没在意,射几箭而已,咋都反应这么大。

    如果刚才两人的步射还不好说什么的话,现在这马射过后,孰高孰低可谓是一目了然了。

    同样,新科武状元张建侯也是震撼不已,这才感觉到眼前四国第一勇士的高深莫测。不服气不行,马上拉开一石的弓已经是自己的极限了。

    “你们各选趁手兵器,点到为止”赵佶也是临时起意让两人比试的,现在被唐十一的三箭给彻底激起了好奇心,不等主考官发话,直接命令道。

    唐十一和张建侯领命后,不约而同的从兵器架子上拿了把花枪。

    这花枪是专门用来比试的,比战场上的长枪要短上许多。

    张建侯主动拱手一礼,再不敢小看眼前少年,打起十二分的小心来。

    唐十一握枪在手,客气的还了一礼,做了个阁下先请的手势。

    张建侯哪敢率先出枪,直等了数秒,看眼前少年一直面色淡然的站定不动,想着大官家正在上面看着呢,不再客气,率先挺动长枪,向唐十一平刺而来。

    唐十一闪身的同时,拿枪横拔了下,同时加了些内力。

    “砰”的一声,两枪一触即开。

    唐十一依然站定不动,右手握着长枪横在胸前。

    张建侯却觉手臂酸痛,竟引得虎口一阵发麻,惊疑不已的盯着面前的唐十一,内心的震撼翻江倒海般,显然,这叫唐君的少年留了余地,要不然的话……想到这里,张建侯立马拱手认输了。

    卧靠,只是简单的一刺一挡,这比试就结束了,虽然众人都以为这唐君赢得可能性大,但没想到仅仅一招而已,今年的武状元就认输了。

    赵佶也是一惊,其实刚才看唐十一马上射的三箭,就意识到唐十一技高一筹,但还是没想到自己钦点的武状元竟然一招就认输了。

    “好,哈哈,我大宋果然是藏龙卧虎,英雄辈出啊,这边患何愁不平,燕云何愁不复。”赵佶震惊过后,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谭稹也是激动的点了点头,更觉自己没选错人,此去北路,有如此少年高手相随,自己的安全无疑又多了几分保障。

    童贯却是不经意的轻摇了下头,暗叹让这黑厮捡了个便宜。

    “唐君,你和今年所有的武进士及武学院的学生,马上随同谭节度北上。”赵佶朗声道。也是想借机让这些武进士和武学院的学生亲临边防一线,去长长见识磨练一下。

    这突然的命令,令武进士和武学生们吃惊不已。

    唐十一却落下了一颗心,心想这该来的总要来。

    一旁的赵楷也是一愣,没想到大官家要将唐十一派到北路去,不过也觉得将这小子派出去比留在京城经商强,毕竟这小子无论在镇戎还是在南下平叛的过程中都表现的极其出色,想必在北路更能发挥这小子的能量,于是稍一思索道:“大官家,听说唐君的梅谷堡部被调去了河东路代州,不如让这小子去代州吧。”

    “嗯”赵楷点了点头,现在赵佶对唐十一也是抱有厚望,一是这小子画技出神入化,二是武艺更是神秘莫测,三是战场上的表现也极好。唯一不足的是,这小子太年轻了,听儿子一提,想着在接下的对辽作战中,河北才是主战场,而占有地利的河东路应该安全许多,正好可以起到锻炼的同时也不怎么危险,于是当即就同意了。

    “唐君,你就先随谭节度巡视河北河东两地,然后再去代州任防御使”赵楷当即道。

    唐十一被这突然的命令惊呆了,本以为只是临时任务的,这特么一去就留在代州了啊,那自己和小凌的婚礼……

    “是,小的遵命”唐十一反应过来答道。

    “嗯,这代州的指挥权就交给你了,你不要让寡人失望。”赵楷又道。

    “是,小的定当不负圣望,定会将代州守得如同铁桶一般。”虽然一点心理准备没有,但该有保证还得有啊。突然又想到一件事,马上接着道:“小的此去代州,想带上些火药,不知?”

    “火药?”赵佶不知这小子要火药干嘛,不由面露疑惑。

    赵楷连忙对大官家耳语了几句,赵佶这才面色恍然的问道:“需要多少?”

    “回大官家,当然是越多越好了,小的想用来城防”唐十一说着,感觉胃口太大,连忙解释着。

    赵佶摆了摆手,对一名近侍道:“去传令火药营,备上万斤火药,火速发往代州。”

    此言一出,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万斤?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唐十一惊得不轻,本来是想请大官家同意,自己从小官庄烟花厂弄些火药带上的,没想到大官家直接从火药营出了,而且一下子就是阔气的万斤,还给直接发往代州,连运输都不用自己操心了。

    一惊过后,唐十一激动不已的谢了恩。

    两更

    (本章完)

第326章 国破家何在() 
听唐十一提出要火药,童贯眼神一亮,不过对大官家这个突然的任命,还是有点无语,谭稹等人也是差不多的表情,想说这代州可是河东路要地,是太原的门户啊,而太原的得失更直接关乎着大宋的存亡。

    这大官家可真够任性的,就这么的将如此重任交给了一毛还没长齐的少年手里。众人虽说忧虑重重,但都知道赵佶的脾性,自然没人多说什么。

    不过,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同时也想重用唐十一的童贯,还是提议道:“大官家,不若从这些武进士和武学生中挑选几人,与唐君共同驻守代州。”

    “好,童爱卿所言甚是”赵佶对童贯提议十分赞同,当场拿着花名单念道:

    “武进士刘预立,丁茂奎,武学生史玉胜、刘刚、包满囤,你们五人和唐君,明日辰时出发,随谭节度视察河北河东两路后,暂以指挥之职前往代州,以配合唐君。”

    “是”五人出列轰然应了声。激动不已,想着英雄终有用武之地了,而且刚才看这个新上司,虽然年轻,但武艺绝对是没说的,就是不知指挥水平啥样了。

    唐十一机械的应了声,这突然驻守代州的消息还没完全消化,转眼又多了五名新部下。

    出得大殿,郓王又特意将唐十一叫到一旁,悄然叮嘱道:“伐辽势在必行,河北路才是进攻的重点,你所在的代州位于河东路前沿,待战火起时,在确保代州无恙的前提下,尽量牵制到辽军兵力。”

    “多谢郓王殿下提醒,小的保证完成任务。”唐十一坚定的回道,没想到自己肩上担子还不轻。马上想到多带些钱总是有备无患的,现在算了下自己的分红大概有百万,于是直接对郓王道:“郓王殿下,这次北上,我想多带些钱,就只能先从德氏集团提取点现钞了。”

    赵楷一愣,这去打仗的还带钱干什么,马上犯过想来,想起刚才这小子要的那么多火药,心里顿时一亮,看样这小子又会搞出些匪夷所思之事,直接道:“那德氏集团也就是你小子说了算,尽量多拿点。”

    “谢王爷!”唐十一谢道。心想给最重要的股东打过招呼了,挪用点公款也就没问题了。

    唐十一和一帮武进士和武学生默默的出了皇宫。

    想着明天大家将一同上路,众人自然停下交流了一番。唐十一也趁机和五名马上就要一起共事的同僚简单聊了几句。

    不过大家很快各自散去,因为军令紧急,都要回去准备一番。

    急匆匆回到梅园,唐十一面对干妈小凌她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实在是想不到,干妈和小凌刚来,自己却要马上出发了,而且这一走,还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唉,真是命运戏人啊。

    “是不是要去北路了啊?”杨凌看唐十一表情,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忍不住开口问道。

    “嗯”唐十一点点头道:“刚刚大官家亲口下令,让我随同巡边,然后直接去代州上任。”

    “啊,那你岂不是不回来了啊?”心急口快的小红率先嚷道。

    杨夫人和杨凌也明显被这消息惊了下,杨夫人微微摇了下头,平静的面容还是隐隐透着失望,而杨凌就更明显了。

    “还不知道呢”唐十一苦笑一下,不知怎么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国破家何在”来,是啊,如果大宋玩完,自己将何以为家,普天之下的百姓又将何以为家。唐十一瞬间激起一股昂扬的斗志来,好吧,为了大宋大好江山和亿万子民,为了眼前的亲人,自己就委屈一下,去北部闯荡一番吧,看看能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势。

    “唉”杨夫人轻叹一口气,柔和的目光投向唐十一,轻声叮嘱道:“君命难违,好好准备一下吧!”

    杨夫人说着走出了房间,看着这个和自己儿子一样大的少年,这个未来的女婿,就要奔赴沙场,心中有万语却都无法说出口。

    “我去给你收拾两身衣服带上”小红说着也走出了房间。

    妈妈和小红一走,杨凌眼圈顿时红了。

    唐十一轻轻的伸出胳臂,将未婚妻拥在了怀里。

    杨凌少有的没有挣扎,本溢满离别之痛的心芳,被胸前的温暖包裹。

    “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娶你的!”唐十一俯在杨凌耳畔,低低的声音坚定道。

    “嗯,我等你!”杨凌娇羞的回道。感觉到耳旁一股热气袭来,浑身酥麻的感觉,娇躯忍不住颤抖了下,不由低呼道:“快松开我,让妈妈看见了!”

    “小傻瓜,你都是我老婆了,怕什么啊!”唐十一说着朝面前樱唇上啄了一下。

    “坏蛋,就会欺负人家!”杨凌被亲的面红耳热,拍打了下唐十一的胸膛骂道。

    看着怀里水莲花般娇羞柔软的小美女,唐十一直想一口吞下去啊,忍不住道:“好想把你含在嘴里,这样就能带上你了。”

    “大嘴巴,胡说八道!”杨凌被肉麻的情话撩拨得芳心荡漾,伸出一根葱白的手指,照唐十一脸颊上轻点了下。

    唐十一脑袋一歪,将一截玉般纤指含在了嘴里,舌头马上如蛇般缠绕了上去。

    “快松开了,妈妈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