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效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facebook效应-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扎克伯格现在不会重提这场争执,但他在备案的讼词中说自己告诉过萨维林他不再是公司的一员,因为他拒绝和其他人一道去加州,也没有推进自己的工作。虽然萨维林的股份还会保留,但这些股份不可避免地会被稀释(即在公司的全部股份中占有比例越来越小),因为员工会得到公司的股票期权,而投资者也会购入Facebook的股票。相比之下,基于一直以来对公司的贡献,扎克伯格与莫斯科维茨都有资格得到更多的股票。

    根据新公司的章程规定,扎克伯格拥有公司51%的股份,成为公司唯一的董事。萨维林的股份占了。鉴于莫斯科维茨对公司的贡献不断增加,扎克伯格增加了这位同伴持有的股份,使其比重上升到了。他还分给新成员帕克的股份。当然,考虑到没有谁对公司的忠诚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帕克和莫斯科维茨在公司就职一年以后,他们的持股额就会翻倍,这样一来萨维林的股份就会被大幅稀释。

    萨维林后来声称自己并不知道公司重组,也不清楚关于重组计划的其他多方面情况。但他在那期间了解到的部分实情必定让他大为恼火,因为那种做法正是Facebook此后起诉他时所说的“企图劫持公司业务”。萨维林冻结了在佛罗里达的银行账户,使公司无法以此账户付款,并且放话说在管理业务的要求未达到满足以前,账户里的钱全都不能支用。而冻结账户时正逢网站很快需要大量采购新服务器的关头。帕洛阿尔托的一位团队成员说:“那感觉就像我们在和恐怖分子谈判。”萨维林说自己已经草拟了一项运营协议,其中描述了所有团队成员在公司里各自的职责,可他不会让扎克伯格看到内容,除非对方保证在不泄露给其个人律师或他人的情况下签订协议。作为回应,扎克伯格亲自拟定了公司运作文件,在文件中规定了他认为双方都适宜的职责范围,但萨维林拒不接受。

    随着谈判继续进行,扎克伯格不得不动用自己的积蓄支付詹尼弗路819号租房的所有费用。他还不断地购买服务器,负担起这项更重要的开支。由于此前的暑假和闲暇时间做过编程和网站工作,扎克伯格存下了几万美元。他那当牙医的父亲和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母亲也资助了几千美元。据此后的讼词中称,这笔钱本是他的学费。扎克伯格和家人在那个暑假共出资万美元,仅25部服务器一项支出就花了万美元。

    克里斯。休斯没有从法国回来,直到暑假结束才来到帕洛阿尔托。即便如此,他在扎克伯格的智囊团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自行判断用户对产品会有如何反应时,Facebook在加州的团队成员们普遍缺乏信心。人文学科专业的休斯能比他们更好地把握用户对Facebook提供的新特色会有怎样的反应。休斯刚到帕洛阿尔托,大家就一哄而上,请求他评价这样那样的特色或是网页设计。他谈了很多关于隐私和简易方面的见解。即使休斯为了大三的学业而返校,已经离开加州,主宰者和指挥官扎克伯格也经常在与同伴争论时引用他的观点。他一直是Facebook的公开发言人,在自己的宿舍里应付层出不穷的采访邀请,发出这些请求的大多是全美国各大学的校报。

    到2004年暑假结束为止,Facebook的用户已超过20万人。扎克伯格与莫斯科维茨计划9月在另外70所学校推广网站。帕克仍然在与那些有意提供网站所需资金的投资者们协商,力求得到的投资没有附带太多限制条件。而与萨维林的交涉也在继续。

    假期结束几周前,扎克伯格与莫斯科维茨考虑了5分钟,最后决定不再返回哈佛。起初他们以为再次回到哈佛的宿舍也能运行Facebook,但发展的迹象表明,接下来会是一个入网学校暴增的学年,服务需求量会暴涨,他们不想功亏一篑。德安杰罗和实习生们像萨维林一样仍然在哈佛继续学业。扎克伯格、莫斯科维茨、帕克和哈利奇奥格卢此时已正式为Facebook工作,而麦克科伦还在进行Wirehog的开发。

    9月11日,扎克伯格的房东上门检查了房屋状况,对看到的一切很不满意。在后来为此引发的纠纷案件中,房东在这次检查后写下的备忘录被载入备案记录,上面写道:“房子又脏又乱。家具已经可以送到垃圾场了——不确定哪些丢了,哪些坏了……烧烤留下的灰有些倒在平台上,有些倒满了后院的花盆……一只印度的古董篮子被拎到屋外,挂在内置的烧烤架上。篮子已经烧坏了……”他们还投诉滑降装置毁坏了烟囱,而修理碎玻璃刮坏的过滤器和坏的洗衣房房门又是笔开销。在这个Facebook的临时总部里,大学生闹剧的破坏遗迹随处可见。

    9月初,就在和萨维林的电话争执持续不断的时候,扎克伯格又收到了诉讼文书,通知他卡梅伦。文克莱沃斯、泰勒。文克莱沃斯和迪夫亚。纳伦德拉已经向联邦法院提出起诉,这三人声称,扎克伯格的Facebook窃取了他们的创意。

《》  第二部分 Facebook时代来临(1)

    社会化网络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期Facebook的很多组成部分都是其他网站首先进行尝试的,扎克伯格曾因为Facebook剽窃他人的创意而被指控多次。不过实际上他的网站只是对40年前那些创意的继承。

    在互联网建立之初,那些进行互联网基础设计的工程师就设想了一种类似于Facebook这样的网站。

    J。里克雷德(J。C。R。Licklider)和罗伯特。泰勒(RobertW。Taylor)在1968年的一篇题为《将电脑当作通信设备》(Theputerasmunication)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线互动社区应该是什么样的?在多数情况下社区的成员们在地理位置上是分开的,有时聚合成一群,有时又各自分开。这样的社区不是聚合了同一地区的人,而是将相同爱好的人聚合在一起。”这篇文章同时还涉及了社交网络的概念,“那时大家将无需寄信或发电报,只需要很简单地识别需要与你的文件进行联网的人就可以了。”作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ResearchProjectAgencyoftheDepartmentofDefense)的关键成员,里克雷德参与设计和建立了后来被称为阿帕网(ARPAnet)的互联网雏形。

    大约十年后,有些人开始着手创立这样的在线社区。在万维网创立很久以前,互联网的第一项服务——当时被称为Usenet的网站就吸引了大量的非技术类用户。该网站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正常运营,人们在里面可以向不同主题的群组张贴消息。1985年,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Brand)、拉里。布瑞里恩特(LarryBrilliant)以及其他几个人在旧金山建立了被称为全球电子链接(WholeEarth'LectronicLink)或简写为Well的电子公告板。在1987年,Well的一个超级用户霍华德。莱茵果尔德(HowardRheingold)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中他创造了“虚拟社区”的说法用以描述这样的新体验。莱茵果尔德是这样描述的:“虚拟社区的成员也许不能面对面交流,但是他们通过电脑公告板和网络来交流言论和想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电子通信,最早是从在线上群组和聊天室发帖评论开始的。在1982年,法国邮电业创建了一种被称为小型电传(Minitel)的在线服务,最早开始将这样的概念变成一种面对大量用户的服务。AOL于1985年开始运营。在1988年,IBM和希尔斯公司(Sears)面向普通美国大众创立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在线服务,称为Prodigy。但是很快AOL就成为美国最大的服务商,在AOL中人们可以建立自定义的用户名来和别人互动。我在AOL的用户名是D*id4068。在20世纪90年代初,普通大众开始用和他们姓名不同的自定义用户名来发送电子邮件。尽管他们可以使用网络提供的地址簿,但是用户们并不用其他方式来寻找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或与他们进行联络。后来的即时信息服务也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人们使用用户名而不是真名进行交流。

    在万维网初期,在线社区的概念又得到了加强。诸如全球网(TheGlobe)、虚拟城市(Geocities)和铁三角(Tripod)开始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页面,同时也可以链接到他人的页面上去。马克。扎克伯格的第一个网站是他初中时在虚拟城市中建立的。1994年成立的付费*站是使用真实信息注册的,但是只能用于特定用途。Clas*网站于1995年成立,人们可以通过真名来寻找并和以前的校友进行交流。

《》  第二部分 Facebook时代来临(2)

    社交网络时代于1997年最终拉开大幕,一个纽约的网站六度空间(sixdegrees)取得了真名网络交友服务的重大突破。两位互联网社会学家达纳。博伊德(DanaBoyd)和妮科尔。埃利森(NicoleEllison)在2007年的一篇论文中这样描述了社会化网络的特点:“建立一种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档案,”“和别的一些用户通过同一个关联进行通信,”“浏览所有关联并加入系统内其他用户所建立的关联。”你在这样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建立自己的个人定位,你的个人档案能把你置于相关的关系连接中,这样就能找到隐藏的兴趣爱好或关联。这种直指

    Facebook的趋势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元素,那就是基于用户真实身份的在线信息。

    六度空间首先采用真实身份来确认和映射人们在现实中的真实关系,这在当时看来是极富远见的。这个网站的名字来源于六度空间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通过各自的关系网相互串联起来,从自己的朋友开始,下一“维度”是朋友的朋友,一直到第六维度。

    六度空间的创始人安德鲁。韦瑞契(AndrewWeinreich)曾是一名律师,很擅长建立关系网。万维网当时才刚刚起步,对于普通大众的吸引力初现端倪。

    在1997年上半年,六度空间开始运营,韦瑞契邀请了几百人来到纽约的帕克大厦,并通过那里的20台电脑加入到六度空间中去。他宣布:“仅仅在自己的电脑上使用名片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将会把你的名片簿放在中央,如果每个人都上传了自己的名片簿,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整个世界。”

    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已有用户的邀请邮件加入到六度空间中来,这一邀请方式被后来的很多社交网络沿用。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许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意义的。这项服务使我们能够使用真名建立自己的档案,记录自己的信息和爱好,然后通过这些档案来和朋友进行在线联络。你也可以浏览别人的档案,然后让自己的朋友来介绍你和你找到的那些有趣的人认识。

    六度空间在建立之初有两个关键功能:第一个是“与我连通”(connectme),如果你输入某人的名字,系统会通过已有的用户来建立你和他的联系;另外一个是“将我加入”(networkme),通过这一功能你可以寻找特定性格的那一类人,系统会通过你的要求来识别那一类人。也许你要找的是斯卡思达尔(Scarsdale),一位喜欢下象棋的医生呢。

    但是韦瑞契现在则不无遗憾地承认“我们那时候比较早,时机比什么都重要”,六度空间的开发和运营成本实在是太高,拥有90名雇员,购买了大量昂贵的服务器和来自甲骨文的数据库软件许可,并且向网络开发公司Sapient支付了大笔费用来开发功能。如此巨大的付出最后是什么样的成果呢?用户们使用慢得令人发指的拨号网络来登录网站,而且还有很多其他严重的局限。用户档案里有姓名、工作信息、喜爱的电影,但是不能上传照片,毕竟当时很少有人有数码相机。没有照片对于当时的韦瑞契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他当时考虑让成员们用影印的方式来发送照片,最后由他的雇员们统一上传。

    人们还不清楚——会员和非会员抱有同样的疑问,到底六度空间是想做成约会服务、商业网络服务,还是两者兼有。很多会员加入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做。虽然如此,到1999年六度空间还是拥有了100万名注册用户,并被一家更大的公司以亿美元收购。在那以后,六度空间就再也没有创造什么收益,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它的新东家选择了关闭这家亏损公司。不过这仅仅是社交网络的起步而不是终点,韦瑞契律师和其合伙人的先见之明创造了六度空间的想法,也在Facebook史上占据了关键地位。

《》  第二部分 Facebook时代来临(3)

    尽管六度空间打开了坚冰,不过到其他人开始建立起被认为是真正的社交网络时还是花费了很长时间。在1999年,专注于文化的站点黑色星球(BlackPlanet)和亚洲大道(Asian*enue)成立了,两个网站拥有有限的社交功能。

    瑞典的青少年社交网站月风暴(LunarStorm)于2000年1月1日成立。2001年成立的韩国高人气网站赛我网(Cyworld)也让人们看到了社交网络的无限可能。

    直到2001年和2002年社会化网络触动了硅谷和旧金山前,大多数企业家和风投仍然处于2000年初开始的互联网公司的估价和收入大跌的震惊之中。很多公司倒闭,气氛很糟糕,对于网络公司尤其如此。在2001年和2002年新成立的公司根本得不到投资。只有少数坚挺的公司能意识到,六度空间之所以那样仅仅是因为它起步太快了。

    肖恩。帕克和他的朋友在2001年成立了Plaxo,它不是社交网站,但是和社交网站有很多类似之处。Plaxo提供联系人管理的服务,当有新用户上传了他们的信息后,它将会一直提醒用户更新个人信息,并且不停地要求他们加入。这样的骚扰是非常令人厌烦的,但是用起来也很方便。帕克和韦瑞契的六度空间想法差不多——将你的名片簿放在中央,然后让我们去管理。帕克喜欢Plaxo的概念,因为它具有传染性,一个用户能够带出一群用户。Plaxo也预示着Facebook的一个决定性元素——根据联系人网络来管理每个人的用户识别信息。

    在2001年末,企业家和开创者阿德里安。斯科特(AdrianScott)建立了一个名为Ryze的社交网站。斯科特对于Ryze的用途非常明确,这个网站不是约会网站,它是专为商务人士打造的。将网站称为Ryze就是为了让用户觉得,通过改善自己的个人商业网络质量会让自己得以提升。用户的档案大部分与工作业绩有关,用户网络里都是同事或者商业联系人。网站计划通过对用人单位在检索数据库中的员工、顾问等信息时进行收费来营利。尽管只有在旧金山的那些非常了解技术趋势的人才能够发现这个网站的价值所在,但是它开创的方式使很多后来者有了明确的方向。

    乔纳森。阿伯拉姆斯(JonathanAbrams)是一位程序员,同时他也是Ryze的用户、社交狂人。他觉得专注于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是不错的机会,于是制作了一个面向用户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网络,称为Friendster。尽管这个网站算不上一个约会网站,但它却提供了很多工具来帮助用户寻找约会对象。阿伯拉姆斯打赌说他的网站能从抢走客户,因为网站的理念是通过了解朋友的朋友来认识有趣的人。用户基本上使用真名注册,并且Friendster还使用一种新颖的工具来和别人保持联系——和六度空间的韦瑞契如出一辙。他们的照片显示在名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