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医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医生-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原来太子殿下是为了我们好,是在做好事!可别人都是做了坏事不留名,太子殿下你怎么做了好事,还不肯留名呢?

    大臣们又纷纷地道:“太子,你太谦虚,太谨慎啦!用不着这样的。你心系黎民,又关心群臣,怕我们劳累,可你自己呢,也不能累坏了呀”。

    谦虚是美德,太子殿下,你的美德太多啦,以后得改改,不能光考虑大家,也得考虑一下自己才行啊!

    李治坐在椅子上,只觉口话燥,怎么说着说着,说到谦虚上去了呢。我有这么好吗,怎么平常没有这种感觉?

    待群臣马屁稍歇,李世民这才道:“治儿,让王平安给你开个方子,补补身子吧!你也应该把事情分下去,让大臣们替你去刃,你不能所有事都一个人办好啊,精力有限。还应交一些给臣工去办,锻炼一下他们办事的才能。这样才好啊!”

    李治忙道:“是,儿臣知道了。以后会把事情交给臣下们去办的!”

    他看了一眼王平安,心想:“无病啊,你真是孤的好臣工啊,等我以后登基了,一定让你当尚书令”嗯。尚书省是舅舅在打理,那就让你当中书令,做孤的右相”。

    李世民道:“无病,接着往下说。

    ”心里一高兴,不叫王平安了,改叫无病了,这可是他亲自给取的表字。

    王平安忙道:“臣左思右想,却找不出预防天花的方法,只好厚颜跟着米内侍来到长安,当面向太子殿下请教。太子殿下不嫌臣当时是草民的身份,热情相待。并带臣去了长安城外的乡村。”

    李世民哦了声,道:“太子曾带你去了乡村,是去做什么?。

    李治则心想:“我啥时候带你去过乡村,我连东宫都很少出的!”

    王平安道:“太子殿下关心百姓生活,关心农桑,经常去乡村观看农人耕种的。当时太子殿下带着臣去看牧童放牛,曾指着耕牛,问臣可知牛痘也是天花的一种。”

    李治的脸色红上加红,他人偶尔去城外乡村,可却从没关心过农人耕地,更对耕牛没兴趣,最多不过是看到牧童短笛,诗兴大发,做出首见不得人的歪诗罢了。牛痘,那是什么东西,和天花有什么关系?

    大臣们却齐齐地哎呀起来,都道:“太子殿下关心农桑,关心百姓。真是仁爱之人啊。还有竟能从耕牛得的牛痘,得出也是天花恶疾的一种,这更走了不得了。太子英明,太子睿智!”

    李世民又转过头,看向李治,道:“好,治儿你做得好,吾儿日后必是明君!”

    李治这一辈子,听到的夸奖,合到一块,都没今天的多,他知道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都是王平安的功劳,但王平安却将功劳,一股脑儿的全都送给了自己。使父皇对自己大加赞赏。使自己的太子之位更加

    。

    什么是心腹,这就是心腹,就如同舅舅长孙无忌那样,是父皇的心腹,一切事情都为父皇考虑。王平安也是如此,事事都为自己着想!

    李知心想:“我得好好感谢一下王平安,可我该怎么感谢他呢?”

    王平安又道:“太子殿下一语惊醒梦中人,臣终于找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并和太子殿下说后,太子殿下便示意长孙大人,让长孙大人处理此事,臣便又和长孙大人说了这件事,得到了长孙大人全力的支叭”

    长孙毛忌点头道:“不错,正是太子殿下授意给老臣,老臣详细去问的王平安,事情的前因,便如无病说的一般无二,此后事宜,老臣对皇上和诸君都说明了。”

    李世民点头道:“原来如此。联实没想到,原来事情的起因竟是这样的!”他摸了摸胡子,对李治道:“治儿。以后这样的事情,你要多做些才好,为父皇分忧。嗯,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大臣们立刻又开始歌功颂德起来,大拍皇帝和太子,这爷俩的龙屁。顺带着也给自己表表功。可从头到尾,不管是皇帝太子,还是群臣。谁也没有夸王平安一句,连半句都没有,甚至连要夸的意思都没有。就如同王平安是个局外人一般。他所说的事情,和他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一样!

    但是,就如同史忠臣和王平安说过的一样,你要是独占功劳,有可能只得三分的奖赏,但如你的功劳分出去,那有可能得十分的,而且肯定没有人拖你后腿,都会说你该得!

    李治忽然站起身,道:“父皇。虽然王平安在整外事里,并没有什么功劳可言,但他办事勤恐,能将所有人交待下去的事办好,没有功劳。但却有苦劳。

    儿臣以为,这样的臣工,当好生嘉奖,为天下的臣子们做出个榜样。只要肯卖力做事,朝廷,父皇。以及诸君就不会亏待他!”

    李世民笑道:“好啊,治儿你说,该怎么奖赏无病?”

    李治道:“关于赈灾新法,利国利民,儿臣以为”应当封侯!”

    长孙无忌顿时就急了,心想:“太子,王平安对你够意思,可你比他更够意思。赈灾新法直接就封侯,那他预防住了天花恶疾,该封什么。封公爵?开什么玩笑,没见过血的人,怎能以公爵许之!”

    他站起身道:“太子所言甚为有理。不过老臣以为他看了看李治,这个面子不能驳得太很,又看了看王平安,这孩子确实不错。算了,退一步吧!

    长孙无忌道:“老臣以为,王平安耸纪尚幼,虽有些苦劳,做事实力。却难以服众,不如先封他个伯爵吧。待他日后又立新功,可再行封赏!”

    李治说的,直接给王平安封侯。确实有点太过火了。大唐定爵九等。王、郡王,这两个王平安就暂时不用想了,要么他是李姓皇族,这点他不是,所以不用想;要么就是掌有巨大权力,可以动摇朝廷的军阀。李世民统治时期。王平安想当军阀,那是休想,除非是强势李世民驾崩,糊涂李治上台,这才有可能。

    国公、郡公、县公这三个等级,需有军功,要见过血的人才能得封。李世民统治时期,还没有例外。王平安也不用想。

    剩下的侯、伯、子、男,是可以封给王平安的。但是,一个无爵之人。又尚无巨大的功劳,直接就跳过伯、子、男三等,直接封侯,却是极难的,要是因为赈灾新法封了侯爵,那天花一事,就没法再往上封了!

    在封建社会,有个习惯,当臣子的功劳,大到无可再封的地步时,那么下一步,往往便是杀掉这个功臣。赏不了你,那就不赏了!

    所以说,李治直接要给王平安封侯,是好心,但好心不一定会办出好事儿来,他当皇帝后,想怎么封就怎么封,别人没法管,可他不还没当皇帝呢嘛,封谁当侯爵,岂能是由他说了算的,那不等于直接把王平安架到柴堆上去了。而长孙无忌出言反驳,却是为了王平安好,把他从柴堆上拉了下来!

    其实两个人都是好心!

    别的大臣们却都沉默了,心中都想:“封伯爵,也有点大了。先封个男爵还差不多!”

    李世民看了眼李治,又看了眼长孙无忌,再后看了眼王平安。见王平安额头上的汗水滑下,捧着茶杯的手都哆嗦了。他心想:“有畏惧之心,便是好事!”

    李世民道:“王平安确实没有什么功劳,但苦劳确是有些,既然太子为他讨赏,那联便赏之。”他顿了顿。又道:“封王平安为伯爵,封地折柳县,食邑七百户,良田千亩!”

    王平安呆住了,自己成了伯爵了?有了一个县的封地?自己提出了赈灾新法,有功劳,但没被封,被别人忘了,自己献出消炎药水的方子。让大唐府军全部受益,有功劳。可别人干脆就想不起来这回事。没有被封,自己提出天花预防的方法。全是别人的英明,别人的睿智,和自己一点关系没有,,

    好吧,我承认,和我一点关系没有,不封就不封吧,大不了我回家种地去。功劳全都给你们!

    大家都说他没功劳,功劳全是大伙的,而他顶多出点汗,有那么一点苦劳“结果呢?

    王平安心想:“我妇白爵了。真的假的?”

    就听夹忠臣道:“尖平安,还不上前谢恩?”











    正文 第二百七十四章 选人,选地方

     更新时间:2010…8…18 11:06:08 本章字数:3981



    王平安啊地一声,回过神来“要我谢恩,那是真的了!牦比将茶杯放下,从椅上站起,来到大殿的中央,撩起衣襟,给李世民跪下!

    “臣,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实在想不出该怎么谢恩,只好学着现代影视剧里的桥段,叫出了谢主隆恩!

    李世民莞尔一笑,心想:“他一定不知道谢恩的方式,更是没有人教过他。很好,这说明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事先没人告诉过他。受到的嘉奖,竟然是获得封爵!”

    李治也笑了,谢主隆恩?怎么想起这么一句!

    大臣们也都笑了,这是谁教给他的话,谢主隆恩?他连谢恩的规矩都不懂吗?

    史忠臣咧了咧嘴,心里有点后悔,当时在车上,应该教他这套谢恩的灿巨的,一时没有想得冉全。竟然闹出这么大的笑话来!

    皇帝要封赏臣子,臣子不能直接说谢谢,要先推辞,说自己不行,自己不配得到这样高的奖赏,如果泪腺达,还可以掉下几滴眼泪,然后皇帝一再要封,这才能接受,而且就算要接受,也要一个劲地说自己不行,再然后表忠心,指天利地地一通感慨,愿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才对。皇帝一说有封赏,直接就谢主隆恩了,这也太猴急了吧!

    可李世民还偏偏就喜欢王平安这样的,他什么样虚套的礼数没见过?什么样的他都见过了,可唯独直接就说谢谢的,他是头一回见到!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王爱卿免礼,你下去后,要好生做事,不要辜负了”唉了声,叹气摇头,表忠心的话,该你对我说才是啊!

    史忠臣忙接过话茬儿,道:“王大人。皇上让你起来。你下去以后。要先去吏部报备,然后再找个地方,建牙开府,去户部报备。

    你是县伯,为武职世袭。但只是食禄,无实际差遣。因你同时又是代太医令,所以如能转正。你便是正四品上的武职世袭爵位,走文职从六品下的差遣

    说到这儿,他看向李世民,见皇帝微微点头,他这才又道:“下去后。好生为皇上效力,为朝廷办事,莫耍辜负了皇上对你的一片苦心栽培。可听明否?”

    王平安这时才知道,原来太医令是从六品下的实职,这官好象了一点儿!他连忙道:“臣敢不从命,一定尽心竭力,报效皇上,报效朝廷!”

    李世民呵呵笑了两声,转头对李治道:“这个王平安,是治儿你现的,而且一直由你一手栽培,以后仍归你管。你有什么话要嘱咐他的吗?。

    他的这话很明显,王平安这个,人,父皇我是不打算用的,留给你用,他今天所受封赏都是因你之故。你要收他做心腹,有什么话,现在就对他说吧,让他感激你一辈子!

    李治呃了一声,想不起来应该对王平安说什么,只好道:“预防天花恶疾的事,就交给你办了,孤信的过你。相信你一定办得好”。

    说到这里,他没话了,可又感觉说得太少,便用眼睛去看舅舅。长孙无忌忙冲他打了个眼色,李治这才道:“时时向孤汇报,让孤随时知道预防天花恶疾的进展。”

    王平安忙道:“臣一定每日写奏章,呈给殿下,让殿下知道事情的进展”。

    李世民用手一指李绩,道:“辨证如何预防天花恶疾之事,全权交给茂公主持,无病以后你听茂公的差遣便是!”

    王平安一愣,怎么此事并非是我来主持吗,竟是交给李绩来主持?啊。明白了,我的肩膀不够宽,如果事情办砸了,这个黑锅我背不动,而皇帝又舍不得处罚我,所以找个肩膀宽的,替我背这个黑锅,李绩肩膀够宽,就算黑锅再大,他也背得动!

    心里忽然感到一阵温暖,看来皇帝对我着实不错啊,竟然在事先就替我把退路想好了!

    他深吸一口气,真心实意地给李世民叩了个头,道:“皇上对臣的关爱,臣感激不尽,就算是肝脑涂的。也无法报答万一!”

    他共冲李治行礼,道:“太子殿下。臣对您的感激之情,犹如酒诣江水,连绵不绝”又向所有在座的大臣们挨个行礼:“感谢各位大人的支持,平安无以为报,只能记在心中,这里只能向你们行礼了!”

    他实在想不出词儿了,只好这么说出来,反正意思到了就行呗!

    殿上君臣哈哈大笑,这小家伙真有意思,竟然还冒蒋句酒诣江水来。这些话都是谁教给他的啊!

    大,李绩咳嗽了几声,往座旁的痰盂里,大大地叶了。猛,一才对王平安道:“辨证如何预防天花。需要找人参予才行,这就等于是要人家的命了。照老夫看,一来可以从牢中提取死囚,但我大唐国泰民安。近来被判秋后处斩的死囚数量不够,那么不足的人数该当如何凑出来,你有何主意?”

    殿上君臣立时不再出声,静悄悄的看向王平安,等着他的回答。

    王平安想了想,道:“臣闻皇上三日后,将于承天门告天,将此事昭告天下,百姓得知,必会人人支持,消灭此害人瘟瘦。臣以为。当从民间征集志愿者,男女老幼皆可。

    大臣们一起皱起眉头来,心想:“你说的轻巧,天花恶疾,躲都来不及,谁肯往前凑,这要付出的可是性命!如果你说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去高自丽,或者别的地方。劫回一批番邦蛮子,拿他们来做辨证,这还象点儿话,可从民间征集,这就纯属是扯淡了!”

    李世民眉头也皱了起来,道:“自愿者?怎么能让他们自愿呢?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谁能愿意参予呢?”

    王平安道:“可从牢中提取死囚,但死囚多为成年人,即便是数量够。也只能是代表一部份人,还需要有老幼才成。臣认为可以先从奴隶中征集,只要愿意参予辨证者,可以脱去奴籍,改成良家子,如果这人不幸死去,他的家人可以改为良家子,从此再不做奴隶!”

    “好,这个法子可行”。大臣们一头,以一人之命,换全家脱离奴籍,从此不再做奴隶,这点一定有很多人愿意,人数一下子就可以凑齐。

    可程知节却忽然说话了,他道:“奴隶和死囚都是贱命,在他们身上就算是辨证好了,可也不见得平常百姓,也能从辨证中得利益处啊”。

    封建社会的人,和现代人想法不一样,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分三六九等,就算是患了同样一种疾病。因为贫富不同,身份高低有别,那么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社会局限性,这个社会就有这个社会的特点,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

    在座的人,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几乎没有出身贫困的,俱是豪门贵胄的出身,象长孙无忌,乃是鲜卑皇室后裔,李绩家中豪富,房玄龄家中豪富,褚遂良家中豪富,就算是王平安,都是家中豪富。殿上各人,非富即贵!

    王平安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真是阶级社会啊,人跟人不一样都到这种程度了!他道:“如果要让良家百姓参予进来,那最好是普通良家子可以得到土地,如果士子们主动参予,那就请礼部记档,科考时只要不是太差,就录取了吧!世上人人都有需求,按他们所需求的事,进行满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