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文魁- 第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下卢义诚立即满脸堆起笑容,小步疾行至户部尚书毕锵面前道:“下官郎中卢义诚,拜见部堂大人!”

    林延潮见卢义诚神色变化如此之快,也是感叹人之多变。

    但不仅卢义诚一人,沿途官员听说是户部尚书,当下纷纷上前见礼。

    六部尚书中吏部尚书最尊,下来就是户部尚书,人家手握着大明的钱袋子,众官员们自然要多巴结。

    林延潮见这一幕也是习以为常,继续前行。

    见礼之后户部尚书毕锵身后,自是聚集了一帮官员。

    一名官员看见其他人都来拜见新任户部尚书毕锵,唯独林延潮一人前行,不由问道:“这提着铁桶的官员是何人?”

    一名官员笑着道:“贤弟,这位就是之前咱们念叨的林三元。”

    “他就是新任侍讲学士,当今文宗林三元?”这名官员不由一惊。

    “正是,方才我等正议论他让门生郭美命上书,要拔高策问,将之提至与经义并重的地位。”

    这时有一名官员问道:“你们可知林三元那铁桶里放着是何礼?”

    众官员们看去但见此人乃太仆寺少卿李植。

    “这倒是不知?”

    “方才卢郎中不是与林三元攀谈过吗?找他来一问就是知道了。”

    当下卢义诚被招到这里,他一至先向众人陪笑道:“诸位同僚,不知找小弟有什么见教?”

    “不敢当,你卢大人现在可是郎中大人,见教二字不敢再提了。”

    “李兄问你话,林学士今日给天子见礼是何物?”

    “见礼?”卢义诚装着一副茫然的样子。

    “少装糊涂,”李植一旁与他一个鼻孔出气的江东之斥道,“你方才与他一并前来,指着铁桶说了好几句话,怎么他没告诉你吗?”

    卢义诚见江东之沉下脸来,他眼下虽是户部的郎中,与江东之平级,但对方当年可是参倒冯保,而受知于天子的人,他哪里敢得罪。

    这时候一旁尚宝司少卿羊可立笑着道:“卢大人没把我们当朋友,不肯说不要勉强。”

    卢义诚立即道:“几位仁兄,也没什么,林学士贽礼不过是一桶番薯而已。”

    众人面面相窥。

    “番薯是何物?”

    “是我们老家一点土产。”

    众官员都是摇头道:“没听说过。”

    羊可立捏须沉思道:“是啊,就算闽地的贡物里,也没听说有番薯这物。此物带着一个番字莫非是海外来的?类似于薯芋之类?”

    李植忽道:“我倒是明白。”

    众官员奇道:“李大人何解?”

    李植道:“诸位难道忘了吗?当年杨玉环喜食荔枝,故而唐玄宗命岭南的官员以驿马传递,呈荔枝给杨玉环用。这番薯我不知在福建何价?但运至京师,何异于万里,这要费去多少人力物力?万一天子喜好,命闽地官员年年进贡,长此以往劳民伤财啊!”

    众人都知李植此言,指在黑林延潮一把,但说的也不无道理。

    一名官员出声道:“眼下天子喜欢奇货,众所周知。官员争相以奇货进贡也就罢了,但林学士当今大儒,进贡一从未听说过的番薯给天子,与献花石纲的宋臣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林学士的事功之学吗?”

    李植故意道:“姜兄,你现在还是庶常,慎言啊。”

    这官员名叫姜应麟,乃万历十一年的庶吉士,他道:“我有何惧,大不了散馆而已。”

    但其他官员都是劝道:“以林三元的为人,不会做出如此之事,事情还未水落石出前,大家不要贸下结论。”

    李植见林延潮在官员里很有众望,立即话锋一转道:“是非当然自有公断,但林学士也并非欺世盗名之徒,至少他于事功二字上确有建树。这一次他在归德为官兴修水利,这件事是有口皆碑的。”

    众官员听李植这么说,一并道:“此公断之言。”

    江东之冷笑道:“也不过是擅长吹嘘,自夸而已,在我看来若论治水,孺东兄才是长才。”

    众人看向一名一直不说话的中年官员。

    这人听了笑笑道:“不敢当。”

    此人名叫徐贞明,隆庆五年的进士,现任尚宝司少卿兼监察御使,主开垦屯田之事。

    李植道:“不错,徐兄是真才,去年九月自兄任屯田御使以来兴修水利,在京郊开田三万九千亩。徐兄这等功绩,远在林学士之上。”

    徐贞明知道李植捧自己的意思,林延潮在归德治水屯田,被吏部举为天下第一,在官员中产生了不少轰动。

    徐贞明数年前曾向天子上书说,依靠运河从江南运漕粮进京,运来一石的米,在路上要消耗掉三五石的米,漕运长此下去是京里的大害。

    要改变这个局面,就必须在京畿附近治水然后屯田。一来兴修水利免除灾害,二来开垦荒田,以解除京师粮价居高不下的问题。

    当时徐贞明的奏章没人放在心上,但是后来因为林延潮被吏部推举,天子赏识,于是朝堂的清流们就检讨了,他们不是自负报国救民吗?怎么被林三元走到了前面。

    于是他们就想起了徐贞明的奏章,于是李植,江东之等人就在天子面前保荐徐贞明。一来是推自己的人上去,二来也是表示对于治水,我们也是有人才,治水屯田的事不过尔尔,林延潮不过是占了个先机的便宜而已。

    于是徐贞明就被启用,委任在京师附近治水屯田,而且很有政绩。

    徐贞明是有心事功之人,但他也知道李植他们推举自己,是为了帮他们压一压林延潮,不让他在天子,众大臣面前出风头而已。徐贞明不愿意圈入党争,只想认认真真的做一番青史留名的功绩,但要不是李植他们,自己的奏章早被人遗忘了,这一次自己主持屯田的事,也是李植将自己推荐给三辅王锡爵的缘故。

    所以尽管他不愿意惹事,但世道如此,徐贞明也唯有违背自己心意道:“在下不是中人之资,治水屯田的事办来也没什么难的。我看过林学士在归德治水的政绩,换了任何人来都可办到,称不上出奇或者什么卓著的功绩。”

    李植等人闻言都是笑着点点头。

    羊可立道:“徐兄岂是林三元那等好自吹自擂的人,你的功绩大家都看在眼底。”

    李植笑道:“是啊,王阁老对徐兄也是十分赏识。”

    “徐兄这一次是要大拜了,恭贺恭贺。”

    徐贞明心知自己这一番话,也就是站了队了,也是得罪了正如日中天的林延潮,这真是何喜之有,但现在他唯有苦笑道:“小弟先谢各位吉言了。”

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 
    李植,江东之,羊可立他们的议论,众官员也都是心知肚明。

    三人是申时行死对头,对于林延潮的评价还能高到哪里去,但现在林延潮已是侍讲学士了,又是深得天子赏识,他们如何也是动不了林延潮了,所以制造点议论还是可以的。

    至于徐贞明也是悲催,没有大腿提携一把,只能靠着李植,江东之他们。李植,江东之他们捧他,不就是故意扫林延潮的威风,压住他现在的势吗?

    不过还不能说没有用,朝堂上官员最近对于林延潮在归德治水功绩的谈论已是少了许多,反而借着徐贞明的崛起,夺去了原本看向林延潮的目光。

    翰林院里可是一个不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时间过久了,林延潮在归德那等卓著的治水之功,终于会在官员的谈论中渐渐平息下去,天子也会视以平常,时间会掩盖住原先的光芒。

    李植的话传至不少官员耳中。

    当然都是清流内部的小圈子,但这小圈子里也有林延潮的自己人。

    林延潮在午门前将礼物交给了宫中太监,然后看了宴图,这列宴侍班序次,外人看起来好像站在哪里都无所谓,但对于官员而言,绝对是一次都错不得,而且每次位次往前进一位,那等感觉,就如同后世开会距离主席台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

    林延潮看宴图的时候,顾宪成走到他身旁说了几句话,看似二人笑谈闲聊,但林延潮已是知道了大概。

    顾宪成走后,不久又有一名官员前来。

    此人是钟羽正,礼科给事中,乃言官一党。但他又是万历八年进士,与林延潮乃同年,二人平素偶有往来,但是交往不深。

    但见他将林延潮拉至一处,见左右无人在旁说了几句话。

    他与顾宪成说的一致,自己还未将这桶番薯送上去,李植已是黑了自己一把。

    李植攻讦申时行之党一向不惜余力,连潘季驯,徐学谟,高启愚这样的申党大将,一个个被他打倒,申时行与吏部尚书杨巍都被他逼得向天子辞官。

    而眼下自己风头太盛,从无足轻重的小卒,现在也成为申党前锋,这已是令李植生起了忌惮之意。

    但要打倒自己不可能,因为自己有圣眷在身,所以他就先坏自己名声,降低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至于这个徐贞明就是李植这些清流党推出来与自己打对台的,想办法压自己一头的。

    当然李植说的也不无道理,万里送番薯,令人很容易联想至花石纲。至于让徐贞明与自己打对台,人家也是堂堂正正的实力比拼。

    清流党自命为君子,这搞人的手段,至少表面看起来光明正大,至于还有什么其他见不得光的就不知道了。

    林延潮对钟羽正淡淡地点了点头。钟羽正琢磨不透,林延潮此举是称谢还是不谢。

    稍后大朝仪开始。

    大朝仪是御殿议,而不是原先在皇极门外御门仪。

    康熙皇帝很喜欢御门听政,不过清朝时御门听政的地方是在乾清门,而明朝则是在皇极门。

    众官员列队后进入皇极门。

    翰林班次讲读在尚宝司少卿之上,史官在尚宝司少卿下,在尚宝司丞之上

    原先林延潮的班次很后的,不提也罢,但现在倒是可以仔细说说。

    公侯武将自成一班不提,文官班里从正一品至从九品十八级,一共是十八班。

    最前面是三公三师,申时行加封太师后,已是文臣之首,当然站在第一列。

    然后按品级一品一品排下来,品秩为先,次照衙门,比如吏部尚书肯定站在户部尚书上首,六部尚书又在都察院左都御史上首。

    如果是同品同衙门呢?比如侍郎,那左侍郎一定在右侍郎之前。

    翰林院中,侍读学士又先于侍讲学士。

    当然这是隆庆年以前的规矩,后来又不按照这规矩办。

    原因就是因为有两个品级的官员不好排,一个是御史,还有一个翰林。御史是品级低但手中权力大,翰林是现在品级低,但将来权力大。

    ‘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是专给翰林而设的。

    后来规矩进一步破坏,成为侍从官(翰林,鸿胪寺,尚宝司,六科),风宪官(御史)不序班次。

    林延潮为讲读时,位在尚宝司少卿(从五品)上。

    现在为侍讲学士后,位在国子监祭酒(从四品)之下,通政司通政(正四品)之上。

    而张位身为掌院学士与掌詹事府的徐贤卿,朝班班序则在佥都御史(正四品)之上。

    由此可见侍从官越班,将原先的班序打乱成什么样子。官场上的品级,早已代表不了真正的权力大小,还不如朝班的位序更靠谱一些。

    现在林延潮上首站的是国子监祭酒赵志皋,下首则是陈于陛,于慎行,以及通政司左通政魏时亮,新任通政司右通政魏允贞。

    除了御史台外,所有大九卿的四品官员通通站在林延潮下首,比如太仆寺少卿,刚才黑了林延潮一把的李植,也得站在他的下首。

    因此从朝班班序来论证,侍讲学士在官场里的地位,是在正四品之上,从三品之下。

    这还是在京官中,若放到外官里,更不用提了。

    大朝参后,天子于皇极殿接受百官拜贺新春,然后百官向天子献贽礼,但这流程就省略化了,天子不会一个个官员礼品看去。

    唯独殿上赐宴的官员,要亲自在建极殿上给天子献礼。

    这有资格上殿与天子燕饮的官员,同往常一样,三品以上大员,五品以上翰林,有殿上坐的资格。

    从列宴资格来看,侍讲学士更一步达到了从三品的地位。

    林延潮也是终于是获得‘殿上坐’的资格,而不是原来整天坐在殿外。

    但是满殿大佬中,林延潮却只能坐在殿门外的廊下,没错,这也是殿上坐。

    而殿门内除了勋戚武官,文臣唯有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部堂,顺天府府尹。

    至于张位,赵志皋也贵为小九卿,但品级不到,只能与林延潮一并在廊下坐。而同为小九卿的鸿胪寺卿,尚宝司卿连廊下坐的资格都没有。

    上一次建极殿外官考察设宴,总督巡抚等大僚坐满在殿内,殿内尚还宽敞,但这一次元旦赐宴,殿内坐的满满当当,但是规格反而比上一次更高了不少。

    建极殿赐宴,当然是分餐制。

    天子赐三位辅臣(王家屏没有)上尊珍馔。

    上尊就是天子御桌上的美酒,珍馔则是御桌上九道菜,三辅臣八道。

    其余官员七道菜。

    林延潮点点头,今年果真比以往好了许多,从五道菜加到七道菜。

    然后就是奏乐观舞。

    林延潮坐在席位上,自斟自饮,也不时与左右同在廊下受冻的官员举杯庆贺新春之喜。

    然后乐舞停下,众大臣向天子献礼。

    林延潮在门外看的清楚,定国公徐文壁送了一株玉石宝树,宝树翡翠雕的,上有玉石点缀,光彩夺目,而武清伯李伟向天子送了一艘通体黄金打造的宝船,宝船数尺大小看去金光闪闪。

    至于文官就不敢如勋臣如此,申时行送了一幅字帖,王锡爵送了一柄倭刀,海瑞送了一支普普通通的笔架,其他大臣馈赠也不乏真奇珠宝。

    对于定国公,武清伯的礼物,天子是很满意的。他兴致很高,不时举杯畅饮,直到值殿御史提醒,方才止杯。这时海瑞送上笔架时,天子神色一僵,看了申时行一眼,然后笑着道:“三年来,朕已收到海卿三个笔架山了,人称海卿为笔架山,卿将笔架山送朕何意?”

    海瑞答道:“回禀陛下,世人称臣海笔架,以为臣耿介,但臣却不以为然。但陛下委臣总督义学后,臣倒以为笔架对臣而言,有兴以文教之意。”

    “陛下富有四海,求珍奇珠宝于天下,但金银之物,不能令人吃饱喝足。而臣送的笔架山,至少可以搁笔。这笔架山对臣而言,价值不菲,但臣乃是要将此物献给陛下,因为臣从未听说过读书识字,能令人玩物丧志,更没听过兴办文教,能令国库亏空。”

    天子脸上挂不住了,案上的碟子轻轻晃动。

    大臣们都替海瑞捏了一把汗,林延潮直接在殿外扶额。

    半响后,天子道:“海卿说的好,这笔架朕收下,朕还望海卿来年,不,年年都送朕一个笔架,来警醒朕。”

    听了天子说这句话,众官员都是长舒一口气。

    海瑞的事,只是一个小插曲。

    献礼的事,终于轮到林延潮了。

    但见林延潮起身离席从门外上殿后开口道:“启禀陛下,臣献上十斤番薯为陛下贺!”

    “番薯?”

    满朝文武额上都打起了小问号。

    天子失笑道:“林卿,番薯是何物?朕只听说过薯莨,薯芋,是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