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文魁-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一次言官借高启愚案生事,御史丁此吕弹劾高启愚后,申时行,许国,吏部尚书杨巍将丁此吕贬官。

    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言官王士性,李植、江东之等人弹劾申时行,杨巍蔽塞言路。

    申时行见状,遂与杨巍一同上疏辞官,余有丁、许国与申时行共同进退,一并上疏反对留任丁此吕。

    下面言官爆发了,上疏不仅申时行,连余有丁、许国也逮住一顿乱咬。

    后来申时行虽借丘橓案扳回一程,但此后言官们与阁臣更加对立,势同水火。所以申时行按下弹劾林延潮奏章此举,令言官们觉得是找到了一个攻讦申时行的机会。

    当然也不全部如此,不少言官还是老成持重,觉得此事有蹊跷,以申时行为人不可能如此大意给人抓住把柄,还是先看看再说。

    官场上本来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久历宦场几十年的官员,就算能力平平,但至少做官本事都不差。

    可是有的官员就不同了,言官里大多是七品官,属于官员里的少壮派,自是年轻气盛的多,加上辜明已背后之势力推波助澜了一下。

    有的言官开始相互通气,他们才不管是不是替宦官说话,只要能扳倒申时行就行,于是就有这么几个人当即‘忠跳反’了。

    当然明着面弹劾申时行是不行的,公然弹劾首辅,仅次于弹劾皇帝,风险是很大的。

    所以言官们都将炮火集中在林延潮身上。

    以淤田案以及杀马玉两件事,就可以劾倒林延潮。若是天子处置了林延潮,那么下一步弹劾包庇林延潮的申时行,也就是顺理成章,风险小了很多。

    于是一共有十二名言官陆续上书弹劾林延潮,明面上指的是林延潮,暗中则是敲山震虎,对着申时行而来。

    十二封奏章摆在天子案头上,犹如十二把杀人的剑。

    随着言官上书,顿时官场上下震动。

    李太后又病了,一个人住在慈宁宫,也不许天子探视,而武清侯入宫面见天子整整半日,出来后旁人只见他满脸泪痕,却不知他与天子说了什么。

    也有官员拿云南道御史弹劾林延潮的奏章怀疑。

    没错,淤田案确实有可疑之处,林延潮杀马玉也是事实,但是这两件事河南的官员都还没有一个说法,你云南道御史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怎么就知道这件事了,还知道如此详尽。

    你就是要弹劾是不是也要等河南巡抚的官方说法到了以后,再有动作。这御史'风闻奏事'的本领也太强了吧,这背后是不是有人指示,有人要陷害林延潮?

    但这样的声音被人刻意压下了,背后有一张大手要置林延潮于死地。

    京城的大雪越下越大,到了十二月初时,终于河南官方的消息到了。

    消息是从通政司附近河南会馆传出来的。

    通政司主邸报之事,邸报一出,或者京城有什么大事发生,马上各省在京驻扎的官员就要马上抄录,然后派快马报告省里。

    所以久而久之,通政司也成为各省与京城消息沟通之处,很多大事都是从这里爆出。

    而因为河南穷,所以河南驻京官员就索性驻在河南会馆。反正会馆也离通政司不远就是。

    这一天河南会馆外,雪已是落了三尺深。

    数骑快马风尘仆仆地停在屋外,骑马的官兵各个背着大包裹,耳鼻都是冻作紫色,到了屋外后即大声道:“快,立即禀告于大人!”

    会馆里伙计眼尖,认得拿官兵腰牌,一面令人通禀,一面到:“快备热酒,不然要死人了。”

    店里自是有热酒,伙计拿了温好的酒递上,而会馆里的读书人见了这几名官兵的,也是一并来看热闹。

    几名官兵也不顾烫,喝着热酒,这时一名穿青袍的官员走来见几名官兵的样子问道:“谁派你们来的?”

    那官兵一见官员来了,当下起身道:“我们是巡抚衙门的标兵,军门命我们上京送河南一省二百八十三名官员联名上书,以及河南省八府一州士绅百姓联名请愿的万民书来了!”

    “万民书!”这官员顿时骇然了。

    而一旁河南籍的读书人也是震动。

    “什么万民书,所请何事?”

    这官兵不说话,命手下将包裹一个个揭开,但见所谓万民书不是一张张纸,而是一面布,很大很大的布,展开后犹如一面民心所向的大旗,这样的万民书一共九面,后面是河南州府五百二十万百姓。

    万民书铺开之后,但见上面都是墨迹,无数人的名字签在布上。

    这里每一个河南的士子,见到家乡父老呈来的万民书后,神色激动。

    这几名官兵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于大人,我们河南的老百姓苦啊!请你将此万民书交给圣上,救救老百姓的命吧!”

八百九十章 投书() 
河南驻京的于大人,官位不过是一名布政司都事,从七品。在大明九品十八级的官员体制中,他只能算是一名卑官。

    于大人这辈子从来没想要干过什么名留青史的事情,只想好好当差,靠着河南官员进京公干的油水,滋润的活着。

    待见到几名官兵展开万民书,扑通一声跪在自己的面前。

    于大人他第一时间心道坏了,坏了,事情闹大了。

    这几名官兵嘴唇都冻作紫色,脸上也是开裂,但却是神色诚恳地跪在堂上,仿佛自己就能替他做主了一般。

    他仔细看去,几名官兵手中扯着的万民书上,那密密麻麻罗列在上的名字,顿时也有些动容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快站起来说话!”

    那领头的官兵垂泪道:“于大人,河南去年刚刚闹了水灾,璐王又要来就藩,省里没有钱,只能向各府要钱。”

    “可是我们老百姓将地里粮食都收刮干净了,但连建璐王王府的钱都筹不齐。我们没有了办法,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啊!”

    会馆里的读书人越聚越多,听闻官兵所言,有的读书人惊道:“怎么家里会变成这个样子?”

    另有一人叹道:“你在京读书,自是不知家里的事。”

    “都是天灾人祸,天灾人祸啊!”

    于大人惊了,此人在会馆里说了这些,万一煽动了士子闹事怎么办?

    于大人立即道:“好了,不必说了,先将万民书收起来,明日本官就去通政司!”

    那官兵急忙道:“于大人,迟不得啊!某从河南到京师没日没夜赶了几千里路,就是为了把这万民书交给圣上啊!这十万火急啊!”

    于大人敷衍道:“那也不急这一时三刻的,你知道外面有多少言官,在议论此事吗?圣上是如何态度?”

    “这万民书一上,会引起多大的风波,你们知道吗?动荡之下,有什么后果谁也想不到,你不知京里情况,就不要掺合了,先回房休息,东西放在我这就好。”

    于大人当下欲取走万民书,但这官兵不给。

    于大人惊怒道:“你这是作什么?”

    那官兵咬着牙道:“这是抚台大人,要卑职亲自送至通政司的,在这之前谁也不能取走。”

    于大人骂道:“好个大胆的丘八,河南省至京师奏章,都由本官转呈,你怎么敢违背本官的命令?”

    那官兵只是叩头,但无论如何就是不给。

    “于大人,不如先让这位兄弟,将话说完,”一名卖木材的商贾站了出来,“这位兄弟我老家是归德府的,不知道老家现在如何了?”

    一名士子道:“去年黄河决堤,就是在归德府,眼下哪里能好的?”

    “是啊,这收刮之下,恐怕是什么都不剩了。”

    “现在河南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还有个阉贼不要老百姓活。”

    商贾从怀里掏了一把钱递到这官兵手中道:“兄弟,请说一说,我家里还有老母在堂,一个坡脚的哥哥守着几亩薄田呢!”

    “若是催科一下……家里老母如何是好?恳请大哥告知感激不尽。”

    那官兵一推道:“大哥,这钱我不能收。你放心你归德府人,那家里一定安好。”

    那商贾问道:“怎么说?快给这位兄弟再端碗热酒来,账算我的。”

    那官兵一口热酒下肚道:“多亏归德府出了两位好官啊!一位是知府付大人,还有一位是同知林大人!”

    “就是林三元!”

    “没错,学功先生!”

    众读书人对林延潮的名字是如雷贯耳。

    众读书人问道:“河南催科如此之重,为何唯独归德没事呢?”

    那官兵道:“都是林大人与付大人的恩德。林大人来归德来任官后,老百姓没饿死过一个人,反而将官府里的钱,拿出来救济老百姓!咱们归德百姓哪个不感念他们的恩德啊。”

    “你的母亲若在归德府,就放一百二十个心,有付大人,林大人在,什么天灾人祸都害不到他们。”

    那商贾闻言流泪道:“这实在太好了,小人谢过了林大人大恩大德了!”

    于大人不屑地道:“道听途说未必当真?一名官兵怎么能知道这么多事?眼下朝堂上那么多言官弹劾于他!”

    一旁一名年轻官兵大声道:“回禀于大人,我就是归德府人。林大人在归德做的事,老百姓都看在眼底,若说他是坏官,那么世上就没有好官了!”

    “你!”于大人被这话一堵,不由哼了一声。

    众读书人们纷纷议论道。

    “好官坏官,只有老百姓说的才算!”

    “在老百姓心底,这林大人就是好官!”

    “朝堂上有奸臣要害林大人!”

    “何止是奸臣,简直就是秦桧!”

    “朝廷有这帮太监,以及庸庸碌碌的言官在,咱们老百姓怎么有好日子过?”

    一名读书人当下出面道:“于大人,就将这万民书递上吧!让圣上知道,我们河南老百姓眼底谁是好官,谁是坏官,将民意告知天子!”

    “不能使得忠臣义士蒙冤!”

    “天日昭昭之下,圣上必给天下万民一个公道!在下在此恳请大人了!”

    说着这读书人长长一拜,随即会馆里几百名读书人都是出声恳求。连同在场几名官兵,甚至连会馆里的伙计,店小二都是跪下了。

    会馆外寒风凛冽,但会馆内众意却是沸腾如火,所有人都跪倒在地。

    于大人见此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转着圈道:“这行不通,行不通。这里有列位大人的奏章递上就好了,你们再将这万民书一上,此事不是一发不可收拾吗?”

    “这讨不了好去的。抚台不知京里舆情,不行,让本官致书省里,再作定夺!”

    这于大人这么说,众人脸色一变。

    就在这时一名读书人站了出大声道:“大人!这万民书就是民意,这堵塞民意,使得民情不能上抵天听,此罪也够你罢官!即你怕当风险,左右都是丢官,你愿意留下一身骂名而丢,还是为百姓而丢!”

    于大人急道:“我又不是不上交,只是再请示抚台而已!”

    那读书人拉住于大人的袖子喝道:“民情如火,如何能缓,若是迟了数日,后果不堪设想,若是于大人怕奸人阻扰,那么我等随你一并往通政司投书!”

    于大人心道这么多人投书,不是闹出动静更大,我的乌纱帽是要保不住了。他正要阻止,却听闻下面的读书人都是一并轰然叫好。

    一名士子登上桌子对四面高喊道:“诸位我等读书所为何事?一为往圣继绝学,二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读书人不为老百姓说话,还有谁能替老百姓说话,诸位若有胆量,随我去通政司一行!”

    众读书人纷纷拍桌道:“愿去!”

    “我愿去!”

    下面读书人将桌面擂得如山响,灼热之情驱散了冬日的寒意,那等情景任何人见了都一辈子不会忘记。

    连方才那商人也是道:“我虽不是读书人,但也知道什么是大义,算我一个!”

    于大人见了摊手道:“这怎么行,这怎么行?”

    当下一名读书人不容于大人分说,从腰间拔起剑道:“于大人随我前去!若有奸人阻拦,就拔剑杀了!”

    “我去!我去!”于大人顿时吓得魂不附体。

    于是众读书人将于大人夹在挟持当中,一并前往通政司。

    通政司门前官兵,但见这么多读书人一并涌来,吓得连忙逃入堂中禀告上官。

    于大人被挟持着上气不接下气,连忙扯谎道:“诸位,通政司只受官员投书,你们这样怎么行?”

    众读书人纷纷道:“既是到了这里,哪里有折回去的道理。”

    一名胆气十足的读书人,二话不说冲到通政司的鼓前。

    于大人见了吓得魂都没了,但已是喝止不及。

    但见这读书人双手各拿起一只鼓槌,面露坚毅之色,当下二话不说,轮起胳膊咚咚咚地敲了起来!

    激昂的鼓声犹如敲在每一个的心上!

    鼓声声震四周,直透入紫禁城的重重宫阙之中!

    “这下事情闹大了!”于大人见此一幕,几乎就晕了过去。

    而这时通政司大门一开。

    鼓声犹自不歇。

    “还不给本官停下!”

    通政使倪万光在左右兵卒护卫下出门,见这么多的人聚集在此,人头涌动,士子们不顾天寒地冻,群情激愤。

    倪万光暗暗心惊,面上喝道:“吾乃通政使,尔等所为何事竟然敲鼓?”

    众读书人一并行礼道:“见过大人,我们乃河南士子,有民情上呈天子!”

    倪万光骂道:“什么民情,好让尔等聚众在此,还击鼓鸣冤,赶快散了,若是惊扰了圣驾,你们谁来当此责任?”

    “晚生愿以身当之!”领头士子一句话就将倪万光堵了回去。

    “说的好!”众读书人都是鼓起掌,大声叫好。

    倪万光黑着脸道:“好,本官记住你了,什么民情递上来吧!”

    这时几名读书人将万民书摊开。倪万光吃了一惊道:“这是什么?”

    “万民书!”

    倪万光变色了。

    那士子顾盼四周,然后朗声道:“这是我们河南五百二十万百姓的万民书,上呈朝廷,求陛下圣断!”

八百九十一章 贪财好货() 
紫禁城,乾清宫中。

    内监正抱着一堆堆厚厚的卷宗,步入乾清宫里。

    乾清宫中现在摆放着十几张桌案,桌案上就堆放着无数这样的卷宗。

    而在一旁内承运库的掌印太监张速,一副勉强镇定样子,指挥着几十个书手查账。

    当初太祖建国时,十分鄙夷宋朝皇帝设立皇家私库的做法,太祖时国库称为内库,一共十库,其中内承运库主要存放金银。

    但太祖后,他的后世子孙却是用实际行动打了他的脸。到了正统七年时,户部设立太仓库,而内承运库正式成为天子私库。

    张速提心吊胆,是因为之前报给天子说内库空虚,没什么钱了,故而令天子龙颜大怒,当即下令派人在乾清宫里查账。

    而此刻天子却不在宫里,而是去皇城内教场视察内操去了。

    所谓内操就是选太监在宫里授甲操练。

    明朝皇帝里最热衷内操是正德皇帝,后来时停时续。

    皇帝是很想设立内操,因为京营士卒的战斗力实在太差,不足以依靠,同时也有让自己亲信太监掌军的意思。

    但大臣们却反对,他们认为在皇城里再设立这样一支军队,怕有什么不测,而且也容易使太监权力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