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川说了几句,但见许文昌脸上露出大喜之色。
这等喜悦之色,犹如许文昌刚刚榜上提名了一般。
一旁众人看了也无不羡慕。
“学生谢过陈管家。”
“先不着急谢,还是见过老爷再说。”
当下许文昌由陈济川领路,走至天井旁林延潮的书房。
书房中点着炭盆,比天井温暖许多。
许文昌向正在伏案批改文章的林延潮拜下道:“学生无锡茂才许文昌拜见状元公。”
林延潮停下笔,转过身对许文昌笑着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如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这一句,于我深有所得。”
“谢状元公夸奖,学生于事功之学不过初窥门径,愿拜入状元公门下穷极此道。”
说完许文昌双手捧起自己的门生帖子和文章。
林延潮从许文昌手里接过帖子和文章,交给一旁的孙承宗后道:“从此以后你记名于我门下,但能不能出师,要看你平日所学,为人品行。”
许文昌大喜道:“弟子记住了,多谢先生。”
古人一般师生之间,都是称先生。
若学生对先生,表示更进一步尊敬,则可称老师。
比先生,老师更进一步的,就是称夫子了,这好比学生把老师,当作孔圣一般在心底敬仰了。王世贞就曾讽刺,说官场门生称座主,不过是老先生,但严嵩当国时,就有门生谀称严嵩为老师,更有甚者,竟称严嵩为夫子。
林延潮笑了笑,见许文昌无比郑重地行叩头之礼。
之后下人捧上茶来,许文昌郑重其事地端过茶来向林延潮奉上。
林延潮喝了对方奉上的茶水,看了一眼呈上的拜师礼,然后离椅将许文昌扶起:“以后需勤学勉力,不可懈怠。”
如此师生名份就这么定下了。
许文昌走出门后满脸喜色,神采飞扬,不少士子见了这一幕,都是羡慕,一并上来向他祝贺。
“许兄,先我等一步!”
许文昌笑着:“侥幸而已。”
众人仔细打量许文昌,也不见得对方多出色,反而他的布袍不起眼处打着几个补丁,不免心想他能得林三元赏识,我又为何不行。
也有人想,听闻名师择徒极严,我以为状元公身为帝王师,眼界不同于常人,却不想不严于择徒。
林延潮择徒确实不严,因为所用是宽进严出的标准。
儒学从没有道不可妄泄,法不可轻传之语。儒家先贤讲学时,一贯主张你只要肯来听我讲课就是我的弟子,甚至你心底不认同我也没有关系。
甚至人戏称,你教你,并非是我认可你,只是我这个人爱诲人不倦罢了。
你拜在我门下从学,要我认可你,就必须出师。
比如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授门下三千弟子,但最后能贯通诗、书、礼、乐,身兼六艺者唯有七十二人,这就是七十二贤的由来。
三千弟子,名著青史不过七十二人。
孔子实行的就是宽进严出的标准。
如此对弟子约束自是极宽,儒学从不讲一人终生只能拜一师,你拜在我下读书,也可摆在别人门下。孔子门下弟子除了颜回都曾去听少正卯讲课,孔子知道了也没有约束弟子,说你不准去,两个你只能选一个。
还有就是拜师礼也是随意,儒家讲究的是心仪成礼,辅以束修而已。
如孔子弟子中子贡富甲一方,以重金资助孔子周游列国,子贡之赠,孔子没有辞。还有穷得响叮当,又想拜在孔子门下的士子,孔子说也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大意是孔子说,自行带一束肉干向我拜师的弟子,我从没有不教的。若孔子认钱不认人,如颜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宪、伯牛等出身寒门的学生,都无法成为他的弟子。
见许文昌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众书生们不免问许文昌,你给了状元公多少拜师礼。
许文昌惭愧地道:“不过六礼而已。”
拜师六礼即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干肉。这是民间拜师再简单不过的礼仪,但此区区六礼就能拜在当今帝师,翰林学士,三元及第的林延潮的门下,这是何等便宜之事。
在场大多数拜师礼带得不甚重的书生,都是松了一口气,心底对林延潮的感激更甚。
不过其中也有一人却眼珠一转……
片刻后,书房里一名士子向林延潮行礼后道:“禀状元公,学生家贫,不能支束脩。”
林延潮搁下笔上下打量了这名士子,确实不甚富裕的样子,然后点点头道:“此无妨,可缓一段时日,但束脩之资却不可不纳。”
林延潮也是随意之人,若是每名弟子各个都有子贡之财,那当然最好,但若是没有也行,肯给干肉的也行。
林延潮这么说后,这士子没有丝毫感激,反而理所当然地道:“学生有颜回之志,亦有颜回之贫,听闻状元公也是贫寒出身,当知我等之穷苦。今日状元公得志,却索束脩之资,岂非忘本。故而学生恳请状元公免去束脩,待宽裕后再偿。”
林延潮淡淡地道:“不错,你的束脩之资不在我眼底,但古人空手不相见,空手拜师,此非礼也。你还是先回去,想通了这个道理再来。”
“学生……”
这士子还要说话,却被一旁陈济川打断道:“老爷已是发话,这位兄台还是先请了。”
见陈济川逐客,那士子只能离去,走到门口,突愤然转身道:“状元公,学生闻圣人之教,在于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如颜回一贫如洗,但先师对他却赞誉备至。”
“弟子愿以颜回事先生,状元公为何不能如先师待颜回。吾此来以为状元公乃雅量高致之士,但今日见之不过尔尔,若今日之事为外人道之,天下之人会如何看状元公?”
闻言林延潮眉锋一动:“站住!”
这名士子以为得志,停下脚步负手问道:“状元公,有何高见?”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汝非颜回也。我问你功字怎么写?”
“一个工一个力。”
林延潮道:“不错,功字从力从工,以劳定国也。无力焉能言得,无力焉能言道。”
“汝不自行束脩,从我而学,与不劳而获何异?此非事功之道,也不成礼数,故而还是请你另择名师吧!当然你也可道与外人,看看天下人笑话的是谁。”
那士子听后无言以对。
顿了顿林延潮又道:“你非吾徒,这句话我本不愿教你的,但教了你,你需有所偿。”
那士子道:“学生身无分文,状元公还要怎么办?”
林延潮点点头道:“身无分文那无妨,济川,将此子给我丢出府外!”
陈济川冷笑一声,招呼几名孔武有力的下人进屋将这名士子拿住。
“此有辱斯文!”这士子叫道。
但是却无人理会。
片刻之后,陈济川拍手而去,但见林府门外的雪地里,这名士子四脚朝天地摔在上面。
六百三十章 讲学()
这日来府的有二分之一的士子都被收录。
也就是上门的近五十名士子里,林延潮收录了二十余人。
入夜后,又是数名士子来到林府。
“谢状元公的再造之恩。”
监生屈横江,举人姜启明,郭正域对林延潮叩了头。
林延潮一一搀扶三人起来道:“再造之恩,实在言重了。”
屈横江正色道:“没有言重,若非状元公,我们三人此刻都已身陷囹圄,此番鲁莽行事,还累及状元公与祭酒被夺职,我等于心有愧。”
一旁姜启明也是道:“是啊,状元公为了在天子面前保下我等,累及罢官,实与我等有再造之恩,今日此来,是请状元公允我等服弟子之劳。”
郭正域点点头道:“请状元公允我等所请。”
林延潮见三人其意甚诚,于是点头。
这三人都是叩阙时领头的士子,自己对几人有施恩,若是收录门下,将来可成为林学的骨干。
林延潮笑着道:“也好,诸位与我也算神交已久,既是如此,你们拜师考核的文章,可以免了。”
众人齐笑,下人奉茶,三人一一给林延潮敬茶,算定下师生名分。
于是几人重新坐下,谈古论今,谈及被囚在刑部的卢万嘉等十几名士子时。
林延潮与屈横江,郭正域道:“你们且宽心,为师打听过,洪鸣起被押入诏狱后,刑部里暂时没有人敢为难他们,至少是不敢用刑了。不过要想放出来,却要看元辅的意思,此为师力不能及。”
三人都知林延潮已经尽力,忙岔开话题聊其他的。
屈横江性子豪爽,谈论尽兴时常抚掌大笑。
姜启明高谈阔论,不乏妙语。
唯独郭正域言语甚少。
林延潮对这三名弟子甚喜,自己也是谈兴不减,足足聊了一个时辰方才告退。
数人走后,陈济川,陶望龄见林延潮神色甚喜,陈济川不由笑着问道:“老爷,可是收了得意弟子?”
林延潮笑着道:“当然,横江可比子路,正域可为子游。”
子路,子游都是孔子门徒,位列十哲之一,林延潮这么说将二人评价极高。
“恭喜老爷收得高足。”陈济川向林延潮贺喜。
倒是陶望龄听了不说一词,有几分闷闷不乐。
林延潮看了陶望龄一眼,知他的心思,对他勉励道:“横江,正域自有长处,而望龄则可道南!”
陶望龄闻言,方才闷闷不乐之色一扫不见道:“谢老师赞誉。”
当年杨时于洛阳师从二程中的程颢。杨时学成后返回南方老家。送别时,程颢目送杨时的背影,欣慰对旁人道:“吾道南矣!”
后杨时果真在东南讲学传道,信徒无数,洛学自此南传。
林延潮这么对陶望龄说道南二字,有衣钵期许之意。
之后数日之间,林延潮又收录了七十余名门生。
林延潮收录门生的标准,不择出身,只要你有略有所长即可(出身好,文章好,背景大,科名高,甚至拜师礼给得多),即可收下拜帖,当一名投帖弟子。
由此可见林延潮收徒的高通过率,几乎没什么门槛。
除了屈横江,姜启明,郭正域等,还有不少叩阙的士子,也被林延潮收录在门下。
这么多人师从林延潮,将来于林学自是大有好处,只是选择一个讲课地方倒有几分难处。
林府上肯定是不行了,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且惹人注目。
于是屈横江他们替林延潮四处奔走,在国子监旁找了一处宅院,供给林延潮讲学之用。
这宅院莫约有三亩大。
林延潮走进前院,就满意的点点头对一旁候着的十几名弟子道:“此前院十分宽敞,稍作清扫,可坐得两三百人。”
左右弟子一并道:“先生说得是。”
林延潮迈步走过院门,众弟子们随后从行,但见院后一排五间正房,正房左右还有卷棚。
林延潮对弟子道:“此五间正房可作学厅之用,左右卷棚,可歇息藏书。”
屈横江道:“只是年代有些久了,未免失修。”
林延潮笑着道:“无妨,略微修补就是。若是真的华宅美厦,倒也不是读书进取的地方了。”
众弟子一并称是。
定下正堂后,林延潮来至后院,见有一处水榭,水榭旁万竿青竹随风而动,不由点点头道:“此处甚好,为学之余,你们可在此休憩,以解疲乏。”
众弟子都是笑着道:“先生满意就好,我等无需考虑。”
林延潮对这处宅院十分满意,这里离自己府上只有一条街的路程,来这里讲学十分方便。虽说屋舍虽是破旧,但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行。于是林延潮拿定主意,拿此作为自己讲学布道之地。
当日林学近百名门人一并赶来。
几名士子一入院子就见院中栽着高槐古柏,还有数名年轻的士子,在院内拿着扫帚扫雪。
几人笑着道:“好个清静的地方,此乃读书的好去处。”
几人都是大笑,穿过前院小门,来到五间正房拼作的正堂处。
正堂上悬着一匾额,匾额上写着‘学功堂’三个字。
几人驻足一阵,一人问道:“学功何解?”
“学功,当然是以学为功啊。”
“是啊,先生不是说过,为学,自食其力,为修身之功,此事功之本。”
几人一并进入学功堂,但见堂内摆着一排排的杌椅,从前往后有十几排这样。
厅堂里杌椅排得满满的,唯有中央,左右各留出一条过道。
堂上已来了不少士子,众人初见都是不相熟,彼此相互作揖忙着认识。堂内也有不喜交游的士子,就一人坐在偏僻的椅上,捧着随身所携的书认真读起,传出郎朗读书声。
几人心想,大家以后一并拜在林延潮门下,即是同窗共学了,上前结纳才是应有之意,于是几人举步上前与其他士子通名。
待杌椅差不多坐了三分之二以后,头戴幅巾,着一身深衣的林延潮来至堂上。
众士子们忙噤声,各自坐回杌椅上。
师道尊严,惟师惟上,都是儒家一贯所持的,所以众士子看向林延潮满脸皆恭敬之色。
六百三十一章 道统论()
林延潮第一堂课讲得是什么?
众弟子不由都怀揣着期待。
林延潮站在堂上目光扫过众人,先拿出一册,命一旁的徐火勃持册让每名门生都在册上画卯。
众弟子见此不由生出新奇之感。
林延潮对众人道:“此举名为签到,大家既拜在我门下,课业当时时察之,若讲学之时不能至,何以谈为学,这也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是,先生。”众弟子皆称是一一在册上画卯。
而另一弟子,陶望龄则是端来一尊石磬,放在林延潮身前的讲案上。
待弟子们画卯后,陶望龄,徐火勃坐在讲案侧的左右椅上,然后林延潮以小锤轻敲石磬。
叮一声轻响后,学功堂重归肃静。
林延潮起讲道:“孟子曾有言,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孟子此言说得是自己所学之统,由尧舜,汤,文王,孔子一脉相传,孔子之后,以其学统所传自任。”
“后此学统之论,为朱子所承,朱子曾言周子,二程,得孔、孟不传之绪,而朱子又得二程之传。是以理学学统是孟子,周子,二程,朱子,并视学统为道统,尊理学为儒学正宗。”
“而陆象山言因读孟子一书中,万物皆备于我,有所领悟,并道孔子之学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他所学承之孟子,因而心学学统亦承孟子。而后众所周知,阳明先生承陆象山之统,将心学发扬光大。”
众士子听林延潮之言,都是不明所以。
林延潮不是讲事功学吗?怎么讲起理学,心学的道统来了。若是林延潮讲这个,那么理学心学的宗师,随便一个来都比林延潮讲得好几倍。
但林延潮继续道:“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里有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人言事功学承何圣贤所学?其学统上无所承接,凭空而出近乎法家,你们以为然否?”
听了这句众人才明白。
林延潮要说的是事功学的学统,也是道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