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文魁-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延潮没有惊动张归贺而是在堂外听着。但见张归贺手持着书教得是增广贤文,他念一句,下面得学生就合一句,也不加解释,仍是读书百遍,其义自明的老办法。

    林延潮目光扫去堂下,大部分儒童都是双手背在身后作认真状,唯有后排的几个儒童窃窃私语,开小差。

    张归贺念至一半,看见几个儒童开小差之举,板起脸手持戒尺冲下堂去,对着几个儒童喝道:“尔等花爹娘的钱来此读书,居然不用心,你们对得起爹娘吗?“

    几个儒童听了都是笑嘻嘻的,一点也不怕张归贺的样子。

    “摊开手掌!“张归贺大怒拿起戒尺对着几名儒童手掌作势欲打。

    几名儒童这才怕了,立即讨饶道:“先生,我等知错了,求求你板子高高抬起,再轻轻落下。“

    林延潮听了嘴角勾起,张归贺有些心软了,一侧头间看见站在门外的林延潮不由一愣。

    “尔等将文章背熟,一会我再来考。“张归贺吩咐一句,整了整衣袍走出堂外,来至林延潮面前。

    此刻课堂上,学生背着手朗朗念,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张归贺低下头来双手作礼道:“见过林老爷。“

    林延潮道:“归贺,你我乃旧识,无需多礼,我此来社学就想见先生一面。“

    张归贺直起身来道:“先生他。。。他得了重疾,已是不在此教书了。“

    林延潮听了不由讶异问道:“那先生到底如何?“

    张归贺道:“先生他身子一贯不太好,去年他得了大病,不能再给学生授业了,于是就向宗族辞去了塾师,自己回家。但后来上们看望他的弟子日多,他不喜人打搅,故而就与其妻搬走了,连村里的老宅都卖了。“

    林延潮回社学来就是看望老夫子的,听说老夫子走了,顿时大为失望问道:“那你可知,哪里可以找到先生?“

    张归贺摇了摇头道:“先生一生无子无女,也没听过有什么亲戚,我等要找也是无从找起。先生教书数年来,虽称不上桃李满天下,但学生也是不少,其实他病得这半年来,他教出的不少学生都来看望。他都嫌得麻烦,说我这个半截入土的人了,你们还看什么。后来他病得更重不能下床,但也要搬走,也是不愿麻烦学生的缘故。“

    林延潮不由叹道:“先生还是这倔脾气。“

    张归贺听了都是笑着道:“宗海,你不也不需为先生难过,先生说先圣之学藏之名山,他一生广种薄收,只盼一二之人能传先圣之学而已。“

    林延潮听了点点头。

    老夫子虽不在,但林延潮看着昔时读书的社学,今已是硕果累累的龙眼树,林延潮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学堂里学生依旧在读着增广贤文。

    林延潮与张归贺闲聊:“最后社学是由你任塾师,是实是没有想到。“

    张归贺笑了笑道:“院试屡次不第,我又不能游手好闲,故而以馆谷为生。再说了,先生走了,这么多孩子不能没有人教。“

    林延潮点点头,问道:这些孩子可有能栽培的?

    张归贺笑着道:“寒门难出贵子啊,宗海我不是说你。只是这小山村的社学里,能有成材的,父母也是以举家之力,送入省城的名塾,或书院就读。在社学的学生,能认个字,算个账,读得了文章,对他们父母也是有交代了。“

    林延潮不由想起一首诗,一群乌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三字经完翻鉴略,千家诗毕念神童。其中有个聪明者,一日三行读大中。

    说的就是民间社学,社学里弟子,能读到大(大学)中(中庸)就不错了。

    张归贺顿了顿又道:“社学里其实也未必没有真的俊才,只是家里太穷,社学的束脩都给不起,我虽延了几人束脩,但他们过了几个月还是走了,着实可惜。“

    林延潮叹道:“社学收入本就微薄,你还免去几人束脩,馆谷可以维持生计吗?“

    张归贺笑着道:“我孤家寡人一人,有何不能,一年馆谷有五六两银子,学生们也送三节之礼,日子还过得,若今年学业有成,八月的院试,我还是要去的。“

    “若进学了呢?还作塾师吗?“

    张归贺道:“那当然,生员的塾师,不仅免去科考岁考,还有廪生的廪米可拿,我为何不作塾师。“

    林延潮对张归贺心底有了几分敬佩道:“那也好。“

    天边已有了暮色,已是到了乌鸦噪着晚风的时候。

    林延潮告辞时,张归贺将他送至社学门外。

    张归贺忽然道:“宗海,其实当时先生嘴上虽不说,但心底一直是以你为傲的,他当初说先圣之学,藏之名山,以待其人时,我想他心底念得人是你的。“

    林延潮闻言摇了摇头道:“不,以我看来。先生说得是你。”

    张归贺一愣,随即笑了笑。

    最后在社学门前二人对揖作别。(未完待续。)

五百三十章 回京(两更合一更)() 
回到家中后,归期已是临近了。

    朝廷给每位官员省亲假很紧,官员籍在两广,云贵,算是给假最长的了,但路途加上在家最多给六个月假期。

    若是逾期不归,则是要以旷职废事论处,甚至作缺题放。什么是作缺题放,就是省亲假归来的官员,要入丁忧官员一般,到吏部诠注候缺,不一定能候补原职。

    故而对林延潮而言,此事关系到仕途,也不敢在家逗留太久。

    下面日子,林延潮与家人享天伦之乐,再见见老师,见见朋友,官场上应酬一番,也是差不多了。

    日子过得很快。就在要返京的前几日,林延潮在书房的桌上写信。

    这时屋外敲门两声,林延潮头也不抬地道:“进来吧!”

    陈济川步入房内问道:“老爷,你叫我?”

    林延潮点点头,继续写信,陈济川一声不吭地站在一边。

    一盏茶功夫后,林延潮笔一搁将信写完后道:“我在给永安里里长写信,言愿捐献五十亩学田作赡学之用。”

    陈济川听了大喜道:“老爷,此乃善事啊,从此以后洪塘社学的贫寒子弟就能读书。”

    林延潮点点头笑着道:“是啊,我打算将学田赡学之银每年分两笔,一笔资助贫寒子弟,一笔则是用在学有所成的学生身上,他们若在县试府试上有所斩获,拿出这笔银子作膏火银以资他继续求学。”

    “不过这膏火银名字太好听,我准备叫奖学银,或助学银,如此就算自己对学生尽些绵薄之力吧。”

    陈济川敬佩地道:“老爷真不忘恩德。”

    林延潮道:“比起先生,张归贺那等,我还是太微不足道了,这些黄白之物实不足一提。对了,此事需好好操办一番,你去侯官县衙找卢知县,让县衙给我打一块善人的匾额,送至府上。至于资助学田的事,你也需在乡里大张旗鼓,铺张一些,不仅要让乡民知道,就是省城也要合城皆知。”

    陈济川听了讶然,这么张扬好像不似林延潮一贯低调处事作风啊。

    林延潮笑着道:“此不足为奇,本省士民赠送学田都有搞这一套,我也不过是随大流罢了。”

    陈济川道:“老爷,我不解,那些人赠学田多是沽名钓誉,为了揽名声罢了,但老爷你的初衷并非为了博名,但也落得与他们一般,恐怕反而被士林取笑啊!”

    林延潮闻言哈哈一笑道:“济川,我与你说个故事,当年鲁国有人陷于外邦时,可允臣民自掏钱赎人后,再从国库取金作为补助,但子贡赎人后,却不取金于国库。孔子说子贡错了,他这么做如此鲁国再也没有人赎人了。”

    陈济川听了恍然道:“老爷说得我明白。”

    林延潮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也是为自己打算,人皆好美名,我为了求以美名,则留给别人以恶名,更将他人至于何地,此难为情矣。如此那些你口中所说的沽名钓誉之人,反而会因此恨我才是。”

    听完这句,陈济川深深佩服道:“老爷,真一片苦心。”

    林延潮说完拿着信递给陈济川道:“拿去办吧。”

    陈济川取了信出门后,却见一名下人急匆匆而来。

    “何事如此惊慌。”

    那下人见陈济川呵斥,当下手捧一信封递给陈济川。

    陈济川见信之后神色大变,仔细看了几眼后问道:“此信你是如何见得?”

    下人道:“是后院看门的门子捡到的,他听见有人敲门,但敲门后又未见其人,只是在地上见到这封信,故而送来了。”

    陈济川点点头道:“你叮嘱过去,任何见此信的人都不许声张,懂了吗?”

    下人称是一声,然后退下,陈济川定了定神又返回了书房。

    书房里林延潮见陈济川去而复返问道:“何事?“

    陈济川将信奉上,林延潮看了一眼,但见信封上染血,字迹似用血书的方式用手指写出,上面写到‘呈翰林院林中允亲启’。

    林延潮道:“血书?还是指名道姓?你拆信看看写得是什么?“

    陈济川点点头,当下接过林延潮递来的拆信刀拆开。

    林延潮看了一眼,信里内容果真是用血书写成的。

    林延潮从陈济川手里接过信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陈济川在一旁道:“老爷,此信所言之事,可是十分棘手啊!关系到三品大员的乌纱帽。“

    林延潮见了道:“你先不必着急,有人是给我递刀子呢。不过我若是不作声,此事未必石沉大海,我若是作声,此事也未必能送呈御览。“

    原来林延潮手中的信,乃一封控信,信的署名乃'尤齐渊'。

    这署名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而'尤齐渊'谐音是'有奇冤',不说林延潮这等大家,就是一般浸淫文字的人,也是一眼看穿署名后的名堂。

    林延潮看了署名就是皱眉,写信之人如此故弄玄虚,哪里是真申冤之人。

    这控信说得是什么奇冤呢?

    正是指名道姓地炮打福建巡抚劳堪,乃前侍郎洪朝选不明死于狱中之事,信中罗列劳堪十几条大罪,希望林延潮能回京之后,能将此信上呈天子御览。

    这就是林延潮说的,有人给他递刀子,刀子就是借林延潮之手,来杀劳堪的。

    林延潮将信反复看了好几遍,这洪朝选一案在民间封锁得很紧,不过对于林延潮而言,自是有听到这风声。

    此事牵扯到一省巡抚,以及一名致仕大员,林延潮就算什么都不说,若真的将此信递给天子,劳堪也是性命堪忧。

    陈济川对林延潮道:“老爷回乡省亲,这劳堪对老爷前倨后恭,实是见风使舵之辈,眼下他证据落在我的手上,老爷是否有打算摆他一道?“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官场上前倨后恭之事,乃是平常,换我与劳堪异位而处,可能作得比他还不堪。“

    陈济川没料到林延潮说得如此坦白,也是一愣。

    “那老爷的意思?”

    林延潮想了一番道:“这上控之事,自有御史刑台大理寺处置,我乃翰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何况此信上语言不详,所列罪证多是捕风捉影,不足为信,我看实在是可疑。“

    陈济川点点头问道:“那既是如此,老爷就将此信交给劳巡抚,就说有人诽谤朝廷命官,请他处置。我们也可落个人情。“

    听陈济川的话,林延潮失笑道:“更不可,人情不是这么落的,平白送信反成了要挟。“

    此事就这么被林延潮按下,过了几日,林延潮上京的期限到了。

    到了这日,劳堪,舒应龙等几位大员都分别前来相送。

    左布政使舒应龙不过逗留片刻就走了,并送了林延潮两百两的程仪。舒应龙前脚刚走,劳堪后脚也是到了林延潮府上。

    一省巡抚,布政使两度驾临林府,对于林家上下而言,这是多有面子的事。

    宴上酒过三巡,劳堪屏退左右与林延潮道:“本院自到福建为官以来,深感地方不靖,多有乡绅鼓动愚民闹事,实为头疼,不知林中允有何教我?“

    林延潮道:“制台言重,下官深感为官不易,恰如治理一方,政令下达,不论乡人贤蠢,总有人喜,总有人恶。难道我等为官因怕这怕那,就不事功了吗?依我看来,为官者,就是要不怕得罪人。“

    “说得好,“劳堪拍腿赞道,“朝廷里能多几个如宗海这般的识大体之人就好了。“

    林延潮没有半点得色道:“不敢当,这不过是下官一点浅见,总制为官多年,下官还要向总制多学才是。“

    劳堪又道:“不过宗海虽这么说,但总有人散布不利言论,到处说本官坏话。宗海,到时若是有这等小人向天子进言,你要帮我多分辩一二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总制稍等,我给你取一物来。“

    说完林延潮去了书房,将那封控信取了放在劳堪面前。

    劳堪见了此信,狐疑道:“宗海这是何意?“

    林延潮道:“本不欲给制台过目的,但既有小人作祟,就要将他绳之以法,故而将此信给制台一睹。“

    劳堪听了林延潮的话,将信拿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将信重重拍在桌上,碗碟一阵乱响。

    “此真捕风捉影,无稽之谈,表面欲害我,背后实欲害相爷。“

    林延潮看着劳堪动怒,微微笑着,然后在一旁劝着。

    劳堪发了一阵怒气,然后对林延潮道:“幸亏天子身边有宗海明辨是非的近臣,否则真成曾参杀人了。“

    林延潮笑着道:“下官惭愧,天子明鉴万里,自不会冤枉制台这样的重臣才是。“

    劳堪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喝了几杯酒,劳堪起身离去。林延潮将劳堪送出府门之外。

    临行时劳堪对林延潮道:“宗海是个聪明人,此去京师必鹏程万里,到时候本院也唯有瞠乎其后了。“

    然后林延潮目送着劳堪坐上巡抚的八抬大轿。

    林延潮正要回府,这时一人来至道:“小人乃巡抚衙门的听差,抚台大人知中允老爷上京路上多有花费,特送上程仪。“

    林延潮听了收下礼单,看了一眼,然后对听差笑着道:“烦通传一声,多劳制台挂心了。“

    林延潮回到府中,将礼单递给陈济川道:“这笔钱你拿之寻一个可靠的银庄存起来。”

    陈济川接过礼单看了一眼,顿时倒吸一口气凉气道:“老爷,抚台竟给了纹银两千两,还是现银。“

    林延潮淡淡地道:“较他乌纱帽而言,这钱不贵。“

    陈济川听了笑着道:“看来老爷这人情得售了。“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道:“并非是得售,而是劳抚台他自作聪明罢了。“

    陈济川听了林延潮的话,却不懂林延潮说得‘自作聪明’指得是什么。

    此刻巡抚府中。

    劳堪甚是疲倦地坐在太师椅上。

    “老爷,徐,陈两位师爷到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按肩揉背的几名侍女退下。

    两位师爷抵达后,劳堪示意二人关上了房门。

    师爷察言观色问道:“东翁今日试得如何?“

    劳堪疲倦地将信封丢在桌上,道:“总算这林延潮他识得时务,看来他不是那等在天子面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