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文魁-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林延潮心想就随意写一篇平平的文章应付过去就好了,自己马上雇船南下回家省亲,才是眼前的正经之事。

    这样的应酬文章,林延潮在翰林院里可是没少写。自己中状元后,宫里太监,以及很多官员来求自己写文章,想要拿来作为墨宝,藏于家中,留之家人。

    初始时一两个如此尚好,但人多了来求,林延潮也是招架不住。

    久而久之,林延潮也是被锻炼出来了,这样应景对付的文章写得也很顺溜,简直是提笔就有,如此就叫应酬之作。后来有了孙承宗捉刀,自己就更不费什么脑力了。

    于是待林延潮准备腰提笔磨墨时,却眉头一皱,转过头看正在奋笔疾书写个不停的华传芳。

    原来摆在林延潮面前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少了一样。没有墨水叫林延潮怎么写?自己满腹经纶,也不能咬破手指写血书吧!

    于是林延潮只能搁笔,双手按膝而坐。

    左右的人都在那写文章,林延潮这个样子就有点呆头鹅了,仿佛江郎才尽,酝酿不出文章,要交白卷似的。

    眼下半柱香过去了,在场之人都是提笔了,唯有林延潮枯坐原地。

    这时但见华传芳将笔一投,双臂的袖袍长长向后一甩,然后将卷子拾起递给身旁侍女,侍女第一个将文章交给陈知县。

    这华传芳为何第一个交卷?

    林延潮想来此人附庸风雅,文章都是买来充门面的,此刻上场,早就请人代写了,自己只需默写一遍就好,当然是第一个交卷的。

    当然看了这一幕,若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华传芳是才思敏捷呢。

    华传芳后,其余士子也是陆续将文章写好了。

    一炷香后,其他人都是交稿了,场上最后只余下林延潮一人。

    林延潮也是笑了笑,拿了面前这张白纸递给了身侧的侍女。这侍女抿嘴一笑,将林延潮白纸递上。

    由于是侍女转手,陈知县没看是林延潮所交的,但他看到是一张白纸时,也是眉头微微拧起。

    当然了,这是文会,并非科举考试,交白卷也是无关紧要,但这里三吴名士汇集,如此场合写不出文章来,交了一张白纸,那可真有负名士之名了。

    陈知县本着给人留情面的原则,也不说破,将林延潮的白纸放在最末,而是与一旁陆翁一并谈论起文章来。

    这文章排在卷首的,当然是华传芳的。

    于是陈知县第一个念起华传芳的文章来。华传芳笑了笑,左右顾盼了一番,然后挺直身子,显然对自己的文章极有自信。(未完待续。)

四百九十章 以情动人() 
陈知县拿着华传芳的文章读了起来。

    因是小品文,所以篇幅很短。

    但听陈知县念至……余生钟鼎家,向不知稼穑。米在囷廪中,百口丛我食。婢仆数十人,殷勤伺我侧。举安进罋飨,疱人望颜色。喜则各欣然,怒则长戚戚……

    念完后陈知县对陆翁道:“此文似自述之文,却尽显富贵风流,此文陆翁以为如何?”

    听陈知县夸奖,华传芳心下得意,这可是他费了两百两从人手上买来的文章。

    陆翁看了一眼道:“风流,富贵是有了,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文章也是一样,此文道尽富贵,却不见回转,终是可惜了。“

    华传芳听了陆翁的话,顿时不快,他本是想凭此文,一鸣惊人的,但眼下只能应了一句,陆翁说得是,晚生受教了。

    不过除了华传芳,在场士子都从陆翁的一句点评中,或多或少地悟出些什么来。

    林延潮也是点头心道,此人真乃名士,自己不可自持才华,小看天下英雄了。

    陈知县念完华传芳的文章,又举了数人文章来念。

    陆翁摇了摇头道,此文太繁,趋步于古人。

    被点评的士子当下不服气地道:“陆翁,李西涯曾道,文必有法度,然后中谐音度,如方圆用之于规矩,古人用之,非自作之,实天生之。

    陈知县肃然道:“求学不可株守俗见,死于古人语下。你这文章趋于古人并无不可,但却又未得其髓,实是画虎不成。“

    士子听陈知县与陆翁都这么说了,只能称是。

    袁宏道听了不由露出得意之色,看了林延潮一眼,那分明是道,你看我说得不错吧,复古之流已是不兴盛了。

    林延潮心道,是啊,小品文崇尚闲适写意,那等模仿古人的骈文看似绮丽,但大家眼底,越来越如同抠字眼写就一般。

    下面陈知县又是读了陈继儒,王衡,董其昌,袁宏道的文章。

    到了这里,陆翁方才露出了些许欣慰之色。

    众人心道,果真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这几人都是吴中出类拔萃的才子,难怪他们的文章能得陆翁青眼。

    陈知县笑着道:“看来此次文会魁首不出这几篇之内了,袁中郎还是逊了几分。“

    陆翁点点头道:“其实袁中郎这篇也是不错了,少了火候,再锤炼一番,可成大器。“

    袁宏道听了大喜,当下拜道:“多谢陆翁。“

    陈知县然后向陆翁问道:“以陆翁看,三人的文章谁能分个高下?“

    陆翁听了摇头道:“难,难。“

    陈知县笑着问道:“莫非是三人不分伯仲,陆翁觉得难以评高下?“

    但见陆翁抚着胸前的白须道:“非也,只是感叹国朝文章垂世百年,连王凤州都不再拘泥于复古之见,可见此路已是走到尽头,眼下已是到了求新求变之际,百年一革之局,到了而今,若不能再进一步,我等又唯有退回去了,等于走了回头路了。“

    说到这里,陆翁看向手中的几篇文章。

    众士子瞬间都是读懂了陆翁话里的意思,这三人文章虽好,但格式上没有新意,还是在重复古人的路数上。

    众士子都感受到陆翁胸中之情,画舫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凝重。

    就在这时,就听陈知县突然一笑道:“陆翁,又发千年之忧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当今文坛自王凤州后,难道没有出类拔萃之人吗?我看不说当今天下,就是此船内,也可有继往开来之人。“

    陈知县这话说得,众士子们是又羞愧,又是欣喜。

    陈知县这么说,是说船中有人,可继承王世贞衣钵,领袖当今文坛的。这个梦大家想想也就可以了,若真的以此自居,恐怕会被天下人笑话。

    陆翁闻言笑而不语,这意思就是反对了。

    陈知县见船中无人信他的话,不由露出神秘的微笑。

    此刻众人文章都已差不多已是点评完了,只余最后一篇,于是陈知县将最后一篇抽出,放在眼前。

    白纸???

    陈知县瞬间是懵了,这,这,此人交白纸为何?

    不对,此人才冠当世,不可能写不出文章来了,此举必有深意。

    莫非他是借这白纸说文章之道,不错啊,文章之道,至简亦是至繁,岂不闻大英牺牲,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大方无隅。

    他是借白纸告诉陆翁,真正的文章之道,并非崇古,也非在求变,更不是在出新,而在于至简至要。

    原来如此,这就是大辩不言啊。

    陈知县一瞬间脑补了无数。

    “县尊?“

    陈知县环顾左右,却见别人都看着自己拿着一张白纸发呆的样子。

    “又或许我是认错人?“

    陈知县心底如此想着,拿着文章问道:“这白纸何人所作?“

    此言一出,华传芳露出了讥讽之色。

    片刻后,一名坐在墙角的士子拱手施礼道:“是在下写的。“

    陈知县问道:“为何一张白纸交来?“

    “因为没给墨。“

    陈知县听了差点跌坐在地,什么大英牺牲狗屁。

    陈知县顿有些着恼问道:“这是为何?“

    这时华传芳起身道:“回县尊的话,是我的主意,此人冒充侯官生员,招摇撞骗,混进文会中,却被我揭破。我本希望他有羞耻之心,自行离开,哪知此人厚颜留下,赖在此出名,故而我才不给墨。“

    陈知县斥道:“岂有此理,我等又不是眼瞎,文章好坏看不出吗?你如此做,实是心胸狭隘,不容他人有出头余地。“

    华传芳被陈知县训斥心底大怒。不过他家颇有资财,一个钱塘知县,也不是真惧。

    于是华传芳道:“文会中都是名士,岂可鱼目当作珍珠,再说我也是只欲他不打扰县尊和陆翁罢了。既是县尊不信,不让当堂一试,看看他的才华是否能为一名生员。“

    华传芳这话也是令陈知县一呛,不过陈知县细想,也是生怕自己认错人了,故而不敢确认。

    于是陈知县向林延潮问道:“你。。阁下,可是侯官生员?“

    林延潮道:“确乃侯官生员。“

    “胡说,若你真是生员,那么周先生,怎么没见过你?“华传芳质问道。

    林延潮听了道:“我曾是侯官生员,但现已不是了。“

    听了林延潮这话,众人都是恍然,除去生员身份,要么是考中了举人,或入国子监,要么就是学业不合格或者是犯了什么错误,被督学罢了生员身份。

    这对于一名秀才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不过此人虽曾是生员,但现在继续用生员身份,却是他的不对了。

    却见陈知县却了笑着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华传芳却是冷笑两声道:“真无耻之尤。“

    这时陆翁道:“若是有墨给你,你可当堂写出文章来?“

    林延潮道:“可以。“

    陈知县立即道:“既是如此,我给你笔墨,当堂写一篇来。“

    林延潮听了笑了笑道:“古人有云,读其文如闻其声,闻其声如睹其人。眼下在下在此,就不必那么麻烦,索性直念给大家听好了。“

    陈知县惊喜道:“状。。不,阁下不用打草稿?“

    “在下作文章,从来都是落笔之后,不易一字!“

    不易一字,好大口气!

    众士子都是震动了,不易一字,那不是说写出来的都是登峰造极了,不用改了。

    董其昌与陈继儒低声地道:“宗海太狂妄了。“

    陈继儒笑着:“不是狂妄,是狂捐,宁为狂捐,不为乡愿。“

    陈知县笑着道:“那阁下就念来,本官洗耳恭听。“

    众士子们听了也不服气,也是露出认真的神色,一会挑林延潮文章的毛病。

    但见林延潮道:“此文乃是前几日与袁中郎一并共游西湖所得。。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林延潮一边念,众人一边听。

    众人乍听来这文章,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仿佛在叙事,说一人的游记。但偏偏如此情真语直的文章,能从这一字一句里听出作者雀跃的心情。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听到这里,林延潮这寥寥几句,却是语浅情深。

    “。。。。余游西湖始此。晚同中郎渡净寺,觅其兄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陈眉公帖,眉公同学王蘅芜至,湖光山色,一时凑集。“

    众人听完这文章,良久不语,文章听来平平无奇,就是老妪也是能听得懂。

    但听过之后,众人都不约而同生出悠然闲适之情。

    往日这等山水文,都是极尽词藻,用各种华丽难懂的文辞,渲染山水之美,但是本文却剑走偏锋,短短几个字,几句话,以景写情,令读文之人与笔者一并酣醉。

    文章到了这一步,仿佛又推开了一窗户,众人不由觉得,文字简单繁复并不重要,在于能不能真情动人。(未完待续。)

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盗名() 
虽说林延潮不过是一名假冒的生员,但在场之人的品味和见地都还是在的

    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同样一首诗,若是苏轼读来,众人还未拍案叫好,先是一波脑残粉簇拥而来。或是一名草民读来,一群人还未听完,就迫不及待狂喷。

    明朝的读书人,士风犹纯。

    本来陈知县一篇文章念完后,众人都是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但此刻连舫上仿佛是时间停顿了一般。

    连舫上众人听完林延潮的文章,有的回味慢慢品着,有的则是缓缓颔首,有的则是轻轻击节,似想要把林延潮的文章,谱作韵词。但却还是有那么几人是表示不信服的。

    华传芳胸无点墨,纯粹是附庸风雅,来文人圈里想要沾别人光的。

    此刻他听了林延潮的诗后,嘴角流露出一抹讥讽之色心道,此文平平无奇嘛,没有一个自己没学过的字,没一个自己听不懂的词,几乎就如同白话一般,言语十分浅显,这样的文章也能叫作好文章,简直是笑话!

    华传芳听完不动声色,想要先看他人怎么喷林延潮此文,自己再推波助澜,但等了一会,但场上却是一片寂静。

    无人说坏,同时也无人说好。

    此刻华传芳也不敢起身讽刺,第一个引导舆论方向,这里有陈知县与陆翁在,文章好坏,岂是他能论断的。

    陈知县这时没有多说,对一旁之人问道:“可有人摘抄下来了?”

    “有。”

    一名士子方才已是摘抄好文章,递给了陈知县与陆翁。

    二人又重新读了一遍了,众士子又听了一遍,皆是心有所感。

    陈知县道:“陆翁,此文学生读来,仿佛有冬日围炉品茗,夏夜柳堤信步之闲适。”

    陆翁点点头,华传芳听了恨得牙痒痒心道,此冒充生员之人的文章也能得如此评价。

    这时一名士子起身道:“县尊,侍生有一言不解,还想请教。”

    陈知县道:“但说无妨。”

    这士子道:“此文既不见闳大雄整,也不见神简气逸,弟子读来文辞流俗,唯有闲适二字稍值称道,这样大俗的文章,如何能登大雅之堂呢?”

    陈知县道:“未必唯有文采斐然,才是好文章。此文胜在不事雕琢,不拘格套,偏偏言语易懂。”

    听这士子反对,华传芳在下面几乎要为他拍掌叫好,但也希望他不被陈知县这两句话给压倒了。

    果真士子仍是不信服道:“县尊说若言语易懂,也能为好文章,那么市井农夫不也能出口成章,要我等文人操笔何用?”

    “礼卿,休得胡言!”

    陡然一声怒叱传来。

    那士子听了吓了一跳,见这一声怒叱是由陆翁所出,当下十分惊恐。

    这士子名叫袁可立正是董其昌的同窗,也是陆翁的弟子,见受业的恩师训斥,袁可立当下跪在地上请罪道:“恩师。”

    陆翁怒气稍缓,环顾左右道:“当年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一言,姿致无限,这等文辞,有何难为之,但此中意境,老夫纵读了一辈子的书,也是写不出的。尔就以为大雅的文章,就不能大俗吗?”

    袁可立听了当下道:“恩师,弟子错了。是弟子先存了轻蔑之心,故而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陆翁道:“尔学未信,责你半年里,不可出门一步,在家读书。”

    “是,恩师。”袁可立一句怨言也没有。

    不过陆翁这么一斥袁可立,众人方才心底的疑惑,也是得到了印证和肯定。

    身为陆翁得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