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十分无奈,只好又来到唐正房间门口,轻轻敲了敲门,“殿下休息了吗?”
“谁啊?”唐正问,他对于婉儿的声音不怎么熟悉。
“我……我是方静的丫鬟,婉儿。”
“哦,稍等一下。”唐正起身穿了衣服,走到门口将门给打开,“怎么了?”
“殿下,我家小姐,要走……侍卫不让出去。”婉儿一副怯生生的样子。
唐正皱起眉头,“走?她要往哪儿去?”
“到外面住。”婉儿把头低了下来。
唐正想了一会儿,将院子门口的女侍卫喊了过来,“你带五十名侍卫,全都要女的,跟着方静。把城内最好的酒楼包下来,让她住过去,你们负责安全问题,去吧。”
“卑职领命。”
“婉儿,你回去告诉方静。镇平县我们不会久留,所以没必要去置办大宅子。她要是想回来住,就回来住,不回来在酒楼住着。什么时候回京城了,再让她回永安殿住。”
“奴……奴婢遵命。”
唐正已经很仁至义尽了,他也明白,这场婚姻,方静属于牺牲品。
既然她不喜欢自己,唐正不去勉强,不想住家里,那就搬到外面住。
现在唐正不像刚穿越过来那会儿,看见美女就厚着脸皮往上凑,娶了四个大美女,对美女的免疫力自然就下降了不少。
当然,最初要的原因,还是唐正不太喜欢方静的性格。
太傲了,又太高冷。
一般的姑娘,你追人家,最起码人家还能给你一个进度条不是。
可方静属于那种没有进度条的,你再使劲追,人家进度条永远都是零。
让你判断不了,她到底是对你有意思还是没意思。
时间久了,热头褪去,自然便敬而远之。
唐正回到房间躺下,凌天娇便主动抱了过来,将自己脑袋贴在唐正的胸口。
“夫君,你说方静这个女的还真奇怪,大晚上的说出去住就出去住,还真是娇生惯养呢。”
“千金小姐嘛,脾气都倔。”
“也没有吧,清寒姐姐的脾气就蛮好的。”
“那是你没见她倔起来的时候,一百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话倒是实话,要不然当初苏清寒也不会倔强的想要投河自尽了……只不过苏清寒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很理性的。
“那夫君打算怎么办?”
唐正轻轻叹了口气,“再说吧,看她的意思了。娘子,我们再来吧。”
“啊?还来?不要了,清寒姐姐要是知道了,又要说我了。”
“怕什么,你不说我不说她哪里会知道。”
“说的也是,那来吧。”
姑娘,你这么干脆直接,真的好吗……
翌日清晨,唐正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看见豆豆弯着腰往地上撒东西,嘴里还叫着,“咕咕咕咕……”
两只老母鸡不停的低头去啄地上的食物。
唐正微微皱起眉头,“豆豆……这老母鸡怎么这么眼熟呢……”
“啊?殿下……你起来了啊。”豆豆吓了一跳,担心唐正知道自己没有杀昨天的两只老母鸡以后会怪罪自己。
唐正笑了笑,“行了,养着吧,回头我让人再院子里盖个鸡圈,再多买几只来养。早饭就不用准备我的了,我去公堂了。”
“嘿嘿……知道了,谢谢殿下。”女人对于小动物似乎都有比较泛滥的同情心。
不过相对于养小鸡,唐正倒是更加喜欢养狗……哎,等等。
唐正忽然想起来,以前看新闻报道,M国那边养老虎是合法的。
M国私人老虎宠物的数量,是全球野生老虎数量的两倍。
什么养狗养猫跟养大喵相比简直弱爆了有木有!
根据统计,M国养老虎三十年,导致人死亡的事件只有二十人。而有些恶犬,每年伤人事件都不计取数……从数据上来看,养老虎似乎还挺安全的。
就是不知道这老虎该怎么养?
而且宣朝也不知道有没有老虎,反正唐正迄今为止还没有具体去了解过宣朝动物的情况。
………………第五更了,熬不住了,睡了啊,明天继续五更,弥补一下今天没做到的六更,大家见谅。
本章完
第289章 修路吧()
方静在镇平县县城的酒楼安顿了下来。唐正给她安排的侍卫,她也没有拒绝。
再怎么任性,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这里不比京城,治安方面的问题自然很差。
自己长的又这么好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是极高的。
高傲的女人嘛,考虑事情总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来考虑的。
且说,方静晚上也没怎么休息好,到了酒楼,尽管对酒楼的住房环境不是很满意,不过也勉强将就了下来。
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
醒来之后,想起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不由得面红耳赤,骂了句,“该死!我就不该嫁过来!婉儿,我饿了,去给我买些吃的。”
然后起来洗漱。
身为右丞相的千金,洗漱也和一般家庭的姑娘不一样。
牙粉用的是皇宫贡品,胰子用的是西域的上等胰子,胭脂水粉什么的自然也都是上等。
她和苏清寒还不一样,苏清寒虽然也有这些好东西,不过基本上都是要出入公共场合,精心打扮时才会用。
方静不行,人家得天天用。
而且单单是洗个脸,都要好几道工序。先用毛巾蘸了温水,敷一会儿,再涂上专门调制的去污粉,平躺下来等个几分钟。
而后洗去去污粉,再用温毛巾敷一遍。
涂上保养品,再养一会儿……
总之,光是早上洗漱都要花半个多时辰的时间。
所以她的皮肤才会那么好。
面膜这种东西,其实从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而且人们也已经懂得将珍珠磨成粉,加上白玉和一些中药,调成药物敷在脸上。
宣朝自然也会有。
据说美白效果还不错,只是那个时候的面膜含有的成分,如果长期使用的话,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害。
因此,苏清寒这种懂医术的,对于面膜的使用,还是很谨慎的。
且说婉儿在酒楼买了吃的,本来唐正给的是有钱的,不过方静不想用,她自己有钱。
是啊,右丞相的女儿,怎么可能没钱?而且还是第一绸缎庄的掌柜呢。
镇平县的消费也不高,婉儿让酒楼掌柜把最好的给做出来,结果总共花了不到一两银子。
要知道,在京城,方静一顿饭都要五两起步。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酒楼做出来的饭,方静没胃口。
且不说好吃不好吃,光是看着都没什么食欲。
索性让婉儿到街上给她买点心吃,最起码点心还看起来还能好看一点。
且说唐正这边来到县衙公堂,继续处理斩首李豪申遗留下来的问题。
尽管很多事情已经吩咐下去,但是下面的人去办的事情,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统一征求唐正的意思。
你比如李豪申的家眷问题,基本上大部分家眷都是愿意离开李家的。
按照唐正的安排,她们会被暂时收留,等以后农场建设好以后,就到农场进行工作。
可下面的人也不敢擅自做主啊,你收留到哪儿去?
住客栈吗?这可是要花银子的。
但凡是牵扯到银子的事情,他们都无法自己做主。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唐正也很头疼。
主要带过来的都是侍卫,也不懂得治理县城什么的,加上以前县衙的人早就跑了。
要不然唐正还能选出来几个人,帮他处理一下公务。
好在镇平县现在还比较好管,之前李豪申在的时候,百姓们心中基本上是没有法治概念的。
张三家被偷了,李四家斗殴啊,王五家闹事什么的……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没有会报官。
有时候就算是发生了命案,都是李豪申手下的人处理。
唐正这边刚刚让人公布宣朝例律,在百姓中间还没有传开。
就算是传开了,也需要一定时间去接受。
等到以后百姓们告官的时候,才需要断案,不过那个时候,唐正或许早就离开镇平县了。
当县令其实是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并不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没事断断案,喝喝酒。
要是有贪官污吏,还能不惧奸邪,斗一斗贪官污吏。
现实情况下,你往公堂上面一坐,光送上来的材料就够你看一上午的了。
长此以往一下,非要得个颈椎病,腰间盘突出什么的。
按理说唐正是可以去请教苏清寒的,苏清寒本就是宣朝人,以她的聪明才智,处理镇平县的公务,并不算难事。
不过唐正认为,这对于自己来说也算是一种锻炼。
虽然看过很多史书,知道很多比较先进的政策,但是从来没有实施过。
有些东西你必须自己亲自实验了,才能知道这样的政策是否符合宣朝的情况。
就像男女平等的思想,真的适合宣朝吗?
别说男女平等了,就算是你敢提倡阶级平等,估计就要被人给灭掉……
很多先进的政策,不是说你拿过来,就能够实现的,必须像摸石头过河一样,慢慢来。
好在唐正的身份是皇子,即便是错了,也有机会能够改正。
如果穿越过来是个平民,你提出一个政策先给当权者,结果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能穿越生涯就要到此结束了。
“殿下,之前李豪申手下的民兵聚在一起,无事可做,时间久了,恐生事端。”侍卫进来通报。
原本几千名民兵,都是跟着李豪申吃饭的。
现在李豪申死了,他们没饭吃,自然想重新寻个差事。
值得一提的是,当民兵是不给银子的,李豪申只是管他们饭吃。
镇平县本来就穷,工作岗位也少,很多人吃不起饭,听说李豪申那里管饭,就过去给他当民兵了。
唐正看了看镇平县的地图,皱起眉头思考了一会儿,用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
“既然如此,让他们去修路吧。镇平县之所以穷,是因为交通不便,四面环山,只有山路可走。
如果能修一条宽敞的路,过往的商客,也会愿意在这里落脚。几千人,挖个山头,足够了。
传令下去,招募工人修路,每天管饭,待修成以后,每人再奖励五两银子。另外,你派五十人去京城买些凿山的工具来,那么多人,就算是把镇平县给买空,也凑不出来那么多工具。”
本章完
第290章 镇平县的改变()
这条路唐正还是打算修土路,如果修水泥路的话,耗费太大。
就算工人够,光是生产那么多的水泥,都要几个月的时间。
当然,最重要的目的还不是修路,而是凿山。
来镇平县的时候,唐正观察过,入口处的山虽然是石山。
但是下面有一部分还是土山。
也无需开凿太多,只需要将下面的山体挖出一部分出来,供四辆马车并行的宽度就刚刚好。
修路方面,沿着镇平县县城,沿着南北修一条官道,和外界的官道接壤。
宣朝是有官道的,跟现代差不多,宽度够宽,两旁栽种的也有树木。
唯一不同的是,宣朝除了城池内的道路是用青石铺砌以外,城外的官道都是土路。
自前前前前前朝,第一位皇帝以京城为中心,下令修筑直通全国的道路网以后。
以后每个朝代,都会根据自己国土的规模,进一步加修官道。
不仅仅是直路,栈道,驿路……
这些到宣朝的时候,已经发展成熟了。
作为中央集权的宣朝,如果连路都不修,还怎么掌控全国呢?
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修水泥路这种技术,如果有的话,水泥路肯定早就遍布全国了。
而水泥这种东西,唐正打算留到自己封王以后再开始使用。
将蜂窝煤做出来,自然也是为以后的建筑材料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内,唐正一直在忙着处理公务,有时候都要忙到深夜。
苏清寒于心不忍,便主动提出帮他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
按照规矩,后宫是不得干涉朝政的,即便是小县城也是如此。
不过,唐正不在乎这个,现在确实需要人来帮他。
有了苏清寒的帮助,事情就变的容易一些。
有争议的农田要重新划分,商人的政策要重新制定,水利工程半年前坏了,也要重新修。
城内缺少士兵还得重新招募,加强城防建设……
总之,当一个县令,可是要管理镇平县的所有事情的。
秦有容帮唐正分担了招募士兵的事情,朝廷派过来的侍卫,最后还是要调走。
得给下一任县令留下一个完整的城防系统。
何时巡逻,何时换班,每次巡逻要多少人,每个人俸禄多少,看到紧急情况要如何处理……等等等等。
这些细节方面的规矩都要一一制定出来。
百姓们对于镇平县城的变革,并不是很在意。
李豪申被杀,他们虽然高兴,毕竟种的粮食,只有交一部分给朝廷,剩下的全都可以留下。
每年都能有余粮。
但是,再怎么高兴,也没有到欢呼雀跃的地步。
他们只是觉得,这个新来的县太爷,频频颁布政策,像是一个认真做事的官。
不过具体成效如何,还要看以后的情况。
忙起来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五天就过去了。
这五天内,镇平县城发生了很多的改变。
大早上,秦有容会领着新招募的官兵晨跑锻炼。
城门口也开始出现守卫,不过还是朝廷的侍卫担任。等到这些官兵训练的差不多了,再让他们来替换。
夜间也有了巡逻的队伍,举着火把,没事儿就在城中转悠。
除了巡逻队伍,打更的更夫,也重新安排了一下。
晚上两人一组,每隔一个时间,就在城中敲几下锣,高喊,“两更天啦,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好在镇平县县城不大,八个人就够了。
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东西南北的区域。
京城就不一样了,京城的更夫要数十人才够。
传达宣朝例律的人,落到了城中教书先生身上,没办法,识字的人太少了。
几位教书先生,只好利用空闲时间,走街串巷,把例律读给大家听。
主要是唐正给银子啊,只需要读给别人听听,就能够赚银子,对于他们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修路的工程,也动起工来,总共三千余名工人,分成两批,各自从南北不同的方向开始修。
这几天内,城中偶尔出现闹事的情况,肇事者被抓起来狠狠打了一顿,以儆效尤。
赌场也被查封了,这不仅仅是宣朝的例律,也是唐正下的命令。
因为赌博很容易带坏一个地方的风气。
但是这种事,你全面禁止,是禁止不完的,更何况宣朝通讯那么落后,也不可能监管到全国。
现在除了京城没有赌场以外,剩下的地方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
宣朝对于设赌的惩罚,不算严厉,仗五十,没收家产。
而历史上关于赌博处罚最严厉的,莫过于北宋时期,设赌是直接会被砍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