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崛起- 第5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比例上看确实不多,但是不要忘了,这是战争时期,原本用于维持国民生计的一大部分运力都被用于军事运输了,这可不是涨了一点半点!光想想几百万大军、装备、人员和补给从乌克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地区源源不断的运往千里之外的前线你就可以想象运输的难度有多大了!

    按照俄国人自己的统计,如果抛去军事运输的话,俄国目前能够用在民间运输的运力最多也就只有开战前的一半!这意味着什么?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到了冬天,圣彼得堡需要烧煤。而煤炭从顿涅茨克到圣彼得堡的话,运量减少一半的话,那么意味着至少8成以上的家庭会因为煤炭不足而渡过一个严冬,什么?你说这个比例不对?

    这又是你不懂了吧,不要忘了民间运输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生产需要!而生产需要是刚需!是绝对不能请以削减的,所以真正倒霉的只能是老百姓,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的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极低,而国内生产虽然可以继续,但是也到了危险的边缘,这种生产的下滑是不可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政府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来修缮基础设施,而所谓的产能扩大都是压榨别的非战争领域获得的,而这样做终归有一个极限,极限到了,也是俄国人挂掉的时刻!

    不要以为只有摧毁一个国家的军队,或者占领一个国家的首都才能毁灭一个国家,长时间的消耗对于那些国力并不强的“虚胖”国家来说同样十分致命!1战俄国能耗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而2战苏联没被耗死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俄国人并不傻,实际上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库罗帕特金给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呈文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如果战争在今年没有一个明显的转机的话,那么面对同盟国在东线的推进,我们将无力阻止,他们将像压路机一般碾碎我们的防线,然后向着俄国纵深推进,俄国虽大,但是可以退让的地方并不多!不是因为我们身后是圣彼得堡,而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力都被战争耗尽,乌克兰再肥沃的黑土地也无法自己长出粮食,更无法直接跑到士兵们的碗中。而军工产能提升有限,敌方摧毁的速度比我们生产的速度还要快,即使离我们的核心区域还很遥远,我们依然会失败。”

    其实尼古拉二世不知道的是,在之前的草稿中库罗帕特金甚至提出了和德国和谈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最终没敢在正式文本中写出来,但是作为一名一线将领,他知道,俄国陆军如果自己支持的话,感觉活过今年也许可以,但是绝对走不出明年!

    所以,目前俄国军方的思路很明确,那就是,首先守住目前的战线,全军进入防御状态,波兰方向不再打进攻,进攻战一方面是消耗大,另外一方面是打不过。。。。。。。。其次,在罗马尼亚方向发动一次攻势,目标不是说帮助罗马尼亚复国,而是为了策应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行动!他们已经把这次英法发动的战役看成了一根救命稻草!这也是库罗帕特金在呈文中提到的所谓的转机!

    甚至可以这样说。俄国人憋了一个冬天准备开春在罗马尼亚玩一波大的,然而悲催的是,等俄国人准备开大招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准备玩一波更大的!而更为悲催的是,原本准备开春行动的英法联军,因为日本舰队的意外损失而被迫拖延计划。。。。。。。所以,俄国人目前很尴尬啊!

    俄国人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波兰,然后拉平战线,更好的进行蹲坑防御,但是这个计划在进行数次推演之后被认为是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波兰地区有5个俄国集团军,这5个集团军如何撤离呢?别告诉我直接坐上火车就走了,即使在德国人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想要把这些部队和装备从前线撤下来需要的时间至少是2个月!那么好了,如果德国人事先发现的话,选择强行突击,俄国人的撤退恐怕就会转化成溃退。。。。。。。这是典型的只要行动就输一半啊!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拉平防线的话,那就等于放弃了整个巴尔干地区,不要说塞尔维亚的死活了,到现在俄国人根本呢不关心,这样做对整个战局最大的影响就是俄国根本无法策应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行动,毕竟你现在还掌握一个南下的桥头堡,可以发动牵制性攻击,但是如果一旦撤回去,那么桥头堡都没了,你还怎么进攻?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332章 手足无措的俄国人 2() 
而第三个问题就是,你把战线拉短了,节省了大量兵力,然而对手也把战线拉短了,同样拥有数量巨大的机动兵团!英法两国在西线可以抗住德国人的进攻是因为拥有强悍的工业生产能力!拥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和重炮,而俄国人呢?连机枪和速射炮都不够用,所以,俄国总参谋部推定,如果拉短战线的话,那么俄国军团依然无法抵御对方的进攻!

    那么好了,在这种一旦同盟国进攻,自己肯定守不住,自己撤退同样守不住的情况下,俄军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硬抗着,通过巨大的牺牲和损失死死拖住对手然后逐渐后撤拖延时间之外,俄国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和英法盟友商议,希望后者能拉自己一把!

    现在时间是2月份了,按照原来的计划,最晚英法应该在3月中旬,也就是一个月后发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但是因为日本海军许诺的两艘快速战列舰无复到位,同时伴随的日本陆军也死的七七八八了,所以整个计划被拖延,在3个月之内,日本海军是不会派遣新的战列舰了,但是没关系,英国皇家海军可以考虑暂时派遣一个战列舰分队补上这个缺口,当然,代价也是明显的,这段时间皇家海军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港口中,在飞机、水雷阵和潜艇的保护下蹲坑。

    但是损失等到陆军和技术装备可不是那么容易补充的,英法非常明白,德国西线陆军也休息了一个冬天了,在来年肯定会找个机会好好活动一下筋骨。所以,整个西线的英法陆军严阵以待。原本被派往达达尼尔海峡的军队大部分以殖民地军队为主,再加上日军组成了打击主力,然而现在,在主力不在的情况下,自然没法按照原计划行动!(不要看不起殖民地军队,澳新军团还是很猛的)

    于是,在好说歹说之下,在英法做中介,俄国人又给日本人提供了一批硬通货比的情况下,日本人终于决定再派遣一批陆军,用来补全之前的差额。不过即使这样这批陆军到位时间也拖延到了4月中旬,而因为日本舰队在印度洋的惨重损失,由此还造成了连锁反应,比如说希腊的犹豫,这让英法做好了采取“特殊措施”为希腊换个领导的准备,但是不管如何,整个战役将被拖延到5月初才可以进行!

    不过即使这样,俄国人一方面要求英法将攻击时间提前到4月底的同时,也确实在向南线调集部队,这个时候的俄国军团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全面进攻了,所以,他们只能在一个点进攻,试图通过不断连续而短促的进攻来拖延时间,他们这一次选择了奥匈军团中的匈牙利部队,而下一次,也就是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开始的时候将选择德国军队!

    老实说,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后,俄国军团也确实恢复了一些力量。至少他们把人员都补充的差不多了,而且还有所超出。火炮和机枪保有量在文件上看略有上升,但是至于具体可以动用的数量则存疑。

    俄国陆军已经认识到,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反坦克作战的话,他们就很难遏制对手的攻势,而使用单纯的牵引火炮以及掩体火力点进行防御又太过被动了,所以俄国人也学习对手,利用卡车搭载加农炮用于防御作战,不过因为3寸速射炮的存量也不够用,于是他们再一次从海军、仓库以及英国人提供的物资中筛选出来一批诸如6磅炮的小型火炮,本着先数量再质量的原则,试图阻挡德国人的装甲洪流,当然,具体效果如何,只能看战场情况了。

    空军也是有些起色的,从北冰洋航线运过来的其它东西也许很难立即抵达前线,但是发动机之类的还是很快的,所以俄国人用这些发动机重新武装了他们的空军,并且在波兰战区保持了一支大概有400架各种飞机的航空力量。

    然而因为之前损失了大量的飞行员,新手经验很少,所以战斗力比较低。而且俄国人似乎对于对地轰炸非常的执着,在进口发动机数量并不算多的情况下,他们依然生产了部分轰炸机。

    至于海军?埃森上将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被限制在芬兰湾内不许轻易外出,潜艇和驱逐舰的行动范围也大大缩水,这是因为德国海军在去年的战斗中表现的太彪悍了,公海舰队主力在和英国大舰队的对抗中屡屡获得优势,而斯佩伯爵表现也不错,在俄国人有英国轰炸机掩护的情况下,一战灭掉了俄国黑海舰队,而黑海舰队挂掉之后,俄国人实在不敢再把波罗的海舰队送上去。

    而且说真,因为之前陆军从海军手中调走了大量火炮,不少俄国驱逐舰、巡洋舰甚至是主力舰上的副炮数量都不够。。。。。。。王子从德国公海舰队筹集火炮是好借好还,而且相当一部分是从仓库,而非一线筹集。但是对于俄国海军来说,陆军拿走火炮的那一天起就没打算还回来。。。。。。。而且也绝对还不回来,这些火炮大部分要么被摧毁,要么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总之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在大战开始之前,俄国人的应对并不积极,而且以拖为主,这不能全怪俄国指挥官的鼠目寸光,更重要的是俄国的国力已经被透支,如果在去年的时候,俄国能果断选择收缩放心,放弃俄属波兰,那么现在的情况会好很多,但是在现在,损失了大量的有经验的官兵以及技术装备之后,现在即使意识到收缩的好处也有些力有未逮了。

    然而历史,或者说德国人并不愿意给俄国改正的机会,就在俄国人还考虑如何稳定战线,静待转机,英法正在准备那场已经被拖延的,期待打破局面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时候,同盟国东线军团已经整装待发,即将发动今年的第一次进攻战役!

    今天三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1333章 风暴前夜() 
1913年2月15日,火炮连续不断的轰鸣终于缓缓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在俄属波兰的西面和西南两个方向,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奥匈军团和承担佯动攻击的巴伐利亚军团发动了今年第一轮攻势!在火炮准备了1到2个小时之后,已经休养了一个冬天的德军踏着初春的积雪向着目标冲去。

    “德国人行动了,罗兹、托马舒夫等地都传来了求援电报,第三集团军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最外围的防线已经被突破,马卡洛将军已经开始逐次投入他的预备队。”在华沙,俄国前线大本营的中,担任总参谋长的博鲁西诺夫向前线总指挥尼古拉耶夫上将汇报了最新的战况。

    “我们来看一下沙盘,分析一下目前的情况。”尼古拉耶夫带着众人级部来到了巨大的沙盘之前,从沙盘上,众人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在的形式,经过一个冬天的整合,虽然前线的集团军数量降低到了5个,但是每个集团军的兵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一个集团军有30万上下的部队,这在开战之初是无法想象的。

    而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除了对方太强大,需要更多更高效的集中兵力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装备优先,虽然集团军的规模比之前普遍提高了6成以上,但是装备数量并没有相应的提升,如果依然保持原来的编制的话,那么装备会太过于分散的,火力集中化,是在重装备密度不够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把大量应该配属给下级单位的武器装备抓到上级,以求在关键时刻打出一波决定性的攻势,而代价就是,下级单位在和敌人同级对抗的时候会非常非常惨!

    目前,俄国5个集团军部署的形式是这样的,第一集团军的防御核心是东普鲁士,这个集团军的兵力并不强,大概只有28万人,但是在俄国人看来,却是最安全巩固的,因为这支部队依托了开战之前修筑的防线,而且这里虽然是平原,但是却有不少树林,容易通行的地方有要塞。依靠钢筋混凝土工事和里面火炮机枪,包括博鲁西诺夫在内的俄军高层认为,这里是安全的。

    然后沿着双方边界线部署的是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其中第二集团军兵力有35万人,而且他们装备较好,他们的位置恰好处于俄德对峙的部分,按照计划,是用于抵御马肯森的东普鲁士集团军,以及部分巴伐利亚军团。第三集团军处于后世的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线附近,这支部队兵力只有30万,主要作用是用于防御奥匈帝国,因为奥匈军团的战斗力表现的很差劲,所以,俄国人并不是很在意对手。兵力和战斗力略弱是肯定。

    逆时针环绕快一圈之后,在从卢布林到布列斯特以南地区,这里是俄国人另外一个重兵集群,这里整整集中了40万俄军,兵力处于俄属波兰地区5个集团军之冠!而且装备也是最好的,所有的师一级速射炮几乎满员,重炮的满员率也在7成以上!这支部队由库罗帕特金亲自指挥,甚至还配属了专门的空军,和俄国目前3成以上的卡车反坦克炮部队。

    之所以第四集团军能有如此强大的兵力是有原因,因为俄国人认定巴伐利亚军团的主力会在这个位置,因为去年巴伐利亚军团就是从这里深深的楔如俄军阵地的,而在冬季,利奥波德亲王又把罗马尼亚搞定了,多达至少6个师的兵力依然停留在这里,俄国人也意识到德国人可能从自己脑后这个位置狠狠再插一刀,所以,即使再困难的情况下,这里的守军依然是最强大的!这个巨大的编制完全可以称之为集团军群!即使历史上开战之初,对德国发动攻势的西北战线的两个集团军加一起也远不如这支俄国最后的精锐兵团!

    “这个集团军到现在为止居然还能凑出多达1800门的火炮,我真是小看俄国人了,我的压力并不小啊。”在德国的电报中,利奥波德亲王曾经这样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

    至于剩下的部队则被集中在华沙地区,作为整个战区的总预备队。这支部队的总兵力在25万左右,装备一般,位置靠后,由总司令尼古拉耶夫亲自指挥,是俄军在整个战线上最后的一根保险绳。而在俄国人的计划中,这支部队多半是用在对南线的支持上。

    “第三集团军面对的情况并不严重,最前面的防线被突破是正常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条警戒线,仅仅用于警戒。”尼古拉耶夫顿了顿说道。“在主阵地上,他们会被碰的头破血流。让第三集团军自己解决就好了。”

    “第二集团军的情况怎么样?”尼古拉耶夫随后问道。

    “很不好,马肯森的军团已经发动进攻,在大量坦克先导下,已经在我们的防线上打下了数个楔子。双方正围绕这些楔子争夺。部队预备队开始往前移动,希望可以将突破口控制住。”旁边一名军官说道。

    “很好,现在我们至少可以和对方打的有声有色,这很好。”尼古拉耶夫长出一口气说道。要知道,在去年的战斗中,德国装甲部队也许会被阻止,但是他们停下的脚步绝对不会再浅纵深,所以,虽然防线已经被打下数个突破口,但是尼古拉耶夫也必须用打的不错来形容。因为打的确实不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