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了300余人,加上缴获的枪支,因此尽管张作霖的队伍在这几场战斗中有一些伤损,但实力却比过去还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张作霖的部队中,却还有一批人对人民军产生了不满情绪,因为这几仗嬴得太轻松了,而人民军只有200多人,却要拿走一半的战利品,心里多少都有一些不高兴,汤玉麟就是其中的代表。。
虽然孙烈臣的那一番话道理充足,但汤玉麟心里还有些不服,道:“我们人民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仗着家伙好,如果我们有这些家伙,照样可以打得好。” 说着,他凑到张作霖、孙烈臣近前,压低了声音道:“老疙瘩,别看人民军现在对咱们不错,那是要用咱们剿灭其他的土匪,咱们可要多几个心眼,小心他们卸磨杀驴啊。不如咱们把这些人民军做了,把他们的迫击炮,机枪怎么的都抢过来,我听说大鼻子又要打过来,人民军要到哈尔滨去和俄国打仗,肯定顾不上管我们,那时在这整个辽东、辽西,还有那个绺子是我们的对手。”
孙烈臣听了,不由得脸色一变,左右看了看,身边的几个卫士都是张作霖的心腹,而且没有看到人民军的人,因此稍稍安心,赶忙低声道:“二虎,这话可不能乱说。先不说就是抢来了又怎么样?有谁会用,前几天我专门去问过刘连长,别看迫击炮的个头小,但用起来可一点不比大炮简单,少说也要训练2、3个月,机枪到是没有那么复杂,但刘连长跟我说过,机枪阵地的布置可有讲究,不是随便搁那儿都行,别看人民军用起来得心应手,要是落到咱们手里,还真不好说能有多大用处,再者说了,炮弹、机枪的子弹从那儿来呢?没有炮弹、子弹,把迫击炮、机枪抢到手里又有什么用啊。” 顿了一顿,又道:“而且你也不想想,人民军这200多人,如果真拉开了打,我们也未必打得过他们,就算是人民军要和俄国人打仗,要对付我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也就只用千八百人,就足以把我们给灭了。”
汤玉麟听了,一时也说不上话来。
张作霖道:“二哥,刚才那些话,你是从谁那里听到的。” 张作霖知道汤玉麟是绿林出身,没念过书,因此目光短浅,但他的为人却是颇为仗义,并不是搞阴谋诡计的料,刚才那一番话,肯定是有人对他说过。
汤玉麟想了一想,道:“对,这是前几天,库房的王家顺对我说的。”
张作霖点了点头,道:“二哥,这些话以后不要乱说,现在的时局不比前几年了,华东政府己经占据了东北三省,虽然说大鼻子、小鼻子都要打回来,听说连英国、法国也要参战了,但他们能不能打赢人民军还在两说,因此只要是华东政府在东北当权,以后不管是绿林、还是保险队都是混不下去的,所以说这次咱们能够抱上这条大腿,可并不容易啊。”
汤玉麟道:“可万一要是人民军被打败了呢?大鼻子、小鼻孑、英国人、法国人再回来,咱们又怎么办?我看还不如再等等,等他们把仗打完再说。”
张作霖摇了摇头,道:“现在咱们己经投靠了人民军,如果这个时候再反复,那么人民军会怎么看我们,如果他们真打赢了,还会再相信我们吗?而且就在一个多月前,马龙潭和冯麟阁也都和咱们一样,投靠了人民军,也就是比我们晚了一步;听说吴俊生、杜立三也在和人民军谈投靠的事情,他们可都没本等到人民军把仗打完了,因为那个时候就己经晚了。”
孙烈臣也道:“是啊,要说这一战,我到是看好人民军的,既然他们上次能够打败俄国、日本,那厶这一次也一定可以再打败他们。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人民军打输了,我们也未必就没有出路,因为俄国、日本、英国、法国毕竞都是外国人,需要有本地人帮助他们。再说我们虽然投靠了人民军,但并没有和他们为敌,因此只要是我们自己有实力,谁来了都不用怕。”
张作霖道:“对,烈臣大哥说得不错,而且我到真是希望人民军这次能再打败大鼻子、小鼻孑,华东政府能够留在东北不走,不管怎么说,华东政府也都是中国人,总比大鼻子、小鼻孑什么的要好,就是比朝廷也要强得多,而且将来华东政府真要是打进北京,开朝建基了,咱们还能混个开国功臣当当。”
孙烈臣也哈哈笑道:“雨亭,这回我们可是又想到一起去了。”
汤玉麟道:“反正我是想不通这么多大道理,你们的脑子都好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听你们的就是了。”
众人正说着的时候,有人来报告,追击的部队击毙了阎海山,已经回来了。 富品中文
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二)()
剿灭了阎海山部土匪,令张作霖收获颇丰,仅是收障的土匪喽啰就达120余人,另外还有不少的粮食物资。这时张作霖部己收纳了新的土匪成员近500人,因此张作霖在近期内不打算再出击,而是先将新收纳的土匪成员整编并训练好。
和人民军的这一个连在一起并肩作战了两个多月,张作霖也学到一些东西,由其是人民军的训练方法,让张作霖颇感兴趣,也在自己的队伍中推广,不过原来队伍毕竟是张作霖的老班底,总不能完全推倒重来,只能逐步的改进,而现在正好拿这批新收纳的成员练练手。
不过就在这时,张作霖接到了人民军的命令,要求他立刻率领至少2000的部队,赶赴沈阳,参与护卫铁路沿线的工作。
原来华东政府决定首先发动满洲里战役,彻底击败俄军,因此也立刻着手准备的工作,这时中东铁路已经全线修复,可以通车,将在这次战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铁路的保护工作也被列入重点。
自从英法两国宣布组成联合远征军之后,日俄两国也进入战备,同时为了破坏人民军的备战和后勤供应,日俄两国的间谍人员也向人民军发起了十数次袭击,由其是铁路,成为日俄两国间谍的重要袭击目标,在一个月内己发动数次对铁路的袭击,不过人民里的守备严密,加上日俄间谍人员能够携带的**有限,因此并没有给铁路造成大的伤害,仅有一次让铁路线出现中断,但经过铁路工程兵的抢修之后,仅仅只中断了5个小时,就又重新恢复。
不过现在人民军的第2、3军都集结赶赴哈尔滨,准备对俄作战,尽管从驻守鸭绿江边的第5军调来一部份军队,但也不足以弥补2、3军撤离之后的空缺,因此未来的铁路防护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这时青岛方面已经做出决议,在东北地区设立东北战时管理委员会,负责在战争期间,全面管理东北的军政事务,由秦铮担委员长,全权负责。
尽管这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但由于权力过大,只能由夏、秦、肖、王、徐五巨头出任,而夏博海是华东政府的一把手,肖建军主管军事,王云鹏主管政务,是肯定不能动的,因此只有在秦铮和徐济超两人选择一人,但东北战时管理委员会是全面负责管理东北的军政事务,而徐济超不懂军务,自然是只有秦铮是唯一合适的人选了,而秦铮的职务,元老议院议长到是可以放一放,暂时由副议长接任。
而秦铮也没有推辞,接授了这个任命,同时提议让新任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都兼任副委员长。因为东北的工作开展离不开这三个省的配合支持,因此让三个省的**兼任副委员长,当然是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
对秦铮的提议,行政院很快就批准,同时任命王胜、曾东三人出任辽、吉、黑三省**。这三个人原来是担任济南、烟台、青岛三市的市长,现在也算是晋升了一步。这是华东政府第一次正式设置**的职务,本来在考虑三个**的人选时,有一种意见是从行政院九部委属的各部级机构中选择,甚致可以直接由委员出任,因为东北三省的位置十分重要,既有经济利益,又有地缘政治利益,必须要由得力人选出任。
不过经过讨论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意见,因为现在整个华东政府都没有有相应经验的人员,而且现在行政院的委员、部长都缺乏地方治理的经验,最好是从几个大城市的市长中选拔,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是有管理地的经验。另外这三个人的年龄都不大,都不超过40岁,这也算是对年轻干部的历练。虽然现在行政院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50出头,做为政治人员,这个年龄可以用十分年轻来形容,但也有必要考虑接任者,毕竞这一批中枢的官员的成长都有残缺,下一步就应该循序渐进的培养。
秦铮将东北战时管理委员会设在沈阳,上任之后秦铮就很敏锐的发现战争重启之后,守备的兵力就不足了,因此秦铮才决定从东北地方的军事力量中挖掘潜力。
在张作霖投靠人民军之后,也带来了巨大的连动效应,短短几个月内,又有两股东北的地方势力冯麟阁、马龙潭都先后和人民军谈妥,和张作霖一样,作为人民军的外编军事力量。
冯麟阁、马龙潭都是旧时空里近代东北地区的风云人物,在这个时候,这两个人的资历、声望、势力都还在张作霖之上。
冯麟阁又名冯德麟,辽宁海城人,比张作霖年长9岁,早年也在绿林中闯荡,颇有公正侠勇之名,在甲午战争之后,东北地区陷入动荡。一些地方乡绅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宁,联名请示政府,申请招抚绿林豪客,成立辽河南路两岸招抚局,并公推冯麟阁被推举为总团练长。而那时张作霖刚从清军中归来,生活较为潦倒,一度在冯麟阁的部下任事。而在庚子国变之后,冯麟阁在辽阳的高家坨子拉起保险队, 声称保境安民,颇很得民心,队伍发展到数百人,声势浩大,控制了辽河两岸地区,这时张作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起步。在日俄战争期间,冯麟阁倒向日本,对俄作战,在辽阳首山战役中,冯麟阁的部队出力甚大,战后日本特奖赏他宝星勋章。
不过随着人民军入关参战,日军大败,退出了辽东境内,冯麟阁也意识到需要重新寻找靠山,但他对人民军并不了解,因此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就在这时传来张作霖己投靠人民军,于是冯麟阁也不敢再等待,也派人和人民军联系,投靠到人民军的旗下,这时己帮助人民军,剿灭了3股土匪势力。
而与张作霖、冯麟阁都是绿林出身不同,马龙潭则是标准的将门之后,他的父亲马奇峰在1867年被封为振威将军,并受封世袭云骑尉。庚子国变期间,马龙潭正随同乡应招参加关外营口铁路修筑,沙俄入侵东北,马龙潭被工友推举为首领,募集数百人投军,被编成盖字军,因保护沈阳皇陵及文物祭器有功,清朝皇帝特赏赐马龙潭四品花翎,被委任为辽阳总巡、通化总巡,守卫辽阳、复县、海城、盖平等地,从而走上仕途。
由于马龙潭的出身好,而且广为交游,为人又极为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为邻里释难解纷,遇有荒旱年景,便开仓赈民,因此极得乡里敬重,而且德高望重,比冯麟阁年长9岁,比张作霖年长18岁,在旧时空里,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麟阁、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等8人在1907年结拜为盟兄弟,马龙潭年龄最长居首,冯张两人一生对其都极为敬重。
马龙潭毕竟是正途出身,在关内也有大量的亲朋故友,因此对人民军、华东政府的事情并不陌生,于是早在人民军一入关参战,他就在关注人民军的动向,并且寻找和人民军接触的途径。不过对于人民军的态度,马龙潭的心里颇为复杂,一方面他对人民军主动出战,击败日俄军队的壮举相当敬服,但在另一方面又对华东政府公然举旗独立,与清廷为敌的举动则颇为抵触。
虽然马龙潭对大局有相当了解,知道清廷积重难返,难有回天之力,反到是华东政府是新兴势力,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大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而且行事作风也颇有开朝建基的气概,这大势恐怕是不可挽回。但马龙潭毕竞是将门之后,忠君思想颇重,一时也放不下情面。于是他一面和人民军接触,并且也给予人民军一定的支持,但又不主动出面,保持若近若离。当然在马龙潭心里也有几分自持身份,待价而沽的想法,最好是人民军能主动登门相请,自己也好借梯下墙。毕竞马龙潭也才50岁,还有几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但马龙潭没有等来人民军上门,反到是知道冯麟阁、张作霖己投靠人民军的消息,而且现在华东政府在东北地区己基本扎根,因此的马龙潭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于是才主动向人民军投靠。
而人民军对冯麟阁、马龙潭都是一视同人,先接纳再进行观察考验,并不因声望、势力不同而区别对待,因为在人民军眼里,张作霖、冯麟阁、马龙潭都是一样的人,来主要投靠,自然是接纳,但却是要按我的规据来;不来投靠,人民军也决不可能主动上门去邀请出山,反正缺了不少,有了也不多,别真把自己当诸葛亮了。
不过冯麟阁、马龙潭的先后投靠,也令人民军在东北地区的声威大振,因此还有吴俊生、杜立三等势力也都派人来和人民军联络,商谈投靠的事务。
张作霖是投靠人民军最早,现在己快有3个月,而且这几个月里的表现很令人满意,不仅在剿匪方面十分积极,并且也按照人民军的要求对自己的队伍进行一些改造,虽然也有借机扩大自已的势力,和日本也为彻底断绝联络,但这也并无伤大碍,因此秦铮认为对张作霖的信任等级可以提升一级,于是决定征招张作霖的部队协助人民军守卫铁路沿线。
第六零五章 东北战事再起(三)()
收到了人民军的命令之后,张作霖也不由得有些迟疑了起来,因为有人提醒张作霖,要防着人民军一手,不可对他们太信任了。由其是两名一直在八角台一带居住的日本人,极力的劝说张作霖一定要谨慎行事,不可大意。
原来张作霖虽然己经投靠了人民军,但一直都没有和日本彻底断绝联络,尽管从张作霖的心里来说,确实是希望华东政府能够在东北地区长期统治下去,但在目前局势并不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张作霖也不敢将宝完全押在华东政府这一边,这才保持着和日本的关系,而日本当然也不想彻底放弃张作霖,还希望能将张作霖拉到日本这一边来,毕竟张作霖是东北最大的地方武装势力之一,如果能将张作霖拉过去,当然可以对华东政府造成很大的威胁,有利于日本的行动。
另外在张作霖的管辖区内,要比人民军的直接管区要宽松一些,也有利于日本情报人员的活动。于是日本在八角台一带设立了一个情报点,并在此长期驻留两名情报人员,一方面收集情报,观察时局的变化;一方面也设法拉拢张作霖。不过现在的局势是对日本不利,因此拿不出什么干货来说服张作霖,毕竞张作霖可不是那么时糊弄的,于是近段时间主要是将目标放在张作霖手下的人身上,上次汤玉麟主张和人民军翻脸,抢夺人民军的武器,实际是日本间谍在背后唆使的。
尽管张作霖也知道,日本人这是在挑拔离间,但也确实触动了他的心事,因为张作霖真有些拿不准人民军到底是什么目地,究竟是真的需要自已帮助守卫铁路沿线,还是想借机诱捕自己或是将自己控制起来。
虽然此前张作霖去过沈阳,但那时他只带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