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凌晨4点钟,在人民军的各个阵地上,已经调整好了射击单元的火炮,一起向日军阵地发动了猛烈的炮击。一时间炮声轰鸣,炮弹破空的尖锐声音,以及炮弹落地的爆炸声响不绝于耳。
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
而且日军在辽阳外围建立阵地的时间并不长,工事也是以坑道为主,堡垒都是土木结构,只有极少几个堡垒是采用混凝土结构,一来是这个时代的水泥工艺还十分落后,中国几乎不产现代意义上的水泥,而日本国內的水泥产量也不高,运需又困难,因此没有多少水泥;二来是以前防御人民军主要是沿辽河布置防线,辽阳只是二线,因此在与人民军对持的几个月中,日军主要是经营辽河防线,但日军中谁都没有想到花了不少心思经营的辽河防线,在人民军的装甲列车炮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连一天都守不住。
俄军防守辽阳时,到是建了大量的阵地,虽然在战争中被催毁了不少,但还是有一些可以继续利用,只是这些阵地大多都在辽阳南面,现在人民军是从辽阳西面进攻过来,因此日军能够用得上的并不多。
人民军的火炮部队首先对日军阵地开火的是155毫米*炮和125毫米*炮,这两型火炮的射程均达到10公里,而且威力大,杀伤范围可以达到40…60米,对坑道也有一定的毁伤作用。炮口喷出的一道道橘红色火舌,在黑夜之中显得十分的醒目耀眼,就如同绽放的炫丽烟火,而炮声轰鸣,又似轰隆的战鼓,宣告战争的降临。
一发发的炮弹落下,都会在日军的阵地中充满恶意般尽情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幻化成一个个炫烂的火团,绽放出爆烈的橘红花朵,带出飞溅四散的泥砂碎石,破坏着可以破坏的一切目标,大地也似惊惧人民军这猛烈的炮击一样,巨烈的颤抖起来,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幸免。仿佛是洪荒时代的雷神震怒,向大地散下无数的霹雳电闪,又像是传说神话中末世审判的降临,将死亡的恐怖洒向人间。
每一发炮弹落地,在炮弹落点20米范围内的日军士兵会立刻被炸得粉身碎骨,死于非命,远一点的也好不到那里去,爆炸的冲击力会小一些,但飞溅的弹片、石块也同样有十分可怕的威力,非死即伤。因此阵地里的日军士兵这时只能伏在坑道里,听着周边连绵不绝的爆炸声音,忍着今人至息,充满硝烟气味的空气,战战发抖,即便是平日不信神的人,这时也在祈祷天照大神的佑护。唯恐不知什么时候,一发炮弹落到自己藏身的坑道中,送自己去见天照大神了。
虽然日军这几天确实挖了不少坑道,但日军的坑道技术,由其是防御坑道技术还十分落后,不仅是坑道的走向十分平直,弯曲不多,而且深度也是刚好只容下一名士兵站立射击,大约在1。3米左右,因此对火炮的防御力十分有限。而在一战时期,一般坑道在15…20米内,就会设一个90度的直角弯,这样才能最大的限制炮弹的杀伤范围,而且坑道的深度至少要超过3米,甚致达到5…6米,才能有效的抵御大口径炮弹爆炸产生的震动波和冲击波。而坑道的内部釆用阶梯结构,士兵平时都躲藏坑道底部,只有在作战时才会站在阶梯的最高处。但日军的坑道显然还是业余水平,因此在人民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下,阵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当然这样大的动静,日军的当然也不会毫无反应,在日军的阵地后方,也布置着不少的炮兵阵地,有一部份火炮就是露天放置,只是罩上了一层炮衣,因此反应过来时日本炮兵也赶忙撤下炮衣,运来炮弹,开炮反击。
其实在黑夜当中,日军根本分辩不清人民军的炮火来自何方,更无法确定人民军炮兵阵地的位置、距离,因此也无法瞄准,只能凭着感觉开炮,打不打得中不管,但至少可以给自己造造声势。但日军的炮火反击不仅对人民军毫无威胁,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而分配到人民军各军的155毫米牵引炮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向日军的炮兵阵地展开了一连串的打击,将日军的炮兵阵地一一的清除。
而在一波重炮打击之后,相对口径较小的105亳米火炮,75毫米火炮也开始发威,这两型火炮的威力小些,但却胜在数量多,射速快,火力打击也更为密集,而日军的阵地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坑道也被炸塌,炸开多处,因此第二波炮击对日军阵地的打击也更为全面,更无差别。
人民军的火力打击持续了大约40分钟,共计打出了近2万发炮弹,炮击才渐渐稀松了起来,指挥部里放出两架无人机,侦察炮击的结果。而停止炮击的炮兵则开始重新调整射击单元,进行阵地转移或前推。
虽然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是夜视效果,但也能看得清日军的各个阵地上己是一片惨状,所有的阵地都像月球表面一样凹凸平,弹坑密布,又像是遭遇地震之后的废墟,歪七扭八,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地方,本来日军挖得十分齐整的坑道也都成了毛虫一样粗糙不堪,而且还能十分清楚看到阵地上布满了日兵的尸身,千姿百态,而且大多都不全,有的是被砂土掩盖,有的则就是只剩下半截身体。
原来日军为了防备人民军在夜间进攻,在阵地上安排了一半的士兵,轮流驻守,营地就在阵地的后方不远,而每天在阵地里守夜的士兵又是驻守军队的一半,达到了全军的1/4。而在人民军的火力全覆盖打击下,这批士兵成了第一批牺牲品,死伤无其计数,有人被炸得粉身碎骨,尸首无存;有人肢离破碎,五体不全;有人骨断筋折,头破血流;还有人是被塌陷的泥砂埋住,生死不知,也有还没有被炸死,正在努力的挣扎,总这是伤死之状极惨。
虽然有少数人侥幸躲过了炮弹,但这时站在这仿佛是人间地狱一般的场景中,孑影孤身,而且对虽然已经大幅减少,但还依然陆续落下的炮弹却似乎有些麻木了,不躲不闪。尽管是从无声的画面中看到,但观看的人也能感觉到这些幸存者们神情恍忽,目光呆滞,如同行尸走肉,游魂野鬼一般。
不过人民军的指挥部对炮击的效果十分满意,立刻下令,对日军阵地进行火力延伸打击。
虽然日本在阵地后方的营地比较隐蔽,但在无人机的侦察下,还是难逃被发现的结果,在对阵地进行了覆盖式的火力打击之后,后面的目标自然是轮到营地,另外还有日军的仓库,物资、炮兵阵地等等。
当然,营地离刚才那么密集而长时间的炮火打击,睡觉的士兵都己被惊醒,而且大部份都集合起来,他们当然不知道阵地里的情况如何,只是听到炮声轰鸣,长时不断,以为是人民军的攻势凶猛,于是都拿好了武器,准备进入阵地去参加战斗。当然也有少数动作快的部队,已经进入到战场,和防留阵地守夜的士兵陪葬。
但就在这时,人民军的第二波打击,落到了他们的头上,而阵地上发生的情景,又都重复了一遍。
既使是在辽阳城里,也能够听到隆隆的炮声,虽然离着十几公里远,炮声传到辽阳城里时,己不在是震耳欲聋,但爆炸之密集,持序的时间之长,还是大大超出了所有日军军官的预料。
大山岩、儿玉源太郎也早就被惊动,从睡床上爬起来,穿好了军装,来到司令部的作战讨论室里,而其他的参谋、副官人员也都己经起来,在作战讨论室里聚集。
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山岩、儿玉源太郎也并不怎么惊慌。因为人民军要对辽阳发动进攻,早就在两人的预料之中,而且两人也都对日军的防线颇有信心,虽然不能说是固若金汤,但守住3、5天还是完全足够的。
但随着人民军的炮击持续了30余分钟还没有停止,两人也不禁都有些沉不住气了,这样密集的打击,连续30分钟不停止,这需要多少炮弹啊,估计超过了1万发,人民军竟然能移这样浪废炮弹吗?
而且在前方阵地上也不断有战报传回来,不过内容都是什么:损失惨重、伤亡巨大、请求支援之类,而两人询问的,人民军有多少兵力、主攻方向在那里?却是一问三不知,而再一细问,才知道原来人民军根本就没有发动地面进攻,完全都是用火炮在轰击日军的阵地。
参谋们这时也都议论纷纷起束:
“炮击都进行了快40分钟了,这要打多少炮弹啊?”
“我看至少打出了1万发炮弹?也许有2万发?也许更多也是说不定的。”
“人民军有这么多炮弹吗?他们是不是打算就这一仗把所有炮弹都打光啊!”
“就是啊,这也太浪废了,这那是在打仗啊!完全就是在乱来嘛!”
“对啊,人民军的指挥官到底会不会用兵,那有这样打仗的的道理。”
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
“统统给我闭嘴。”
随着大山岩的厉声命令,在场的其他参谋副官等人也全闭口不语,看着大山岩。
这时大山岩对自己的副官道:“立刻命令城外的军队,全部都撤回城里来,重新整编,下令辽阳城外围留守的部队,准备战斗,另外在辽阳城里布置阵地,准备和海外华人打巷战。”
“什么?”
“司令官阁下,这太消及了吧。”
“是啊,战局还不会坏到这个地步吧。”
“就是,我们绝不能轻易的放弃城外的阵地啊。”
“够了,你们这帮蠢材懂得什么?城外的阵地是守不住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辽阳城里房屋建筑抵消海外华人的火力优势,守住辽阳,为我们大军的撤退争取时间,马上按照司令官的意思去拟定作战计划。”
听儿玉源太郎也发话了,参谋们才都不说什么,只好都来到地图前,开始制定作战计划。而大山岩看了儿玉源太郎一眼,苦笑了一声,道:“儿玉君,看来我们是真的己经落伍了。”
儿玉源太郎也点了点头,道:“是啊,从这次战争一开始,我就发现战争的模式己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以前的经验,都己经过时了,而海外华人似乎比我们更早的看到了这一点。
在旧时空里,俄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模式、新战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里也将日俄战争称为第0次世界大战。
俄日战争在军事上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防守战术领先于进攻战术,由于机枪、坑道战术(尽管还不成熟)的大量使用,而进攻的战术理论、武器却全面的滞后,使得进攻变得十分困难,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攻克敌方的阵地,由其是对敌军也修建好坚固堡垒的阵地,只能用重炮轰开堡重,而如果没有重炮,就只能是送人头;而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影响,就是弹药的消耗量极大,子弹自然是不用说,大量的机枪应用,让子弹呈数十倍的增涨,而炮弹的需求量,也涨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战前日本是依据甲午战争、普法战争、西南战争的模式进行弹药的准备,预计在一次会战中,一门火炮要发射30…50发炮弹,但在实战中,一门火炮发射的炮弹达到了250…300发。远远超出了日本战前的预计。
虽然这里面有日军对于攻坚战的准备不足,造成了炮弹的大量浪废,如在进攻旅顺的战斗中,日军一开始时使用了大量的中小口径火炮,但对俄军经营了6、7年,用大量混凝修筑的堡垒,中小口径火炮几乎毫无作用,只能白白消耗弹药。
结果在整个日俄战事期间,日军的炮弹供应一直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经常是在一场战斗中把所有库存的炮弹都打光了,不得不像国内紧急调用后备的炮弹,有时陆军挪用海军的炮弹,有时海军挪用陆军的炮弹,等到日军攻占沈阳以后,由于3个多月没有大规模战争,因此总算是积累了一些火炮,但这个时候人民军又参战了。
虽然大山岩,儿玉源太郎都是第一次见识这种覆盖式的炮火打击战术,但两人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尽管大山岩自嘲已经落伍了,但两人对新武器、新战术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另外两人对人民军也极为重视,因此也认定既然人民军采用这种战术,就必有可取之处,而抱着这样的思路去分析,也不难总结出一些道来。
从表面上看,人民军的这种战术对炮弹的消耗量极大,但打击的效果却无疑是极住的,就如同样是100发炮弹,如果是对军队进行打击,分10次打击的效果要好,但对防御工事之类的固定目标,则一次性打出去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这个道理虽然是谁都明白,但要真正做越来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能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并不多,而且无论是大山岩还是儿玉源太郎,都不是这样的人。
正是建基于这样的判断,大山岩才确定辽阳外围的阵地是守不住了,而城外的防线恐怕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只能寄希望在城内防守,和人民军打一场巷战来拖住人民军,为日军的撤退争取时间。不过这一来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大山岩心里也没有底数了。
人民军的炮击共计持,持续了约1小时20分钟,共计打出了约3。7万发炮弹,平均每门火炮打出的炮弹数量超过了50发,虽然这样的火力投送量在旧时空里算不了什么,但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而日军的阵地连同阵地面的营地、仓库、炮兵阵地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绝大多数阵地的毁坏程度都超过了7成以上,有些阵地基本全部被摧毁了。而阵地上,营地里的日军伤亡超过了半数以上,火炮的损失也高达80%。辽阳外围正面的三个阵地基本都被人民军打残了。
在人民军向日军阵地发动地面进攻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则是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曰兵本己不多,而且建制也在炮击中被打乱,阵地也基本被毁,士气十分低落,当然不可能阻挡得住人民军的推进,二则是大山岩已经下令了,命阵地上幸存的士兵全都撒回到辽阳城里去,因此接到撤退命令的士兵也都撤离了阵地,而留在阵地上的,只是由于通讯设施都被破坏,没有收到司令部的命令,但人数并不多。
其实真正对人民军的推进有延缓作用的,还是炮击之后的阵地。日军本来就在阵地里挖出了不少的沟壕,而经过了炮火的打击之后,还在散发着热气的地面上弹坑密布,坑坑洼洼,凸凹不平,而且整个地面上都覆盖上层浮土,踩上去会将整个脚都陷进浮土中,而且有的沟壕的侧壁被炸塌,有的沟壕完全被浮土覆盖。尽管阵地上还未燃尽的火光可以提供一些照明,到不致于摸黑走路,但从表面上是看不出什么异样来,不过走上去整个人都被塌陷下去。而且浮土中还埋藏着大量的弹片,稍不留神就会被划伤。
另外就是阵地上遍布着被炸死的日军尸体,而且大部份尸体都不是完整的,还有少量虽然身受重伤,奄奄一息但又还吊着最后一口气的伤兵。
人民军的士兵只能在这种环境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往往走不了几步就会踩到日兵的尸身,或是未死的伤兵,至于什么半截手臂、大腿甚致是半拉子身体,有时在扶拉倒地,陷入坑道的同伴时,还会拉出几俱日兵的尸身来。还有阵地上尚未散尽的硝烟味道混和着泥土,血腥,尸体烧焦的糊臭味道,这样的感觉是决对不会好受的。
经历过战场的老兵到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