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过去的传统方式,各种学校要么是官办,要么是民间地主或者退休官员办学。可是这些学校却都是重视文学,不重视数学。可是荆谋言一反常态,重视文学的时候同样也重视数学,并且不会太过于深入教导那些传统文学,顶多识字也就可以了。
这样的人才,正好是给那些民间商业所提供的最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天然也就是一个商业基层管理人员,绝对可以独立掌握一方店铺了。古代商业难以扩大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原因,也有官府权力限制原因,可是同样更大的原因是人才。人才不足,无法把商业规模扩大。
如果能雇佣这些人才三年,那创造的价值绝对会比起他们过去投资的多了很多倍。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这一点中国绝大部分人都会明白。
荆谋言看到了这么多人想要出资,不过荆谋言却不希望直接收取了,因为他们益州大都督府实在是管不过来这么多人。如果每一家学校朝廷都亲自管理,这样也都不太合适。
“既然你们都乐意捐资助学,我们朝廷也都乐意接受。不过我想我们朝廷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直接管理的资金了,不过我想我们益州大都督府可以实行商办学校,允许商办学校。”荆谋言说。
荆谋言很快结合了后世的一些情况,然后介绍了商办学校的方法。
“商办学校,可以由你们商人出资建设,不过所有权并不属于商户。不过,虽然所有权不属于商户,我们却允许由商户进行命名。商户有命名权,并且毕业的时候商户有第一批挑选雇佣的权力。凡是出资办理学校,商户可以优先雇佣自己投资办理学校的学员,可以第优先挑选人才。不过,同样的教育准备金,那也是要缴纳的,并且商户不能够额外的收回学子三年的学费了。”
“另外,这个商办学校,必须要接受我们朝廷的监督和审计。我们朝廷有定时不定时的去抽查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权力,并且审查学校账目,确保没有浪费钱或者是不合适的花费,从学生身上搜刮。”
荆谋言介绍了这些商办学校,其实也就是结合了后世民办学校的一些特点,当然也会给予那些商人一些特殊权力。比如说优先雇佣那些自己办学的学校的毕业学子,这个是最大的一个特权,也是维系这些商人乐意办学的最重要的基础。
要知道过去的学校,都没有这个特权,哪怕少部分人办学,也都没有权力强制要求毕业学子为自己服务。可是在益州大都督府这里,却以官府命令的形式确定了这个办学者的特权。不过并非是终身制,而是只有三年的权力。
可是哪怕这样,商人也都乐意去捐资助学,甚至自己开办学校,因为一旦有了自己的人才循环,三年之内哲学学子创造的利润,比起自己投入的绝对会更多,不会更少。人才是第一的资源,有了人才资源,接下来什么东西都可以弄到。
人才所创造的效益是无穷巨大的,这点商人都明白。益州大都督府愿意以官府命令的形式确认了他们有强制雇佣毕业学子三年的特权,这样他们也都非常乐意了。
“荆参军,既然如此,我可立克承诺,我愿意出资办理一家学院!”“我们也都愿意!”“我不但要办一家,还要办好几家!”“只要益州大都督府愿意承诺,我们拥有优先雇佣这些学子三年的权力,我们也都愿意去办学。”
那些商人得到了荆谋言的承诺,很快也都选择了离开准备去尽快办学。这样的机会可不多,他们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益州大都督府愿意给予办学的商人一定特权,这样他们乐意投资教育了,不像是过去那样投资等于打水漂,没有人愿意去做这种“善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六章 人言不足恤()
就在荆谋言代表益州大都督府允诺这些商人自己办学,益州大都督府予以承认之后不到十天,各种商人办学也都纷纷的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迅速成立。很多刚刚把学校的名字和规模文书送去了益州大都督府报备,那些商人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招生了。
至于校舍什么,这个不成问题,很多商人都把自己的商铺给让出来,先争取办学。这些东西迟早会赚回来的,只要人才充足,那一切也是可以赚回来的。反正朝廷予以承认,而且这个也算是朝廷义务教育当中的承认的学院。
不过这些商人的办学,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官府的办学压力。利用民间资源办学,这样过去官府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所学校,这样官府压力也挺大的。现在商人愿意出资,并且只要教学质量合格,那益州大都督府也都予以承认,这样算是缓解了很多地方官府办学的压力。
可是这样,去让更多人对于这个义务教育政策使劲抨击了。
“真是岂有此理,居然让这些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人来办学,武士彟到底想要干什么?”“现在这帮商人,一个个看着那些学生,都好像是看到了黄金白银一样,把那些学子当做了黄金白银了!”“长此以往,我们天下真的是要礼崩乐坏了!”
当不少文人看到了这帮商人居然主动办学了,这样让那些文人都纷纷怒火冲天。他们当然知道这帮商人是别有用心,是指望着办学之后可以雇佣这些学生三年,为了他们创造更多效益。如果没有这个好处,他们也不会如此热衷于办学的。
可是这样却彻底激怒了那些文人,那些文人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在侮辱学生,实在侮辱教育这个伟大的事业。这样的做法,让商人用这种充满了功利性的思想去办学,这样实在让礼崩乐坏了。这样简直是毫无节操,毫无任何的礼义廉耻了。
“长此以往,我们天下都要礼崩乐坏了!”
很多文人也都这么抨击,认为益州大都督府这么搞下去,必然会造成礼崩乐坏,必然会造成很多问题。所以他们纷纷抨击益州大都督府,甚至抨击荆谋言,抨击荆谋言把就爱哦与这个崇高的事业变成了充满了铜臭味的东西。
“哼,这帮文人,如果是商人无偿办学,你们就会称赞。可是商人讲究收益的办学,你们居然一个个认为是礼崩乐坏了?真是一大群道德洁癖,这样的道德洁癖,没有任何意思。”荆谋言吐槽。
荆谋言感觉这帮文人的道德洁癖太严重了,这个也许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文人他们认为接下来如果大批量的读书人产生,会冲淡稀释他们这个读书人的身份地位的尊贵。同样,另一个原因也就是中国古代重视道德的原因。重视道德太过了,已经到了道德洁癖的地步。认为这种办学不应该是牵扯什么功利的,不应该是有什么收益的,只有无偿的捐资助学,那才是好事。
可是这帮商人如此功利的办学,已经是让他们无法接受,让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功利性的办学的想法。
武士彟跟荆谋言说:“荆谋言,你在民间的风评可不太好啊?很多人都骂你,都骂你毫无礼义廉耻,认为你这么做,是在让礼崩乐坏,实在让天下不安!”
荆谋言无所谓的说:“骂人也就骂了,凡是骂我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那些百无一用的家伙。这些家伙注定是成不了事的,所以我不怕他们。武长史,我们害怕被骂,那还当什么官啊!”
“你看看,哪一个底层百姓骂我们了?用数年的自由,换来一生的光辉前景,这样的代价并不大。所以只要百姓明白了虽然这样的办学方法会让他们失去几年自由,可是却可以换来一生的光辉前景,没人会去骂我们的。”
“真正办实事的,因为他们都是在做自己的重要事情,不会随便骂我们,也都不会有时间骂我们。那些有时间骂我们的人,多半都是一些平日里面不愁吃穿,专心读书,最后读书读傻了的家伙。这帮家伙多半也就是不知道百姓有多苦,他们可以安稳的在这里优哉游哉的骂我们,却并不知道百姓有多苦,百姓多么需要这次接受教育,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后代命运的机会。”
“所以只要绝大部分百姓不骂我们就行了,那几个骂我们的,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荆谋言很快从那些骂自己的人里面很容易也就知道了这些家伙的成分,这些家伙很多都是那些家里面有不少土地,可以供应他们读书的人。只有他们才有闲工夫来骂荆谋言,这些人其实并不占多数。那些朕占多数的人,都没有时间来骂荆谋言。所以这样才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荆谋言被骂的很惨,可是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么几个。
“武长史,我们只要记住几句话。天命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我们所做的一切,哪一个不是要面临被人骂的结果?如果他们骂,那我们也就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做,我们岂不是不用做事情了?何况他们所占据的,还不到天下人的一成。别看他们好像是民意滔滔,可是我们做的事情却有利于绝大部分百姓,而这部分百姓却并没有开口骂我们,相反还是在默默地支持我们。”
“他们虽然没有开口,可是却依然在努力做事情,努力的读书学习,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放心了。至于那些吃饱了撑着的家伙,我们不用害怕的。自古以来,我还没有听说过这些腐儒,会能成大事的!”荆谋言说。
荆谋言怕被骂?怕被骂当什么官,搞什么变革?当官的,搞变革的,都是要被骂的!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更是知道这个历史。凡是历史上搞变革的,刚开始哪一个不是一路上被骂的?只要认清楚了自己的变革是有利于哪一方,那也就知道这些家伙并不足以畏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七章 未雨绸缪()
荆谋言实行的所谓义务教育很快开始实行,不过这个义务教育跟后世的义务教育有着不少的不同,那也就是因为官府没有资金,造成了这个义务教育并非是单纯的福流行的,相反是充满了各种交易。商人出钱给年亲的学生学习,官府通过强制命令保证这些学生将来的三年之内的雇用权力属于那些出钱的商人,并非是后世那种学生是拥有自由选择职业权力的情况。
当然这个也是值得的,用三年的代价换来一个光辉的未来,在荆谋言眼里是值得的。毕竟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并不足以让所有人都无偿的接受教育,所以不得不用这种方法了。
义务教育开始之后,荆谋言却也要承担接下来更多的事务。因为他的职位是录事参军,不但相当于办公厅主任的职位,几乎所有事情她也都可以过问一下。尤其是接下来的那些推广新式稻种的事情,他更是第一负责人,他直接来到了僚人的地盘去查看。
“首领,最近稻谷生长如何?”荆谋言再次来到了益州下属的僚人的县城,查看这里的新式稻种的生长情况。
僚人首领很快激动的说:“荆参军,好啊!这次可真是好啊,这次汉人给了我们平坦的土地之后,我们的稻子可以种植非常密集,这些稻子过去都是非常稀疏。在山地里面种植产量很低,可是到了这个平坦的地方,不但有了足够的水源,并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这个益州有了汉人帮助我们修建的各种水利。我么我们不用像是过去那样靠着挑水和靠着雨水来种植。”
“现在,只要我们打开了灌溉渠,很多灌溉用水也就直接流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直接从沟渠里面弄到水也就可以了。”
荆谋言主动问:“你们种植多少亩地?”
按照荆谋言的交代,这些僚人能够种植多少亩地也就可以给他们种植多少,因为荆谋言想要尽快的推广这种新式稻谷,所以急需要稻谷的种子。这个时候不如暂时给这些僚人多耕种一些,将来这些都是稻谷的种子。这些种子越多,将来推广也就越快,所以这些僚人能耕种多少土地,荆谋言也都敢同意。
僚人首领回答:“我们现在一共耕种二百多万亩,大概每一户人可以耕种一百五十亩地吧!”
荆谋言赶紧问:“等会,你们每一户人家,居然可以耕种一百五十亩地?我们汉人一户人家几乎是一户人家耕种一百亩地也都非常勉强了,你们怎么耕种这么多?一百五十亩,这个怎么这么多?不会吧?”
荆谋言实在是不敢想,一户人家怎么能够耕种这么多土地,这个不科学啊!要知道汉人这里,每一户人家按照唐朝的均田制的分配,土地不过是一百亩一户,可是就算是这样,那也是农户耕种非常勉强,非常累人了。
在这个没有农机的时代,耕种一百亩地几乎是很累的。可是这个居然没有厉害的,只有更厉害的,这些僚人居然一户人家能够耕种一百五十亩地,这个也太厉害了,简直不是人啊!
撩人首领很直接的说:“我们其实很简单啊,我让人分工啊!这些人都是我当时祖辈管理的,他们也都听我的安排。我安排一些人去负责翻地,可是同时另外一批人去负责取水准备灌溉。同时有人负责拿着种子进行准备耕种。这样翻地的负责翻地,取水的负责取水,撒种的负责撒种。”
“接着别的人负责各种事情,我也都把这些事情分配了下去。把这些土地分成不同的方块,然后每一个方块我指定一个人负责。然后下面还会让很多人负责不同的事情,大家都只只要做好了自己手里面的事情。然后所有人也都越来越熟练了,所有人也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很快弄好了,还不费多少事情。”
荆谋言有些无语,这个分片管理,然后分成专门事务负责管理,这样不是很典型的后世的农业公司的管理方法吗?怪不得这些僚人可以平均一户人家耕种这么多的稻谷,原来是他们并非是像是汉人那样分配了土地,官府也就不管了。
这些僚人还是带着过去那种在山林里面的习惯,这种把耕种当做了作战和狩猎。那些僚人平日在山里面各种猛兽危险,这样造成了他们所有人都是习惯于服从首领,然后各自有着各自的分工。现在干脆把这个分工带到了这个耕种上,有人负责取水,有人负责翻地,同样有人负责不同的流程。分配到每一个片区,这样让他们都非常的紧密。不但节省了体力,还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体力和时间,接下来他们有效的组织,耕种多了不少土地面积,这样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了。
“如果按照汉人的耕种方法,一户人直接只是负责各自的土地,不负责别人的。哪怕别人的土地他们也不会多管,这样的结果也就是大家各扫门前雪,然后甚至还会因为水源的问题发生冲突。这样的例子不用太多。”荆谋言思考说。
荆谋言还是对于农村有一些了解的,很多农村并不是一般人所思考的那么淳朴。农村里面经常有为了争夺水源发生的斗殴,甚至家族村镇之间的矛盾,也都是不在少数。很多上游的人为了独占水源,甚至不惜把引水渠给截断。甚至农村发生过不少村长之类的村干部,在水利施工的时候,为了方便自己家里面的田地,故意的更改引水渠施工计划,造成额外浪费等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荆谋言也都有一些体会,那也就是因为各自的管理太过于松散。因为人类都是自私的,都是顾忌自己而不顾及别人,先满足自己才满足别人。可是人类都是贪得无厌的,当一个人一个家庭是一个集体的时候,他们会首先顾忌自己家庭,而不是别人。
至于到了这些僚人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