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获得战略优势。而且两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武汉和长沙都是长江上的开放口岸,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如果北伐之前能控制两省,对于振**而言非常有利。
1903年9月二十五日,粤汉铁路通车,这条铁路被朝廷上下认为是张南皮私通乱党的最有力证据。所有人都知道,通往乱党地盘的铁路线能通车,里面如果没有猫腻,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风雨欲来的时候铁路通车,成了局势变化的导火索,各大势力都被这条铁路牵动。
首先是东面的江西、安徽两省,魏光焘命令第七镇和第九镇向边境地区移动,直接武力威胁两湖。西边的丁振泽也派出第十九镇一个步兵协向贵州和湖南边境移动,要不是受制于兵力不足和临时政府的巨大威胁,说不定朝廷已经向两湖进军、剿灭张南皮这个叛党了。
促使张之洞下定决心的,是北边的动静,段祺瑞担任统制的北洋第三镇移动到了河南信阳。两湖局势紧张万分,似乎战争一触即发。张之洞可以对魏光焘和丁振泽不屑一顾,但对北洋军队不能不重视,魏光焘和丁振泽是狐狸,段祺瑞的第三镇就是猛虎,他不认为自己的第八镇可以对抗三面围攻。
朝廷已经翻脸,接下来的工作变得顺理成章,张之洞只剩下投靠临时政府这一条路,剩下的,就是如何让两湖顺利进入临时政府的统治范围。
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
政治,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两字。李经羲因为自身安全和家族利益,投靠振国党,现已成为临时政府税务局局长。吕梁如此安排,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瓦解满清汉族官员的抵抗之心。
张之洞的最终决定,也是利益导向的结果。振**席卷江南之势谁都看得清楚,试图反抗只能是螳臂当车,他不是迂腐的人,不会为满清陪葬。犹豫至今,在其他省份的压迫下,张之洞倒向了临时政府一方。魏光焘与丁振泽,再加上袁世凯,也许是在振**的强压下过于紧张,下了一步臭棋,竟成全了吕梁。
“香帅,辜先生过来了。”自张之洞的态度日益趋向于南方后,赵凤昌待在他的身边的时间就越来越多,另一名超级幕僚辜鸿铭来的越来越少。
辜鸿铭进来后脸色阴沉,径直走到张之洞身边,没有理睬上前迎接的赵凤昌,直截了当的说道:“香帅,不可被局势所迷惑啊!朝廷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作为臣子,尤其是您这样的封疆大吏、国之支柱,理应竭尽全力,改良朝政、促进维新,方可使国家走上正途。中华之正统还是要靠朝廷来维持,像南方之振国党,所作所为大多抛起文化之传统,视国学文化为洪水猛兽,此等政府,此等革命,要他何用?”
“呵呵,久闻辜先生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学位,乃现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中华国学的第一人,想不到仍旧如此迂腐!”蔡元培坐在一侧的椅子上高声回应道,辜鸿铭知道东西两侧夹击两湖之后就知道不妙,张之洞的意志肯定会因为此事彻底导向振国党一方,因此急匆匆前来劝说,完全没有注意到张之洞的客人们。
转头看去,坐在一侧的有两个人,说话的那人他见过,正是蔡元培,另一人则是第一次见。辜鸿铭正想引经据典,用各国文字、历史文化来反驳蔡元培的观点,就看到蔡元培摆摆手,上到嘴边的话不得不咽下去。
“辜先生,您是国学大家,跟您争论我自认没那个本事,不过,您说临时政府抛起了国学传承,那只是您的一面之词。如果您到那边看一看,就会发现咱们抛起的只是那些糟粕,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文化咱们一点都没有仍,而且,推翻满清建立新政府后,国家特别需要您这样的顶级国学大师。香帅,此次来,就是为了协调两边,促使顺利交接,与辜先生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吧。”蔡元培自始至终都掌握着主动权,辜鸿铭纵使学问通天、满腹经纶,也不能毫无教养的肆意辩论。
“汤生啊,革命乃历史之潮流,我意已决,还请先生也放下心中的执念,随我等一起加入振国党的好。”张之洞说到这里,竟然摆摆手,送客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辜鸿铭在这里吃了一肚子鳖,一甩袖子转身而去。这是他在张之洞这里第一次吃如此大的亏,受如此大的委屈。但凡如此优秀的人,自尊心都特别强,受不了半点委屈。辜鸿铭也是如此,回去后这人已经开始策划阻止张之洞易帜的计划了。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众人的谈论,坐在蔡元培身边的,正是调查局的负责人吕四。受吕梁的委托,吕四亲自过来与张之洞商量交接之事。
“张大人,此次交接,粤汉铁路将发挥关键作用。这条铁路连接武汉、长沙、株洲,直至广州,所过之处都是两湖的腹地,振****士兵可以通过这条铁路迅速移动到两湖各地。总参计划,第八镇全部回到武汉周围,以稳定两湖核心地区的局势。振**将派出陆军第一军进入两湖,控制各个战略要地,并出兵到边界地区,防止东西两侧的进攻。之后,第一军第一师将北出湖北与河南边界地区,以备可能出现的与北洋第三镇之间的战斗。陆军进入并基本控制局势后,临时政府的行政人员将在武装力量的配合下到各地进行政权交接。在这个过程中,张大人需要签发各项命令,配合振**和行政人员的行动。”吕四的话直截了当,明明白白,张之洞点头同意,同时对振国党的作风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与旧政府官僚不一样,做事更加注重实际,而不是无穷无尽的虚言和饶圈。
“铁路还真是一个好东西,我曾听鹤卿(蔡元培的字)说,吕总理认为钢铁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骨架,而钢铁组成的铁路就是这个国家的动脉,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呵呵,吕总理的话虽然直白,倒也新鲜。老夫年迈,过去后虽然担任副总理,但我希望能负责国家的铁路建设,别的,老夫也管不过来了!”此番话让吕梁动容,说实话,接收这些汉人大臣,他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但现实表明,国家从不缺少真心为国的人,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位。当然,也不排除他以退为进,帮助自己的手下在临时政府内部谋得好差事的可能,这一点吕梁并不反对,只要有真才实学,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的培训和考核,一样可以得到重用。
临时政府的管理更注重的是制度,而不是个人,健全严格的制度和无处不在的监督,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并尽可能的减少**的发生。同政府内部一样,社会上各种制度无处不在,让所有的事情都有法可依,这是司法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也是辜鸿铭认为振国党抛起了国学传统的最大原因。守旧者认为以德治国才是正途,更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当然,事实证明这是需要彻底抛起的。
辜鸿铭回去后并不像安静的等待交接,他在张之洞手下幕僚多年,虽不善长政治斗争,但手里还是掌握了一批心腹。不仅如此,他还秘密联络了不少不愿意投靠革命政府的两湖官员、军官等实权人物,在他看来,这是拯救张之洞,而不是背叛,而这,也是他联络那些人后用来说服的理由。
不甘心投靠革命党的人不在少数,聪明人都看得明白,振国党做事与这边完全不同。在这里,掌握实权的人说一不二,甚至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做许多事都不用顾忌,他们是人上人,是站在社会顶端的那一批人。而且,体制内部贪污**、旧制惯例,这些人早已玩熟,并以此为自己挣取利益、大发利市。
振国党那边不同,听说那个廉政公署无处不在,就算是贪一毛钱人家都能查出来,而且还有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还有各种规章制度,比如说不得使用公家车辆上下班,每一笔公家财产的使用都要表明去处、用途,甚至每一间办公场所都有严格的面积要求。亲娘来,咱们去还不得憋屈死!最讨厌的是官员工作日期间不得饮酒,违者就地免职!靠!不喝酒怎么办事?就凭这一点,咱们也不去啊!虽然工资和奖金很高,但再高也不如贪污来钱快!
辜鸿铭上蹿下跳,又是派人联络魏光焘和丁振泽,又是聚集党羽组织武装力量秘密进城。暗流涌动之下,却被张之洞和吕四等人看的一清二楚。辜鸿铭这人让他将西学、国学那是一套一套的,但让他实际办事、组织阴谋,那就不行了。张之洞一开始重用他也是欣赏他的文采和借用他的名声罢了,但从没有让他实际负责过一件事情。
吕四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保证好粤汉铁路的贯通,这是成败的关键。对于辜鸿铭的小动作,他完全不放在心里,以张之洞的能力,收拾一个辜鸿铭还是手到擒来。
在大军进入两湖之前,第一军先遣大队已经出发。先遣大队由第一军第三师的两个步兵团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身穿平民服饰,进入铁路沿线各个要地,在张之洞手下的配合下维护铁路的安全,防止敌对分子的破坏。当然,只装备了轻武器的先遣大队也不会遇到什么重火力敌人。
1903年10月1日,吕梁通过电台和电报发布北伐公告,广东临时政府更名为中华国民政府,振**更名为国民军。号召全国人民为推翻满清统治而努力,创造强盛的新中华。
同日,中华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登上北上的列车,随着火车隆隆驶出广州火车站北站,北伐迈出了第一步。
几乎与吕梁发布公告的同时,满清两湖总督张之洞发布公告,宣布湖北和湖南两省易帜,加入中华国民政府的阵营,并请求国民军进入两湖。
公告一出,天下震惊!第七镇和第九镇在朝廷的严令下开始进攻两湖地区,段祺瑞的第三镇也向湖北进军。北伐战争,正式开启。
第一百一十七章 武汉三镇的枪声()
战争爆发的消息平头百姓知道的不多,利益相关者却在第一时间知晓,并开始各种各样的活动,试图在战争中幸存,或者得到一定的利益。
武汉城外,长江边上的一处宅院,这是反对者其中一位官员提供的秘密集会点,辜鸿铭等人正在此集会。
“武汉城里的情况如何?”
“不容乐观,我出来时似乎有人在后面跟踪,府库、军火库、总督衙门、巡抚衙门等要地都有第八镇的士兵看守,在主要街道口也有第八镇士兵存在。好在咱们的武装都是秘密潜入,现在藏在武昌、汉口、汉阳三地的秘密宅院中,没有被发现。”
“现在我担心的有两点,一是长江江轮都被张之洞的人控制,咱们往来移动不便;二是乱党已经从广州乘坐火车出发,预计两日内就可抵达武汉,他们一旦抵达,咱们就再也无回天之力了。”辜鸿铭说道。
“铁路沿线有人防守,应该是乱党的人,咱们不容易破坏,那就把武汉火车站夺下来,将乱党挡在城外!第八镇里也有咱们的人,吴大头手下有三百多人可以完全听从他的命令,再加上咱们手里在火车站附近的两百多号人,应该能趁机将火车站夺取。剩下的一千多人在武汉三镇举事,攻击那些要地,只要我们坚持到第七镇和第九镇、第三镇打过来,咱们就是首功!”
“嗯,我们还有两天的时间,一定要在乱党过来之前将武汉三镇控制住。还有,派出三百人控制各个渡口。记住,拿下张之洞后一定不要难为他,老夫毕竟跟随他多年,虽然香帅一时糊涂,但还是有回心转意的可能啊!”辜鸿铭假惺惺的说道,似乎事情已经成功了似地。
武汉三镇成为了全部人的焦点,这个九省通衢之地吸引着四路大军,北边是段祺瑞带领的第三镇,现在已经越过湖北和河南的边界,正向武汉进军。西边是丁振泽的第十九镇,但他只派出了一个步兵协,而且踟蹰不前,似乎还在观望。这不奇怪,因为云贵地区也面临着国民军的巨大威胁,丁振泽得明哲保身,不能因为一个武汉就把自己所有的家底都赔进去。
东边的第七镇和第九镇进军速度不满,魏光焘拼了老命,江西和浙江南部只各留了两千人,其余的全部投入到了进攻两湖的战斗。其中第七镇奔向武汉,第九镇从江西出发,目标是湖南的省会长沙。
受制于后勤能力的不足,吕梁并没有趁机发动对云贵和两江地区的光复战争。这其中有制造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运输能力不足的原因。这样大规模的战斗,需要的后勤物资数量不是个小数目,供应一个方向还绰绰有余,再多了就力不从心。
高射速武器的大量装备带来的是高强度的弹药消耗,不同于原时空的北伐,第一军四万多人需要的后勤物资数量极为巨大。好在粤汉铁路通车,总参根据各方面的条件环境,制订了先两湖、后云贵,然后两江、四川的战略。
武汉成为焦点,在这附近会展开大规模的会战,总参希望能借助武汉的吸引力,将两江和云贵地区的新军大致消灭,为之后的光复行动创造基础。
当然,这样一来,谁首先控制武汉,谁就会占据了主动。所有人都在赶时间,在这紧张的时刻,两湖总督府内,张之洞、赵凤昌、蔡元培和吕四等人却显得一点都不着急。
“吕局长,有了你们两千人加入,我就放心了。”黎元洪大笑着说道。先遣大队从铁路沿线抽调了两千名士兵进入武汉三镇,为的就是牢固的控制武汉城。第八镇在城里只有三千多人,控制如此大的地盘颇有些力不从心。
振国党武装起义后,朝廷命令各地加快新军整编步伐,湖北新军原本为湖北常备军左右两翼,1902年初改为第八镇,统制张彪。还有一个独立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其中驻守武汉的是独立第二十一混成协,由黎元洪统领。另外的第三十二标在长沙等其他要地,第二十九标和第三十标在广水地区,防备段祺瑞的第三镇。第三十标在东边防备第九镇。
“分内之事,毕竟,第八镇还要分出一部分防守长沙等两湖其余重要的城市,不可能全部用在武汉城内。在赵先生的协助下,那两千名士兵已经全部在右臂系上红绸带,其中三百人控制火车站,三百人协助第八镇士兵防守各渡口,其余的一千四百人分散在城内各处。加上第八镇原有的三千名士兵,足以控制武汉三镇并等到国民军到来。”
蔡元培说道:“根据黎统制的说法,我们已经基本摸清辜鸿铭那些人的动向,还有那些隐藏的武装势力,需不需要主动出击?如果等他们事先发动,对我们就被动了。”
“鹤卿不用担心,我们坐在这里喝茶的时候,士兵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说道这里张之洞更开心了,多年宦海生涯,他还是对战斗念念不忘,当年与长毛战斗时的热血似乎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武汉三镇的普通人敏锐的感觉到了紧张的局势,大街上到处巡逻的新军士兵,还有街道口堆砌的工事,让所有人感觉到了战争的阴云。大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当第一声枪声响起时,所有人都紧闭门窗躲在家里,父亲拿着菜刀躲在门后,母亲抱着孩童瑟瑟发抖。
“前哨堵住前门,后哨堵住后门,快!”一营管带带着两哨士兵堵住了一处宅院,声音刚落,院墙上就有人开枪射击。
这出宅院里有一百多人,全部装备着后装步枪,第八镇两哨士兵有两百多人,而且双方士兵素质相差很大,宅院里的武装分子都是家丁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