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英军总司令命令驻扎在此的舰队离开新加坡前往孟买后,带领十五名将军和三万士兵向华军投降,这个城市面向海洋的一侧可以称之为要塞,但面向陆地的一面防守薄弱,顶在前方的吉隆坡被包围后,新加坡就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而且没有来自陆地方向的淡水和补给,新加坡作为一个孤零零的岛屿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综合考虑,英军司令干脆下令投降,与此同时,吉隆坡的十多万军队放下武器,向华军投降。

    这是英军总司令做出的最大的错误,华军将这些投降的西方人视为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他们没有人进入战俘营,受到一番虐待后就被华军士兵枪决。华军的子弹不会区分对象是不是文明人种,更何况那些西方人根本不是文明人,而是比土著更可恶的畜生。

    华国对西方的敌视引起了整个西方的愤慨,在之前所有西方人就称吕梁为恶魔,称华国为黑暗的大本营。现在这个论调重新泛起,英国人秘密联系威廉二世,声称必须停止战争,携手应对华国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但被威廉二世拒绝。现在正值同盟国洋洋得意的时候,他们攻占了大部分欧洲领土,怎么会与协约国言和?

    英国人也只是说说罢了,他们还是将希望放在自己的行动上。在缅甸,英军已经集结了五十多万殖民地军队,不过这些人的训练和装备非常差。实际上英国人将十多万‘精’锐士兵和一百六十万经过训练的印度殖民地士兵放在了缅甸和印度‘交’界处,在这里构筑坚固防线,试图将华军挡在印度之外。

    在马六甲海峡出口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英国人在这里布置了六个野战机场、三百多架飞机,成为南亚第一道防线。

    东南亚攻略需要占据大量的华国海上运输力量,超过五十万大军从海洋方向进攻,而陆地方向的大军攻占中南半岛后,华国也需要通过曼谷、金边、金兰湾、新加坡等港口运输物资,以减轻陆地运输带来的后勤压力。

    超过三分之二的海上运输力量参加了东南亚攻略战役,不过战斗结束后后勤压力稍减,华军主力在马来半岛集结,等待第二阶段的缅甸战役和南亚攻略。除了轮换的士兵和弹‘药’等物资储备外,华军可以从当地获得数量庞大的物资补充。故而,华国可以‘抽’调很大一部分海上运输力量,补充到第四战区之中。

    按照先南后北的大战略,华军攻略东南亚后将目光对准了太平洋上的岛屿和澳洲大陆,为此第四战区准备了六十万大军,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的十五万士兵、陆军一个装甲军和三个装甲旅、两个机械化步兵军和二十五万步兵。

    如此庞大的作战集群当然需要更加庞大的后勤运输力量,不过第四战区第一阶段的战斗不需要全面动员,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那些航线节点上的岛屿。在这些荒凉的岛屿上,很少存在英军或者美军士兵,就算有也阻挡不了华军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事实上英美在战争开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部署太平洋防御,但除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和几个航线上的岛屿,英美没有在其他岛屿布置防御,因为他们的飞机无法覆盖太大的范围,导致那些岛屿失去战略意义。

    但对于华国来说,那些岛屿的作用极大,华军飞机可以从那些岛屿上的机场起飞,覆盖很大一片范围,从而轰炸敌军岛屿,截断敌人海上航线。

    防守策略上的失误使协约**队猝不及防,大量无人岛屿被华军攻占,并在上面构筑机场和军营。利用那些岛屿,华军轻而易举的攻占了大量关键岛屿,海军陆战队以损失一百二十余人的代价,将战线推进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一线,直接威胁澳洲大陆的安全。

    而从雅加达出发的运输船队,搭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陆军士兵,直接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登陆。广阔的海域使协约国兵力分散,在西北部驻防的两个师的澳大利亚军队和一个师的美军军队分散在几百公里长的可能登陆海岸线上。华军利用战舰舰炮和海航飞机的掩护,轻易突破协约国的海岸防线,并迅速向内陆地区扩展。

    华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在广袤的澳洲大陆上如鱼得水,推进速度快得惊人,并在步兵的掩护下,接连攻克澳大利亚西北几个重镇。歼灭俘虏协约国联军两万多人,其余逃往内陆地区。

    华军当然不会穿越澳洲大陆,那广袤的国土上,除了草原沙漠和隔壁之外,根本没有人影,袋鼠和毒蛇满足不了华军的后勤需求,没有铁路和公路也会让后勤运输困难重重。在西北部登陆的部队沿着东部和南部的海岸线推进,沿途可以利用海岸线上的港口补充物资,至于澳大利亚核心的东南部区域,还得进行登陆作战,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补给难度。

    战前美国人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运送了一个军七万人的部队,英国人在这里也有两个师的部队,防守澳大利亚的主力则是本土十五万澳洲士兵。从装备上看,这二十六万大军已经达到了协约国顶尖部队的水平,坦克飞机火炮应有尽有,物资储备还算充足,而且具备本土作战的优势。。

第四百九十七章() 
负责警戒的战斗机发现华军高空侦察机后,舰队就进入最高境界状态,舰队司令官下令起飞十一架侦察机、扩大舰队四周搜索范围。防空与反潜作业同时进行,让舰队官兵疲惫不堪,距离本土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不可能一直持续精神紧绷的状态。而且他们已经经历了上万海里的航行,官兵的状态、战舰的状态都不好,他们只能期盼不要在半路上遇到华军舰队。

    可惜的是美国人没能如愿,当圣迭戈军港的战舰驶入太平洋,试图与分舰队汇合的时候,华军主力舰队距离美军分舰队已经不足两百海里。在墨西哥西海岸。雷维亚希贺多群岛附近,华军准确捕捉到美军分舰队的身影。

    华军三艘舰队航母释放的第一攻击波很快抵抗目标上空,十架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美军战斗机首先迎上去,而唯一的一艘美军航母则准备释放战斗机。但这艘航母是华军飞机的首要打击目标,美军舰队防空阵型散乱,没有专门的防空战舰,防空效率一般。而且面对华军高速飞机,那些防空机枪和防空炮有些力不从心。

    当干掉美军战斗机后,那些防空火力成为华军战斗机的目标,仓促之下单凭防空火力根本无法阻止华军飞机肆虐。第一波攻击结束后已经有两艘美军主力舰被重创,一艘巡洋舰沉没,那艘珍贵的航母甲板上正燃起熊熊大火,即使扑灭也无法继续起降飞机。另外一艘战列舰被三枚鱼雷和五枚航空炸弹命中,舰体大幅度倾斜,狂暴的海水涌入,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美军分舰队继续像靶子一样被华军飞机攻击,耗尽弹药的第一波飞机返航,第二波飞机紧随其后赶到战场。强大的战列舰只有被打击的份,一身武力无处发泄,这种憋屈是美军官兵难以承受的。他们幻想中的巨炮对轰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事视线外的远程打击。那些灵巧却又残暴的华军飞机,似乎比战列舰更加强大。

    先发现、先攻击,航母时代不仅仅需要先进的飞机和战舰,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战术。美国人在这方面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他们拥有的一艘舰队航母本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起码给华军飞机和战舰造成一定的损失。

    空中打击共分为三个波次,四艘主力舰中,两艘战列舰被击沉、四艘重创,一艘速度较快的战巡因为进水,速度变得和海龟一样。另外还有十多艘其他战舰受创,所以当华军舰队主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代理舰队司令官发现他们的敌人是六艘主力舰和四十多艘其他类型战舰,因此果断投降。

    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击计划失败,这可以看做是对华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有一定的赌博心理因素。美国人为此付出了一支强大的分舰队,开战以来暴兵的成果消耗大半,他们再次缩回圣迭戈军港,在路航的庇护下战战兢兢。

    消除了美军海军的威胁后,华军在澳洲大陆上的攻势恢复,在华军多面强压下,联军陷入苦战,接连丢失重要城市。在悉尼战役中,有一万多名美军士兵和三千多名英军士兵向华军投降,这是澳洲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投降,联军终于被华军打掉了抵抗的决心。一万五千多名澳军士兵退回堪培拉,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城市,最后的防线。

    正面战场打成一锅粥的时候,一场交易正在秘密进行,在北方边境,大量物资被堆积到火车车厢内,通过铁路快速运往俄国境内。这些物资没有标明产地,而且全部用俄文书写标注,但外界很容易看出,这是华国生产的物资——她正取代英美成为俄国最大的援助国家,用俄国牵制德国,吕梁已经开始为战争之后的利益划分做准备,华德两国之间的矛盾凸显。

    澳洲之战尚未结束,东南半岛再次燃起战火,准备充分的华军出动十五个步兵师、三个山地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向缅甸的英军防线发起猛攻。已经没有多少退路的英国人死战不退,这里有上百万殖民地军队,比较充足的物资,再加上几千名英军本土军官指挥,竟然挡住了华军的攻势。

    英军付出了十五万殖民地军队的代价,成功守住仰光,这个战役被伦敦的报纸成为“仰光大捷”,并宣称华国人无法迈过仰光防线,进入最宝贵的印度。但这个报道在十天后成为笑话,等待重火力抵达的华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势,五百多们大口径火炮和六百多架飞机加入战场,英军赖以为支柱的丛林被华军投掷的燃烧弹点燃,英军哭喊着从燃烧中的丛林跑出来,然后进入华军早已准备好的伏击圈。

    与此同时,华军印度洋分舰队从新加坡出发,利用马来半岛上五百多架飞机的掩护,突破英军岛屿防线,将战火烧到印度洋内。

    面对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英军调整策略,试图利用拉长华军战线和后勤补给线的方式,延缓华军的前进速度。他们放弃了缅甸大片地区,一路向西撤退,最终躲到边境地区坚固的工事后面,这里囤积了上百万阿三士兵和为数众多的物资,可以说英国人利用在印度上百年的积累,在印度能够拿出的力量,大半都位于这条防线上。

    华军偏偏绕过了这条防线,地面上的平行推进对于华军来说得不偿失,他们不仅需要面对英军坚固的工事和漫长的防线,更需要解决热带丛林地区的后勤补给问题。因此华军在这里放置了十个师的步兵和五个师的缅甸独立军士兵后,就将精力放在了海洋上。

    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将希望寄托于敌人攻打自己的坚固防线,德国人从阿登森林绕过去,华军则从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绕过去。华军拥有优势的海军和海上运输力量,而英国人在印度却没有完善的海面防守力量,英军印度舰队也因为本土的抽调变得单薄许多。

    两艘舰队航母和七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的华军印度洋分舰队完全控制了南亚的制海权,两个海军陆战师的华军部队在印度恒河河口附近登陆,拉开了南亚攻略的序幕。

    陆地上的战斗并不激烈,英军殖民地军队面对精锐的华军不堪一击,英国人能拿出和华军数量相等的军队,对于华军士兵来说,其实和那种军队作战就是对自己的侮辱。不是说敌人装备低劣,而是他们根本算不上军队,哪怕面对凶悍的日军,也比和这种敌人战斗更舒服。

    没有坚决抵抗,没有偷袭骚扰,没有战术运用,一触即溃的敌人差点让登陆的华军深入内陆几百里。历史证明越是优越的自然环境,越是会造就松软的民族,这片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理所当然的造就了战斗力最底下的种族。这是英国人的悲哀,南亚殖民地里上亿人口,却都是最差的士兵。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顾不上自怨自艾,他们在东北部防线上的主力正在被华军切割包围。而华军的登陆也标明他们主攻方向不是东北地区,因此三十多万英军士兵被调回,大战随即爆发。

    顺利登陆后的华军,只要后勤能够跟得上、运输船充足、航线安全,就可以将源源不断的士兵送上岸。而现实是华军拥有上述条件,来自南方沿海地区的士兵,来自日本军团和缅甸军团的士兵,完全能够适应南亚的气候。为了降低本土士兵的损伤,华军大量使用外籍军团,十五万日军士兵和五万名缅甸士兵成为作战主力。战斗经过表明对方无愧于世界最差士兵的称号,三十多万士兵在两天内溃败,接连丢失东北大片地区。

    一个月后,两个集团军的华军部队登陆南亚,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进入倒计时,十五天后德里城中心升起华军旗帜。之后华军又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将英国人完全驱逐出南亚,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南亚攻略是华军进行的最轻松的战斗之一,英国人精心准备的防线和工事没有派上用场,几百万殖民地军队在野战中被华军轻易击溃。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平坦的地形,让华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迅速穿插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官们面对华军高速穿插包围的战术无可奈何,面对手下印度士兵的无能无可奈何,面对英军的颓势更无可奈何。战斗中几万人甚至十万人规模的投降比比皆是,这次战斗只是锻炼了华军的后勤能力和收拢战俘的能力罢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 
当华军提出南亚独…立自治的时候,英国人在南亚的统治崩溃了。om战场上,东北方向协约国的主力被华军歼灭,上百万印度士兵成为华军的战俘,英军丢掉南亚地区最大的作战集团,其他地区就像剥了蛋壳的鸡蛋等待华军吞咽。

    明智的印度人都能看出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纵横娇惯多年的英国人似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华国人正在成为南亚新的主人,倒向哪一方更有利太明显了――从印度本土势力倒向华国的速度来看,他们对于英国主子没有多少忠诚。

    制约华国完全控制南亚的因素只有这里广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条件,但这些在当地势力的帮助下迎刃而解,当地向导和劳工帮了大忙,许多没有铁路的地方靠无数当地人运输后勤物资,效率不高,但好过没有。

    三个月内华军进入德干高原南端、西北沙漠地带和北方华国边境,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出现在阿富汗边境,对中东地区虎视眈眈。三十多万英国人成为华军俘虏,这其中大部分是衣冠楚楚的平民和所谓的贵族,不过将来在战俘营和建筑工地上,这些人的绅士风度将会荡然无存。

    丢失南亚对协约国的打击无论如何夸大都不为过,英国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产地,中东石油通道面临被截断的危险,南亚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无法继续使用,英军控制的印度士兵和军官军心不稳,国内工业慢慢陷入停滞,海军战舰和陆军扩编陷入困境,更不利的影响将会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逐渐浮现。

    对于南亚的处理方案已经存放在总参档案室内,此时拿出来略加修改即可。按照规划,南亚地区将形成二十多个国家,印…度…教地区和伊斯…兰…教地区都分成多个国家。当地势力对此非常欢迎,之前在印度占据主流的政党则表示反对,但是他们手里没有武装,部族首领、地方首领和将领在华军的扶持下势力庞大。英国人动员的殖民地军队一大半成为那些地方首领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