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英国从华夏攫取了多少资源?怎么不说英国人屠杀了多少平民、灭绝了多少种族?怎么不说英国现在还对华夏的西藏垂涎三尺?
阿斯奎斯继续滔滔不绝,好在梁敦彦作为专业的外交官早已练成厚脸皮这项神功,尽管内心鄙视不已,脸上却好像教堂里壁画上的天使那样纯真。
“大英帝国努力维持着世界和平的秩序,我们的战舰航行在各大海域,用最大的真诚阻挡战火对平民的伤害。但现实让人失望,大英帝国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世界秩序正在遭受暴力的侵害。”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破坏和平的野心暴漏无疑,在一月末奥匈就出动大军侵犯了爱好和平的塞尔维亚,从军队出动速度看奥匈帝国明显早有预谋。战争进程让人遗憾,塞尔维亚人民奋起抵抗,但在奥匈帝国强大的军队面前力不从心。东面的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也对塞尔维亚虎视眈眈,一旦塞尔维亚被消灭,奥斯曼帝国很可能抽出兵力进军阿拉伯半岛,这对贵国在科威特的石油利益不是个好消息,对中东地区的石油秩序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梁敦彦点点头,见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阿斯奎斯更加兴奋起来,看他上下翻飞的嘴皮子,似乎一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梁敦彦只好采取转移注意力**来消磨时间。
从大布尔干油田被发现后,中东地区成为一片新的热土,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立刻派出大量石油勘探人员进入这片不毛之地,在沙特、伊拉克等海湾地区努力探测,终于在1908年底于伊拉克发现了新的油田。储量巨大、易开采的中东石油立刻成为工业国争夺的对象,而中东地区也成为国际势力角逐的新战场。
还是英国人在这场角逐中占据上风,伊拉克、沙特、也门等地区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面对石油的诱惑,奥斯曼土耳其也不顾英国的强大,加入了这场角逐中。最终各国通过谈判的方式暂时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局势,在中东石油利益划分中,英国占据了百分之四十的份额,法国拥有百分之十,华国拥有百分之十,德国拥有百分之十,美国拥有百分之十,土耳其拥有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被当地势力获得。
为了保护具有战略价值的油田,英国向伊拉克派遣了一个本土师和两个印度师的部队,以防止土耳其人野心膨胀而南下。对于华国来说,土耳其人只会找英国的麻烦,在解决英国之前,华国在科威特的油田是绝对安全的。
见阿斯奎斯喝了口水,觉得他的废话差不多到头,梁敦彦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听到的内容终于让他感兴趣起来。
“德意志帝国的军队正在向西部边境地区集结,德国国内所有的火车都在轰鸣,数不清的物资被送到边境。为了保证欧洲的和平秩序,保护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不受恶敌的侵犯,大英帝国正在向比利时和法国运送陆军,我们将于法国陆军一起抵抗邪恶的侵略势力。伟大的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陛下也响应了大英帝国的号召,将其陆军向西部边境转移,爱好和平的国家将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但是,在太平洋上发生的一切让人感到震惊和失望,贵国海军向美国海军的挑衅将被视为对西方文明的挑战,大英帝国作为西方文明的领导者,有权利知道贵国的打算!(。)
第三百七十四章 比利时的麻烦()
比起这些修养深厚的政客来,梁敦彦觉得自己的脸皮还有加厚的可能,从进入首相办公室后大部分时间都是阿斯奎斯在夸夸其谈,内容充满了对自身的夸耀、强调英国的霸主地位,现在还要质问华国,我靠!
“据我所知,我国和美国的战争并没有牵连到贵国在那些地区的利益,两国的战争也是因为某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好像贵国向德国宣战一样,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梁敦彦的意思是大家都不是好鸟,别一百步笑九十九步。
“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因此我希望大英帝国在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度洋等地的利益不会受到贵国与美国之间战争的牵连,航行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英国商船也应得到交战两国的保护。”阿斯奎斯明显做好了准备才向华国传达信号,事实上英国为了应对太平洋上的战争,早已在2月初就做出了反应。
当得知华国舰队偷袭横须贺并歼灭大部分美国太平洋舰队战舰后,英国立刻想到华国将向东南亚地区进攻,或者将目标对准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一方面命令远东地区加强戒备、准备战争,另一方面艰难的抽调了一支巡洋舰分队前往印度,以加强那里的海军实力。
最关键的举措是,英国将中东地区运往华国的石油运输线拦截一半,通过这样向华国发出信号——你要是攻击我的殖民地,就要面临运输线被截断的危险。不仅是石油,华国还有大量商船通过印度洋、马六甲等航线,另外澳大利亚出产的矿石也将被英国人截断供应——除非与英国发动全面战争!
石油还好一点,华国在国内逐渐扩大的石油开采规模能满足国内百分之八十的需求,在菲律宾新发现的油田也即将投产,一旦战争爆发,华国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占领东南亚,马来亚地区也有英国人的油田在1909年初建成,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和大规模战争的需求。
但澳大利亚的矿石是华国很难舍弃的,国内开采的铁矿石品质太低、开采难度高,朝鲜半岛上的铁矿开采量也不足——主要是受制于地形条件。国内的工厂对于铁矿石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那意味着成本的降低。
而在1906年初,英国矿业公司就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铁矿,让人惊喜的是这里的铁矿石品质极高,而且产量大的吓人。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一跃成为矿业明星企业,不过随之而来的是难堪的尴尬——澳大利亚距离英国本土半个地球还远,矿石运输成本直线上升,起码比不上从挪威等欧洲矿石产地和南美、南非、印度等地运输,那些地区的矿石产量足够英国本土工业的消耗。
英国人面临资源过剩的尴尬,本土矿业大亨也因此对新兴的英国矿业公司失去了兴趣,好在矿业公司找到了新的买家,华国需要大量的铁矿石。一方想买,一方想卖,于是华国和英国立刻达成合作协议,海量的澳大利亚铁矿石开始向华国输送。得到矿石份额,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f01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和工艺,因此英国人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立刻超出除华国以外的其他工业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消化了华国提供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的航空发动机甚至达到了华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水准。
所以说英国掐着不少华国的命脉,在不与英国开战的前提下,华国还不能得罪这个真正的霸主。
梁敦彦不满的正是这一点,既然与美国撕破脸皮,为什么不一口气吃下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为什么不一口气吞并富饶无比的澳大利亚?他是合格的外交官,却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当然,吕梁也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不与协约国交恶是他的幕僚的主意,也得到了军方的认可。
从全局上看,已经于美国交战,如果在与协约国交战,华国就将面临着无比严峻的国际局势,太平洋方向上有美国这个大敌,北边还有沙俄的威胁,身边尚有日本这头恶狼没有解决,西边再加上英国的围堵,这完全是被包围的态势。
从军事角度看,华国海军也没有进军印度洋的实力,即使打败了英国、法国海军,也很难守住漫长的运输线。吕海的建议是等第五艘和第六艘航母下水、组成第三支航母编队后再与英国开战,甚至最好的情况是等第四支航母编队入役后再开战。另外华国陆军也在扩充之中,大换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消除,工厂需要时间为部队提供新式装备,也需要来自海外的矿产满足机器的需求,新兵需要训练——按照华国陆军士兵训练水准,新兵在走出新兵营前需要两个月的训练,每人至少消耗四千发子弹——这对训练和工业都是巨大的考验。
最关键的一点是后勤,大洋上需要海量的运输船来运送物资,陆地上需要望不见尽头的铁路和公路来运输,卡车、火车车头车厢、运输船的数量都没有达到军方的要求。按照钢铁基地上的电脑计算,满足五百万人的后勤需求,华国目前还缺少百分之三十的运力和物资,如果满足一千万人的作战需求,华国目前的储备只能说刚刚开始。
战争不可能等到完全准备完毕才开始,吕梁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工厂慢慢生产,即使有高级基因人整合国内的工业力量,即使有无数的工厂在扩大规模,但基础薄弱的现实无法改变,时间,吕梁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拖延,只会让美国爆发出全部的工业实力,将航母和飞机铺满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用物资帮助协约国支撑一百年!(小白君喜欢夸张,勿怪)
因此吕梁只能用利益交换来让英国和华国保持临时的和平,或许双方都知道在远东必将发生战争,但双方都在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欧洲的拖累让英国将重心不能放在远东,它也需要本土的造船厂制造出足够的战列舰,需要工程师设计出航空母舰以供造船厂制造。
“贵国与我国曾经存在巨大的分歧,也曾将矛盾付诸于暴力,但事实表明我们之间完全可以求同存异,用利益将两国紧密结合起来。本人代表华国和吕梁总统向首相大人承诺,英国在远东和印度洋的利益将得到保证,华国没有进军澳大利亚、印度洋和东南亚的打算,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得到梁敦彦答复的阿斯奎斯高兴得将其送出门外,他当然不会相信梁敦彦的承诺,国与国之间即使签订纸面上的协议都会将其轻易地撕毁,更别说口头上的承诺。阿斯奎斯的目的只是探明华国的打算,为英国争取时间罢了,当英国海军再次强大并从欧洲抽身时,不用华国出兵,英国就会彻底解决这个大麻烦!
相比之下英吉利海峡南岸的西欧小国比利时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布鲁塞尔,德国公使贝洛正通过一只碧玉烟嘴上的香烟来满足自己对尼古丁的需求。
这名身材高大挺拔、蓄着八字胡的日耳曼人喜欢香烟的味道,不但那只烟嘴时刻不离手,还非常喜欢办公桌上那只银烟灰缸,烟灰缸上有个子弹洞眼,每逢来访的客人问及这个洞眼的来历,他都会放声大笑:“我是一只不祥之鸟,我派驻土耳其,土耳其闹了场革命;我到中国,又碰上了义和团。这个洞眼就是他们的一颗子弹从窗外飞进来的。”
2月29日上午,比利时外交大臣达维尼翁在清晨六时被德国入侵卢森堡的消息从睡梦中惊醒,他立刻召德国公使贝洛——要求他进行一番解释。
贝洛宽慰道:“比利时对于德国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你邻居的屋顶可能失火,但你自己的房子将安然无恙。”
不论是达维尼翁,还是普通比利时人都倾向于相信这位德国公使的话,因为比利时是中立国家。这个国家的独立经有关国家的保证已经有七十多年,他们由此享受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在欧洲的历史上,很少有国家能享受如此长时间的和平。
但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和首相斯或拉特都对德国人的承诺保持怀疑态度,用自身的力量抵抗德国的入侵无疑难比登天。比利时现有陆军十个师,比起德国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中立的义务和对于中立的信念也让比利时未能制定作战计划、抵御外来侵犯。
因此比利时首相要求德国公使贝洛作出德国绝不侵犯比利时的承诺,直到2月30日下午,贝洛对斯霍拉特的要求默不作声已经满二十四小时。阿尔贝国王决定以个人名义向德皇威廉一世作最后一次呼吁。(。)
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里芬计划()
ps;不一样的一战,大家想看到德意志帝国什么样的命运呢?说实话,小白君算是半个德粉。
阿尔贝国王的信件改变不了比利时的命运,威廉二世的回信也将充满敷衍的语句,因为此时的德国陆军即将进入比利时,因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主持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即将展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1906年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发生的一件大事。在陆军总参谋部具有崇高威望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总参谋长,因为培养接班人的需求和自身年龄的增大,向德皇威廉二世提议由小毛奇中将接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这个提议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在19世纪到二战结束前,世界陆军之强,莫过于德国,而作为德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的德国参谋本部,特别是一战前的德国参谋本部,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在参谋本部历届总参谋长中,成就最高的莫过于俾斯麦时期的毛奇。
这位率领德国陆军先后打赢了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总参谋长,在德国陆军中被尊为神明一般,而毛奇,正是小毛奇的叔父。
小毛奇就是在这种崇高的声望下长大并进入德国陆军,他先是参加普法战争,服役于掷弹兵第七旅,后入读战争学院,在1880年加入参谋本部,此后平步青云。毛奇去世后小毛奇成为威廉二世的副手,加入了皇帝的权力核心,1902年晋升中将。
小毛奇身材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大肩膀,待人和蔼、举止端庄,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极受皇帝的宠爱。威廉二世认为,在宫廷中一个人的外部仪表即所谓的“堂堂的军人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他深信,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领导,会在世界上产生极好的印象。
毛奇遗留的巨大声望,让所有人出于一种神秘感而对小毛奇尊重,他们下意识的相信小毛奇会像他的叔父一样带领德意志走向胜利。
皇帝喜爱、施里芬极力推荐、陆军内部信任,可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小毛奇担任总参谋长。但恰恰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小毛奇本人并不愿意接替施里芬,他甚至不愿意继续在参谋本部任职,更愿意担任某一集团军的负责人。
“我亲爱的尤里乌斯(即尤里乌斯…凯撒,威廉二世习惯这样称呼小毛奇),为什么固执的拒绝之一巨大的荣誉呢?”威廉二世当时这样问道。
“陛下,我和我的叔父毕竟是不同的,陆军中没有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程度,我也不能。总参谋长这个职务不但意味着荣誉,对我更意味着挑战和千斤重担,与施里芬伯爵想必,我自认达不到他那样的程度,更别说我的叔父了。另外我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恐怕无法承担参谋本部沉重繁杂的工作。”
小毛奇的决绝让所有人惊讶,威廉二世立刻召集施里芬等参谋本部的高级将领商讨,当时小毛奇也参与其中。众人的奉劝与皇帝一样没有取得效果,小毛奇的拒绝最终让不耐烦的威廉二世恼羞成怒,君臣之间坚冰般的友谊也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无奈之下,威廉二世只能让施里芬继续担任总参谋长,而小毛奇也如愿以偿,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
除了想威廉二世阐明的那些原因外,小毛奇拒绝总参谋长的职务是多方面造成的。在原时空小毛奇接任总参谋长就有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施里芬伯爵年老多病,在没有替代者的情况下小毛奇只能顾虑重重的接受这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