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演习结束,接下来的行程是前往萨拉热窝进行访问。但我不得不奉劝殿下,萨拉热窝并不安全,我们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的警告,疑惑极端民族主义武装分子企图在市区发动袭击,还请殿下放弃进入市区的打算。”离开演习场地时,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对斐迪南大公劝道。
斐迪南看了身边挽着自己的夫人索菲亚,笑着回应道:“行程不变,巡视萨拉热窝是既定的安排,意义重大。我相信将军作出的安全措施足以保护我的安全,不是吗!”
坚持进入市区巡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夫人,斐迪南想让索菲亚在萨拉热窝享受到在维也纳得不到的荣光。
扶着索菲亚登上准备好的敞篷汽车,由德国宝马汽车公司专门为哈布斯堡皇室生产的汽车装饰豪华,整支皇室车队连绵五百多米。斐迪南和索菲亚乘坐的汽车位于第二辆,索菲亚在他的右边,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在他的左侧,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西伯爵。
“殿下,塞尔维亚恐怕不会对我们的军事演习善罢甘休,边境地区的军队越来越多,我害怕一旦战争爆发,波斯尼亚人民就会受到波及。”奥斯卡将军打断了斐迪南和索菲亚的私语,让斐迪南皱皱眉头,然后转过身子回应奥斯卡将军的疑问。
“我同威廉二世陛下商谈过,并得到了德国人的承诺,俄国人国内准备不足,大量财富还没有来得及转化为军队的数量和装备,无法插手巴尔干战争。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攻塞尔维亚,如果俄国插手奥赛战争,德国将援助奥匈!”斐迪南的语气轻松而自信,向这位将军解释过后又看向索菲亚,并与其欣赏沿途的风景。
奥斯卡似乎没有释然,喃喃私语了一句,但并没有被斐迪南大公听到:“那样一来整个欧洲都会被卷入战争!”
奥匈皇室车队慢慢进入市区,开普林站在围观人群之间,穿越国境之前,组织领导人提米特利耶维奇上校曾说过,只有死亡和鲜血才能震慑奥匈帝国的野心,让哈布斯堡王朝知难而退。这死亡和鲜血应该也包括自己的吧,开普林心想,街道边的宪兵守卫松懈,但刺杀开始后自己肯定会被发现,难以逃脱敌人的追捕。
不过自己早已经生死置之度外,相信分散在沿路的所有秘密成员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开普林将手慢慢伸向怀中,感受了一下手枪冰冷的触感,这给他充足的自信。
1910年1月1日上午十点,皇室车队悠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区,围观的人群让街道显得非常拥挤,路中心距离两侧还不到五米,路两边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警戒。斐迪南和索菲亚以征服者的身份,向路两边的人群挥手致意,警惕心降到极点。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莉亚次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有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的身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猝不及防下两侧的宪兵和警察都呆呆的站立,没有一个上前阻止。
暗杀者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汽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雷克将军的副手和索菲亚的侍女。
“上帝呀!”索菲亚捂着嘴巴、瞪大眼睛,似乎被略有些血腥的场面吓坏了。斐迪南拍拍夫人的手,然后故作镇静的走下汽车,查看了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暗杀者瞄了一眼,然后等车挥挥手道:“先生们,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吧!”
袭击发生后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波蒂奥克雷将军没有增加警戒力量,也没有安排更多的车辆围在斐迪南夫妇车两侧,只是车队的速度略微增加,很快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在那里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略作休息后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
这是引来死神的决定,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司机转错了方向,等在街口拐角处的开普林还担心车子离开,没想到它恰恰撞在自己的方向上。
刺杀的机会来了,开普林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异常,箭步冲上前来欲抓住开普林的手臂。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另外一名黑手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被击倒。
这时开普林抓住机会,枪声接连响起,手枪朝斐迪南夫妇开了五枪,全部打在两人身上。斐迪南夫妇当场一命呜呼,开普林被宪兵抓获,另一名掩护他的成员趁乱逃离现场。
以往默默无闻的萨拉热窝瞬间引爆世界,各国媒体纷纷报道此事,政客和外交人员被搅动,聚集起来商讨此事对本国的影响。
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迅速被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奥匈帝国叫嚷道:“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复仇,复仇,彻底摧毁奥匈帝国称霸巴尔干的障碍!”
德皇威廉二世得知此事,并得到奥匈大使的信件后,当场表示:“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他的后盾,全力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认为错过这次如此有力的机会将是非常可惜的。
召集高级将领和政府大臣们在波茨坦宫举行会议,威廉二世将可能发生战争的信息告诉自己的大臣们。军方表示一切战争准备都已就绪,军需部长报告皇帝说这次觐见后,我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
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觐见奥皇后,转达了德国的答复,并开始积极准备战争。在德奥两国积极备战的同时,法俄两国也在加快战争的准备,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访问俄国,两国互相保证一旦对德国开战,就将履行作为盟国的义务。
只是情况对同盟国有利,与华国展开秘密合作后,德国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军队中变化更加明显。德皇曾与华国总统频繁的进行书信交流,吕梁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因为华国在远东的崛起,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英国海军因为五岳舰的出现导致大量战列舰成为废铁,德国和英国海军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德国获得四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后,已经形成了对英国事实上的优势,在英国造船工业发力之前,越早发动战争越好!
威廉二世完全赞同吕梁总统的看法,并在1907年年中,德国就开始加快战争准备工作,1908年6月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作,使德意志级战列舰可以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的灵活性。1909年年中,德意志帝国基本完成了陆军的扩编,总兵力超过93个师,9个集团军,共计103万人。(原时空战前89万人)计划在东线投入一个集团军、9个师对俄国构成牵制,在西线投入82个师,8个集团军进攻法国,其中一个集团军部署在法德边境地区,其余七个集团军进攻中立国比利时。
后勤物资储备和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也已经准备完毕,只等战争爆发。欧洲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可以让部队快速机动,问题的关键在于后勤部门物资筹集、调度能力,铁路系统运输能力,这是个系统工程,纷繁复杂,比如陆军使用的子弹型号就多达7种,炮弹型号更多,不同口径、不同性能的炮弹要根据前线需求运往不同的地域。再加上其他物资,一场大规模战役发起前需要的后勤准备工作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完成的,而德国人天生的严谨作风使他们对此游刃有余,高素质的后勤人才是军队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
仅从战舰数量和陆军动员并不能看出一个国家战争准备是否充足,在原时空,人们普遍认为一战时期德国开战太仓促。引用****的话就是: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在各方面都为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被奥匈帝国拖下水,或者说普鲁士容克贵族军事集团早已等得不耐烦。(。)
第三百五十六章 实力对比()
这个时空开战时刻更早,甚至早了四年多,然后德意志帝国的战争准备比另一个时空充足的多。这与华国的秘密合作紧密相连,来自华国的先进技术让德国的工业产能大大增加,仅从钢铁产量上看,原时空德国在1913年钢铁产量是1760万吨,而本时空的1909年,德国钢铁产量就达到了2470万吨。
从另一个关键数据——人均工业指数上看,在1909年英国的人均工业指数是112排名第二,美国126排名第一,德国110排名第三,华国75排名第四。原时空德国在1913年的人均工业化水平只有85,由此可见德国在本时空已经充分挖掘了自身的工业潜力,其工业生产占世界的相对份额为15,另外美国25,华国23,英国9,俄国5,法国4,日本2。5。
来自华国的高产粮种、化肥工业支持和上百万专业农民,让德国粮食产量超过原时空同期两倍多。德国民众和士兵可以有充足的土豆充饥,德国也可以大大延缓实行食物配给制的时间。当然,这些无法掩盖德国资源不足的窘境,海上运输线路仍旧被英国人把持,德国获得外部资源的渠道很少,石油等战略资源被列入重点目标。
奥匈帝国同样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在战争开始前奥匈已经动员了5个集团军、52个师的部队,共计61万人。受国力限制,奥匈帝国的军队无法与德国陆军相媲美,甚至比俄国陆军都稍逊一筹。其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与欧洲强国存在明显差距,虽然奥匈军工业闻名遐迩,部分重工业甚至被德国人羡慕,但总体相对弱小的情况没有改变。
比如奥匈帝国陆军只拥有坦克320辆,飞机130架,在新式武器革命中落在下风,与德法等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沙俄也要少很多。
相对而言,不论是英国、法国还是俄国,战争准备都很不足。英国人更希望战争在1913年之后爆发,因为到那时英国海军将拥有二十五艘左右的无畏级战列舰,完全超过德国海军新式战列舰的数量,并形成两倍优势。而在1910年初,英国海军只有七艘新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却拥有六艘新式战列舰,其中四艘还是领先世界的德意志级战列舰。英国海军在1910年完全处于下锋,至于数量庞大的前无畏级战列舰和其他类型战舰,英国海军仍占据绝对优势,这是英国人唯一的底气。(世界上只有英国坚持称新式战列舰为“无畏级”,其余国家都称其为“五岳级”)
即使将时间推到1911年,英国海军也会改变现如今尴尬的局面,届时1艘海王星级战列舰、2艘巨人级战列舰和两艘不倦级战列巡洋舰都将完工。要知道英国海军不可能将全部主力舰都集中在本土,遍布世界的航线还需要舰队保护,在南美、非洲、地中海、印度洋上的分舰队分薄了英国海军主力的数量。在远东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华国海军需要制衡,七艘新式主力舰中印度洋舰队两艘,地中海舰队两艘,本土附近只有三艘。英国海军处于绝对的不利态势。
英国陆军更加不堪,为了赢得海上军备竞赛,英国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海军和造船厂上,本土动员的陆军数量只有三个集团军,不到二十万人,而且装备不全,至关重要的坦克严重缺乏。一旦战争爆发,英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部队部署到法国、比利时等境内,更别说抵挡德国陆军的进攻。因此在1910年6月前,只能由法国人和比利时人面对德国的兵锋。
由于华国空军在战争中的应用,各*方开始重视飞机这种新兴兵器,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仿制和制造。英国空军目前拥有仿制华国f01双翼战斗机的“决绝”型战斗机350架,轰炸机仅有35架,而且作战能力低下,空军部门甚至怀疑这种轰炸机在实战中能否发挥作用。
技术部门和工厂正在研发新一代战斗机和轰炸机,不过要拿出样品还得五个多月后,至于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至少还要一年时间。
好在协约国盟友的存在让英国人不至于太难堪,法国此时拥有新式战列舰三艘,新盟友意大利拥有新式战列舰两艘,他们的存在不但让地中海固若金汤,还可以让英国人从地中海抽调战舰、补充到本土舰队当中。
预计中的欧战主战场将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边境地区,因此法国人从1905年开始就加快了陆军扩充力度。战争爆发前法国已经动员陆军89个师91万人左右,大部分部署在法德边境地区。另外法*工厂为陆军准备了1200辆坦克,仅比德国陆军的1300辆少一点,但在火炮的数量上超过了德国陆军。从双方的军官素质和士兵素质、训练水平上看,双方差距并不明显,法国陆军同样自称是“世界第一”。
战时法国海军将协助英国人封锁北海,将德国公海舰队堵在军港内,并协同盟友海军保护地中海等重要航线安全。协约国完全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特别是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后,英法两国可以抽调大量战舰回到大西洋沿岸,以应对强大德国海军的挑战。
法国空军同样发展迅速,目前拥有战斗机450架,轰炸机100架,进入战时体制后,国内军工厂生产飞机的速度可以从每天五架提升到十架。只是法国与各国存在同样的毛病,那就是飞行员储备不足,训练水平相对较低。除了华国和美国之外,各国都没有成立飞行俱乐部一类的培训学校,包括德国在内。
最重要的是法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甚至超过工业人口,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产品一直出口欧洲其他国家,乡村很富裕。这说明法国工业并不发达,但同时真打起仗来的话,国民受战争波动也比较小,农民只要在田地里耕种就有吃有穿,不受用食物配给制的折磨,这也是原时空法国能坚持四年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农业比工业发达的国家是沙皇俄国,它号称是欧洲的粮仓,在1905年到1907年之间,俄国的农场和农民经历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低烈度革命,政治方面的原因、官员的*、地主的欺压等等造成了这三年俄罗斯农产品产量的降低,乌克兰粮仓减产尤其严重。尼古拉二世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继续向欧洲出口大量粮食,导致国内粮食供应不足,农奴吃不饱饭,进而又让农业受损。直到石油财富增加后,俄国才从华国进口了一大批粮食改善国内脆弱的农业状况,最终实现粮食供应平衡,并恢复了向欧洲出口。
俄国缺少的是枪炮,工业的落后导致它无法武装它的300万军队,俄罗斯一直用粮食和矿产来换武器。在1909年末,俄罗斯陆军装备的枪械和火炮只有一半左右是国内生产的,其余全部从英法等国进口,1250辆坦克中接近一半从法国进口,从华国进口的五百多辆卡车加装了钢板,充当装甲战车分配到各部队中。
尽管工业实力不足,但灰色牲口庞大的数量足以形成一股让人警惕的洪流。战争爆发前,俄罗斯共动员120万兵力,其中远东、蒙古、中亚地区共五十五万,为了防止华国的北上,俄国不得不抽调重兵囤积在亚洲境内。在欧洲方向,俄军拥有六个集团军的兵力可供使用,对德国、奥匈帝国形成兵力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大战中一国的潜力体现在多个方面,英国可以维持四年、八年的战争而不崩溃,根本在于其世界第一的战争潜力。非洲、美洲、亚洲的殖民地可以为英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只要后勤运输线没有被切断,英国人就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