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身外雷光明灭,脑后青莲化生,任他洞天、魔国如何压制,也无法将他沉陷。
下方少阳剑窟中,众修士呆呆看天,看那洞天、魔国、乘龙天人,三方鼎立;看那原本厚重的劫云,如沸水溢锅,一波波往远处流淌;看那久违的万丈阳光,在天穹外沿扭曲,形成眩目的虹彩。
而所有的一切拼合起来,却化为了较劫云更为深重的灾殃阴霾,当头倾压而下,让人窒息、绝望。
第二十章 天人乘龙 万古云霄(二)
灰黯的情绪如阴云般覆在心头,韩水常环目四顾,发现他所能见到的几乎所有人脸上,都是一般无二的死灰颜色。就是王子怀这样的,也是神情凝重,不复潇洒气度。
他知道这种情况大大地不妥,也就无比理解端阳真人昏迷前的告诫:
谨守本心!
确实是金玉良言。少阳剑窟共有一千四百二十一个闭关修行洞府,常驻人数总在三分之二以上,这就是近千人,再加上守卫,总有两千人出头。如今天上魔国投影,一旦心神失守,被武元辰趁虚而入,且不说上面的胜负如何,千人情绪乱离,遭遇魔染,也是一场巨大的灾祸。
韩水常已经觉悟:今日之后,就算少阳剑窟侥幸得存,也是伤筋动骨,灵脉的伤损还在其次,最可怕的还是名声的败落,那已不是十年八年就能挽救回来的。
想到这里,他的情绪都有些不稳。
同在此时,天空中鼎足而立的洞天、魔国,以及乘龙天人法相之间的距离在扩大,那介入虚实之间的光影不断蔓延,彼此影响的虚空也在扩张。抬头看去,天域三分,面积上洞天、魔国要更为巨大,可乘龙天人依旧是驭游自如,便是偶尔出入其间,那两方也奈何不得。
这种“对外扩张“持续了十余息的时间,突然间不约而同地碰撞、交错,即而扭曲。相应的沉涩闷哑的声音,也大异从前,仿佛是弦断强鸣琴,管裂硬吹萧,再难形成顺滑流畅的共鸣。
而视觉上的变化,要更加震撼人心。
人们就看到,云外九天连续崩解,幽暗魔国向内塌陷,乘龙天人的影像愈趋透明,便是连座下天龙都维持不住,最终散化为万道金光,倒是那化鳞剑气,在金光中聚合,成为一柄四尺长剑,铮然作鸣,随即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虚化不见。
“玄黄杀剑!”
韩水常终于正式确认了玄黄杀剑的下落,同时也醒悟过来,劫云驱散,玄黄杀剑等于是渡过了塑灵天劫,如今,它就是当之无愧的此界唯一一柄塑灵剑器!
而围绕玄黄杀剑的争夺,正是方兴未艾。
三方鼎立的结局就是,谁也无法维持投影的存在,一切的虚耗都被舍弃,最终还原成最为直接的神意对冲。
对少阳剑窟中的修士来说,这则是代表着,更惨烈的灾祸倾压而至!
韩水常深吸口气,执剑在手,到他这种境界,绝不会真的“听天由命”,至于能做到什么地步,又有谁知道呢?
正要引动近乎崩溃的符阵,他忽地一呆,保持着持剑望天的姿势,不再动弹。
天空中,本是被驱散的劫云分明在向中央聚合,电光在云层中蹿动,没有劈下的意思,只将那强大的磁力汇结成网,仿佛是构成了骨架,再将厚重的云层铺上去。
至于之前破坏了这一结构的可怖力量,分明已经移转不见。
神意传导,倏乎千里,若真要离开,也就是眨眼的功夫而已。
少阳剑窟内外,几乎是在等死的修士们,终于是陆续反应过来,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不断聚拢的劫云是这么可爱,因为那代表着,三个制造灾难的强人已经远离了这片区域,将那撼魂动魄的虚空神意交锋,移转到更为广袤的天地中去。
至于去哪儿……谁在乎?
不少人当场就嚎啕大哭,也有软倒在地的、失神怪笑的,几乎是用尽一切方式,去发泄已经崩溃掉的心情。如果此时武元辰杀个回马枪,保管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他们整得走火入魔。
韩水常木立了至少十息时间,才将心情调适过来。回剑入鞘,再看向王子怀等人,本来是想质问的,却发现早已经没了那个力气,只剩下一个疑问,缭绕心头,久久不散:
那人……是谁?
给人制造了严重灾难和困惑的余慈,此时正往后撤。
玄黄意外渡过了塑灵天劫,当真是可喜可贺,只是由此带来的麻烦也当真不小。之前少阳剑窟人心浮动,对余慈来说,也算如鱼得水,他已经知道两位强敌的身份,并没有久战之心,故而一等塑灵天劫消散,便携了刚刚渡劫成功,灵智还颇为模糊的玄黄,一路撤退。
他来时以“真实之域”的境界,投放神意,七十万里虚空如在掌顾之间。如今由于带着玄黄、天龙真形之气、太初无形剑等之前留在少阳剑窟的家什,再想如来时一般,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徐徐回收,步步为营。
当然,神意交锋才是目前的主流。
数十万里天域交战,对余慈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就是转念的功夫,一侧的神意冲击飙扬一百二十余万重,起势凶悍凌厉,成势之后,却是阴暗厚重,如滚滚黑潮,充塞天地,轰声碾压而至。
这定是武元辰无疑,正面迎击绝对没好,故而余慈动念之间,虚空环境变化,本是浪奔浪涌的冲势,仿佛是撞上了堤坝,急剧衰减,当即砍掉了三分之一还多,只余七十余万重,再轰然撞上。
虚空抖荡,对撞范围内一切有形之物,都被震成齑粉,再催化成烟。
而未等消歇,另一侧又是暴起神念冲击,凶横不下于武元辰,却更有汪洋恣意,横绝太空的浑茫气象。
楚原湘这一击,余慈再不能硬接,本是与武元辰层层对冲,连续振动的神意,陡然一个拉伸,振动的频率骤变,随即偏转,就像是在海中的鱼儿,在暗流冲击的刹那,一个摆尾,已经跃入了另一个水层。
楚原湘一击落空,却是紧接着就与武元辰隔空对冲,天际雷鸣,偶然一个下压,掠过地表山头,漫山郁郁葱葱的森林就是齐齐炸碎,一应生灵爆散血雾,再无噍类。
“看”到这一幕,余慈心境出奇地轻松,就像是刚学会游水的顽童,就算是面对大海浪涛,更多的还是新鲜和兴奋占了上风。
原来世间还有这等攻伐之术。
好像,很适合他呢!
第二十章 天人乘龙 万古云霄(三)
余慈渐渐明白,各人神意性质不同、修炼法门不同,在不同层次的天地法则中穿行,总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差别。虚空神意交锋,不但要比强度,更要懂得技巧,要善于在有利于自己的层次粘着对手、压制对手。
不管是武元辰,还是楚原湘,都有几个最为擅长的层面,其实余慈也是。
他道基关涉的生死存灭法则,是天地间的根本法则之一,几乎在每个层次都会存在,他的选择自然是非常丰富。与武、楚二人有重合,也有相悖。
在“重合”的层面,他无论如何也不是两个老辣凶横,又专精神意杀伐之道的宗师强人的对手,但他的优势就在于,跳变极快,适应性又强。武、楚二人一直想将他粘住,却是屡屡失手。
就算真的到了危急时刻,由于他正在“真实之域”的层面上,“我”之真性显化,与自辟虚空的无上神通紧密结合,能够强行开辟虚空,扭曲天地法则,形成最适于他,也最能迟滞对手的环境,就算临时开辟的虚空随生随灭,也有了脱离的机会。
这就是余慈和两位大劫法宗师缠战了数万里的距离,依然绰有余裕的原因。
不过,差距就是差距、被动还是被动。
久守之下,必有所失。由于玄黄本体在此,很难脱出对方的锁魂之术,眼看着这就是一场艰苦鏖战,余慈也不指望每次都能安然脱身。故而,他也在不断地熟悉这种方式,尽可能迅速地提升自家水平。
余慈觉得自己很适合修炼这种法门,这感觉也没错。
他没有特意修炼过神意攻伐之术,不过从乍一修炼开始,就是走的“存思观想”的路子,最重神魂;而符法修行,也是对神意运化要求颇高;至于后来转入玄元根本气法,成就“心内虚空”,更要在“心象”上用力;更不用说其后涉及的种魔之术、黑森林法门等等,都更倾向于神意之道。
再有出入“真实之域”,承受元始魔主的强压等等之事,连续磨炼,他在神魂修为上的积累也是浑厚扎实,远超同侪,至少在根基上,并不比两位大劫法宗师差上太多。所欠缺的,只是收放的技巧、经验,当然,也有千年万载打磨下来的圆融。
通过这一轮虚空交锋,余慈正是不断地打磨自家的神意运化技巧,而且,他还分了些心思,寻找参照。
这几十年间,他也见识过几回此界大能虚空神意对冲的场景,甚至自己还亲身经历过。
不过,若说能供“反复参照”的,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就是当年罗刹鬼王与太玄魔母大战中,起始之时,那一轮的隔空交战,当时只见气象恢宏,如今再看,仍是不可思议,而且,那分明就是虚空神意对冲的范本,
对战双方神意横空,在湛蓝的碧落天域对冲,跨越亿万里距离,几乎贯穿大半个真界,依旧如臂使指、变化莫测。余慈敢拿脑袋打赌,双方定然都是迈入了“真实之域”,而且程度和水平远在他之上。
他当年自辟虚空时,还很难把握其中奥妙,只将封住那份记忆的“冰山”请上平等天,化为太玄神通。而眼下,无论是修为还是眼界,早已今非昔比,再“翻阅”起来,并不困难。
结合着当前的战斗,从基本知识入手,更易解读。
其实,说起神意交锋,理论并不复杂。交战各方,无一例外都是神魂居中,也是一切动力之源,放出的力量就是神意,其中又可划为神识、神念。神识如目,神念如刀,神意的交锋,其实就是干扰神识感应判断、挫伤神念强度锋芒,意图清晰,层次分明,
但神识、神念也不能分得太清楚,它们更像是神意的两个“标准”,一体之两面,这里面的把握,就要在实战中逐步体会了。
渐渐的,他心里有了谱,中间试了几回,进步显著。
其实,他进步的速度一直相当惊人。
最初的时候,他刹那间神意冲击的强度,不过是七八万重,大约是与那位端阳真人处在同一层面。让对方“撞山”,完全是瞬间改换环境结构,封绝神意传输的结果。
可接下来,楚、武二人一个认真,直接将那座山峰催化成烟,余慈当时也是受到波及,在凶悍猛烈的冲击下,不得不强行提升神意震荡速度,以维持自我的节奏。
大概就是受那二人强行带动,激发了潜力,也是被动模仿对方技巧,使他神意冲击强度飙升,一举突破二十万重。此后,就是在不断地跳变、转移,每一次成功地脱险,都使他的技巧得到磨炼,潜力得到释放,强度也水涨船高。
到了后期,他已经可以飙扬到五六十万重的层次,能够在楚、武二人不太擅长的层次,正面对冲,不落下风。
而且,他能够感觉到,自己仍有潜力可挖。
之前,他遭遇了“一念一纪”的诡异劫数,是次绝大的考验,也是有效的打磨,让他的根基扎实到自己也摸之不透的程度,积累更是雄厚无匹。他正需要一个“极限”,来进一步验证。看看他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另外,余慈又发现了桩好处。
他已经是接触到“真实之域”的层次,可问题在于,这种层次需要的是“踩水”的技巧浊世如海,风大浪高,想要从中冒头,就要精通“水性”。
与之相对应的,无疑就是如何在“天地法则体系”中更自在地活着,随自己的心意,利用法则、扭曲法则,将其变为托举自己的力量,永远浮在上面,不沉下去。
神意攻伐的方式,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戏水”技巧。
当余慈真正掌握了它,就很有些爱不释手的意思。
便在他渐入佳境的时候,钟声响彻天际。那是武元辰的“落魂钟”,据说是一件走了独门祭炼方式的法宝,最能增益神意冲击的强度和变化。
钟声里,武元辰的神意冲击不动声色地冲上了两百万重的层级,而且还在急剧提升,就像是漫涨的黑潮,当前一波巨浪拍击过后,抬头再看,更可怖的海啸已经形成!
第二十章 天人乘龙 万古云霄(四)
直面黑潮,如果是最初时的余慈,除了急速跳变脱身,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但此刻,他却有新的看法。
如此冲击,是将所有的锋芒尽都敛藏,以换取深沉厚重压迫感吧;还有就是,这其中至少经过了先期的数十次跳变,在不同的层面上组织、积蓄力量,最终才化为这荡魂钟声,故而覆盖面广,更有着暗潮汹涌,无形的漩涡,粘连神意。
细究起来,分明是平空化现出一道恢宏的大阵,如巨钟扣下,封锁万里方圆。
“巨钟”之下,才是黑潮涌起。
如果只见黑潮,不见巨钟,依旧像以前那样跳变,定要撞到厚实的“钟壁”上,头破血流不说,还会激起第二波、第三波连续不断的黑潮,声势可能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眼光提升带来的清晰判断。
余慈由此领悟,像武元辰这样的强人,看起来随意挥洒,神意冲击瞬息百万重,其实内中法度森严,是在一个稳定的框架下,层层化生,内蕴厚重。这就是法门的作用。
在“真实之域”的境界下,余慈的“跳变”造诣,要比武元辰来得高明,更具备千变万化的能力,其实这里也是有一层法度在,只是他毕竟还是生疏,不知道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
而武元辰的做法,就是最好的示范。
余慈神意的振动急剧收窄,“嗡”声中,跳转进入到另一个层面,黑潮的冲击刹那远去,他却并不放松,振动幅度连续变化,一口气做了二十八次跳变,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一气呵成。
就是武元辰,在此让人眼花缭乱的连续跳变中,神意冲击也是微窒,黑潮涌起,却只能追在后面,消耗一些微不足道的力量。至于“巨钟”扣下形成的封锁,也只是荡起了一波绵密的振动,便让余慈破封而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还不算完。
余慈可说是现学现卖,每一次跳变,都学习武元辰的手法,积蓄起一些力量,也勾连起不同层级的法则,不过是顺水推舟,使得“经过”的相关法则微幅扭曲,耗力也不大,但积少成多,使周边环境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等于是拟化出类似于自辟虚空的效果,
武元辰还来不及为蓄势一击的失手而懊恼,神意所及,忽见天地昏暗,一张恢宏星图铺展开来。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层层罗列,垂布穹苍,仿佛是余慈心内虚空的“星辰天”外化而出,覆盖了比“巨钟”还要阔大倍余的广袤天地。
余慈满足地叹息一声,虽然这里面充满了上清宗的风格,还有浓重的个人特色,但并不是一项独门神通,而是可以修炼、复制、传承的法门,让他有一种“著书立说”的愉悦感。
虽非心内虚空,那种心象、物象交融互现的特质还是展现出来,原本只能在感应呈现的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