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意三国-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晟想要把以西阳为中心的北部四县发展起来,就必须解决掉来自汝南方向的骚扰。 
  不过,李晟的目光并没有单单放在解决北部威胁之上。对他来说,来自汝南的威胁是外患,而处理北部四县百姓的生活则是内忧。所谓“攮外必先安内”,李晟想对汝南地黄巾军进行清扫,那就必须先安顿好自己掌握的北部四县的种种才行。 
  毕竟进兵汝南是李晟自己安排的作战计划,其本身是不能得到荆州襄阳方面的支持,因此李晟出兵之后所耗费的种种都必须由北部四县来承担。如果不先处理好北部四县的问题,那么在李晟出兵之后,就很有可能出现后方不宁的情况。这是会威胁到李晟出兵安全的问题,他断然不会忽视这一点的。 
  在对军队实施特训的同时,对西阳的改革也迅速的展开。 
  去年结束战争之时已是晚秋,接连近两个月的动乱,使原本就长得不怎么好的庄稼无可奈何地烂在了地里。百姓当初都为了逃避战火而四散离去,自然没有功夫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收割。而当一切都安稳下来之后,却早已错过了收获的最佳季节。 
  当秋日过后的冬天来临之时,还留在北部四县的这近三万人口已然面临着无衣、无食、无居所的窘境之中。在日益变冷的气温之下,很多人都是缩在各个县城的民屋角落之下瑟瑟发抖着。对于冬天的到来,他们并没有任何地想法,心中只是一个劲的充满了绝望。 
  但就在这个时候,李晟的出现以及他所采取的种种手段,将这些饥饿之人从绝望中拉回来。为了让这四县的百姓不至于饿死,李晟运用他手中的权利对这北部四县施与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将四县还剩下来的百姓集中在西阳和鄞县两城,登记造户统计四县剩余人口数量,同时利用泗水居的商业关系和自己同襄阳上层的联系,多方筹措了大量粮食,棉絮等物资于两城。不但每日按人口发放足以让这些人吃个半饱的食物,同时还人口发放足够他们制成单衣的棉絮,以供他们未来过冬之急用,初步稳定下这些人那慌乱而绝望的心。 
  在免费赈食了一个月之后,百姓的身体稍稍有些回复,不再呈现那种被风一吹就倒地模样。于是,李晟改免费赈食为以工代赈:先是向百姓说明了自己眼下难处,博取他们对自己的同情心,然后又推出了自己所制定的一整套计划,说明这不但是为了缓解自己经济上的困难,同样也是为解决他们眼下所生存的这个家乡的问题。 
  以工代赈的计划是十分庞大的。即使当初制定的时候,与李晟一同商讨这个问题的石韬也被如此庞大的计划给吓了个不清。 
  “能做的完吗?”石韬指着李晟列出来的那些无法置信的说道。 
  “除了几个必要的项之外。其他的我们只要做一个大概就好了。”李晟微笑的说道:“这个计划是我们今后几年必须要完成的。一旦完成,我们在江夏的根基就扎下了,无论今后江夏出现怎样的变化,我们都能稳稳的守住这里。” 
  “不过要完成这个对我们来说似乎有很大困难啊。一是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是钱财粮草的问题。”石韬紧紧的皱着眉头。 
  “人手其实不是问题。据我所知每年年关附近都有大量的北方流民越过大别山而来。以前因为这北四县混乱不堪的缘故,这些人都是离开江夏直接去襄阳江陵一带的,而现在则因为我们稳定这里,使得我们也有了把他们留下的可能。如果这一切都作好的话,只怕到明年,我们这边的人口足足会比现在多一倍呢。”李晟微笑而从容的解释道。 
  “可这钱财?”石韬的脸色并没有因为李晟的解释而有所好转:“多招人固然可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但多招人同样也会进一步加深我们财政上的问题。虽然我们通过泗水居和襄阳那边的关系弄到不少粮草物资,但也仅仅够我们这三万多人过一个冬天而已。想再招人,那可就是一句话——没钱。” 
  “这也不是问题。”李晟脸上的依旧笑着:“你似乎忘了,我们还有一大笔钱财没有动用。” 
  “啊?”石韬吃了一惊,随即迅速的反应过来:“你是说从那些人那边缴获的东西?” 
  “是的。”李晟点点头:“这都是那些盗贼这些年从四县抢夺过来的东西,有钱财,更有珍宝。前些日子我让泗水居的人把这些东西清点一下,把该变卖的东西全变卖了,所得之钱,大约是五千万金,足够我们用一阵子了。毕竟我们做的这些也不是完全有进无出啊。见屋子可卖可租,开作坊可以制作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修建道路可以让我们同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让我们招揽商人变得更容易许多。” 
  “那说得也是。”石韬脸上的阴翳终于消散了,他的眉头舒展开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子旭真是厉害啊。”他与李晟很熟了,很明白李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李晟说出让大家相处不必那么拘谨的话之后,做得最彻底的也就是他了。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他依旧像以前那般,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李晟,让李晟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李晟手下的人不多,因此每个人身上都背了很重的职责:他把军队完全托付给了他的四位师父,让他们负责训练;他将政事完全交给了石韬,让他组织相应的人手完成;他将领地内的治安交给了他的三位兄弟,宋德负责西阳和鄞县之间的乡间治安,周力负责西阳的治安,周睿负责鄞县的治安;而最最重要的监察情报工作则依旧是交给罗照负责;至于李晟自己则负责全局的统筹,在他的身边还有另一位没有拜师的师父张机帮他参谋策划一番。张机是一个对杂学都有涉及的人。虽然年纪有些大了,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依旧很前,他很容易理解李晟的所思所想,自然也容易与李晟谈得开。 
  李晟现在控制着江夏郡四个县的地盘。虽说他的官职还是小小的西阳县令,但在刘表的密令下,他却获得了掌管四县的权利。江夏北部的四个县早已被多年的匪患闹得不成样子,攻下它们对于荆州来说反而是一个负担。刘表显然不想承担这样的包袱,便把这担子直接交给了李晟,他想让李晟来处理这麻乱做一团的局面。 
  李晟现在的摊子并不是很大,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他的部将眼下虽然忙碌一些,但大体都还能适应的下来。但李晟却是不满足的,在分派完各人的任务,从新静下来思考之后,他便惊讶的发现自己还缺少一个人才,一个可以在军事上与自己进行讨论的人才。 
  “好像还缺少一位军师呢!”李晟托着自己的下巴想道。他觉得自己似乎要把徐庶给请来了。 
  在西阳遭遇到的情况已经和自己当初出发前所预想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出发前李晟绝没有想到自己在西阳竟然会遇上这样的对手。虽说刘吉、周延、张武、陈孙几个在历史上都只能说是无名小卒,但亲自于他们交手,并了解他们幕前幕后动作的李晟却明白这几个人的水平终究是如何。 
  李晟并不认为自己眼下赢了就完全是依靠自己本身能力的缘故,因为他明白在我强敌弱这一个基本关系中,“敌弱”在这里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重。无论是黄巾军还是刘周两人的私兵,其在装备、训练上都不能和自己手中的荆州相比。荆州的几位将军如蔡瑁、张允、黄祖等虽然打仗的水平不怎么样,但他们练兵的水平却无疑称得上是一流的。他们交给李晟的两千五百士兵本身就已经有了足够被称为一流士兵的水平。 
  如果说西阳那边的势力是一头狮子带着的一群山羊的话,那么李晟这边的部队就称得上是一头狮子带着得一群狼了。姑且不论双方的统率能力有怎样的区别,但就双方的士兵水平而言,李晟这边的士兵就远远强于西阳贼军一边。在有这样大的差距之下,西阳那边能在最后以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结局收场,这就足以证明张武、陈孙几个的能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劲了。 
  李晟自认自己赢过他们是一件比较勉强的事情,他看到了自己不足便想找一个高手来帮自己一番。当初离开襄阳的时候自己的几位同门如崔浩、石韬、徐庶等都有心跟随自己,然而李晟因为当时的情况和对于接下来困难的估计等原因,却是在三人之中选了擅长政务的石韬。 
  毕竟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李晟认为以自己弱小势力并不需要与其他地方的势力交流,自然是不需要善于交际的崔浩帮忙,而徐庶因为他负责的大体学得是兵书战策之类的,也不是迫切的需要。李晟认为在军事上的事情,那些计谋之类的,自己也是可以应付一部分。 
  然而当得到的地盘大大出乎自己的预料之外——原来以为只有一个县,却不想现在却得了四个县,且各种势力的交错又是十分的复杂,再加上北方黄巾军势力的加入,使得自己必须去应付兵力远在自己之上的敌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李晟觉得自己眼下人手的缺少,他回想了一下自己目前的境况,终于决定要把自己的那几位同窗给拉过来了: 
  崔浩嘛,就让他当一个“政委”,让他负责领地民心的安抚,各个势力的协调;徐庶嘛,就让他当一个参军,为我多想一些计谋吧。至于孔明和士元暂时都不在考虑之中。李晟清楚地明白他这两位年纪与自己差不多的亲戚,眼下都在求学的要紧当口。李晟并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让他们中断学业来帮助自己。他不想“杀鸡取卵”。 
  李晟做着美梦。只是这样的美梦他并不是就想想而已,而是直接付出行动去做了。在年近元旦的时候,李晟利用写信回家的机会,拜托诸葛亮务必要把崔浩和徐庶请来——这两人都比孔明稍长几岁,其学业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李晟认为请他们过来应该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的,更何况李晟同他们之间早已有了相关的约定。 
  将近元旦的时候,诸葛亮、黄绶、李铛等人自襄阳而来。他们给李晟带来了团圆的同时,也给李晟带来他所想知道的消息:徐庶和崔浩都同意出仕,准备在元宵过后就前来西阳。 
  “这真是好消息啊。”看见久不相见的妻子,听见自己最企盼的事情有了结果,在节日的欢庆之下,李晟也略略有些晕乎乎的了。 
  因为过节,石韬回南阳老家去了,政务一拉子交给了李晟。原本李晟是很头痛这档子的,但看到孔明的到来,他的脸上便有了欢喜的笑容。他将这些东西,全都甩给了孔明,还美其名曰:“让你锻炼锻炼!”其实是他想偷懒。 
  大过年的还被认逼着做这样的事情,诸葛亮心中还是有所不满的。可是在看了李晟所制定的“四县发展计划”和石韬先前所做的那些实事之后,他这微微的些许不满便烟消云散了。李晟所制定的计划是一个很庞大的计划,其所顾及的方方面面很多。虽说只是临时接替石韬所负责的任务,但他依旧不想让这个计划出现任何问题。这无疑对他是一个挑战,而且是一个颇有些难度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他心动了。他觉得一切就像李晟所说的那般——确实是一个让自己得到锻炼的机会。 
  诸葛亮在政治上确实有很强的能力。在接受了李晟转交过来的任务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就走马上任,像自己的手下下达命令,而是再次将自己手中的东西拜托给满脸苦涩的李晟,提出到外面去调查情况的要求。他认为自己必须先要熟悉一下西阳和鄞县的情况,然后才有资格对整个计划进行管理。 
  “三天,给我三天的时间,让我了解一下这计划的各种情况如何。”孔明这样对李晟说道。 
  “三天吗?”李晟扁着嘴,满是无奈和不舍的说道:“那就三天吧。我可一直等着你回来哦。”他的话语充满了哀怨,仿佛就像是一个欲求不满的怨妇一般,让诸葛亮看得不禁有些发毛。 
  三天之后,孔明回来了,带来了一卷十斤重的竹简。 
  “那是什么?”李晟问他。 
  “这几天在西阳调查之后的感受和建议,不过都是不好的。”孔明说着就要将竹简大开,把里头的东西指给李晟看。 
  “不必了。你都说是不好的东西了,我再看不是心情更糟吗?”李晟听了孔明的话眼神不由得一黯,沮丧的低下头去:“居然还有这么多不足的地方哪?广元都不和我说。我还以为我的计划很好呢。却不想……唉,看来我还真是什么都不会呢!”他略略有些泻气了。和这些三国的名人相处的越久,李晟就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虽然这样不足带来的打击还不足以,让他放弃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使他有意思的放弃掉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比如具体的练兵,比如这行政的统筹,比如与别人的交往,等等…… 
  放弃了这么许多之后,李晟再次对自己的地位和能力有了新的认知。他不认为自己能在具体事务上与同时代的优秀者相提并论。他觉得自己只适合做一个从大局上把握一切的人,只适合用自己那多出来的一千八百多年的眼光和见识以及自己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拘泥于常理的头脑,在这些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将事情往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替众人做一个操舵者和推动者的作用。 
  “呵呵,看来我是天生做领导者的料啊。”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发现自己尽还能掌握全局,李晟的脸上露出了自嘲的笑容。     
    第三卷风扬 第一章 东风吹(全) 
  春风吹过乡间的田野,轻轻的荡起那一片短短的麦苗,将这一片带着褐色的淡绿摇得有如波浪一般。其实尚是早春,带着暖意的风中还是有着些许透骨冰寒的,只是望着这一片在稍稍解冻的褐图中茁壮成长的绿苗,一张张枯槁而质朴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们的土地!”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然而却是天下所有农民始终想得到却终究是望而兴叹的。当年的黄巾之乱兴起,这些只想得到土地的人也认为那是一个机会,但不想这所谓的机会竟是一件水月镜花式事情。黄巾之乱而起的动荡,不但没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因为这动荡使得各个大大小小的势力全副武装起来,借着镇压黄巾之乱的名义将他们压到了最最悲惨的境地之中。他们非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失去了更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在硝烟四起的战局之中,流着泪离开自己家乡,想不知所谓的和平异乡而去,形成了流民之潮。 
  流民大都南下为了寻求心中的梦土。对于背井离乡的他们而言到没有战乱的荆州,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由中原而至汝南,然后翻过大别山到达江夏郡,再由江夏去到襄阳——北方而来的流民大都是以这样线路前往襄阳的。他们给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的襄阳带来众多的劳力,也给荆州的主君刘表带来令人头痛的问题。 
  素有“仁”名的他实在没有拒绝流民的理由,只是如此众多的人口统统往襄阳一个地方聚集,所引发的种种也却是让他和他那些喜欢清谈的手下忙不过来,他非常希望有人能帮自己一把——只要能大大缓解自己这襄阳人口所面临的压力,而又不伤害自己仁义的名声,他几乎什么条件都会答应的。这不但是他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是荆州所有官员的想法。 
  在建安六年元旦的那个当口,他们已经被今年已经到来的三万人弄得头昏脑涨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