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北京,就任江苏巡抚。
汤斌离开了北京,离开了皇太子师傅的职位。这皇太子的老师不能少了一个啊?谁来接任呢?明珠向康熙皇帝推荐了张英。康熙皇帝一想,嗯,这个张英已经离开朝廷4年多了,即使是明珠推荐的他,他也不应该是明珠的党羽。再说,他的学问又那么大,让他来接任皇太子的师傅的职位是非常合适的。
因此,从1685年开始,张英成为了皇太子的师傅了。
而就在此后,皇太子胤礽逐渐地向坏的方向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贪婪。皇太子胤礽使用的衣衾舆轿,比其他皇子的都要高贵,是近乎皇帝专用的明黄色,他的份例也大大多于诸皇子。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广收贿赂之外,还私自动用大内的库银,又派人到全国各省收取官员的贿赂,而且把外国使臣进贡的物品随意取用。
第二,越权。皇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面前也敢辱骂大臣。在他受命留守京城办理朝政期间,擅自做主将康熙皇帝已批交各部院衙门办理的事情进行修改。
第三,没有同情心。康熙皇帝得病了,非常希望能从爱子的身上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安慰,不想从京中赶来的皇太子胤礽,对病中的父亲毫无体恤、忧戚之情。
问题在于,皇太子胤礽为什么会在张英来了以后变坏了呢?是不是张英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了呢?您想啊,人家李光地和熊赐履,无论是从学识、还是从人品,那都是没得说的。人家和汤斌搭帮教育皇太子的时候,这个皇太子也是很好的啊?为什么单单张英来了以后,这皇太子才变坏了呢?
还好,康熙皇帝不是向着这个方向去思维的,而是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去思维的。康熙皇帝认为,自己给皇太子胤礽配备的老师都是非常称职的。
问题到底出自哪里呢?康熙皇帝认为,皇太子胤礽的变坏,最主要是皇太子的抵抗力弱,再加上有的大臣总是想方设法地要讨好皇太子。
康熙皇帝心想,今后只要他发现有人要讨好皇太子胤礽,我便要严加制裁。
1694年,在讨论奉先殿祭祀仪注时,礼部认为皇太子的拜褥应像皇帝一样,放置在殿门内,但康熙皇帝却要求放在殿门外。礼部尚书沙穆哈为讨好胤礽,拐弯抹角地反对,建议把这条谕旨记入档案。这下触怒了康熙皇帝,他认为沙穆哈居心叵测,另有所谋,立即将沙穆哈革职。
1697年,内务府所属的一些低级官员私自到皇太子胤礽住处走动,而被康熙皇帝怀疑为悖乱,因而将他们监禁或处死。而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的议论,遂不胫而走。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当时的康熙皇帝首先对索额图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训斥索额图的党羽说:〃温待、额库礼,俱犯重罪流徙之人,因其年老,令回京师。伊等应安静以养余年,伊乃与索额图结党,妄论国事,妄自犯尤〃。然后,康熙皇帝又训斥皇太子胤礽说:〃朕出师宁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眷爱稍衰,置数人于法。因此外人窃议皇太子不孝,所行不善,遂自此始。〃
1702年11月,康熙皇帝南巡,皇太子胤礽随驾,至德州,皇太子胤礽病重。康熙皇帝留驻,召索额图自京师来德州侍皇太子胤礽疾。皇太子胤礽久病不愈,康熙皇帝决定先行回京,留皇太子胤礽在德州调养。皇太子胤礽在德州一月有余,与索额图朝夕相处,二人亲密无间,此后皇太子胤礽为恶日甚一日。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对于索额图助太子为虐,康熙皇帝早已留心,而事态之严重,使康熙皇帝不得不对索额图采取断然处置。
1703年6月,康熙皇帝传谕索额图:〃尔任大学士时,因贪恶革退,后朕复起用,尔并不思念朕恩。即若养犬,尚知主恩,若尔者,极力加恩亦属无益。朕差人搜与尔行走之江潢家,得书字甚多。朕亦欲差人到尔家搜看,但被尔牵连之人甚多,举国俱不得安,所以中止。朕若不先发,尔必发之,朕亦熟思之矣。朕将尔行事指出一端,就可在此正法。尚念尔原系大臣,朕不忍心,但若著尔闲住,又恐结党生事,背后怨尤议论,著交宗人府与根度一处拘禁,不可疏放。〃
随后,康熙皇帝断然下令将皇太子胤礽最重要的支持者、权臣索额图逮捕,交宗人府监禁。1703年8月,索额图于禁所被处死。
皇太子胤礽最重要的支持者、权臣索额图被处死了,是不是就意味着皇太子胤礽从此就完蛋了呢?是不是就意味着皇太子胤礽的反对党从此可以得势了呢?
你小瞧了康熙皇帝喽!
                  第45节:张英与明珠的关系之谜(1)
上一讲,我们给朋友们介绍到了皇太子胤礽最重要的支持者、权臣索额图被处死了。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皇太子胤礽从此就完蛋了呢?是不是就意味着皇太子胤礽的反对党从此可以得势了呢?而如果反对党一旦得势的话,张英,这个皇太子的师傅将会何去何从呢?
话题要从皇太子胤礽最重要的反对者、当时的权臣、张英的好朋友明珠谈起。
1明珠的家事之谜
说起这个明珠,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他应该是张英的好朋友张英能够成为皇太子的师傅,还有赖于他的大力推荐呢。
但您知道么,他啊,还很有些来头呢。这话,要说起来,那就早了去了。
努尔哈赤未成气候的时候,曾依附于叶赫部的首领金台石,并娶金台石的女儿叶赫那拉·孟古为妻后来,叶赫那拉·孟古还给努尔哈赤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我们人所共知的皇太极。后来,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增大,努尔哈赤与金台石发生了非常尖锐的冲突。
公元1619年9月30日,努尔哈赤倾全国之兵,分兵攻陷叶赫东、西二城。金台石见其石城铁门被敌攻破,携妻子率近臣固守八角明楼,宁死不降。他说:〃吾非明兵可比也〃,〃吾祖辈受土于斯,吾生于斯,长于斯,而死于斯可也〃。当其妻携幼子沙浑下楼乞降后,金台石纵火自焚未死,被努尔哈赤令其部下绞杀。
金台石死后,其长子德尔格尔和次子尼雅哈先后归顺后金,隶满洲正黄旗。
金台石的长子德尔格勒有三个儿子,长子曰南褚,亦称南汉;次子曰索尔和。索尔和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康熙皇帝为妃,是为惠妃纳喇氏,纳喇氏给康熙皇帝生了长子大阿哥胤(tí)。金台石的次子尼雅哈归顺后金之后,曾经担任佐领,顺治皇帝在位时因为屡次从征有功改授骑都尉世职。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就是尼雅哈的第三子。
由此可见,惠妃纳喇氏应当是明珠的堂侄女,而不是妹妹,她所生的大阿哥胤,则应当是明珠的堂外孙,而不是外甥。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明珠出生于1635年,而张英出生于1637年。
明珠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尼雅哈就为他定了亲,女方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看来,这也是一桩政治婚姻尼雅哈实际上是想与当时大清王朝的实际当政者多尔衮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以便使自己的家族能够迅速地兴旺发达起来。
明珠结婚以后,果然升迁很快,先任侍卫,后任銮仪卫治仪正,又调内务府郎中。但随着摄政王多尔衮的去世,大清王朝内部发生了巨大的不利于摄政王多尔衮的变化。多尔衮的亲戚明珠也受到了牵连:在顺治皇帝亲政以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明珠的官职升迁得非常之慢。
但是,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奇迹般地,明珠的命运改变了,迅速升迁起来。巧合的是,随着他的升迁,张英也在逐渐升迁着。这些都是为什么呢?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张英和明珠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第46节:张英与明珠的关系之谜(2)
2明珠和张英的关系之谜
我们前面讲过,明珠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婿。康熙皇帝继位以后,以鳌拜为首的四大臣辅政,而鳌拜的独断专权让康熙皇帝和他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很是担心。但如何来对付独断专权的鳌拜呢?如果除掉鳌拜党羽,那么多的空闲下来的位置又应该由哪些人去填补呢?
随着鳌拜的病死和鳌拜余党的被清除,大清王朝的中央内部现在是缺少大量有用的人才。而恰在此时,张英为他的父亲丁忧守孝三年期满,回到了中央,先当编修,随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又升任侍读学士。
与此同时,明珠也在命运的安排之下再次走到了前台:康熙皇帝在惩办了鳌拜集团以后,明珠为朝廷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消除鳌拜集团的影响的好建议。
这些好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公正执法,支持南怀仁。1669年初,传教士南怀仁认为吴明烜(xuǎn)推算的康熙八年历书中,差错很多。明珠与其他大臣奉命前去测验。测验结果,吴明烜推算错误,南怀仁推算正确,都符合天象。康熙皇帝决定采用南怀仁的历书,并任命他为钦天监监副,掌管天文历法事务。(2)建议停止盐差御史巡历地方之例。1671年秋,明珠向康熙皇帝建议,停止盐差御史巡历地方之例。
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明珠能够尽职尽责地工作,他的业绩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首肯:1670年,明珠任都察院左都御史;1671年初,又充任经筵讲官。
1672年初,明珠开始担任兵部尚书这一职务。明珠对于这个职务是非常尽职尽责的。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八旗各部逐渐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根据《康熙起居注》和昭梿的《啸亭杂录》记载,1673年正月,康熙皇帝在晾鹰台检阅八旗甲兵。在明珠的指挥下,军容整肃。康熙皇帝盛赞曰:〃此阵列甚善,其永著为令。〃
我们看出来了吧,年龄相近的明珠和张英一样,都是几乎在同一时间随着鳌拜的病死和鳌拜余党的被清除之后开始受到康熙皇帝的重视而开始踏上升迁之路,也都是在随后不久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而得到康熙皇帝的不断提拔。
还有呢,就是在随后的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的进程中,两个人的想法也是非常的接近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人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进程中,都向康熙皇帝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而这些良好的建议居然也是特别地符合康熙皇帝的想法,因此康熙皇帝也都采纳了他们两个人的建议最后,〃三藩之乱〃被平定。
〃三藩之乱〃被平定以后,张英回到家中,隐居4年;明珠则继续留在朝廷之中为康熙皇帝解决其他事务诸如台湾问题。可以说,在统一台湾的战争中,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
台湾问题解决之后,张英受到明珠的提携,担任了皇太子的师傅,而明珠本人还积极参与筹划了抗击沙俄侵略的活动,明珠还亲自与沙俄使者交涉。
根据《康熙起居注》的记载,1681年,蒙古正红旗副都统缺员,明珠向康熙皇帝推荐了彭春,〃人亦颇优,不但副都统,即将军亦可〃。1683年,明珠又向康熙皇帝推荐了萨布素。明珠认为,〃萨布素甚优,与将军职任相宜。〃结果,在1685、1686年前后两次对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彭春、萨布素果然不辱使命,两次收复雅克萨城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俄罗斯档《明珠等为俄使呈递奏书仪式及撤围雅克萨事与纽科夫交涉记事》的记载,沙俄被迫派使臣到北京请求解围,明珠奉命在午门前接收文书,并负责谈判。康熙皇帝决定和平解决,令萨布素将包围雅克萨城之兵,撤回驻地,为签订《尼布楚条约》作准备。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明珠和张英,都是康熙皇帝得力的左膀右臂,而且两个人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外人的心目中,他们可以说就是同党了。
说到同党,明珠是日益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这些,我们前面都简单介绍过了,而这个时候的张英,除了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皇太子的师傅之外,还在做些什么工作呢?他的职位有没有什么升迁呢?
                  第47节:张英与明珠的关系之谜(3)
3张英的继续升迁路
这个时候的张英,先是写了一本书当然,这本书是康熙皇帝授意张英写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这本书,一般都说是康熙皇帝写的。这本书叫做《孝经衍义》。
说到《孝经衍义》,话还要从1671年谈起。1671年春的一天,康熙皇帝命纂修《孝经衍义》,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熊赐履为总裁官。1689年,该书由礼部右侍郎张英等编纂完成。康熙皇帝阅后甚感满意,命颁发群臣,复命刊刻印行。
就在这个时期,张英还奉命担任了另外一个官职经筵讲官。
所谓经筵,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宋代制度:每年二月至五月,八月至冬至,每逢单日举行经筵,由讲官轮流入侍讲读,名曰春讲、秋讲。金有益政院说书官,元有奎章阁学士院兼经筵官。明、清两代基本沿用宋朝旧制。举行经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味道研经〃,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一是〃以古证今〃,亦即以史为鉴,吸取封建统治经验教训。经筵例不由阁臣兼之。1652年后始以大学士知经筵事,以尚书、左都御史、通政史、大理卿、学士侍班、翰林等二人侍讲。经筵设御桌、讲官案。清代皇帝在文华殿行经筵仪,先讲《四书》、《五经》,然后由皇帝宣示满、汉文御论,各官听讲。事毕,由各官行礼,于文渊阁赐茶。因此,所谓经筵讲官,是一个专门为皇帝进讲书史的官名。
1689年,康熙皇帝升迁张英为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仍管詹事府。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翰林院掌院学士:翰林院是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唐玄宗选擅长文词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后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起草诏制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但唐玄宗感到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乃一度挑选擅长文学的亲信官员充翰林院待诏,以备起草急诏(兼撰拟诗文)。738年,又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无秩品。初置时并无员额,后来依照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承旨。安史之乱以后,军事频繁,翰林学士地位愈来愈重要,不但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之权,也在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学士院有两名由宦官充任的学士院使(或称翰林院使),在皇帝与翰林学士间起传达联系的作用,在政治上有很大影响。
宋沿唐制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职,专司草拟内制之职,例带知制诰衔。由于唐代学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时亦称学士院为翰林院。宋代另有专掌艺学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与学士院的翰林院无关。西夏设翰林学士院,官员有学士等。辽官中有翰林院,掌汉文文书及刑狱诸事,长官为翰林学士及翰林学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1151年),置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掌起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