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机会。”
乌里扬诺夫和米哈伊尔对望了一眼,前者皱眉说道:“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吴畏很认真的回答道:“相信我,没错的。”
第220章 俄国的未来()
说服乌里扬诺夫和米哈伊尔并不太困难。这个时候信仰*的人当中,投机者还非常少的,毕竟干这行的投入产出比太大,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捕七次后还能有命看到胜利的曙光。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革命者都像现在这两个人一样,只是单纯的希望通过斗争来改善下层人民的生活条件,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愤青,只不过行动力再强,也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热血和生命,而不是躲在大量极化材料的另一面指点江山。
于是当吴畏给这两个人描述了一番未来美好的情景之后,两个人坚定无产者的立场就都产生了动摇。
米哈伊尔很疑惑的说道:“你是说,即使不通过暴力革命,资本家们也会同意成立工会,规范劳动时间,为加班支付报酬?资本怎么会是善良的?”
吴畏耸了耸肩,心说咱们又不缺心眼,这种事当然不能指望有良心的资本家,当然是因为你们给全世界开了个好头。
不过这种事情就不用从头说起了,所以他立刻就很肯定的表示这都是基本要求,将来还有高福利和社会养老金,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国家的财政能撑多久。
乌里扬诺夫毕竟比米哈伊尔有更多的斗争经验,他更关心的是吴畏所说的另外一些东西。他问道:“平民真的能够拥有选举权?我们能选出代表自己的政府?”
吴畏看着他,“你真应该去美国看看。”
“上帝啊。”乌里扬诺夫感叹道:“真没想到,美国人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
“只是初级阶段。”吴畏安慰道,他总不能说美国这才哪到哪?将来老欧洲那才是真共产,就算国家破产违约,也要坚持高福利一百年不变。
他说道:“如果你们能有一个像华盛顿那样支持你们理想的领导者,就可以保存更多的国家实力,用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现在的皇后会支持我们吗?”
吴畏沉吟了一下,看着两个人说道:“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了。”
然后说服叶卡捷琳娜的过程也不算太难,这个女人很相信吴畏,最重要的是,她还年青,并不觉得改善自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波将金号上生满殂虫的臭肉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国民并不像国家统计局描述的那么幸福。
但是这个时候可没有人大力传播普世价值,所以俄国人可并不都傻,至少斯托雷平强烈反对吴畏的建议,因为他认为那会动摇国家政权的基础。
“平民都是短视并且愚蠢的。”斯托雷平说道:“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决定,他们会只要求权利而拒绝义务。”
吴畏在心里默默给斯托雷平点赞,心说你也知道有人要信号不要基站这事吗?
到了这个份上,就不需要吴畏来劝说了,叶卡捷琳娜表达了自己支持吴畏的想法后,斯托雷平经过长时间的考虑,终于也答应和乌里扬诺夫会面,寻找另外一条国家发展的道路事实上,以他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别无选择。
这此之前,叶卡捷琳娜赦免了乌里扬诺夫密谋参与刺杀尼古拉二世的罪名,毕竟刺杀尼古拉二世的凶手已经被吴畏杀死了,如果考虑同谋的话,全国有一半的老百姓希望沙皇陛下早升天国。
斯托雷平和乌里扬诺夫坐下来讨价还价的时候,吴畏遇到了布隆施泰因。
这个一直板着脸的年青军官很认真的向吴畏敬了个军礼,以感谢他在这次事件上所做出的贡献。
直到这个时候,吴畏才知道,这个一直跟在斯托雷平身边的年青军官同样是工党理念的拥护者,与乌里扬诺夫他们不同的是,他这一派更倾向于与统治阶级达成协议,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这种转变。
也就是因为这个机会,吴畏才真正了解到俄国工党在国内下层人民中的影响有多深,有很大一部分士兵和青年军官即使不肯加入他们,也对他们的理念抱有好感。
和布隆施泰因分开后,吴畏冷静下来仔细想了一下,愕然发现这不是天下无人不通共的节奏吗?
吴畏不知道斯托雷平和乌里扬诺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但是很快,乌里扬诺夫就真正加入到了斯托雷平的工作中去,开始放手发动水兵和下级军官。
以此为契机,斯托雷平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来开展作,这个机构被简称为“格别乌”。
说实在的,吴畏想过建议斯托雷平把这个机构命名为“契卡”,可惜他真不知道这是什么词组的简写,就算叶卡捷琳娜再怎么相信他,斯托雷平也不可能同意使用这种明显带有胡闹性质的名字。
斯托雷平的工作不仅仅激发出水兵们的热情,同时也让使团的卫兵们感觉到了希望,拥有这些来自基层的支持后,斯托雷平在这三艘战舰上面拥有了不容质疑的权力。
两天后,以叶夫斯塔菲号战列舰为旗舰的沙皇使团舰队进入波罗地海,斯托雷平以沙皇的名义一举控制了波罗地海舰队的大多数舰队高官。
然后临时武装起来的水兵和使团卫兵接管了波罗地海主力舰船的控制权。
本来已经准备好秘密接应叶卡捷琳娜一行的高尔察克少将只能目瞪口呆的接受了这一切。
天地良心,以他在波罗的海里的地位,也只悄悄拉拢了两艘战舰效忠皇后,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叶卡捷琳娜的目标居然是整个舰队。
有了这个成功的案例,叶卡捷琳娜精神大震,在波罗的海接受了新任波罗的海舰队高层的效忠并进行补给后,舰队出港驶向北极圈。
此时叶卡捷琳娜的舰队已经成为拥有七艘战列舰和五艘巡洋舰,大量补给船的庞大舰队。
在白海基地,叶卡捷琳娜改组了俄国北海舰队,然后在北海舰队派出的向导舰带领下全速赶赴海参崴。
二十世纪初低效率的通信手段让俄国国内高层们的反应速度远远落后于叶卡捷琳娜的行程,根本无力阻止叶卡捷琳娜的远东之行。
经过漫长的航行后,舰队终于赶在冬季封冻期前绕过勘察加半岛,到达巴浦洛夫斯克。
自从中俄战争*和国收回了海兰泡之后,俄军布置在远东地区的海军力量就收缩到海参崴和巴浦洛夫斯克。
由于俄国在远东地区兵力空虚,叶卡捷琳娜已经完全不需要像在欧洲时那样谨慎的使用沙皇名义来控制军队。
主要由三大舰队水兵组成的部队迅速接管了两座军港,然后斯托雷平的格别乌开始展开工作。
俄国舰队的到来让驻防黑龙江的第三十一师大为紧张,全师上下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王启年的第三十二师两个团和第一山地旅主力也开始收拾物资,准备随时增援黑龙江。
但是一切紧张空气很快就因为吴畏带来的总统令而消失了。
三十一师主要的防御对像就是俄国的西伯利亚军区,所以对于中俄双方达成和平协议非常高兴,很痛快的开始分批释放俘虏的俄国士兵。
但是因为叶知秋签署的手令上并没有归还武器的说法,所以三十一师拒绝了俄方提出归还武器的要求,这些士兵只能两手空空的返回黑龙江北岸。
后来在吴畏的努力斡旋下,三十一师才移交了部分轻武器。
吴畏再次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他从财大气粗的王启年那里弄到了大批中日康子战争时缴获的日军武器,包括一部分七五步兵炮,让叶卡捷琳娜终于有资本和国内的反对派一较短长。
与此同时,俄国国内的守旧势力终于意识到了叶卡捷琳娜一行的异常,并且利用西伯利亚的电报线路向叶卡捷琳娜提出严厉指责,要求她立刻将尼古拉二世的遗体护送回去。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叶卡捷琳娜结束了对被俘俄军的整训,开始挥师回国。
因为海洋运力不足,在吴畏的策划下,俄军选择沿西伯利亚铁路线机动。
上次中俄战争中,金水河至海兰泡一线的铁路并未遭到破坏,王启年闪击俄军时使用的机车和车辆都在。
只是因为俄国战败,尼古拉二世又一直忙于镇压各种起义和暴动,所以才没有重新修通这条铁路。叶卡捷琳娜利用这条铁路回国,唯一的困难就是通过被吴畏破袭的赤塔段。
在别格乌的发动下,叶卡捷琳娜手下的士兵们热情很高,对于皇后辗转两大洲来救援他们更是感恩戴德。
在士兵们的努力下,俄军拆毁了部分支线铁路,接通了赤塔段,然后全军迅速返回国内。曾经被沙俄政府流放西伯利亚的乌里扬诺夫对这一带的环境非常熟悉,在发动士兵的同时,也给叶卡捷琳娜提供了大量的意见。
吴畏并没有跟随叶卡捷琳娜离开,他留了下来,返回北京等待叶知秋回国。
在遥远的北方,他播下了一颗与原来历史完全不同的种子,现在他需要的,就是看着这颗种子能够成长成什么样的植物,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棵植物肯定是要长歪了。
第221章 海军中将()
转眼已经是一九零五年的春天,刚刚过完春节的四九城里迎来了一抹新绿,一切显得生机勃勃。
今年早些时候,中美两国经过了漫长的谈判后,终于签订了友好通商协定,确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取消了美国在华的种种特权,两国互派大使,并在主要城市建立领事级代办处。
受到中美友好通商协定的鼓励,共和国开始加紧与其它主要国家开展类似的谈判。就目前来看,德法两国最为积极,难度也不算太大,毕竟这两个国家在华利益不深。
英国人保持了一贯的口是心非,口头上叫得比谁都响,但是实际上却处处斤斤计较,不愿意放弃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
与上述几个国家不同的是,欧洲另一个主要强国俄国正在经历内战,内战双方都在北京驻有公使,而且互不承认,共和国方面既然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当然也不可能选择一家进行实质性的接触。这种情况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共和国高层的态度,那就是谁打赢了谁就是正统。
程斌因为有随同叶知秋成功出访欧美四国的经历,所以回国后又参与主持了中美谈判,换约成功后,名声大噪,已经实际担负起政务院副总理的职责,而且是很有实权的那种,有传言说萧逸之退休后,执掌政务院的人就将是程斌。
唯一对程斌仕途造成妨碍的,恐怕就是他是叶知秋准女婿的身份,毕竟府院权力集于一家太过耸人听闻,国会很难通过这样的任命。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程斌恐怕要在副总理的位子上熬到叶知秋退休了,好在程斌比叶知秋年青得多,大可以慢慢熬下去。不过真到那个时候,恐怕程斌接任的就不是共和国总理。而是总统的职位了。
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父终婿及的政治传统,共和国内有很大的反对声音,虽然国会推进的总统任期议案第一次没有通过,但是很明显,支持的人数正在上升。叶知秋这个大总统很可能没办法一直干下去。
比起程斌的如日中天,曾经和他共同并称共和国双璧的吴畏就要低调得多,他甚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曾经的抗日英雄已经和那些牺牲的士兵们一样,变得遥远而陌生。
很多人都觉得,随着与世界列强们换约成功,共和国将会迎来一段和平发展的时间,著名民间评论家张寒就曾经大声疾呼,声称这是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
因为中日康子战争而消失的裁剪国防军的声音又重新响了起来,只不过这次多了一种声音,除了裁撤陆军外,只保持十个常备师架子外,还有很多人呼吁取消海军,将共和国海疆的安全寄托在英国驻亚洲舰队身上。
不用多说,就可以猜到,后一种言论的始作俑者和正在与政务院扯皮的英国人脱不开干系,按照英国人一贯玩弄平衡的手段,显然不可能放任共和国一家独大。
好在这种声音还局限在民间层面,上次日本人登录旅顺,兵锋直指京畿的危险还没过去,比起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来,真正手握权力和财富的人们显然对于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更赶兴趣,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的共和国总参大院依然繁忙而有序,不断有军官进进出出。黄有为淡出国防军高层之后,总参的权力架构趋于稳定,再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顾雨的权威日重,在国防军中算得上一言九鼎,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看不到有什么人可以挑战他的地位。
一辆挂着海军中将旗的黑色小汽车缓缓驶到总参门前,卫兵核对了司机出示的证件后,搬开路障,让汽车驶进院子里。
几个过来办事的军官站在一边看着汽车的背景,窃窃私语起来。
经常跑京城的军官们都是手眼通天的主,当然认识这种最近才刚刚出现的大众牌汽车。
据说这种汽车是美国人和汉阳厂联合生产的,除了从美国进口少量零件外,包括发动机全部由汉阳厂生产,据说性能比美国本地出产的福特牌汽车还要好,大部分汽车出厂后就直接装船运回美国销售。
因为这个原因,这种汽车在国内销售的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美国产的福特车多,能坐上这种车的人要么位高权重,要么和汉阳厂有某些深厚的联系。
一个军官低声问道:“这车里坐的是谁啊?”
国防军对军衔标志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虽然还没有禁止公车私用的说法,但是如果车上挂着中将旗,那就肯定有一位中将坐在车里。
自从那一年海军陆战队发动兵变失败后,海军高层遭到清洗,大量高官退出军队系统,海军方面一直鼓吹成立的海军部当然也就无疾而终,海军最终也并入了总参当中。
但是共和国正是百业待兴的时候,在在缺钱,海军又是个烧钱的地方,拨给海军的经费总是杯水车薪。一来二去,除了来总参要钱的时候外,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海军将领们根本不在总参办公,而是长期待在两大舰队的驻地,所以大家都对这辆挂着海军中将旗的汽车感到新奇。
听到这个军官的问题,其他几个军官互相看了一眼,一个人皱眉说道:“我好像看到那车上有个图案,你们谁看清了?”
几个军官面面相觑,都摇了摇头,刚才大家都光顾着看车了,谁也没注意到车上还有什么图案。
这个时候,被人议论纷纷的汽车已经停到了总参大院里。
这年头汽车还是个新鲜事,总参大院里一共也没有几辆,好在顾雨自己就有一辆座车,所以这辆刚刚开进来的汽车倒也不至于找不到能让它行驶的道路。
汽车缓缓停下来后,阳光照耀到车身上,可以清楚看到刚才那几个军官议论的图案,那是两柄交叉架在锚上的长剑。
坐在副驾驶位子上的副官跳下车子,赶着去拉后面的车门,但是仍然慢了一步,坐在后座上的人已经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一年多不见,吴畏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依然军服笔挺,身姿挺拔,只是肩膀上的军衔标志上又多了一颗金星。
看着光可鉴人的军靴踏到总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