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冯奇说了想法,李冯奇道是建议用木头来建,比起竹子了,要耐用的多。而屋顶用水泥瓦,这东西十几年也不会破。也不贵。
李明浩听了直点头,他三叔不会骗他的。这些材料得去买。李冯奇大概的计算下面积,准备好去买回来。
李明浩才想起,水库那里还是空的,那里也要搭几间鸭棚。
和李冯奇上去看看,定下了地方,面积。李冯奇就赶紧下山去。买完好明天用。网的事,李明浩的三叔也没忘记,好让车一起运进来,省功夫。
山这边的事没办法继续,李明浩和他四叔,长根叔回到李父那一边,帮忙清理草木。看能不能今天给弄干净。
山上的事有序的进行着。
等李冯奇回来,都快五点了,卖来的东西也一同运进来了,听到李冯奇的喊声,李明浩一伙人赶紧收拾东西去帮忙。
“小土坡”这边都清理的差不多,一些草小一点的地方,李明浩觉得不用去理会,等鸡苗放下去,什么草都长不起来。
到了“望峰山”下,就看到满满的一车材料,啥都有。李明浩没有想到要搭个小木屋,要的东西要这么多。
话不多说,赶紧搬上山,不然天黑就麻烦了。连同卖材料的老板,和他的两个工人,和李明浩这边八人,足足搬了一个多小时才完。特别是上水库边的最难走。
好在材料的老板是李明浩三叔的朋友。才肯送来。算给面子的了,搬完十几人都快走不动了。
点完货,卖材料的老板把单子给了李冯奇,带着他的人,上了汽车就走了。
还好是今天运进来,不然明天路一上混凝土汽车就无法进出了。
想给他三叔材料的钱,没想到,李冯奇倒是说不用急,等全部都做好了,再去结算,没关系的。
听到他三叔这么说,李明浩也觉得这样不错。一伙人收拾收拾工具,天色也不早了,赶紧回家。
回来的路上。李明浩看到早上路过王工头测量的那里,现在很多的地方都已经铺上了钢筋,看来只等明天上混凝土了。
这样一天一小段,王工头说的十天就能完成。本来不信,现在看来倒不假。
ps。急求推荐票
收藏
第二十二章 开工五
有了李冯奇卖来的材料,这一天,李明浩有和他父亲说,剩下的两座山的事,先缓缓,“望峰山”这边的事先完成。等路一通什么事就好办了。
因为要搭房,李冯奇请了两个人,也是两个工匠师傅,过来帮忙。
和前天一样,早早的,李明浩和父母亲三人就到山上。把从“伯爷庙”请来的“香炉”放好,摆上贡品,再上香。因为只是搭几个木棚,这些倒没有那么的正式,不过该有的还是有的,一切准备好了以后,点上一排鞭炮就成了。
在潮汕这里,请的都是“伯爷”保平安。以后无论是人还是什么都会平平安安。
忙完这些,这次离家有点远,就在“水库”旁煮早饭,省的来回两地跑。
七点多的时候,请来的人也陆陆续续的到了。工作也开始。和大家商量了一下,有这建房经验的给李明浩的三叔他们打下手。
没有的就和李父把昨天买来的网,围着李明浩他们昨天打下的木柱,把网给绑紧在木柱子上,上下都要检查清楚,免得以后让里面养的东西给跑了出来。
这样的工作倒是简单,网不是一张连在一起的,而是一段段断开的,每人拿了几张,把两头绑紧这在木柱上就算好了。
另一边,李明浩站在了李冯奇的旁边听着他和另外的两个请的师傅商量。李冯奇昨天有大概的和李明浩商量过,把大致的方向和另外的两个人说说,方案很快就敲定下来。
养殖的木棚因为是鸡舍,它们喜欢挤成一堆,密度很大,这样的设计木棚最重要的就是通风效果好,按照他们的想法,初步把木棚屋顶的高度确定在两米至三米之间。木棚的周围还设计了好几个大窗,李明浩明白,开这样的大窗是为了外面的空气能和木棚里面的空气有很大的流通。
听了他们的讨论,李明浩又明白了不少事。他的经验实在是少的可怜。他心里暗下决定,等忙完这些,再去认真的好好读读。
有了规划好的草稿图,接下来就是选几根大一点木头当柱子用。挖坑把准备好的十几根木头竖立起来,再固定好。量好其中的尺寸,找了几根可以当用的,把最中央的两根木柱固定,忙了好一会,才把这十多米长,四点五米宽的木棚的几根柱子固定好。
木柱固定好了,这样一来,后面的工作就变得简单起来。又一个多小时过去,在几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望峰山“山上第一间鸡舍只等水泥瓦铺上就成。
李冯奇他们并没有把水泥瓦直接就这样的铺上去。而是到了另一个区域搭起另一间木棚起来,李明浩他们昨天把“望峰山”给划成三个。
有了刚才第一间的熟悉。这一间,搭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比刚才的那间快了不少,到了中午,已经有两间的木棚搭好了一大半。只要把水泥瓦铺上去就打功告成。
吃过中午饭,下午,李冯奇把荔枝林里最后一间搭好,并没有把水泥瓦一同铺上。李明浩赶紧很奇怪,为什么不把水泥瓦一起上,但看到李冯奇没有说什么,李明浩知道这样做肯定是有什么道理的。
弄好这些,李明浩帮忙把一些要用到的工具拿到了“望峰水库”旁。按照昨天选择的地点。
把木棚搭在了地势比较平稳的地方,鸭子不比鸡,平稳的地势比较方便鸭子进木棚。因为水库的面积挺大的,考虑到以后的鸭子的规模,鸭舍尽量的搭宽。
这里的地方比较宽,符合要求,因为占地的面积比较大,李冯奇和另外的两个师傅,认真的测量一下这里的宽长度,再考虑材料的大小,在纸上比比划划,好一会李明浩才看见一个平面的木棚草图。
有了画好的草图,他们三人开始用皮尺测量,然后在点上用几根木头钉紧,用绳子连起来,李明浩看到在,有些明白,这绳子应该就是鸭舍的中轴线。再看看草图,李明浩知道这木棚的屋顶的两面走的,两端底,中间高的。
把中间确定好以后,用同样的方法,在两边也钉上木头,也用绳子连起来,这样测量也算好了。
接下来,就是找木头了,李冯奇,叫上李明浩他们几个,到了昨天放材料的地方,把里面最大最粗的木头挑了出来,叫李明浩他们搬到鸭舍那边。
李明浩这才知道,昨天还在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粗的木头。原来是用来当木棚的支柱。
等李明浩把这些木头搬完,那边的地上已经多了好几个坑。在李冯奇的指挥下,一根根木头竖了起来,确定笔直后,再往土坑里填土,踩实。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二十多根柱子固定好。
这样,鸭舍的大概形状就出来了,今天的天色已经不早了,这边的工作也算告一段落。其他的只有等明天再继续。
李冯志那边也快好了,在李明浩他们几人的帮助下,三个占了“望峰山”三分之一的鸡圈就算成功了。等屋顶铺上水泥瓦,路通了,就可以放养了。
今天因为工作刚好到一段落,比较早收工。一伙人浩浩荡荡的下了山。
下了山,走了一会。李明浩就能听到搅拌机轰隆隆转动的声音,走近一看,路上正忙着,人来人往的,一车车的沙石经过搅拌机的搅拌和水泥混合均匀,被倒在了原本已经铺好钢筋的路面上,王工头正忙这叫人,把倒下来的混凝土平铺在上面,轻轻的压实就没有打理了,这样来来回回。等到混凝土铺了好长一段,停在一旁的压路机拖着个大圆桶慢慢开上了刚刚铺好的路面上,来回几下。在压路机的重量下。路面明显的下降了不少。
这时王工头过来查看了一下刚刚被压过的路面。用水平尺量了量。才叫人推来一车搅拌好的沙石,铺一些路面比较底的地方。铺好后。压路机又开了过来,这一回,路面的高底就差不多了。工程的进度很快,今天完成路面应该有整个路面长度的三分之一。
李明浩走近一看,才知道路是从最里面铺出来的。现在从他站的地方开始到小山谷前面的路已经铺好了。本来还奇怪,为什么路是从最里面修出来的,仔细想了想,才明白,如果从外面先铺,就要等到水泥都完全凝固之后才能行车,不然路面就好容易给破坏。现在从最里面开始,就不用等。可以天天施工,工程进度快了,质量也有保证。
看着这些被压路机压过的路面,看着样子,明天不能行车,但人走上去是肯定没问题的。
才四天,就有一大段路成了这样,李明浩心里说不出多高兴。
不过他也发现,他的计划越来越跟不上工程的进展,等路一好,里面的小山谷要做什么他现在还不清楚。
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李明浩摇了摇头,想让脑筋清晰一些。急也没用。
“晚上上网查查资料,学习学习别人的方法。”李明浩站在小山谷前,看了看自言自语的说。
“好了,现在回家吃饭。现在不想了,晚上再说。”李明浩没有再听见搅拌机搅都的声音,知道,今天的已经收工了,天色要不早了,去看看有什么要不要帮忙收拾的。赶紧往回走。
李冯刚和李明浩的父亲正把几包用剩的水泥抬到一旁,堆在一起,李明浩找了一张三色纸盖上去,找了几块石头压上去,放好压实。
就好回家了。
今天看来,王工头的工作倒还是不错。认真。
李冯刚问了,他们山上的事进展得怎样,让他们放心,路的事有他在,不用担心。
李明浩说了山上的事到还是不错,只是现在山下的这一片空地还不知道要做什么用。李冯刚笑了,告诉他不用急,慢慢来。可以种的东西不少,只是要找一些比较合适的。
李明浩他听他这么一说,突然间明白了,最重要是要有特色,特别一点的。
二更到,急求推荐票
收藏
第二十三章 特色养殖
特色。”吃过晚饭,李明浩坐在笔记本前,想着回家时说的话。
“特色,是以后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向,纯天然,纯绿色,无污染,健康是现在人们最向往的生活。”李明浩邹了邹眉。想了一个晚上,他无法确定什么是符合要求的。
现在他有了小灵儿和“原生态”空间的帮助,发展是没问题,只是……。。什么路线才适合他这里的情况。
“原生态。”想到这里。李明浩嘀咕了声,他突然间想到,上网搜搜看。不一定有收获。
点开了百度的主页,试着输入“生态种植”几个关键字。点击搜索。
页面一刷新,出现在李明浩眼前的搜索结果倒是不少,按照习惯,李明浩还是点开了,最上方的第一条。
因为上面出现国家农业生态发展认证的字样。李明浩比较相信这样的信息,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
“侗乡稻鱼鸭三态养殖。”几个大字吸引了他的眼球。他心里很是奇怪,鸭不吃鱼,和稻谷吗。怎么可以三种可以共同生存呢。
李明浩有了兴趣,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网页上的介绍道是很仔细,不少地方还有图片附着。还有一段视频。
李明浩点击播放了视频。视频中很仔细的介绍“侗乡”当地的情况,因为是梯田的原因水源好,丰富。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地的生态还保持在原始的状态。水质中没有一丝的污染。
没有了污染源,种植出来的东西就是绿色的产品,最让李明浩赞叹不已的是,当地的稻谷品种是经过了祖祖辈辈的试验而留下来的,稻谷的秸秆比一般的稻谷秸秆要来的高,而鱼苗则是和小鸭苗同时放进稻田中,因为鸭子还小,并不能吃到小鱼苗,等到鸭子长大后,鱼也一样慢慢在长大,两者的情况一直保持在平衡的状态。
而稻谷也同样,等到鸭子长大后,稻谷的秸秆早已经一米多高了,鸭子就算想吃也吃不到了,就是这样的原因,三者都生存了下来。
三者一同养殖的好处在于,长在稻田中的草,会被鸭子和鱼吃掉,虫子也一样,不用除草,除虫,这样一来,农药就省掉。
而且鱼和鸭子的粪便都留这了稻田中,这些就成了稻谷的肥料,连化肥也省了,这种互利的生存,不仅省了时间,成本,还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作物,就像野生的一样。
虽然这样的产量有所下降,但产品的品质好了,价格贵是肯定的,而且,同样的地方,收获的东西多了两样。自然利润也高了。价格上的差距,不仅弥补了产量的不足,还产生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看到这,李明浩心中的迷雾也在一点点的散开。这一种全新的概念,给李明浩一种很大的震撼。
这样的一种模式,很适合李明浩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他想要的那一种叫“特色的东西”。虽然和“侗乡”一样的品种李明浩无法找到,但他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空间了的“生命源水”。
他已经见识到这种“水”的神奇。
肯定能够弥补品种方面的差别,说不定,在产量是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虽然李明浩知道想象是美好的,但他有信心,把这种想法变成现实。
在纸上写上这一种“生态”模式。把它列入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了这样的成功例子。李明浩心中涌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都是用天然作为目标。不过是否成功,就只有等待试验。
今天晚上的收获还是很多;李明浩更加感谢他姐姐李琴的细心;这小小的笔记本;帮李明浩解决的问题倒是不少。
看看时间;倒是不早了;李明浩盖了笔记本;上床睡觉。
………………。。。。……………。。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浩都在“望峰山”忙碌着。几天过去了,山上的鸭舍,鸡舍都已经搭好,围栏和网也一样准备妥当。
除了没有鸡、鸭的身影在其中,倒是有模有样了。
到了第九天,王工头提前一天把路给修好了,只要让路面停个两三天,就可以通车了。
不过最让李明浩高兴的还是王工头的细心,因为知道李明浩急着要用路,所以,他后来,把路面改成一边向=先修,现在都已经隔了好几天,现在就通车都不会有问题的。
听到这个惊喜的消息,李明浩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明天就可以去苗场,看苗了。”
“爸,明天我准备去买卖鸭苗,鸡苗什么的,那里的好呢。”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明浩问。
“嗯,鸭子苗得去县城,那里有一个大型的育苗场,种苗的品质比较有保证,而且种类比较多,这次你需要的数量不少,不能随便去小市场。”李冯志想了想说。
“我知道了,”李明浩点点头。
“对了,你不认识路。明天去叫上你四叔,一起去,那里他有认识的人在里面工作。以前村里很多人都让他帮忙卖。”李冯志这会才想起,儿子几年没回来,路肯定不认识的。
“四叔认识,那太好了。”李明浩说,“我过会先去趟四叔家,和他说一声。明天他不用跑到山上去。
望峰山这边虽然已经好了,但还是有两座山在等李明浩他们,所以请的人还没有停,明天开始就往后面的开始。
“嗯,去说一声好点。”李冯志发现儿子知道长大了,想的事已经很周到,虽然那个是自己的叔叔,但这是礼貌上的问题。
吃过饭,李明浩骑着单车就出门了。
李冯志几兄弟住的都不远,李明浩穿过几条巷子就到了,他四叔李冯天的家。
“小阳,四叔在吗?”李明浩刚下车就看到四叔的儿子。
“明浩哥,我爸在里面。”李阳看见是李明浩开心的说。这小子以前李明浩没有出去外面打工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跟屁虫,只有他在家,就有他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