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遮住一张脸了,难怪一个个白里透红水灵灵的。
军训结束了。我以一个外地学生的身份进入了那所有点神圣的学校,开始了我第一次的高中生活。
21
军训时候接触了我的那些新同学,觉得有些自命不凡的人实在够装的。我打心眼里还是看不惯那些人,无非就是考试仔细了一点,比别人多了那么几分而已,干吗要摆出那么一副架势。
毕竟是要共同相处三年的人,谁也说不准是不是我看他们显得不够客观呢?我决定还是独来独往一段时间后再走进他们的圈子。
以前的初中同学都去了各自的学校,联系自然少了。换了新环境,自然会怀念以前的事情。这时,夜间的短信多了起来,基本都是原来的战友们的感慨词,唉,大家都不容易啊。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还在初三的时候,只会想昆明的同学,到了新的高中,脑子里又只存在上海初中的同学,而忘记了他们。人的思想总是这么奇怪的么?
慢慢长大,我渐渐发现自己不能决定很多东西。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融入新高中的生活,也无法判别别人口中所说的高中与初中的差异所在。只是发现身边的人层次差别不大了,信仰基本都是一样的,来这所学校的目标和奋斗的劲头都是相同的。我作为和他们有着明显区别的人,除了自觉地躲远,还能有其他什么选择呢?
我不想因为在这个学校的学习而放弃自己身上很多的东西。在我看来,那些针对〃乖〃学生制定的规矩,对我完全就形同虚设。我不愿意让那些东西约束自己,更没必要改变自己。
每个学校都有类似的问题,始终管不住学生的心。聚众斗殴,早恋早孕,哪个学校会没有这些事情发生?我的头脑中每天充斥着这些想法,就这样在那所重点高中一天又一天地煎熬着。
22
毕竟是所重点高中,总体上,学习气氛还是相当浓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原来的同学都会羡慕我来到这所学校?这似乎变成了一种现象:人总是向往更好的东西,却忽略了这个东西究竟是不是适合自己。在这种学校做一个另类是很孤独的,我中午找不到人打电子游戏,连出学校点支烟都会招来诧异的眼光。
第25节:三、我的第一幕上海剧(11)
一开始,我尽量躲着,后来,渐渐习惯了那些眼神,干脆我行我素拉倒。
再后来,我开始有些讨厌这里过于严厉的老师,开始有些反感过于上进的同学。没有朋友,没有知音,我因此倍感孤独和焦虑,也开始后悔选择到这里来求学了。
我坐在最后一排,旁边是个热爱篮球的大胖子,技术还不错,总算有点共同话题可以讨论。
前面坐着班里最漂亮的两个女生。上课的时候,她们前排的一些男生总会回头。我笑着看着这些有趣的现象,也似乎觉得来这里有了些动力,虽然我并没喜欢上她们。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班级,因为它的标志似乎就是班里的男男女女的行为都是那么的一致,毫无标新立异之处。也许正因为如此,她们只喜欢和我,还有另一个话很多的男生说话,因为我们有点不同。渐渐地,下课的时候我的周围经常会围上一群男生。
这就是我们班的人,在和异性交往方面总爱小心翼翼地保持很远很远的距离,生怕会惹来某些绯闻,而实际上,他们的本性是掩盖不住的。
互相留了QQ和电话。可能她们觉得我将成为她们的好朋友,我可不这么觉得,纯洁的小妹妹,怎么会和我这种混混混在一起呢?
这里的日子度日如年。
我渐渐觉得功课跟不上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强烈的自卑感和虚拟的诱惑,使我不停地做着恶性循环。老师开始找我谈心,她们也开始劝我好好读书,我该怎么做呢?少年的彷徨总是可怕的,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忽东忽西,自己也不知道心会飘到哪里。
快要到教师节了。听说初中的同学组织了一次晚餐,都是以前的同学,还请了班主任。我期待着这样的活动多一些,因为实在是太无聊了。
23
谁又知道呢,我初中的同桌宝宝,在我学习最无聊的时候,经常晚上给我发短信。
她说她喜欢我,我却一片茫然。
来上海也有一年半了,我从来没想过感情这方面的事。可以说,在青春期,我的感情是空白的,没有任何内容。那个时候,我一直认为还有比感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我想,得首先改变自己身上很多的东西,不能带着自卑的心理走完剩下的路。
很久不见面,我还是挺思念她的。本就对她没有什么成见,相反还有很多好感,因此渐渐地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上她了。夜晚的短信不能持续太久,逐渐发展到上课也发。一天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屏幕和按键之间度过。
说真的,我自己也无法分辨那算不算是谈恋爱。我们基本都不见面,倒是送她回过一次家,可没牵过手,没接过吻,也没有拥抱过,一切只局限在短信里。有一次,我跟同班的两美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碰到她,打了个招呼,没说其他的。她们问我她是不是我的女朋友,我回答:〃算是吧!〃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有一天夜晚,我在家里接到了她打来的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她哭泣的声音。起初我还有些诧异,不知道来电是何人,后来才慢慢听清是她的声音,旁边还有一个男人,那男的骂骂咧咧,而她哭哭啼啼,半天的黑白配,我才知道原来是那个男人来兴师问罪的。我没有多想,只是认为她原来是有男朋友的,就再也没找过她了。
这勉强算是我在上海所谓的感情的第一次,简单而没有太多回忆。
结束了这段插曲,我又回归到无聊、单调的学习生活。每天面对着那些老师和学生,我越来越没有信心和心情了。
24
不知不觉,在高中待了快一个月了。
我交了几个朋友,和他们却没有任何朋友之实。这难道就是上海年轻人的特色吗?大家都是独来独往的,十分的冷漠,眼睛里除了自己,根本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甚至连交朋友都是不需要付出多少感情的。
第26节:三、我的第一幕上海剧(12)
我在这里除了不习惯还是不习惯,走不进也退不出这样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的感情更是会慢慢变化。我一直都不认为是真心之交的初中同学,现在变成了我在上海最好的朋友。
是迫于无奈吗?我不得不改变自己对身边人身边事的看法。
初中同学东东那时的女友也在我们学校。那是个小人精吧,我这么认为。总是不乏男生跟在她屁股后面转悠,我真为东东担心,也感叹这样的女友我肯定是不会找的。不过她的社交能力还是让我挺佩服的,一个借读生也能在这种学校里混得八面玲珑,我肯定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难道就是因为先天的条件好吗?这样的原因未免太简单了些。
她很快就在学校的话剧社混到了一个职位。有一天她跑到我们班门口叫了我出去,嗲声嗲气地要求我去加入那个莫名其妙的社团。其实这类社团在每个学校里都是很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团,作为成绩考评的一项内容。我本不想参加社团,但又不能没有相关成绩,于是干脆卖个面子参加吧。
大概一个星期后,学校就要求我们排练一个现代话剧,或者可以说是情景剧。那小人精自告奋勇申请演一个角色,我也自然逃不了了。
演一个现代家庭。她演妈,我演儿子,还有年级里一个蛮漂亮的女生演我妹,另外有个长了点胡子的眼镜兄演父亲。怎么看怎么不协调。单单从每个人的气质来说,各人的角色都是错位的,只有我还差不多吧。
似乎是为了参加区里的比赛才特意准备的节目。每个人,包括老师和演员都是非常专心的,当然除了我。
我讨厌这样的活动,觉得耽误我的时间,浪费我的青春,更反感把这作为评定一个学生是否热爱集体的标准。
对这个学校,我越来越没有了感情。
对这个年龄,我越来越没有了激情。
对这种生活,我越来越感到无助。
我就这样飘着,像蒲公英一样,不知道自己的定所在何方。
听天由命吧。
25
听说学校为了检测我们这批学生的水平,准备进行一次考试,而且是考一些超教材的类似奥数之类的东西。六门,安排在六个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进行。
要求很简单,却让我很不满意,因为必须待在考场两个小时,不能提前交卷。
对于考试,中国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哪个会陌生呢?应试教育沿袭了多少年,最后改成〃素质教育〃,仍然分数第一,谁分数高,谁身价高,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考了那么多年的试,也接受了十来年的教育,实行素质教育后课本内容变了,作业的量却没有变,纯属空谈。我也一直为所谓的减负而高兴,但我发现,考完试后,还不是一样不记得曾经学过的东西,仅仅剩下每天说的中国话,和数钱时用的加减乘除而已。
对教育改革我们基本上都不想再去评价什么,既不会感到失望,也不会再费力气去谴责。因为换汤不换药的事情见多了,对某些教育家的维新政策不会再抱任何期望,也就没了失望;整天发牢骚,也不会让作业变少,让压力变小,干脆就这样生活吧,早上背书包上学,下午收书包回家。
我一直认为厌学不能完全怪罪学生自己。我讨厌人们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水平和素质的标准,就像不认可人们用金钱和地位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样。我认为自己算是一个中国教育的牺牲品,而这样的牺牲品很多很多,无法计数,在当代社会里似乎已变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考试之后,自我感觉很差。东东的前女友却非常有自信。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提到了这次考试,她说好像我又成了年级垫底吧。又是最差?我想了想,自己先败下阵来,默认了这个事实。
第27节:三、我的第一幕上海剧(13)
又成了年级倒数第一,我自然十分沮丧。
人总是喜欢自己恐吓自己,就像平时半夜三更,走在回家的路上,总喜欢在脑子里去想一些关于鬼怪之类的东西,结果越想越觉得害怕,于是狂奔回家,开了全部的灯才能够入睡。
其实我那次考试还不错,但当时怎么就信了她的话呢?
一个人,没有了信心,那他该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呢?我不知道答案,却成为这样的人。不想找到答案,更不愿听到别人的答案。似乎别人的答案都是对的,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快乐也很简单,可是我做不到,也学不会。慢慢地,固执、偏激都可以用来形容在我的身上。
26
我妈很担心我,她更多地在寻找关于心理医生的信息。
一个深秋的下午,我到了一个著名的心理研究室,那儿有一个有些名气的心理医生在等着我。
房间里坐着一个戴眼镜的有些胖的中年男子,很随便的样子。
谈了很多,谈了很久。我并没有把他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向他倾诉心理压抑的话。我其实是不相信这样的医生的,并不是怀疑他的能力或者是职业素养,我只是认为自己的问题还是需要自己来解决,尤其是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心理咨询在国内应该是新兴的行业。由于心理疾病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我妈自然也会想到这个。
我是很不以为然的,在那男子给我治疗的时候,我表面很配合,内心里却抱着抵触的情绪。我把该告诉他的,或者是他想知道的内容都说给他了,如果这样他就能知道我的真正心魔所在,我也无话可说。
第一次的治疗似乎没有多少效果,他让我下次再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赚钱的一种方法,但我实在是信不过这类东西。我决定不去了,我要独自对付我的心魔。
说老实话,我飘啊荡啊到现在也很多年了,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倒是旁边的人看得很清楚。我一直思量着,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想要别人看得太清楚太明白,所以在很多时候我选择戴着面具,也做很多故意让别人排斥的事情。
人就这样变了。
27
从开始上高中的第一天起,我就预感终有一天自己会提前离开学校。上学给了我一种假象,它仿佛在告诉我,只要拥有它,就拥有一切。为了这个谎言,我欺骗了自己很久。直到如今,我深深感到自己身心疲惫,心里不仅是失望,更多的是绝望。
在这所重点高中里,我看到了很多无法想象的事情。现实竞争的残酷更早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那种单一的评判人的标准分数,既可以让一些人步入天堂,也可以随时让很多人从天堂走向地狱,我何必呢?大千世界,哪儿没有我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
太多人逼我,逼我做这件让我极度讨厌的事。我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的目标,而不是任人摆布。
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让人幸福快乐的,而不是令人窒息的。
待在学校里,没有任何安全感,心是空的,老是有些颤抖。那么年幼,就担心别人会一直压着自己,把自己吃掉,然后踩着同类的肩膀往上爬。真正让我的心满足的,该是网络时空里的某种安定。
就这么决定了,离开这个鬼地方。但我并没有跟别人说,包括我的母亲,因为任何人都不会接受我这个想法的。
那我该怎么办呢?
对学习,我不仅只是厌倦、疲惫,还产生了恐惧:我害怕因为分数低而被嘲笑,因为成绩差而被唾弃。这种可能性很大。所以我坚决不想再回去了。
可是,我终究是个年纪轻轻的孩子,未来没有模样,就因为复杂的心理而放弃前程吗?躺在家里虚度光阴,显然不能成为接下来的生活,那样我也会不甘心的。
第28节:三、我的第一幕上海剧(14)
任何一条路,都需要选择,谨慎地选择。我站在这个十字路口,左右为难。我心里很清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很有可能就是自己。
但是,我不得不选择。
天平渐渐向离开学校这方面倾斜,未来的路虽然是个未知数,但也许会比现在这样好吧。
我终于向母亲提起我要离开学校。
母亲极力反对,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她决定让校长来说服我留下来。表面上我答应了,其实,我知道,摊牌的时候到了。
一天清晨,我依旧穿着校服,没有坐在教室,而是坐在了校长办公室。旁边坐着我妈。
校长很惋惜地向我和我妈说着她对我的看法。她跟我妈说:〃你这个小孩心理出现了极大问题,他不能再读书了,他今天的表现显然不是在我们这个学校短短一个月给他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她好像还跟我妈讲:〃你要带他走出心理阴影会很辛苦。〃在她们交谈时,我只是呆呆地坐着,听着,仿佛回到了我刚到上海读初二时坐在校长办公室一样。
我没有选择继续留在那所学校读书。我平生第一次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来达到我的目的,我跟我母亲说我不再读书了,如果你非要我去,我就逃课,直到学校开除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