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陈……你说你是江阳陈祗?”那少年原本板着脸,听到了陈祗之名后,顿时脸色一变,上下细细打量着陈祗,一脸的怀疑之色。“除了我家公子,江阳还有哪个人敢用此名讳?”陈忠不阴不阳地道。
少年这下真的有些手足无措了,赶紧长揖一礼:“久闻先生之名,原以为先生能有些精深医道,年纪应该不小……”
“无妨,祗不过是借家传医术而扬虚名罢了,不敢当小哥此礼,不知张长沙可在?”陈祗温文尔雅地道。那些前来求医的百姓都纷纷把好奇的目光落到了陈祗的身上,窃窃私语,从来没见过张太守的弟子会对那些士家弟子有什么好脸色,而靠近一些的求医之人,听到了两人的对答,不由得咋舌瞪眼,这位世家少年莫非也是一位医家不成?
“我家师尊就在里边问诊,先生请。”少年不敢怠慢,请陈祗入内。
走了几步,远远就见一位须发皆斑的老者坐在矮榻之上,闭目垂眉,正在给一位妇人诊脉,那位少年正欲前行去唤,陈祗拦住了他,摇首示意不用打扰,过不了一会,这位老者张开了双眼,冲那位妇人和颜笑道:“无妨,不过是受了些风寒而已,回去之后,取些生姜煮汁,加一些红糖,睡前热服,最多两三日,便无忧矣。”
待那妇人道谢之后,离榻而去之后,张仲景的目光落到了陈祗的身上,似乎觉得自己的弟子把这位少年引起来有些奇怪,正欲开言,却已有一位咳个不停的病患由人扶着坐到了身前,张仲景收摄了心神,把注意力投到了那名病患的身上。
那位张仲景的弟子有些尴尬地回过了头来,陈祗冲他摆了摆手,亦坐到了一旁的一张座榻之上,冲那位张仲景的弟子笑道:“既然病患较多,汝师年长,祗可借席一诊否?”
那位少年听到了陈祗之言,不由得面露喜色,不过似乎觉得如此也太怠慢了贵客,犹豫之间,陈祗已然,冲一位站在门口处的求医百姓招了手。就在此看起了病来。
望闻问切之后,陈祗冲那位还有些不明所以的中年男子温言道:“汝乃脾肾气虚,下焦蕴毒之症,偏于肾虚,某给你开一方,为清泉饮,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陈祗提起了一只管笔,写下了药方,交给了那位男子。
就在此时,张仲景亦已处置完了他的那名病人,已然看到了陈祗的举动,听了陈祗之言后,从矮榻之上起身,径直走到了那位病患身边坐下,伸手诊脉,再看其相,又接过了那男子手中的药方仔细打量了一番,将那方子交给了那位接待陈祗的少年吩咐道:“汝照方取药便是。”
这才回过了头来,望向陈祗,陈祗不敢怠慢,当下向张仲景施礼道:“江阳陈祗,见过先生。”
“呵呵,想不到,竟然是奉孝,如此年少,实在是出乎老夫预料之外,老夫与汝,神交久矣,信中往来,很多医道之惑,恨不得能与奉孝当面而论。”张仲景亦面现喜色,抚长须笑道。
“师尊,今日……”那位少年取了药来之后,看到此情景,走到了张仲景身畔低言道。张仲景不由得面露犹豫之色,陈祗当下笑道:“无妨,今日既是先生从堂之日,岂能让外边的医患遗憾而回,祗不才,亦愿在此尽一份心力。”
听到了陈祗之言后,张仲景对陈祗的印象又好了三分,当下也不客气点了点头笑道:“好!既皆为医家,老夫亦不与汝客气,待到晚夜,老夫再亲自酌酒,以馈佳朋。”
说罢,张仲景转身欲走,突然想起了一事,招来了方才接待陈祗的少年,低声叮嘱几句之后,那少年领命而去。张仲景又开始接诊病患。
屋内,有好几位张仲景的弟子,一开始只是好奇,而后听到了江阳陈祗之名后,方才醒悟过来,这位便是自己的师尊口中常赞其材的那位益州名医,不过,他们也确实想像不到,这位让自己的师尊夸赞不绝的名医,看其年岁,似乎与自己等人相若,甚至有些人怕是还要比陈祗大上不少。
不过,接下来陈祗显现的手段,就让他们刮目相看不已,也是,陈祗在江阳开了医馆近三年,诊断的病患不下千人,各种疑难杂症亦没少见过,加上后世近二十年的从医经验,使得陈祗在中医方面的诊断与治疗都有着其独到的眼光与水准。一直与张仲景一起忙了个多时辰,这才堪堪止歇。
就在此时,从外边走进了三人,为首者高大雄壮,两鬓飞霜,一把浓须长及其胸,双目炯炯,一双大手的骨节显得格外粗大,他的身边是一位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虽然稍显瘦弱,面带憔容,但是精神尚佳,似是大病初愈一般。而另一位,正是张仲景遣离了这所民宅的少年,料来,是唤其去请这二人前来。
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里因缘一线牵……
进了屋后,那位长须长者与少年向迎上前来的张仲景长施了一礼。“见过张太守,不知那位先生何在?”张仲景微微一笑,伸手一指正在为最后一位病患书写药方的陈祗低声道:“便是这位少年医者。”
“这位少年?”那长须长者不由得一愣,看着陈祗,一脸非夷所思之色。张仲景抚着长须低声道:“方才见面之时,某家也不敢信,不过见在此展露医术之后,某家已能肯定,那求汝子性命之药,确出自其手。”
“看起来,虽然个头挺高的,可也好象比我大不了几岁吧?”那位看似大病初愈的少年好奇地打量了陈祗几眼之后不由得说道。这个时候,陈祗已然诊断完了最后一位病人的病情,正提笔书写药方,那少年缓步朝前,仍旧是一脸探究之色,而这个时候,一位张仲景的弟子端来了一盏茶汤,正欲送至陈祗的案前,却被这少年拦下,接到了手中,走到了陈祗的身侧,捧着茶汤,一语不发。
那长须长者不由脸面露赞许之色,微微颔首,而张仲景,亦面露笑意:“汉升,你确实生了一个好儿子。”
“哪里,些许小聪明罢了。”长须长者虽然嘴里这么说着,可是两眼里,流露出来的尽是心疼与慈爱。
此时陈祗终于写罢药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不愧是南方,更不愧是有火炉之称的地方,后世自己也来过几次,倒是令陈祗坡有些感怀,人生古短,千百年前的气候与后世相当,而人却不知道换了多少茬。这时候,一双手递过来了一战茶汤:“先生请用茶。”
早就口干舌燥的陈祗当下接过就一口饮尽,舒服地出了一口长气,才抬起头向这位少年笑道:“多谢了。”
少年却朝陈祗长揖及地:“先生救命之恩,叙都未曾谢过先生,区区盏茶,怎当得起先生一个谢字。”这位,正是随那雄健长须长者同来的少年。
“救命之恩?”陈祗站起了身来,疑惑地打量着这位向自己施礼的少年。自己医治过的病患很多,从各地慕名而往益州的也不少,但是陈祗的印象之中,从未诊治过一位长沙人士。
“南阳黄忠,见过先生。”那长须长者大步朝前,走到了那位少年身侧,亦向陈祗长施了一礼,这下,陈祗可真的呆住了,不对啊,自己确实没治过长沙人,而眼前这位少年,竟然是黄忠之子,那么,自己更不可能没有一丝一毫的印象。
“这位乃是讨逆中郎将黄忠黄汉升,这位少年,乃是汉升之子黄叙。”边上,张仲景不失时机地介绍道。
陈祗不敢怠慢,赶紧侧身相让,回了一礼:“竟然是黄将军,祗无功无禄,岂敢受将军之礼。”
张仲景不由得笑了起来,一手拉住陈祗。“汉升贤弟之子能得活命,乃汝之功也,嗯,此处非说话之所,还请诸位入某寒舍一述。”
※※※
“原来如此。”陈祗坐在席案之前,不得不感叹人生际遇之奇妙,眼前的这位少年,黄忠之独子黄叙,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救下的,但是,其所使用的药方,竟然就是自己用来拯救自己的堂舅许钦的那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方。
说起来,还得扯老远,陈祗在江阳救治百姓,名声渐显之后,不断地有益州的医学工作者前来拜访,陈祗也没有藏私,在那些医学工作者到江阳来拜访自己之时,陈祗拿出了很多自己的药方来与大家进行研讨,当初救下了许钦之后,那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方子亦在其中。
黄忠之子黄叙,在七八岁时,曾经受过风寒,至此之后,就一直体弱多病,而后,病体愈重,那黄忠便携其子到张仲景处医治,不过,张仲景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却并没有太过的办法,不料,却有一位曾经跟陈祗互通有无的医者与张仲景相熟,到此访友,听张仲景聊起了此事之后,当即将那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方交到了张仲景的手中。
其方中的用药,配伍,皆与当世治疗心痹的药方略有不同,有增有减,让张仲景甚是大异。听闻了那位医者言明,此方确实愈过此类患者之后,便用在了黄叙的身上,而黄叙,亦因此而得以活命。而张仲景亦不愿居功,向黄忠言明,靠的是这一套药方的功劳,由此,让陈祗神奇地与三国名将之一的黄忠搭上了线。让陈祗不得不感叹命运是如此之奇妙。
正所谓,千里因缘一线牵,嗯,这个词似乎不太恰当,不过,又似乎没有更合适的形容词。
“若无此方,老夫亦无法求此子活命,故尔,此功,非奉孝之能也。”张仲景是一位好人,至少这位盛名数十年的名医,能有这样严谨谦恭的态度,实在是让陈祗敬佩得五体投地。
不过,陈祗没有感叹多久,就让那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的黄忠给灌的人仰马翻,瘫在当场。陈祗虽会酿酒,却不擅饮。在鹿门之时,常是庞统与张飞的手下败将,几乎是每回喝到最后,陈祗只能抿着茶水看庞统或是张飞痛饮,为此而深悔之,可酒量毕竟是天生的,练来练去,也没多少长进。
而跟前的黄忠又是陈祗此行需要刻意接交的人物,如此盛情,陈祗实难婉拒,干脆装爽气,酒到盏干,十来盏酒下肚,黄忠不过面色微红,张仲景也只是有些熏熏之意,而陈祗,已经趴在了地上研究蚂蚁搬家。
第二日一早,清醒过来之后,推门而出,却不见那孟广美与陈忠,只有太守府的下人,陈祗洗漱之际,问起了两人的去向。那太守府的下人笑答道:“去观看黄将军练习箭术去了。”
“黄将军,哦?某家也去瞅瞅。”陈祗洗漱停当之后,在那下人的引领之下疾步而行,行不多远,便能听到远处传来阵阵喝彩之声,其中,又以孟广美之声最为雄壮。陈祗心中疑惑,信步而行,绕过了院墙,方知这是太守府里的点校场,场边上,除了太守府的一些军卒外,便数孟广美与陈忠两个得力家将的喝彩声最为声嘶力竭,而立于校场中央,张弓连珠箭发,在远处的大树身上,排列出了一条浑圆的弧线,最终连成了一个美丽的白色圆形,执弓者,除了黄忠,还有何人。
“先人的,这还是人?”陈祗不由得张大了嘴,嗯,陈祗苦练箭术多年,自认能每一箭都命中那棵百步之外的大树,但是,若是想练到黄忠这份上,陈祗自认再练上个十来年也未必能连出一条直线,更何况于用箭来划圈圈,嗯,陈祗都郁闷失落得想蹲角落去画圈圈了。
边上,那黄叙也跳了上去,向那黄忠骄傲地道:“阿父,让孩儿也试试好吗?”
“好,不过,这张硬弓你可使不动,自己去挑一张吧。”黄忠很是慈祥地抚了抚黄叙的头温言笑道,而孟广美和陈忠这二家将,仍旧跟土老冒似的蹲在边上,看架势准备继续鼓掌喝彩。看得陈祗气不打一处来,实在是太没出息了。
不过,接下来黄叙的表现,让陈祗的下巴险些落在校场的泥地上,一把轻弓,二十支箭,三十五步之外的一个箭垛,让这小屁孩子插成了一朵白色的鲜花。
“好!”陈祗不由得高喝了一声,吓得站在陈祗跟前的两位全神灌注于校场的家将一哆嗦,嗯,他故意的,两位家将面泛苦色,赔着笔脸给陈祗见礼,陈祗白了一眼这两个家伙,换上了一副笑意吟吟的嘴脸走上前去,冲那给这声高喝给吸引了注意力的黄叙翘起了大拇指:“果然虎父无犬子,黄公子如此年少,便有此箭术,让祗实在是汗颜尔。”
“区区小道尔,岂能入奉孝先生法眼。”黄忠谦虚地上前给陈祗见礼,那黄叙亦很一本正经地向陈祗行礼。
陈祗赶紧回了一礼:“黄将军切莫如此,若是不弃,唤祗表字既可。先生之称,祗实在是担当不起。”
“既如此,某家便托大,唤汝一声奉孝公子。”黄忠也不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听了陈祗之言,很是从善如流。见陈祗仍旧把目光落在那箭靶之上,不由得微展笑颜:“犬子随在某家身边,自幼便观习箭术,略有小成,只惜体弱,用不得硬弓。”看样子,不论是哪个年代,子承父业,都是一种欣慰。
第一百四十二章 医圣之托
陈祗笑道:“吾观此子,乃品性坚毅之辈,且尚在少年,若是多加淬砺,练好身子,日后,必能青出于蓝,成就或能在将军之上。”黄忠笑着谦虚了几句,打量了陈祗几眼:“某家方才听汝家将之言,奉孝公子在箭术上亦颇有造诣,呵呵,竟与某家同好,不知可否让某家也开开眼界。”
听了这话,陈祗不由得苦笑起来,连连摇首:“将军此言差矣,祗那箭术,跟将军父子相比,简直就是乡下种田的耍把式,哪堪入大家法眼。”
“话可不能这么说,老夫观奉孝两臂修长有力,指掌茧厚,定是久练箭术之士,你我切磋一番,若是公子不弃,某家亦可指点一二。”黄忠抚长须笑道。听了这话,陈祗眼睛一亮,能得三国著名的神箭术给自己指点,那自然是再好不过。陈祗也不再客气,倒了场边取了一壶箭,挑了一把两石弓,立于场中,望定那八十步外的箭靶,引弓搭箭,一壶箭,不多时,尽数没入了那箭靶之上。
“不错,比起许多军中健士来,公子的箭术已经堪称入门矣。”黄忠抚着长须微微颔首,不过,嘴里说出来的话却让陈祗脸红,不过,人家黄忠说的确实是实话,自己的箭术也就只能超越那些普通人,至于在黄忠的眼里,确实是不值一提。
当下,黄忠果不失言,亲自下场,指出了陈祗握弓、站姿、发力等几处不正确的地方,陈祗听得汗颜无比,实在是想不到,自己光是一个站姿上,就有如此之多的缺陷。
正在此时,那张仲景府中的下人已然来请诸人入席,黄忠停下了指点陈祗,抚须笑道:“可惜某家驻于攸县,无法指点奉孝,不然,不出一年,定可登堂入室。”
“能得将军点拔,实在祗之幸事尔,嗯,祗欲在长沙,与张太守互研医学,若是有闲暇,定要往攸县一行,到时,还望将军不吝赐教。”陈祗一听此言,顿时打蛇随棍上。黄忠笑着颔首:“吾子受奉孝之恩,无以为报,箭术区区小道,能入公子法眼,某家定不藏私。”
“快快请坐,奉孝昨夜休息得可好?”张仲景坐于矮榻之上,望着陈祗笑言道,听得陈祗老脸一红:“好,很多,实在是不好意思,祗酒量一向不成,昨日饮得有些过量了。”
黄忠有些不好意思:“奉孝勿怪,某家初见奉孝,实不知汝之酒量高低,故尔……”
※※※
“这自是怪不得黄将军。”陈祗笑道。待坐定之后,摆上了酒食,张仲景从其案上拿起了两个小瓷瓶,交给了身边的侍女,那侍女捧着瓷瓶奉到了陈祗案前。
“这是……这是六味地黄丸。”陈祗一看到了其中一个瓷瓶,就已然认出了这是陈氏所制来进行销售的中成药之一,不过,另一个瓷瓶的样式却非是六味地黄丸的包装,陈祗略一迟疑,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