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倒也能创造很多不亚于李煜的哀词来。
除此之外,人们也愿意为这些文学作品买单,花些钱听听戏看看小说或者卖些某某人出版诗集,对于当今大明而言是比较热门的消费方式。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达促进文化产业的兴起,这也很正常的事。
如果说唐朝诗歌的发达是因为仕途所需,宋朝词的兴起是因为市井出现的话,那么现在大明各种文体的再次兴起则直接是金钱的刺激。
很多人开始靠这个为职业,靠这个发家致富,甚至政府也开始靠这个增加税收。
大明礼部尚书陈子龙成曾言,人类社会所有的战争争端都因为语言的不同而导致交流不畅所致,所以世界只需要一种语言就够了,多凄美的爱情故事或多壮丽的励志故事都能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最好的表达的方式自然是最为博大精深的汉语。
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大明各个阶层的赞同,几乎每赴任新占领地的官员先做的都是涤除当地的文字。
因而到现在,从最北端的西伯利亚到最南端的澳洲,都能看见汉字的身影,暹罗国的佛塔、东吁国的皇宫都被重新以汉字命名。
李白的诗,苏东坡的词,马致远的曲,被传唱在北冰洋,同时也能在巴厘岛出现。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也正被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的新学子们模仿。
大明本土身份进阶靠数理化或政史地经洋洋精通,而在这些新归附地,得靠能背的几首诗词,能创造出几篇文章。
什么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改革,什么新型诗体,什么短文超长篇小说,各类文化领域的新东西不停地出现,朱由校只是让东厂把控一下思想言论,其他的也懒得管。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国扩张到奥斯曼附近
东南亚地区占领后,接下来需要重新审视的就是乌斯藏和亦力把里这两处地方。
名义上,乌斯藏已经属于大明的领地,虽说实际控制权不再大明朝廷手里,但这一带都是海拔两千以上的高原,工业利用价值不大,即便有矿产资源也没法开采和运输。
因而也就没多大必要去实行改土归流,发展工业。
不过,这并不说明,这块地方毫无用处,在战略位置上却是一块极为重要的地方,乃整个亚洲腹部的高地,南可俯视南亚,北可控亦力把里,大明即便不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发展工业,也得在这里驻军,以备他日南下或者北上。
与唐时不同,这个时代的乌斯藏不是当年的吐蕃,在佛法的普度下,没有了当年的扩张之心,只一味好佛念经,上层贵族更是被僧人占据,自乌斯藏归附大明以来,大明朝廷也不知道封了多少法王活佛。朱由也没打算要在这里实行改土归流,毕竟这一带除了青稞以外也不适合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当然,出于军事角度考虑,既然驻军肯定是要出兵的。
好在,在十多年前即天启十六年的时候,蒙古和硕特部一部由伊犁进入乌斯藏,占据大明原设在西宁四卫,并在之后的日子里趁着大明忙于国内禁烟国外发动殖民战争之机,悍然占领了乌斯藏地区,如此一来,就给了大明进兵乌斯藏的口实。
因而按照朱由校的指示,在礼部派遣专员告知乌斯藏番王大明将会派遣军队涤除鞑子并将长期驻军保护当地安全与帮助当地居民建设的同时,兵部则派遣了第四军第二镇由云南丽江府进乌斯藏,且兵分两路,一路往拉萨,一路往西宁四卫而去。
无论是蒙古和所特部骑兵还是依附和所特部的乌斯藏土兵,自然不是大明陆军的对手,真正考验大明陆军的还是在这种极地环境下的行军与驻扎生活,以及交通的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将来,还有许多气候恶劣的地方需要大明驻军,比如北冰洋上的岛屿,这些地方资源丰富,趁着这一带归属地还不明确的时候自然是先占住为强。
大明的蒸汽战车虽然动力也不差,但到底还是比不上五菱宏光,底牌虽然比法拉利高,可没有很好的恒温设备,液体水与蒸汽气体没法抵抗严寒,因而战车是不能进入乌斯藏的,大炮也因为没有318国道也不能运,只能带着枪械与小型大明版迫击炮进入乌斯藏,不过即便如此,在艰难跋涉进藏区后依旧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和硕特部,且直接驻军成功。
为保证乌斯藏安全,大明决定直接统治该地区,实行地方自治但由中央任免的行政方式,但文化与经济建设则由大明军队主导,理由是帮助乌斯藏的百姓脱贫致富,让他们更有精力去研究佛理,当然这也是变相的进行文化输入。
对于亦力把里,也同样是不费吹灰之力,至此,除掉从奥斯曼帝国以东到亦力把里以西的这一大片亚细地区,其他地区已为大明领地。
若干年后,一场代号为“东方飓风”的战争行动让这一块广袤亚洲腹部地区成为了大明领地,不过据说,那几年里,不仅仅里海的海水红了,连带着波斯湾的海水也红了。到了天启四十年,大明皇帝朱由校已年近花甲之时,大明这个超级帝国总算是与欧罗巴诸国成为了近邻,奥斯曼帝国这时也才发现原来那个东方古老帝国居然近在咫尺,而且也开始对这个超级帝国的一些政策不满。
不过,现在的大明并不在乎奥斯曼帝国和欧罗巴其他国家怎么想,作为一个国土面积是当今世界上几个文明国家总和的超级大帝国,大明现在只想的是如何更好的统一全球,并统治全球,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地球新家园。
现在,整个世界,也就只有奥斯曼帝国和欧罗巴洲的佛郎机、英吉利、法兰西等国尚还有一战之力,但大明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将他们消灭。
毕竟,在占领亚细地区后,大明所统治的区域已经膨胀的太厉害,消化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大明军方手段过于狠辣,且这些地方本就非东南亚这样的汉文化圈地区,因而在占领后总是会有局部零星叛乱发生。
维稳方面的经费一直在增长,朱由校又不能将这些两脚劳动力直接拿来炼油,毕竟这年头,最值钱的还是人,所以也只能尽量维持稳定,尽量的建立新的文明秩序却实行血稠规则平衡。
……
没错,朱由校现在已经年近花甲,但因为保养的好且这些年大明也没什么可焦虑的国事,他也依旧显得不过是四五十的样子,毛发依然黑的发青,牙齿也还未松动。
而朱慈炯和朱慈熔这两个皇子却早已成年,赵王朱慈炯已经成了里海总督,全权管理里海一带到波斯湾一带的广袤土地,并成为大明第一军的新任总兵官,常延龄已经作古,被大明皇帝朱由校加封为庆阳侯,但非世袭罔替。
朱慈熔则已经在外交部、学部、户部实习了三年,如今正在吏部挂着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的差事,这样的实官职务乃当今太子担任,这在大明王朝还是独一份,但这年头什么都变了,而皇帝又是说一不二一定要让太子因此熟悉熟悉实务,百官们也就只能接受。
当然,如今的大明世人也能理解,毕竟现在的皇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需要接受群臣叩拜,做一个天朝上国礼仪象征那么简单,如今的皇帝虽不好处理日常事务,但要决断的大事务却涵盖极广,需要了解的各行各业也极广,以前的皇帝只需应对士子阶层与庶民阶层就行,而现在要应对的社会现状早已比之前复杂得多。
从官员到公民再到奴工,从军队到地方再到宗教,从本土到殖民地再到羁縻区,没有一件不复杂的事,没有一天不发生冲突,有时候连带着朱由校也在担忧,东方文明体系真能维持住一个超级帝国长期存在吗。
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欧罗巴
从天启七年到现在,朱由校也算当了三十五年的皇帝,政治能力早已锻炼的是炉火纯青。
因而,即便如今大明帝国已经比昔日扩大了数倍,朱由校驾驭起来倒也轻便,更何况他还有后来者的知识和金手指。
不过,朱由校担心的是自己百年之后,自己这些子孙能不能把这样一个超级大帝国维持下去。
朱由校希望他们能维持下去,他现在甚至已经有了一个宏伟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可以说是他一手建立的托拉斯帝国开始扩张之路的延伸。
作为一个后来者,朱由校知道在蒸汽工业发展的后期,随着人类进步速度的加快,社会矛盾急剧增加,最终酿成两次世界大战,甚至把人类最凶恶最残忍的一面彻底的表现了出来。
乃至于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也因为这个两次世界大战而留下许多后遗症,且和平也总是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
而这一切都因为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元的,语言是多元的,虽然在二十一世界,人类竭力地通过交流去求同并存,但往往事与愿违,至少在没有地球外威胁之前,自私的人类很难真正的坐在一起共谋发展。
但现在在这个时空不一样,如果自己能够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一种文字,那么这个世界即便有争端也会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去约束,去抑制。
就好比整个地球直接变成一个有机生命整体,在这个整体社会中,保持和谐就是保持身体的稳态,为了自身的健康,只能竭力的去保持稳态,而对于容易影响稳态的矛盾也就是所谓的原癌基因将由抑癌基因一直抑制着。
朱由校很希望大明能变成世界上的唯一一个帝国,但也不希望自己退休之后,自己的太子还不能驾驭这个帝国。
没错,朱由校在制定关于公职人员的退休制度后,也规定大明皇帝也有自己的退休制度,除非提前离开世界,在古稀之后就得退居幕后,做太上皇。
这样既是趁着前一任帝王还在世的时候能够给新任帝王做好顾问,使得帝国有个平稳的国度,同样对于新接任的帝王而言,也算是有个考察期。
随着大明工业的发展,工业污染已经不再是未来现象,而且雾霾这个东西也提前穿越到公元十七世纪。
尽管,工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措施,且将许多大型工厂一迁再迁,但这年头又没有渗透膜,也没有高效催化剂,也就只能直接排放,往地下排废水废渣还好,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简易物理化学生物吸附处理,但排废气也就只能直接排向蓝天。
好在,朱由校是禁止开展塑料课题方面研究,即便是实验室需用新型塑料材料,也是严格把控不准民用,为的就是避免破坏整个生态。
不过,在粗排放为主的大明工业社会里,京城这地还是已经没法再待下去,特别是对于朱由校这种渐老的人而言,他要想多活几年,也只能暂时去南方养养闲。
初春时节,在沙尘暴还没来的时候,朱由校就已经来到了南京,住在了眉生公司总裁顾眉生的别墅里,随同的还有、卞玉京几位风华正茂的女子,说是风华正茂,其实也有三四十岁,当然朱由校到了江南,会不会再次寻花问柳,要来个一树梨花压海棠也不知道。
不过,朱由校倒也看淡了这些事,也不是身体不济事,而是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激素的分泌早已不必年少时,但即便他成为了老皇帝,其风度倒也能依旧惹得无数已经大胆的开始在各大媒体上表达爱意的少女们狂欢。
顾眉生虽已经年过四旬,且已经未朱由校诞下一子两女,但随着大明生物技术的发展,美容与养颜技术也发展的不错,使得顾眉生依旧是风度依旧,徐娘半老。
“陛下,且尝尝这个”,顾眉生端出一杯白底花釉且装着一杯热而农的咖啡的马克杯来,放在朱由校面前,放进几块冰糖,就搅拌好递给了朱由校,并巧笑嫣然地道:“陛下,且尝尝这是什么?”
“别当朕没见过世面,这不过是咖啡而已,西洋番们爱喝的玩意儿”,朱由校说着就细细品了起来,而顾眉生则微微一笑,蹲下身子一边给顾眉生捶着腿一边说道:“陛下真厉害,这是英吉利爱德华亲王送于我的,说是上好的,我尝着倒也比不上吓煞人香。”
说着,顾眉生又媚态横生的起身,含情脉脉地看着朱由校:“陛下,眉生公司南洋分局的人还得了一瓶上好的神药,说是莫卧儿贵族专用的,极是助兴,要不奴婢今日叫上几个姐妹来服侍陛下试试这助欢乐之药。”
朱由校不由得直接一口咖啡水喷在了波斯地毯上,往顾眉生那丰腴的某个地方一拍,就喝骂了几句,他哪里不知道这顾眉生说的是什么药,但他只是没想到,这个堂堂帝国最大全球贸易公司(专卖烟土)拥有上万名武装员工的女老总居然如此没有节操。
但已经两三月没有行事的朱由校倒也有些意动,便也答应了顾眉生,顾眉生等早年被朱由校收的一批妃嫔如今正是如狼似虎的时候,自然巴不得陛下朱由校如此,倒是朱由校不得不暗想此次之后得补补才是。
次日,红日已出了东方,许久没像昨日那样大战三百回合的朱由校也起床打起了太极拳,但打着打着朱由校不由得回想起昨晚的事来,虽说有神药助兴,但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雄风依旧,并不由得暗想古人说胡姬好玩,自己却还没怎么玩过胡姬,若不趁着还没完全老之前打下欧罗巴并去欧罗巴玩一次倒也不失为人生之憾事。
一想到此,朱由校便将柳如是喊了过来:“发电报给兵部,命兵部一干人立即来庐山,商讨征伐欧罗巴事宜!”
第五百八十五章 卢象升与杨嗣昌
随着电磁学的发展,电报这种东西也就在大明应运而生,不过此时将电信号转为文字信号的编码并不叫莫尔斯编码而叫做焦氏编码,故而言之,就是一名姓焦的大明科研工作者所创。
也幸亏有电报的出现,才使得大明现在能够高效的管理这个超级大帝国,若不然,单靠传统的驿卒与马实在支撑起整个帝国大小信息的流通。
不过,大明现在的电报技术也还未成熟,所传输距离还比较短,应用范围也不是不广,也没什么密保技术和高级密码本。
好在,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国家连电是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所以也不就没必要担心会不会泄密等事。
朱由校身边现在已经设立了一个侍从室,乃柳如是负总责,专门负责的就是给朝廷内阁以及各部门之间收发电报,同时也会下达朱由校的指令。
虽说侍从室名义上下属于大明二十四衙门中的内官监,但并不归内官监管,柳如是直接向朱由校负责,所以职权倒也颇重。
在朱由校下达命令后,柳如是挺直其饱满的胸膛走进了侍从室,随手点了一名从八品的发报员:“北京,兵部!”
说后,柳如是便开始念起话来,表达内容并不长,必须尽量简洁,甚至有时候并没有连贯成句,更不可能是有什么修饰词,只有几个关键词堆砌起来,能让收报者明白意思即可。
没多久,兵部便回了电报信息,信息只是:“兵部杨嗣昌看,两月后庐山面圣”。
虽然电报上传输的只是寥寥几字,但底下却是忙得不可开交。
当今大明皇帝陛下突然要商讨征讨欧罗巴的事,并不是一件小事,在得知消息后,兵部又要知会内阁,还得立即做好准备。
负责参谋的职方司得尽快根据各种征讨欧罗巴的目的制定各种方案,武选司则要根据大明各军目前情况确定好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