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だ睦砺畚淦鳌T谥泄糯飞希丛炝诵矶嘁粤邮び拧⒁陨偈ざ唷⒆N病⒆芪さ墓饣哉嚼钊敕治稣庑┱嚼晒Φ脑颍蠖际腔钣帽ǖ慕峁R院撼趺胖富拥钠莆骸⒚鹫浴⑾缕肴稣揭畚赫馊握揭壑卸加龅搅撕哟ǎ鸥莶煌淖髡蕉韵蠛途咛宓恼匠∏榭觯榛钤擞谩端镒印返淖髡皆颍直鸩扇⊥刀伞⒈乘蟆⒒鸸ト植煌恼椒ǎ既〉昧嘶曰偷恼郊āF莆褐绞且淮味珊咏フ健:怕示ノ骸N和醣隙ê壕恿俳ń裆挛鞔罄蠖┒苫坪樱懵手髁Χ笫睾佣眼啵ń裆轿饔兰梦鳎杌骱壕:旁擞谩端镒印返摹ㄐ稳硕椅扌巍ǖ脑颍骷挥诹俳煽冢鹗颈囟桑斐杉傧螅抵新手髁Υ由嫌伟儆嗬锎Φ南难簦ń裆挛骱悄希┮阅倔客刀桑钡肺汉蠓街卣虬惨兀ń裆轿飨南匚鞅保蟀芪壕C鹫哉揭奂粗木曛健U跃懦贫虼缶菔鼐昕冢砸荽停τ谥鞫匚弧:疟伲Ю镌断τ诒欢匚弧U跃笔坷钭蟪到ㄒ榕杀囟虾壕傅溃幢徊赡伞:盘街庖磺楸ê螅椿泳敖K莸星考喝酰焓孔涠辔淳盗返氖导剩擞谩端镒印饭赜凇ㄍ吨龅厝缓蟠妫葜赖厝缓笊ǖ脑颍环闯9妫诿嗦ń衩嗪樱┝斜乘螅镁诰亍2⒀∏崞锪角姹:怕手髁ο蚓昕诮ⅲ跃霰谟鳌:叛鸢埽枷虮乘蟆U跃愠渤龌鳎分鸷壕1乘蟮暮壕乐星笊此赖挚埂U馐绷角姹诵楣ト胝杂:壕耸屏矫婕泄ィ哒跃O缕胝揭奂次健F氤嗤蛴牒啪灾庞谖桨丁:帕钏砍艘乖谖嫌我陨炒莅尤鳌H缓螅凑铡端镒印贰芏局荒堋āⅰㄎ易ǘ蟹帧ǖ脑颍茁室徊勘Χ珊咏ィ婕囱鸢芡嘶匚靼丁3晕壕尤酰示珊幼坊鳌:壕似涠珊泳霭樱铀毕拢指钤谖桨丁�
  汉军乘势迎击西岸联军,杀楚将龙且。东岸联军见势溃散。汉军乘胜追歼,平定齐地。韩信在这三次战役中,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兵书在战争中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是培养将帅。将帅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军事知识来源于书本和战争实践两个方面。
  由于战争这个特殊事物不能随意实践,尤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将帅的军事知识主要靠从书本中获得,尽管获得的方式方法不同。这个书本就是兵书。明戚继光说:〃兵之有法,如医之有方,必须读习而后得。但敏智之人,自然因而推之,师其意不泥其迹,乃能百战百胜,成为名将。盖未有不习一法,不识一字,不经一事,而辄能开阖变化运用无穷者。〃(《练兵实纪·练将》)明代唐万龄说:〃读书而不能为名将者有矣,未有名将而不读书者也。〃(《闲暇清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展读历代名将列传,就会发现,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军事家,大都自幼就热爱兵法,熟读兵书。如战国时代的吴起弃儒学兵,专攻兵法;孙膑向鬼谷子学习兵法;汉代张良从隐士黄石公那里得到《太公兵法》,刻苦攻读;三国诸葛亮,十四岁进入刘表开办的学业堂攻读兵法,后又遍访名师求教,先后拜襄阳名师庞德公、汝南灵山酆公玖为师,学习兵法韬略;曹操自幼爱好军事著作,广泛搜集、整理了东汉以前各家的兵法书,归纳、摘录精华部分,编成了《兵书接要》、《兵书要论》、《兵书略要》等,自称〃吾观兵书战策多矣〃(《曹操集译注》,中华书局版),等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兵书是哺育历代名将的乳汁。
  因此,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兵书在培养将帅中的作用。他们教育部下,不仅要懂得刀枪剑戟,角力斗勇,更要懂得兵法战阵,以谋制敌。三国时,吴主孙权看到他的将领吕蒙不注重读兵书,对吕蒙提出尖锐批评,并明令他〃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当吕蒙推辞军中事务繁忙,没时间读书时,孙权现身说法,教育吕蒙说:你的军务多,难道有我的事情多吗?我自掌管国家军政大事以来,常读〃三史〃及诸家兵书。此后,吕蒙坚持读书,成为智勇双全的将领。刘备临终前也没有忘记教育他的儿子刘禅读兵书。
  他在遗诏中敕命刘禅:〃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三国志·先主传注》)宋代政治家范仲淹认为行伍出身的狄青英勇无比,经常作先锋,所向无敌,是一员难得的猛将,但感到他只凭血气之勇,难成大器。于是授给他一部《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自此,狄青折节读书,遍读秦汉以来的兵书战策,通晓了兵法战阵,懂得了用谋略制敌,成为宋代名将。
  三是训练士卒、教授武生、考试武举。平时军队训练,武学教学,都必须有教材。兵书就是训练和武学必不可少的教科书。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以兵书指导训练。据《史记》记载,孙武曾以他的兵法十三篇训练吴王宫中美女,经过几番教练,使一群开始还嘻嘻哈哈的宫女,被训练成了部伍整齐、进退有节的队伍。这则故事反映了兵书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有些兵书本身既是训练的经验总结,又是训练军队的基本教材。如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前者是他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练兵作战的经验总结,后者是他在蓟镇练兵的真实纪录。他将这两部兵书作为训练的教材,印发军队。在书中具体规定了兵书发放范围和数额,制定了学习方法,对书中重要的条文,规定每个士卒都要背下来,背不下来的要处罚。《练兵实纪》中还规定了学习其他兵书书目、次第和要求,指出要先读《武经七书》白文,次第记诵,不专句读文辞,但求理解精义;次读《百将传》,熟知诸将人品、心术、功业,以为借鉴。这两部兵书在戚继光建立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新军中起了重要作用。
  明清流传下来的有些兵书,本身就是当时军事部门印发的训练教材。许多训练教材,对兵书的学习都有明文规定,如《安民实务》中规定:〃除孙武子人人习读外,其余六书(注:指《武经七书》中除《孙子》之外的其他六部兵书),及一切名家著述,令之各习一部;除《百战奇法》、《行军须知》,人人精晓外,其余战攻守御之法,立为标式,令之体验。〃宋仁宗时,为了选拨培养军事人才,开始建武学,并设武举。所谓武学就是现在的军事学校。所谓武举就是科举考试中的武科。武学、武举都需要有教材。宋朝廷便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雕版刊行,作为武学教学和武举试士的基本教材。直到明清相沿不改。
  四是传播军事技术知识。战争离不开武器装备,而武器装备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制造方法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授,尤其是复杂的武器,不仅需要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要有精密的图形,这是口耳所不能胜任的。兵书中的一大类--兵器类,正是为完成这一使命而产生的。兵器类兵书包括冷兵器和火器。这类兵书详细记载了各类冷兵器、火器、火药的种类,选料配方、制造工艺、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和训练方法等,并附有大量形象逼真的图形。它既为制造者提供了范本,又为使用者提供了教材。古代军事技术就是靠这类兵书传下来的,关于军事技术的记载,有专门兵书,如《火龙神器阵法》、《火攻挈要》、《手臂录》等,也有综合性兵书,如《武经总要》、《登坛必究》、《武备志》等兵书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技术资料。这些兵书在传播军事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书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军事技术、战争样式都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还有没有作用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在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军事作为一门科学也不例外。在今天,为发展我军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科学体系,必须继承中国的军事遗产,从兵书中汲取养料。另外,兵书中的许多军事原则,至今仍不失其真理性的光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战争和军队建设,如被毛泽东同志肯定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直到今天,但是科学的真理。当然,产生在旧时代的兵书,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在内容上是瑕瑜互见的。我们所说的继承是批判地继承,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第二章兵书的种类和数量

  第一节兵书有哪些种类

  随着古代军事学的发展,兵书的内容不断丰富,种类也不断增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兵书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类型。按内容分,有兵法、兵略、训练、阵法阵图、兵制、兵器、城守、乡兵团练、军事地理、名将传略、军事后勤、军事天文和气象等;按体裁分,有论文体、语录体、记叙体、注疏体、辑评体、笔记体等;按书籍形式特征分,有综合性兵书、汇编兵书、军事丛书、军事类书等;按书籍制度分,有简册本(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简本《孙膑兵法》)、版牍本(如青海上孙家塞汉墓出土的木简本《孙子》佚文)、帛书本(如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军事地图)、纸写本、纸印本、卷子本(如在敦煌发现的唐卷子本《六韬》)、线装本、木刻本、活字本、铅印本等等。
  中国古代对兵书的分类始于汉代刘歆《七略》中的《兵书略》。《兵书略》是步兵校尉任宏在校兵书的基础上编制出的一部兵书分类目录。任宏根据当时存世兵书的内容属性,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这四类著录的兵书大都亡佚,今天只能见到兵权谋的《吴孙子》(孙武兵法)、《齐孙子》(孙膑兵法)、《吴子》(吴起兵法)和兵形势的《尉缭子》等少数几部兵书。所以,各类的内容范围只能依靠《汉书·艺文志》保存的《兵书略》小序来了解其概貌。〃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小序)用现在的术语说,权谋类收录讲战略的兵书,形势类收录讲战术的兵书,阴阳类收录讲天候、地理、阴阳卜筮的兵书,技巧类收录讲军事技术及其运用的兵书。当然,古代战略与战术尚无明确的区分,其中相互交叉是不可避免的。但总的看,任宏对兵书的分类详细而有条理,使我们了解到汉代的兵书种类已经相当丰富。继任宏之后,西晋荀勖在《晋中经簿》中将兵书区分为〃兵书〃、〃兵家〃两类。这两类究竟是依什么标准进行划分的,由于原著失传,后世学者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按著者时代划分的,即〃兵书〃与〃兵家〃之分和〃古诸子家〃与〃近世子家〃之分一样,兵书是指古代军事家的著作,而兵家则指近世军事家的著作;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是按内容属性划分的,即兵书是指军事理论方面的图书,而兵家则指论军事具体问题的不同流派的著作。从荀勖的分类体系上考察,前者说法似更有道理。宋代郑樵在《通志·艺文略·诸子·兵家》中又将兵书划分为兵书、军律、营阵、兵阴阳、边策五类,这是古代类目最多的一部兵书分类法,但对后世影响不大,只有明焦竑的《国史经籍志·子类·兵家》袭用此法。此后,明代祁承《澹生堂书目·子部·兵家类》划分为将略、兵政,清代钱曾《也是园藏书目》和《述古堂书目》子部下分为兵家、军占两类。以上这些分类法都不能足以概括古代兵书的类型。因此说,中国古代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兵书,然而古代对兵书的分类却很不发达。
  近代以来,随着对兵书整理和研究的深入开展,兵书分类也有了些进展。类目较前有所增加,但仍多因袭旧法,不能完全反映各种类型的兵书。兵书究竟有哪些类型?通过对现有兵书的考察,按照图书分类学的原则,从内容和形式特征两方面进行区分,大致有如下十七种类型:
  (1)兵法。指军事理论方面的兵书。古称战略、战术为兵法。它包括兵权谋、兵形势类兵书,如《孙子》、《尉缭子》等。
  (2)兵略。记用兵谋略的兵书,如《读史兵略》等。
  (3)训练。讲军事训练的兵书,含兵技巧类的训练部分,如《练兵实纪》等。
  (4)阵法阵图。记各种阵法、阵图的兵书,如《续武经总要》等。
  (5)兵制。关于历代军事制度的兵书,包括营制、饷章、军礼、军法、军纪、章程等方面的兵书,如《历代兵制》等。
  (6)兵器。《汉志》称兵技巧。记冷热兵器的种类、性能、使用和制造技术的兵书,如《火龙经》等。
  (7)城守。关于城邑防御的兵书,如《救命书》等。
  (8)乡兵团练。记乡兵的组织、训练等方面的兵书,如《乡兵管见》等。
  (9)军事地理。记从军事的角度研究地理的兵书,包括边防、海防、江防方面的兵书,如《读史方舆纪要》、《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
  (10)名将传略。记名将军事实践的兵书,如《十七史百将传》等。
  (11)军事后勤。关于军队后勤供应的兵书,如《军需则例》等。
  (12)兵阴阳。关于阴阳、卜筮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医药、天文、气象类兵书,如《乙巳占》等。
  (13)综合性兵书。内容涉及军事各个方面类似军事百科的兵书,如《武经总要》、《武备志》等。
  (14)军事类书。按照一定的编纂方法,分门别类辑录军事资料的兵书,如《知古录》等。
  (15)军事丛书。将若干部兵书收录在一起并冠以总名的兵书,如《武经七书》等。
  (16)辑评体兵书。按照需要辑录历代军事资料,加以评论的兵书,如《兵镜类编》等。
  (17)杂纂兵书。没有一定的编排体例和次序,杂抄诸家之说的兵书,如《约兵指南》等。

  第二节历代兵书知多少

  每个朝代兵书的多寡,在某种意义上反映该朝代军事学术的盛衰概貌。因此,关于兵书数量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人们常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卷帙浩繁来形容兵书之多。那么,兵书究竟有多少?由于历史上的水火兵燹和统治者禁毁等原因,使大量兵书散佚,加上庋藏高度分散,要想精确统计,实属困难。尽管这样,前人仍然作了不懈的努力。汉初张良、韩信奉命整理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①。《隋书·经籍志》著录一百三十三部、五百一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四十五部、二百八十九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六十部、三百一十九卷。《通志·艺文略》著录二百四十五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