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巢城-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旁边真德观的另外一人说道:“何道长,你这是见过方丈了?方丈说了些什么?”听他口气,就有了些咄咄逼人的意思。

    何庆山仍是心平气和地答道:“方丈我见过了。贵道观的情况,方丈也已经知道。他说,让我明日再来见他……”

    这在萧洪听来,何庆山似乎有意无意地,将方丈修行的事情避而不谈。

    但是,说话那人听了,仍是很不高兴:“果然就是大家说的这样!今天说明天再来,明天又可以说后天,总之就是见不到方丈本人!……”

    那国字脸的道士抬手止住这位道士,又对何庆山说道:“何道友,今天能否帮个忙,带我们几个去见一见方丈?”

    (本章完)

第117章 老君洞:庙产() 
“这……”何庆山听了,本来还想劝说,但是再一看,除了国字脸道士态度比较温和之外,其他几人都是一脸的不满,知道劝也没用,只好解释道:“诸位实在不知,此事并非我从中阻拦,实在是方丈有所吩咐……”

    国字脸道士接着何庆山的话说道:“何道长不阻拦就好……如果我等能够麻烦何道长再走一趟,到了那老君洞,代我们先进去通报一声,那就真的是感激不尽……这样一来,我们也显得不会过于唐突……”

    这话虽然说得客气,但是何庆山看看他身旁站着的几人,那气势,分明不是跟他商量此事,而只是通告一声而已。

    何庆山有心不去,却又担心,这些人到了老君洞之后情绪激动,那就真的打扰了方丈修行。所以,他也只好点头默认,跟在那几人身后,一道又往山上走。

    路上,萧洪才又知道,原来这几人中,并不全是真德观的道士。除了国字脸道士和前一日见过的两人,另外还有两三张新面孔。原来附近又有一家道观遭遇黑衣人袭击,这两三人幸运走脱,于是就前来玉虚宫求援。

    何庆山一路几次提醒,等到了老君洞,方丈很有可能不在。因为他自己也不能确定,具体什么时间能够见到方丈。

    众人来到老君洞之后,等何庆山进去通报。结果果然就像他之前说的那样,方丈根本就不在老君洞。

    众人之中有两名道士不信,非要进去看看。何庆山虽然脸色阴沉,但心中想着,反正这对方丈不会有什么影响,也就不再阻拦。

    两人从老君洞出来,神情仍是极为不满,又开始嚷嚷着,说要在这里一直等下去,直到见到方丈,才能罢休。

    何庆山与萧洪正在发愁如何将这几名道士劝回,却见沿着那“玄”字型的上山小道,又上来了两个人影。

    仔细一看,正是鲁道士与付道士二位。

    这二人上来之后,分别与众人寒暄几句,知道了大家没有见到方丈,便开始劝那些道士回去。

    付道士说:“诸位因为各自道观的事情,心中焦急,想来何道长也是感同身受……诸位不如还是先回去等着,何道长也一定会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一边说着,一边眼睛描着何庆山,似乎这话也是专门说给他听。

    而鲁道士则说:“各位道友,我们还是先回去!刚才我就劝过大家,此事急不得。方丈这样做,恐怕也是有他的道理……”

    这样劝了一会儿,那几名道士听了他二人的劝说,同意先回丹房等待。

    这些道士与鲁道士、付道士走在前面,萧洪、曼儿与何庆山走得慢一些,就落在了后面。

    虽然距离隔得稍远,但这些道士相互之间的议论,萧洪等人还是隐约可以听见。

    “高璿方丈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对,如果只是不愿见我们几个,那倒也还罢了,至少也该安排个玉虚宫的常住道士,遇到事情代为通报……”

    “就是!不过,听说这位何道长,曾经是那高璿方丈收的弟子……”

    “那又怎样?那也是他以前的事情!……没有我们这些道观的支持,他又怎么可能当上这玉虚宫的方丈?”

    “不错!而且我还听说,那高璿方丈以前修的,并非是全真道……他以前其实是个正一道士,后来之所以能够受到全真教的认可,与永乐宫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这高璿方丈,与永乐宫颇有渊源……”

    “有永乐宫支持又能怎样?你们可知道,他以前的那些弟子,包括刚才这位何道长,到了现在,都还仍是正一弟子……也就是说,跟我们这样的‘清居道’不同,他们那样的‘火居道’,一面修行,一面还可以娶妻生子……”

    萧洪还是第一次听到“清居道”这样的说法,但是他已经明白“火居”说的是什么,既然他们说,“清居”与“火居”不同,那想来这“清居”的意思,就与“出家”的说法差不多。

    “咳,咳……”这时,鲁老道听了这些议论,咳嗽两声,说道,“其实,要说起‘火居’与‘清居’,这差别,也没有诸位想得那么明显……只要都是一心向道,无论哪种修行的法子,其实都是一样的……”

    “嗯,鲁道长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儿……”那国字脸的道士,开始只是听着众人议论,自己并未参与,现在听见鲁道士说出这番话,便也评论道,“要是说起个人修行,说起得道成仙,鲁道长说得自然是有道理——在这修行的路上,并没有一定之法。莫说是正一与全真的差别,就算是其他小派,或者是云游四方的隐修,甚至是那些所谓的‘旁门左道’,只要能够求得大道,能够羽化成仙,那也都是一样的。谁又能说,到底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谁又有资格,将其分出差别?然而,刚才这几位道友说的,却不是这个……”

    这国字脸道士说着,又看了鲁道士一眼。

    鲁道士则向他拱了拱手,说道:“还请道友指教!”

    国字脸道士没有直接回答,而且问这鲁道士:“不知道长修习的,是正一,还是全真?”

    鲁道士答得也含糊:“我原是云游道士,只是最近才投入附近道观。所以,对于正一和全真两派的道法,我多少都有一些了解……”

    国字脸道士说:“既然如此,想来道长也很清楚,对于庙产的承嗣,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之间,是各有各的规矩。这说的是全真道。若是说到正一派,那么差别就更大了……现在方丈正一、全真不分,难免让周围的这些道观,心生疑虑……”

    那国字脸的道士与鲁道士二人走在前面,萧洪虽然勉强能够听到这些对话,却看不到二人表情。他只见鲁道士脚步顿了一顿,然后口中“哦”了一声,仿佛突然明白一般,然后也就不再评论。

    萧洪心中好奇,这二人方才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本章完)

第118章 老君洞:传承() 
萧洪只记得曼儿说过,这子孙庙与十方丛林之间,对于能否收徒,能否接收外来的道士“挂单”,各有不同要求。而且,对于道众的管理,二者的要求也不一样。但这国字脸道士与鲁道士所说的,却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还有,他们说起,在正一道与全真教之间,规矩又不一样,也不知那说的又是什么?

    何庆山只说过,凡是正一道士,要先在小庙“传度”,然后再去大的宫观“授箓”;而若是全真道士,则是先在子孙庙“冠巾”,再去十方丛林“受戒”。

    国字脸道士说的是“庙产承嗣”,这些事情,萧洪显然并不明白。

    萧洪看了何庆山一眼,目光之中带有询问之意。

    何庆山冲着萧洪点了点头,向他轻声解释道:“他们刚才说的这些,实际说的是,这宫观之中的财产,到底该归谁所有;宫观之中的大小事务,到底又是谁有权管理。”

    何庆山说着,脚下又故意走得慢了些,与走在前面的那些道士又拉开些距离,这才详细说道:“你应该也知道,这十方丛林与子孙庙两者之前,并非只是宫观规模大小之间的差别。其实,是在全真教之后,才分出了十方丛林与子孙庙这两种规矩。

    “全真教的子孙庙,又叫小庙。小庙可以收徒,庙中的师父,就叫做‘住持’,又有一个称呼,叫做‘当家’。为什么叫做‘当家’呢?因为那小庙中的所有财产,其实都是属于这师父一人所有的。而那庙中的大小事务,自然也是这师父说了算。所以,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子孙庙不接受十方道众前来‘挂单’?因为这庙是人家自己的,接纳外来的道士并不是他们应有的责任!

    “刚才他二人说到‘庙产承嗣’,说的其实就是,既然小庙的所有财产都是师父的,若是师父故去,这庙产又该归谁所有?按照全真道的规矩,小庙里的师父故去时,会有徒弟继承他的法嗣,而这小庙的庙产,自然也就是由这继承法嗣的徒弟接管。这样一来,这子孙庙的庙产,就是在师徒之间,代代相传。

    “那么,若是说到十方丛林,情况又是如何?你要知道,这十方丛林,其实就是专供全真教弟子‘清居’之用的一整套制度。‘清居’,又叫‘出家’,说的就是清心寡欲、刻苦修行,道士受戒之后,就是要在这十方丛林之内出家修行。

    “既然如此,那十方丛林的庙产,就不是只属于师父一人,更不是属于其他任何一人,而是属于某派教众共同所有。只有这样,才能与全真教‘去物欲,简尘事’的清修之法相合,也才能引导教众们‘与物无争,心不着物’……”

    “哦……”萧洪听到这里,想想刚才何庆山讲到子孙庙对于收徒和“挂单”的态度,便有些明白过来,“难怪十方丛林要接纳各方道众‘挂单’,这是因为,这十方丛林的庙产,其实是所有道众共有的……”

    “不错。”何庆山说,“前来十方丛林‘挂单’的道士,只要符合了一定的规矩,又能通过十方丛林的考核,就有在此挂单居留的权力。当然,在十方丛林内,管理也很严格,说到‘挂单’,那也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师兄,既然十方丛林是全真某派教众共有,这玉虚宫又是全真道观……那么,对待前来的正一道士,玉虚宫又是什么态度?”

    “这你还不明白?对于正一道士,师父当然是礼遇有加。这才使得周围一些全真教的子孙庙心怀不满……”

    “哦……”

    “还有,刚才他二人说到‘庙产承嗣’,说的可不只是‘挂单’的问题!”何庆山说着,皱了皱眉头,“唉,要我说,他们这样说法,纯粹是造谣生事……”

    萧洪听了一愣,接着又听到何庆山解释道:“你要知道,对于正一道来说,在庙产传嗣的问题上,与全真教的做法有着很大区别。你也知道,正一道士是可以娶妻生子的。所以,既然可以有子嗣,那么,不止小庙的庙产可以传给后代,就连那些较大的宫观,一样也可以靠着血脉,代代传承。实行这样做法的正一各派当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龙虎山天师道。这龙虎山天师道的张天师,那可都是张道陵的后代,每一代的张天师,必然都是张家子嗣……”

    “那刚才二位道长说到‘庙产承嗣’,他们的意思是……?”

    “他们的意思是说,既然方丈与正一派联系密切,说不定有一天,他会像那龙虎山天师道一样,把自己的法嗣和这玉虚宫的庙产,传给他自己的血脉……”

    “哦……”萧洪这才明白,何庆山说的“造谣生事”是什么意思。

    何庆山又说:“他们哪里知道,师父对正一派道士礼遇有加,也是因为这玉虚宫本来就处在两派交汇之地,不得不兼顾两派利益……其实,就我们几位弟子来说,要是都能修习全真之法,那才是最好不过……”

    萧洪想起自己闭关醒来的那次斋饭,想起魏凌峰与韩彰韩显对待“清修”与“出家”不同的态度。

    他心中暗想,看来,那魏凌峰应是与何庆山一样,也是向往全真之法;而要说到韩彰韩显兄弟,他们的态度到底如何,却还两说。即使是何庆山本人,虽然嘴上强调全真的‘清修’,但是毕竟还有何妻这一层关系存在……

    “再说了,师父这些年一心修道,又哪有子嗣可传?说他会有这样的念头,那可真的是无中生有!”何庆山本来还有些生气,但他看了看走在前面的那几名道士,忽然又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我也有些理解他们……他们遇到难处,却看到方丈是这样反应,难免心中有些不平,甚至是口无遮拦,倒也并不让人意外……只是,大家都是修行之人,这样恶意揣测,也实在是……唉,说来说去,方丈到底在那老君洞里修行些什么,连我也觉得困惑……”

    (本章完)

第119章 老君洞:道派() 
这天晚上用斋时,萧洪又碰到了鲁道士。

    鲁道士本来与其他人坐在一处,见到萧洪,先是冲着他点了点头,接着干脆起身过来,与萧洪面对面坐下。

    萧洪大概也猜到鲁道士的心思,只是他自己也没见到师父,所以,对于鲁老道想从他这里探听的信息,他其实是一问三不知。

    鲁老道同萧洪聊了一会儿,渐渐觉得心中奇怪。

    鲁道士发现,他想问的老君洞与方丈的情况,萧洪一概都说不知,而且,攀谈之间说起其他事情,萧洪也是茫然。看他的神情,对那些答不上来的问题,萧洪并不像是故意回避。

    萧洪也发现,这鲁道士虽然总在套自己的话,但是闲谈之间可以看出,他确实是见多识广。所以慢慢地,本来是鲁道士想探听些信息,现在变成了萧洪向这鲁道士请教问题。

    鲁道士最喜欢卖弄学识,现在知道萧洪闭关失去了记忆,所以真心向自己求教,心中得意,说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往往是,萧洪只要问上个一句半句,鲁道士就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事无巨细地讲了一大篇。

    两人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各个教派之间的关系。

    这鲁道士说的情况,与之前何庆山所说的,就有几分相似。

    鲁老道也说,如果能对凡间的教派有所了解,就能看透“洞天福地”内各个教派的关系。

    因为那些先出现的教派,免不了要说自己正宗,强调自己代表着“道”之本义;而那些后出现的派别,又常会说自己“合流诸派”,强调自己博采众长。

    这些特点,在各派的经笈中,甚至是在他们各自的修行方法中,都会有所反映。这自然也会影响这些派别之间的关系。

    依照鲁道士的说法,道教最早期的派别,一是太平道,另一个,就是五斗米道。二者均是创立于东汉年间。

    这两个派别,和后来出现的道教各派比起来,差别还真是不小。

    据说,这太平道,是由张角所创。太平道的经书,是《太平经》;太平道敬奉的天神,叫做“黄天”,也信奉黄帝和老子。所以,太平道其实是汉代以来的“黄老道”之中,分出的一支。

    比起与道教其他各派的关系,这太平道最为令人记住的,其实还是它与“黄巾之乱”的联系。

    张角和张梁、张宝兄弟三人,将太平道的教众组织起来,以“方”为单位,设为教区。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每“方”之下,又各设“渠帅”统领。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而张梁、张宝称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率领各“方”教徒起事,最终导致汉室倾覆,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黄巾之乱”。之所以将其称为“黄巾”,是因为起事的教徒头戴黄巾为标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