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一个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文林说:“这次山庄破例从外面招人,你们可要抓住机会,如果工作能够得到主人的认可,很有可能成为山庄的成员。如果能够成为山庄的成员,只要认真做事,以后可就衣食无忧啰。”

    刘老木匠连忙追问要如何才能得到山庄主人的认可,王文林告诉他说:“首先要学习识字,只有认识一定数量的文字,才可能使用主人的很多神奇的工具。我现在还在努力的学习啊,希望能够使用上小宝说的那个什么木工车床,那东西能够把木头削成一颗颗光滑的珠子,真是太神奇了。”

    王文林出了一会儿神,然后对刘老木匠说:“刘师傅,我们还是加快干活吧,不然晚上真的要没地方睡了。”

    王文林从工具箱里拿出了铁锤和铁钉村民们捡一些边角余料,先把那些树桩的高度钉成同样的高度。然后把树稍部分锯出的方木在树桩上钉出一个水平的方框,方框上面用方正的木板整整齐齐地铺了一层。

    然后又用方木做成墙壁的框架,把周围也用木板钉了一圈,只剩下了门和窗子的位置。

    有了木板和方木,屋顶的斜面做起来也一点都不复杂。

    房顶做好以后,刘老木匠指挥着其他木匠赶快找些茅草,准备铺在房顶上防雨,结果被王文林制止了。

    在刘老木匠疑惑的眼神中,王文林让村民们抬出了几卷黑糊糊的东西人铺在房顶上。

    刘老木匠又问王文林这是什么东西,王文林说:“这东西主人叫它石油沥青油毡,说是用它盖的屋顶不容易漏雨。”

    本来这油毡的接缝处按照施工要求是需要刷一层冷底子油的,但这木屋顶是做成斜面的,而且整体还是比较平整,一般是不容易漏雨的,所以就把这道工序省了。

    防止铺在斜屋顶上的油毡被大风刮走,王文林又用木条把油毡的接缝处钉实,进一步防止了雨水从油毡的接缝处漏到屋里。

    魏民生给王文林说,这树屋算是临时过渡用的房屋,所以不用修多结实,先用上一段时间,等明年就会换成活动房或瓦房。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王文林才会跟这些木匠打赌,只用四个时辰就可以修好供二十多人休息的树屋。

    在木工台锯的帮助下,加上钢制的合页,做这门窗简直是太方便了。

    树屋修好后,王文林利用剩下的方木,安排其它木匠顺着树屋的墙壁钉了两排两米多宽的框架,转角接头处都用角铁进行了加固。

    临时用房嘛,临时用一下就行,搞那么结实也没有什么用,到时拆除时还更费力。

    至于如何发挥木匠们的聪明才智,把卯榫结构发扬光大,那是王文林他们的事,魏民生才不会去想那么多,自己只需要相关资料就可以了。

    木匠这个伟大的事业,还是交给王文林和小宝他们吧,魏民生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城市建设,可不只有木匠。

    做好的框架上钉一层木板,就是两个大通铺,住上二十多个人一点儿都不觉得拥挤。

    由于木板是新砍的树木,魏民生担心人睡在上面受了湿,就用塑料大棚剩下的塑料布先垫了一下。

    魏民生给每个人发了一床垫棉絮、一床被单、厚薄两床盖棉被和一顶单人蚊帐,还有木工用的手工工具一人发了一套,并告诉这些村民,给山庄做满一年时间的木匠,这套手工工具就送给他们了。

    铺上魏民生买来的凉席,在这六月的天气里,住在树荫之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二十多个木匠那是身心皆凉爽啊!

    ;

第六十八章 树屋招待所() 
按照魏民生的要求,王文林他们二十多个木匠,要在山庄外面“迎宾大道”的旁边修建一百个各种规格的树屋,用来接待以后到山庄来的客商。

    树屋的规格分为四间、三间、两间、单间和通铺五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出于对防火的考虑,每个聚居区之间都砍出了一道防火带,即使出现火灾,也可以避免大火蔓延到整个招待所。

    越靠近山庄的地方,树屋的规格越高档,当然每天的住宿费也不便宜。

    规格最高的树屋有四间,设有主、仆、从三间卧室,还有一个会客厅,有单独的卫生间,了带存水弯的蹲便器、洗漱台和柏木制作的沐浴桶。每晚住宿价格为五十元华夏币。

    规格最低的通铺,没有单独的卧室,就是有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而已,连被子都不。

    虽然有些不太方便,但胜在价格便宜,每晚两元华夏币。如果自己没有带被子的话,也可以向招待所租一套被子来用,每晚也是两元华夏币。

    通铺和单间都没有设置单独的卫生间,共同使用就近的公共卫生间和浴室。

    除通铺和单间外,其它的树屋都接入了自来水,由山顶上的几个十吨容量的不锈钢水箱高压水源。

    的污水和排泄物都通过管道接入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外面的化粪池,化粪池产生的沼气加压后用于沼气热水器,加热保温水箱中的自来水,为需要的地方热水。

    王文林带领着二十多个木匠主要完成树屋的建造,具体该怎样建造由王文林负责。

    自来水管和下水管的铺设由吕小妹负责,噢,不对,现在的吕小妹已经按照魏民生划定的字辈改名为吕双灵了。

    魏民生给吕双灵找了两个帮手,帮忙拿点工具、提点材料什么的,顺便也多教出两个徒弟。

    沼气池还是准备用以前那种软体的,修建方便,便于维护,一些参加过沼气池修建工作的村民也有一定的经验,除了投料和首次排气等少量工作外,不用魏民生费多大的心思。

    到了现在,由于部分村民的识字量大增,已经能够基本看懂说明书上的意思了,实在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对讲机请教王双宝或者是王双明这两个,所以魏民生在很多时候都可以不用亲力亲为,只需要把自己的要求用打印机打出来,由王管家交给合适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做事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材料或者是工具,直接给王双宝汇报,由王双宝汇总后统一把需购买的物品清单交给魏民生,大大的减少了魏民生的工作量,可以把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到山庄的整体发展规划上来。

    通过几天的观摩和学习,那些从秭归城招工过来的木匠,已经被王文林不时拿出的新奇工具和那些电动、气动工具的强大能力深深地折服。

    这些木匠中,有十几个都学会了使用带锯机,还有几个对台锯变化多样的加工能力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那个对电子尺特别感兴趣的李木匠,学会了水平仪和测距仪的使用之后,被王文林打发到树屋招待所施工现场,对各种需要的木材种类和规格进行测量,并把需求清单报告给木材加工场。

    王武贵每天由骑着电动货三轮,把木材加工场加工好的各种木材运到施工现场。

    十几个木匠在施工现场上把加工好的木材进行组装就可以了,一些不合适的地方,用山庄发给的工具,现场就可以收拾得规规矩矩的。

    由于那些拥有单独卧室和卫生间的高档树屋,魏民生决定要收较高的费用,所以对这些树屋隐私保密性的要求就要高一些。

    达到魏民生的要求,王文林和刘老木匠商量后,一致认为在木板拼接的地方还是使用传统的卯榫工艺。

    王文林从小宝那里得到了很多新式的墙面处理工艺,决定在内墙壁用腻子膏薄薄抹上一层,然后用那种PVC自粘墙纸贴上一层,防水、防尘又好看。

    保证树屋内的,树屋的每一面都设置了可以推动的木窗。这木窗可不是那种铝合金推拉窗哦,就是在窗户的上下安上两根带槽的木轨,一个由四根方木围起来的木板,完全不透光的,这种木窗不会像用合页的木窗那样容易被大风吹开。

    开窗的时候把这个木窗贴着墙壁平推到窗户的旁边就可以了,由于没有滚轮,所以推起来稍微有点重,应该是推拉窗的前身吧。

    这木窗做好以后,魏民生也试了一下,感觉很新奇,这才有推窗的感觉嘛。就是觉得推起来有点重,就建议王文林在这木窗下面加上两个很小的滚珠轴承不是那些做铝合金用的塑料滚轮,那种塑料滚轮用不了多久就坏了,改进后效果果然不错,用一根手指就可以把沉重的木窗推开。

    王文林和刘老木匠又经过多次试验,最后把那个滚珠轴承完全隐藏到了木轨的木槽里面,如果不是把木窗拆下来,根本看不到下面的轴承。

    燃气发电机的两个村民一个叫王武安,一个叫王武家,自从被魏民生指定照看发电机之后,对电力还心有畏惧的他们,找到小宝要了一些关于电学知识的书。在魏民生的授意下,小宝又交给了他们几只电笔。

    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弄清楚了电的基本性质,在电笔的帮助下,知道了那些地方可以摸,那些地方不能碰,终于能够随心所欲地操作发电机等相关电力设备了。

    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魏民生在他们空闲的时候把他们叫来客串一下电工,把每个树屋里都拉上LED灯和插座。

    门口也安上一个灯,但在灯的旁边魏民生又了一个带64G存储卡的即插即录一体摄像头,可以保存10天左右的资料。

    这里今后人员进出肯定比较复杂,自己做一些防备也是应该的。山庄里人手少,只能依靠这些高科技设备了。

    做完这些后,魏民生觉得招待所内的地面都是泥土,容易把树屋里弄脏,就让王文林把可能走过的地方都用方木拼接成的过道铺满。反正这些树木在这里也不值什么钱,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吧。

    过道旁边的树上每隔一段就安上一个路灯,当然,每个LED路灯的旁边都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

    毕竟这招待所是建在山庄的保护范围之外的,所以魏民生又在树屋招待所的周围拉了一圈电网,避免那些居心不良的人随意进出招待所。

    避免那些无意中闯入的人触电身亡,魏民生又让人在电网的两边修了两道木栅栏。

    电网两边十米范围内的树木全部进行了清除,避免有人利用这些树木越过电网随意出入招待所。

    ;

第六十九章 电力资源的调度() 
树屋招待所的建设在王文林等人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按照工作量来看,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

    魏民生闲下来之后,仔细地想了一下整个山庄的能源结构,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

    一是燃气发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有60个KW,但带锯机和木工电动工具一起,就是加上后来购买的那十个电锯,就是同时使用的功率还不到40个KW,剩余的那20个KW就是白白地浪费了。

    二是而其它用电的地方,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由于电力的限制,很多方便的电器没有办法使用。

    三是招待所修建起来之后,突然会增加很大的用电需求,光靠那两台风机和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量,是远远不够的。

    四是电力的远距离传输问题,对于220V的电压来说,如果传输距离在一公里以上的话,除去线路的损耗,可能就只有不到100V的电压了。

    五是今后发电基地中的电力都需要外送,所以只能通过变压器把电压升至10KV,然后传输至附近的用电点,用变压器降压后使用,毕竟10KV线路的最佳传输距离也在15公里左右。

    这些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全部都是由国家电网来解决的,根本用不着普通百姓来考虑。但在这异界之中,魏民生到哪里去找国家电网啊,只能自己慢慢地建设了。

    那些穿越文中一条电线接千里的故事,茶余饭后听一听就是了,稍微有一点电力知识的人就会把这事当成一个笑话。

    幸好两个世界存在一个二十四倍的时间差,不然的话就这电网一件事,干到魏民生老死都完不成。

    魏民生觉得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把浪费掉的20个KW的电力输送到四合院、教学区和招待所这几个用电点上,至少确保五年之内电网的传输容量不会受限。

    魏民生不是没有考虑过把燃气发电机组分布到这几个用电点,但一是噪音的问题不好解决,二是没有合适的操作人员,毕竟不管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的气化燃气还是高压的电力都是可能致命的东西。

    只有把输电网络建成以后,发电基地的装机容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否则发出的电再多,输不出去也是浪费。

    魏民生选择使用10KV输电网络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可以使用普通的水泥电线杆,只要保证线下6米的安全距离就可以了。而且10KV转换为220V或380V的变压器是很容易买到的,这比其它高压输电方式投入更少,设备也更简单。

    现在山庄中只有魏民生、王武安和王武家三个人具有一些电力的知识,还好魏民生可以从现实世界中的网络上获取各种电力传输工程的施工设计图,需要什么东西刘梦玲她们采购就可以了。

    毕竟这电力传输网也不可能几天就做好的,所以刘梦玲她们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去采购相关的设备。

    挖掘机又在立水泥杆的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按照线路设计图上的单杆跨度和地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每根水泥杆的树立位置。

    前面由人工挖坑,后面就由挖掘机把用螺栓连接好的水泥杆吊装起来,用锥形的线锤检测好垂直度是否达标,用小石头进行简单固定后,再用混凝土座实,最后还要再次检测水泥杆是否保持在竖直方向。

    由于在异界没有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很多限制,加上材料、人工有保障,只用了十天时间,从发电基地到最远的山谷处,连接几个用电点的水泥杆就全部完毕。

    在水泥杆到教学区的时候,挖掘机吊装高大的水泥杆的情形又在那些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像。这华夏山庄太强大了,不说那么重、那么高的石头杆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就是几个人就把这石头杆子立了起来也不是外面的人可以做到的事。

    在水泥还没有达到最高强度的时候,由王武安和王武家带着几个村民把电线杆上的横杆和绝缘瓷瓶好,为今后架线做好准备。

    完横杆和瓷瓶,魏民生又带着王武安和王武家把各个用电点安放变压器的地方修好,当然必要的避雷措施还是需要的。

    把各种设施都准备好以后,铝线和变压器等设备也到位了,又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把这最简单的输电网络完成了。

    想一想这段时间的艰辛,打死魏民生都不相信那些穿越者在没有现代的下,就凭记忆中的那些粗浅常识,就可以建立起世界强国的故事。

    输电网络完成后,防止用电量过大,超过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造成发电设备损坏。魏民生在每个用电点选择了一个村民作为电力调度员,把每个用电点的变压器都进行了编。

    由于每个用电点目前的用电量都不是很大,以前都有UPS备用电源,所以如果那个用电点的备用电量不足,需要进行充电的时候,就用对讲机和王武安或王武家联系,在输出电量有结余的时候,王武安和王武家就用对讲机对多余的电量进行调度。

    比如说1用电点合闸后,还有剩余电量,就可以让2用电点合闸。如果几个用电点都处于用电高峰期的时候,还可以暂时停止木工加工场的工作,全力保障其它地方的用电。

    有了这个初级高压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