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中介“李草药”()
在这种看得到未来和看不到未来的生活中,吴光良很困惑:自己的所谓工作,完全找不到“为人民服务”的影子。
自己的这个工作岗位,只不过是这个“人求人”社会中的一个环节,有它不多,无它不少,目的就是维持这个“人求人”的社会运转机制。
“人不求人一般大”,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但在这个按照“人求人”机制运行的社会之中,哪有人不求人的可能。
就算你四大皆空、遁入空门,还是得接受相关部门的,什么能做,什么能说,都只能在一个早就规划好的框架之内。
这样的社会关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求人的包袱,所要求的,也仅仅是少一些麻烦,希望明天会更好而已。
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可幸福是需要比较的,这些用自己的卑微所换来的生活,体现出自己过得更好,就会利用自己的一切优势,向求到自己的人转嫁自己的卑微情绪。
于是,整个社会就开启了互害模式,人人深受其害,却又找不到元凶。
吴光良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工作还很累,但至少已经不会再向家里的父母要钱家人可以过得稍微轻松一点。
吴光良也是悲哀的,因为他这点工资,只能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就算是这个排不的城市里,三千多一个平方的房价也不是他这个才参加工作的人能够奢望的。
还好,最近他和几个同事合租的小区里进驻了一个民生食堂的取餐点,终于解决了他们几个一日三餐的问题。
没有了吃饭问题的困扰,几个年青人的生活仿佛过得轻松了许多。
上班、回家吃饭睡觉,这就是吴光良几人的生活日常。
这样的生活吴光良无法去改变,他的勤奋工作虽然没有能够领导的法眼,但却被另外一个人群所。
这个人群就是中介,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黄牛”。
他们非常熟悉各种办事流程和要求,只要你给钱,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给你把事情办好。
他们不惧风雨,不管节假日,全方位为有需求的百姓最贴心的服务,前提是“有钱”。
“李草药”就是这样一个中介,由于他以前是卖草药的,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大家只知道他姓李,偶尔说一下名字可能大家还反应不过来说的是谁,但一说“李草药”,附近的人都明白说的是谁。
所以,“李草药”就代替了他的名字,成为大家跟他打招呼时的统一称呼。
对于“李草药”来说,黄玉山这样的人是最不好伺候的,虽然表面上不接受金钱的打点,但实际上用于吃饭、娱乐方面的钱却更多。
更让人苦恼的是还要搭上自己的个人休息时间,陪吃、陪喝、陪耍,整一个新时期的“三陪”。
而那才分过来的年青人,虽然对工作要求严格,有时候说话不留情面,但只要你准备的资料,他都会以最快的时间给你做好。
一来二去之下,“李草药”和吴光良的关系也就越来越融洽。
“李草药”的事交给吴光良来办,他很放心,因为关系熟悉之后,吴光良有时加班都会把他的事情办好。
而吴光良给“李草药”办事也觉得轻松,因为“李草药”交上来的资料非常,资料的顺序很有规律,而且也明白具体的要求,所以核实起来非常方便,也不用费心地去给当事人解释缺些什么东西。
这对于才走出校园,还没有学会该如何跟各种文化层次的群众打交道的吴光良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
随着双方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多,“李草药”晚上没事的时候,偶尔也会把吴光良拉去一起吃饭,感谢他对自己的关照,顺便拉近一些关系。
这样的事吴光良觉得没有违反什么规定,因为自己都是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办事,也没有因为和“李草药”的关系而做出违反政策的事。
人本来就是一种“群居动物”,尤其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他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和认同。
吴光良的家庭情况很一般,老家距离自己上班的地方有一百多公里,而且是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
这一百多公里的距离,说远不远,可说近也不近。
因为该下班的时候,车站的班车也基本上收车了,中途再转车既浪费时间,还非常麻烦,回一次家就要耽搁近一天的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偶尔工作上受了委屈,也不可能随时到家的港湾里躲避风浪。
打车的话,自己的这点工资根本就无法承受。
虽然吴光良在几个同事的劝说下,挤出了一些时间考了一个驾照,但也只能偶尔借同事的车练一下手而已。
买车?对于无法得到家庭经济的吴光良来说,好像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第303章 贫富之间()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吴光良和“李草药”在街边小坐的时候,无意中谈起了自己回家不方便的事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李草药”听到吴光良的难处,没有一丝犹豫,直接给了吴光良一套车钥匙,指着停在外面的一辆车说:“兄弟,这是我前几个月才买的车,主要平时办事的时候用得多,但周末外出的时候,多数时候是和爱人一起用另外一辆。
这车虽然不适合到那些大山里搞自驾游,但平常的路还是没有问题的。
周末的时候这车我都放在我家的楼下,你也知道那个地方,到时候你开这车回家就是。”
吴光良推辞了几次,但抵不住“李草药”的热情和坚持,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车钥匙,说:“那好,李哥,我就先谢谢了,到时候我用了车后把油给你加上。”
“李草药”没有说话,挥了挥手就结账离开了,既没有拒绝,也没有说加油的事。
能够让吴光良承这一个人情,到时候多办几件事就在里面了,那点油钱根本算不了什么。
于是,吴光良每周五下班后就开着“李草药”的车回家,星期天晚上又回来。
一百多公里的路,油钱也花不了多少,但感觉回家方便多了,而且左邻右舍的村民的看向吴家的眼神都与以前有了一些不同的意味。
儿子争气啊,才考上公务员不久,就开上了新车,混得不错嘛。
虽然吴光良的工作并没有给村子里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但至少吴光良感觉到,自从自己每周开车回家之后,他的父母在村里的地位突然间就得到了提升,与别人打招呼的声音都仿佛提高了几个分贝。
在这一个嫌贫爱富的社会环境里,吴光良知道这是“李草药”借的那辆车给他家增加的底气。
但他知道,嫌贫爱富只是大家的表相,更深层次的东西应该是嫌麻烦。
在这个万事求人的社会里,求神求仙求菩萨,就是求不来一个公平。
国人累,就算是学了一些法律也没用,因为有时他们是按照政策和红头文件来办事。
当你好不容易把政策意图搞清楚了,有时还是没有什么用,因为他们又要讲行政权力、讲人情世故、讲传统习惯、讲乡规民约……
穷尽一生,也没有人能够把这些层出不穷的规矩都了然于心。
在这些层出不穷的规矩之中,各种不可思议的漏洞也更多,更夸张的是各种不同层次的规矩之间,经常性的出现各种无法理解的冲突。
这些所谓的规矩最终化一种瓜分利益的手段,哪怕是在法庭之上,也拼得是谁请的律师懂得更多的规矩,谁更能够利用那些更适合于自己的规矩把别人说得哑口无言。
因为这些规矩在不同的领域几乎已经固化了下来,把整个领域的利益与这些规矩绑定在了一起。
你可以用其他规矩来指出对方做法的不当之处,却不能对规矩本身产生的质疑。
在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中,人最终都被逼成了人情社会中的一个环节,规矩最终成利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所以,越贫穷的人家就意味着这家人没有什么本事,想找他们帮忙都不知道他们能够帮得上什么。
而越富裕的人家就意味着这家人有本事,没有灵活的大脑、宽广的人脉和待人接物的能力,是不可能富裕得起来的。
哪怕是一些混天过日子的富二代、官二代,至少他们的父母也是需要一些本事的。
和这些有本事的人多接触的话,一来大事别人不会找自己,小事自己也可以解决,顺水人情不用费多少精神。
二来万一自己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还可以找这些朋友帮忙,机缘巧合之下,一些对自己来说很难的问题,对别人来说却是举手之劳。
多个朋友多条路,但这朋友却不能是贫穷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不但不能帮得上忙,反而会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找自己帮忙,成为自己的拖累。
如果这些事情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还好些,怕就怕那些自己都解决不了的事情,太费神。
在这个凡事都要人求人的社会里,的人过得都已经很累了,谁不想过得轻松一点。
所以,怕麻烦才是嫌贫爱富的根本原因。
对于吴光良父母村子上的人来说,上班不久就可以开得上十来万小车的人,就算现在家里过得不怎么样,但至少是有本事的人,说不准哪天就有事情要求到他家份上。
哪怕吴光良再三申明这车是借别人的,可把这话当谦虚说辞的人,认为这是低调,而把这话当真的人,认为有人肯把车借给你也是你的本事。
对于大家那羡慕的目光,吴光良也没办法跟他们辩解什么,自己工作、生活上的苦恼只有自己知道。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吴光良明显感觉到,打这之后,村上的各种摊派和一些较为麻烦的事,父母已经不再经常性地给自己打电话求助了。
他们在村子里所说的话也有了更多的份量,那些免不了的不说,至少那些明显看起来就不公平的事是不会落到自家头上的。
也许,这就是当公务员的诱惑吧,这是一种隐形的福利,虽然没有做生意那样来得直接,但却有一种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魔力。
因为,这个圈子里面存在着一个遍布全国的势力所定下来的最大的规矩,其他一切的规矩几乎都运转在这套规矩之下,也是人都不敢轻言触犯的规矩。
第304章 无妄之灾()
吴光良的工作、生活已经逐渐地趋于稳定,每到周末就开着“李草药”的车轻松的回家。
不用赶时间,不用转车,最的是自己可以轻松地规划自己的出行时间,人生少了些匆忙,多了些自在。
吴光良的一个同事,不知道是怎么知道了吴光良每周都要回家的事,就找上了门来。
原来他女朋友的家也是吴光良一个方向的,希望回家的时候能够搭一个顺风车。
本来嘛,这车也不是吴光良的,别人都可以这么大方,自己也不能太小气。
何况这又是顺路,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小事一桩嘛。
所以,吴光良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同事,只不过还是说明了这是借的别人的车,万一别人要用的话,还得先满足别人。
吴光良的同事也知道这个道理,而且他的女朋友也不是必须每周都回家,万一不方便的时候打个电话说一下就可以了。
坐这顺路车可比赶末班车要舒适轻松得多,至少不用每周末下班都搞得那么匆忙。
就这样,吴光良每周回家的时候,车的后座上经常就多了一个同事的女朋友。
像平常一样,这个周末下班之后,吴光良搭着这个自己连名字都不清楚、只知道姓林的姑娘,向自己的老家驶去。
在那条必经的省道上,由于以前的修路技术不成熟,道路只能依山势而蜿蜒,而且路面也不是很宽阔。
由于才拿到驾照几个月,一路上,吴光良还是开得非常小心。
但这条路上跑的工程车辆也不少,本来就不宽的道路被这些跑得不快的大货车一占,前方的视线被挡住了不少,加上那些连续不断的弯道,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超车时机。
跟在一个装满了土石的自卸车后面吃了一路的灰,而且不开阔的视线和与前车不大的距离吴光良的精神高度集中,时间越长就越让人难受。
终于,转过前面的那个急弯,在吴当良的印象中就是一条直路,要摆脱这种难受的跟车状态,在那里超车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吴光良慢慢地拉开与前车的距离,并做好提速超车的准备。
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前面那土石车的速度和过弯的时间,吴光良脚下的油门也在慢慢地下压。
按照吴光良的经验,此时小车已经具备了超车的速度,并在迅速地接近前车,如果转过弯对面车道没有来车的话,一把方向就可以地完成超车的动作。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超车的时候,一个老大爷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直接闯入了土石车前方的道路之上。
避免直接撞上那三轮车,土石车无奈之下直接进行了紧急避让,本来已经超车状态的吴光良前面的道路瞬间就被土石车阻断。
吴光良没有办法,只能把方向往左边一拉,避免小车被卷入土石车的车轮底下。
可在这样狭窄的道路上,还被土石车占去了一部分空间,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地方吴光良完成这样的躲避动作后再回到正常的行驶路线上来。
吴光良驾驶的小车直接失去控制,斜着从路边上飞了出去,拦腰撞在了路边的一棵大树上,然后又翻了几个滚才停了下来。
本来这时天色就已经慢慢地暗了下来,那土石车的驾驶员注意力又完全放在了避让那个电动三轮车的事情之上,而且土石车剧烈改变行驶方向,刹车时发出的巨响也掩盖了后面小车出事时发出的声音。
所以,避开了电动三轮车的土石车驾驶员,只能对着右边骑三轮车的骂了两句,然后扬长而去。
因为对于这些到处做工程的土石车来说,当地的农民可不是好相处的,一不小心压到他们的几棵庄稼,就可以让你赔得怀疑人生。
那土石车司机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夏天里一个拉着两千多斤鱼的货车,不小心侧翻到了路边一家人的水田里,一车鱼跑得干干净净。
这下可就摊上大事了,虽然只有不到十个平方的水稻受损,可最终货车驾驶员却赔偿了近五千块钱才了结此事,而且跑到水田里的两千多斤鱼也没有办法捞回来。
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这十个平方的水稻事小,但你翻车时漏到田里的机油可是把整个水田里的水稻都给污染了。
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来年的收成,因为这被污染的水田种什么都不能吃了,只算你三五年的损失都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那土石车的驾驶员也最多在车里骂上两句而已,甚至连停下来的勇气都没有,害怕万一被讹上脱不了身就麻烦了。
土石车开走了,那开电动三轮车的也因为土石车遮挡了视线,没有看到吴光良的小车飞了出去。
可怜的吴光良,胸口在碰撞过程中被方向盘抵了几下,感觉到里面闷得慌,呼吸都有点不顺畅。
他的左手现在是一点力也使不上,骨折的可能性已经大于8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