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对方言语中还有一点怨恨之气,杨轩笑着揭穿道:“小姐正话反说,不当面咒在下也算留有薄面吧。
当日小姐虽然打了在下一巴掌,看来还未解心头之恨。”
内心一惊,身体后仰,瞪大眼睛看着对方,整个人显得颇为慌张,黄黛云连连摇头道:“没,没,没有,绝对没有,小女子知道这一切都是家母所为,知道公子也是被逼无奈的。”
杨轩呵呵笑了笑,指着旁边的黄老爷道:“敢问小姐,你认为令尊如何,哦,不,不,不,不应该称呼令尊,小姐是出家之人,应该脱离尘世,你,你说说,这位黄老爷如何?”
整个人显然被激怒了,恶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强压着内心的痛苦,拱手道:“将军副榜举人出身,现在投身军旅官场得意,将军怎么说话如此刻薄?”
杨轩点了点头,正色道:“小姐世外高人,怎么沉不住气。
既然小姐不愿意评论这位黄老爷,那在下就评论评论这位黄老爷
师太请看,黄老爷被无辜牵连,一个月下来瘦成这个样子,你仔细辨认一下,你还认识吗?”
声音哽咽,黄黛云低着头,轻声回答道:“将军不要再说了,事已至此,贱妾没有别的选择,将军请回吧。”
杨轩摇头道:“令堂有错,在下有错,但黄老爷又有什么错误,黄家小姐你自己又有什么错误?”
抬起脸,看着杨轩,哭泣道:“我名节尽毁,不但自己也成为笑柄,而且还害得将军成为世人的笑柄啊。”
杨轩呵呵笑了笑,看着众人,问道:“你们说说,黄小姐有做有亏名节之事吗?你问问,没有啊。
我在外面只听说黄家有一奇女子,芳名远近闻名。
有一年轻秀才为了求为佳偶,拼命苦读,但只中得副榜举人最后羞愧难当,自知难以匹配,而当场晕倒在贡院门前。
谯家二公子为求得佳偶,以三千金为聘礼,但还是被这个奇女子拒绝了。
大家说说,如此奇女子娶,怎么说有亏名节呢?”
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黄黛云连连摇头道:“话虽如此,但别人在背后指手划脚的,什么难听的话,你不是不知道。”
杨轩呵呵笑了笑,开导道:“小姐,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的事务,看你怎么看,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结果。
既然如此,你何必去钻这个牛角尖呢?为何不换一个角度去想,去看这个问题呢?
你若现在因此出嫁,那么你会永远活在别人非议之中,一辈子怨恨令堂,怨恨在下,你为何不还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就像在下,当日在贡院门前晕倒,很多人嘲讽在功名之心,在下一度也害怕羞于见人,如此才逃到兵营里面。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三个月下来在下********练兵,迭连挫败强敌,就像刚才小姐说那样,这半年不到数次升迁,到如今又有几人再提当日囧事呢?”
抬起头,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敢置信的看着对方,良久,黄黛云幽然道:“你,你是大男人,当然没什么,但,但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啊?”
杨轩呵呵笑道:“小姐此言差矣,你们小姐脸皮薄,但我们大男人也是要颜面的啊。
怎么办?办法太多了,我计策虽好,就害怕小姐不肯依计而行呢?”
黄黛云身体前倾,声音颤抖道:“你,你,你真的有办法挽回我的名节?”
杨轩笑道:“当然,若你依计而行,我不但保证将来没有几个再敢提起当日之事,而且保证将来大家提起黄家大小姐,一个个伸出大拇指连声夸赞。”
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瞪了瞪对方,黄黛云摇头道:“我,我,我要别人夸赞干什么?”
杨轩笑了笑,低声说道:“你们黄家不是有钱吗?现在灾荒不断,城外流民甚多,可以让令尊拿出钱物购买粮食,到外面设棚施粥。
你想想,如果多设棚施粥几次的话,谁还提那档子事呢?”
黄黛云暗自一惊,摇头道:“就,就这样简单,不会吧?”
杨轩笑道:“又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情,本来就这样简单啊。”
黄黛云用手指摸了右侧的头发,突然抬起头,睁大眼睛死死的看着对方,问道:“将军,当日你要那三千两白银,是不是也设棚施粥了?”
杨轩显得颇为坦然,摇头道:“小姐见问,实话实说,还真没有这样。
我是将军,只知道杀人,不知道如何救人啊。”
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黄黛云摇头道:“子修,我,我名声什么的。
你看这样可以不,现在灾民这样多,我,我拿出一千两银子,我们一起设粥棚?
我,我笨死了,你,你别误会,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设粥棚呢?”
杨轩拱了拱手,表示感谢,说道:“按理说没有问题,但在下刚刚署理仪陇知县。
你知道,土暴子今年占据仪陇县达数月之久,再加上军中又发生兵变,事务繁多啊。
你,你先设粥棚吧,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给我写信,反正同在一个府,又不太远。”
感觉非常失望,黄黛云几近哀求道:“一天也不行?看来你刚才说这些都是骗人的,哄贱妾开心的而已?”
杨轩内心不忍,只得同意,随着小轿一起回到黄府,第二天方才离开。
第31章 繁荣街市()
来时骑马还提心吊胆的,经过数天磨练,回来的时候不再像过去那样死死的抓住马鬃,勒紧马缰,坐在马匹上也自然很多。
心情放松,感觉整个世界也完全不同,望着远处村庄,依稀有前世景象。
官道宽宽的,足足可以四匹马并辔而行,现在坐在黄骠马上,腾挪跌宕,如同前世坐在拖拉机上那样上下颠簸。
平坝(平原地带)房子很多,每隔一两里都有几个大院子,或者几户住户人家。
平坝的水田多有翻耕,旱地也种了庄稼,很少出现抛荒现象,看来在明末时期平原地区基本上开发了。
在丘陵、山区则不是这样,除了一些正沟,或者地势平坦山地得到很好的开发,很多坡地都长满一尺多高的青草,看来丘陵、山区还没有怎么开发。
除此之外,就是民众房屋,可能担心遭到豺狼虎豹,或者担心土匪袭扰,大家选择聚群而居,常常四五家住在一起,形成一个的大的院落,而不像前世那样单门独户的。
由于川北丘陵众多,森林茂森,木材极其丰富,大多数都是瓦房,当然很多也在瓦房旁边搭建一两间茅屋,全都是茅屋的非常少。
除此之外,川北丘陵众多,地势异常险要,特别是在一些丘陵地带、山区,民众在其险要之处修筑山寨,以防备豺狼虎豹或者土匪的袭扰。
川北民众筑寨而居,除了因为生活环境使然,当时很多山区、丘陵远未开发,地方豺狼虎豹众多,更主要因为受到战争的影响。
南宋末年,蒙古入侵中原,四川作为西边主战场抵抗蒙古大军,民族英雄余阶在四川建立众多山城,将官衙迁往山寨之中,以抗拒蒙古大军。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如合川的钓鱼城,蓬州相如县的运山古城,成都金堂县云顶城,通江的大获城等。
自古以来反抗侵略的战争多是全民战争,除了官府修筑山城之外,民众更是自发的修筑山寨,如此在川北,川中,川东民间出现大大小小的山寨。
看着这些山寨,杨轩有的时候内心颇为疑惑,在冷热兵器交替使用年代,八代王张献忠怎么能够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凭借手中利剑攻破民众多如繁星的山寨,屠尽四川民众?
难道明末四川灭省之事另有隐情,屠戮四川的另有其人?
看着眼前一个个繁华的小市镇,杨轩内心颇为疑惑,有的时候想仔细看一个够,担心一觉醒来这一切都被那个大恶棍破坏殆尽。
自古以来就有扬一益二的说话,明末四川不但农业发达,而且城镇经济也颇为发达。
先拿嘉陵江附近的铁佛塘来说,是一个冲积平原,方圆十余里都是平地,远远望去比前世八十年代初农村也差不了多少。(除了引进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之外,都是刀耕火种,差别不太大)。
铁佛塘在仪陇县也只算中等规模集市,但集市足足有半里多长,道路约五六米宽,都铺着青石,其他则是店铺。
简单统计了一遍,一个小小的铁佛塘竟然有七八家杂货店,四五家客店饭店茶馆,再加上铁匠铺木匠铺打油铺粮店什么的,大小商户工户什么的足足超过20余家。
古代一般逢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赶场,赶场的时候整个街道上都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群,大家从七乡八里的赶到场口买卖货物,采办日常生计。
在这街口简单统计,当天赶场的足足超过2千余人,男女老少穿着自己最要好的衣服,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场口买卖货物。
在土暴子之乱前,铁佛塘到处都挤满人,那才叫繁荣,现在人比过去少多了。
为了采办生活油盐酱醋,大家从十里八里开外赶来,大多数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外面罩着麻布做的短卦,脚上穿着布鞋。
虽然破破烂烂的,很多打了补丁,但非常整洁,有的更是洗白了,可以看出大家非常将卫生,看得出大家非常节俭。
这之中也有一些穿得非常考究的生意人,他们大多数是读书人、生意人,以显示自己身份地位。
在洪武年间生意人是不能够穿绫罗绸缎的,但到了明朝中叶之后,很少人再计较这些了。
街面上到处都是人,在狭隘之处人群也会拥挤在一起。
一些老人感叹,大家劫后余生,土暴子在的时候大家提心吊胆,现在可好,官军光复县城,现在方圆四五十里没有土暴子踪迹,大家现在不像过去那样恐惧了;。
现在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老百姓也不时一点都不担心,大家最担心的就是拉杂役,五天前总兵刘佳胤率部路过铁佛塘,硬是逼着里长拉了50个壮丁帮忙拉军粮什么的。
那可是生离死别的场面,父母苦喊着叫唤儿子的小名,儿子小腿跪在地上不想离开。
但现在民众好像忘记当日场景,虽然有的还窃窃私语,但现在是腊月,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可不想再提这种晦事。
场口里面到处塞满着嘈杂的人群,街中饭店旁边有卖艺的,高声吆喝的,大家围着圈子看大家表演,表演不错的高声叫喊着鼓掌,也在这时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精致饭碗走到众人前面,低声央求着,也不强逼大家,大方的逃出几枚铜钱叮叮当当的落在碗里面。
场口到处都是摆摊的,大家按照所卖东西自觉的分为几个大类,然后在箩筐、背篓上面展示着自己的货物,与过往人群小声交流着。
买卖完成之后,需要称重的用买主的称,如果感觉不太准的,场中有一个公称,大家付上两枚铜钱之后使用公家称称重。
街面上什么东西都有,有买鸡鸭鱼的,有买鸡蛋鸭蛋的,有猪肉的,有卖各种农业杂粮的,还有卖各种农具、菜刀,砍刀什么的。
那些卖农具、菜刀砍刀与各种生活用品的很多都是祖传的,非常注重信誉,本镇王铁匠打造的菜刀砍刀那是远近闻名,很多人专门跑到铁佛塘前来购买。
大家日常买卖主要使用铜钱,有的商人脖子上竟然将着几吊铜钱,来回与大家讨价还价,成交的就解开绳索取出铜钱交付给大家。
场中也有使用碎银的,非常麻烦,大家需要看碎银成色,有的拿在手中掂量一番,报出数字,如果双方有出入的再用小称称重,然后换算成铜钱交付。
但民众常常抱怨一些店铺老板非常刻薄,若是看到对方是外地人常常瞒称。
杨轩购买一点东西,使用碎银,本来约2钱3分的碎银,店家看对方憨厚老实,硬说不到2钱,称重时再使用了一点小手段刚好2钱。
店家一个劲抱怨不老实,不足2钱的碎银竟然口口声声超过2钱。
连看了十余家店铺,每家店铺都挤满了人,大家高声叫喊着,店主忙得满头大汉的。
第32章 古代城管…白役()
如果按照洪武帝朱元璋所定的三等九则原则缴纳商赋,若再加上乡野的一些店铺,一个乡足足可以征收一百余两纹银之数。
除此之外,还有贩卖鸡鸭鱼肉,贩卖各种农业作物的那更多,大家担着背着货物来到集市,摆开之后,等着买主前来,经过一番交涉之后完成交易。
刚刚完成交易,就有几个敞开衣襟的汉子跑过来要求缴纳税赋,大家哭丧着脸,缴纳税赋。
朱元璋规定,这商赋在3%…5%之间,但没有那个按照这个征收,完全凭个人喜好,陌生人,老实一点征收多点。
基本上都是担着背着东西赶集,大家先卖掉货物换得银两铜钱之后,然后再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回家。
即便一半人贩卖货物,大概也有上千人,最少的2个铜板,最多的近百个铜板(卖猪、买牛等大宗货物买卖),简单看了看收税的箩筐,估计有近万枚铜钱(一两纹银值1千三百多个铜板,如此也有8两之多)
现在过年,赶场的多,一年平均下来也不会少于5两银子,按照120天计算,如此也超过六百两纹银,再加上商铺的,如此足足超过七百两纹银之数。
都说大明沈万三有聚宝盆,中国人口众多,真正的聚宝盆就是收上来的赋税,如今全国人口超过一亿两千万(户口上六千万,几百年没有变,普遍认为超过一亿两千万,有的更是估计超过两亿),每个人一个铜板,全国就有十万两银子。
前世马云等人为什么能够首富,不是阿里巴巴多牛逼,全世界如同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很多很多,但马云身在中国,
这还只是一个铁佛塘,仪陇县有十余个集市,再加上县城一个,一年光商赋就应该超过八千两纹银。
即便那数百个卫所不算,但大明1427个县,即便只算这些县,一年商赋也可以征收1100万两之多。
但正如仪陇县每年缴上来的不过百余两纹银那样,全国商赋也少得可怜,不过二十万两纹银而已。
因此一些史学家认为明朝财政问题,主要是朝廷根本没有征收税赋,或者官吏集团贪渎了这些从民众那里所征收的税赋。
来回走了两三趟,进入一家酒楼要了一个厢房,大家坐着喝茶聊天,一边看着酒楼外面一个人正耍着杂技。
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转头望去,只见几个敞开衣襟的汉子闯入饭店旁边的杂耍场,瞪着正在卖艺的嚷道:“你是哪里的,怎么到本地卖艺不拜码头呢?”
听到吆喝声,周围的人群呼噜的一下围过来,大家看着一个三十余岁敞着棉袄的汉子问道:“余二爷,这,这怎么啦?又有人不交租税了?”
瞪了旁边人一眼,这个余二爷恶狠狠的说道:“是啊,要不老子会发这样大的火吗?这几个外地杂耍的,不但没有来拜码头,而且连租税都没有交,如果都这样的话,老子还活不活了?”
租税,杨轩微微一怔,摇了摇头,官府除了收取田赋、丁赋、商赋、矿赋这些之外,卖艺的可没有收取租税啊,这是什么费用呢?
旁人一听也跟着起哄,有的更是直言这怎么行,如果这样的话余二爷不是没活路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