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刘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项羽与刘邦-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映出像漏雨留下的污痕样的

黑斑。

〃大王恐怕是很难战胜项王的。〃

郦食其冷不防开口说道。这是一位爱揭短的老人,可是刘邦从没有因这类事情恼怒过,就像听人密报纪信讲自己的坏话也不发火一样。是刘邦没有自尊心呢,还是他的自尊心装到靴子里去了呢?~

〃我确实敌不过项羽。〃刘邦坦然说道。

〃这座荥阳城迟早也要陷落吧?〃

〃说来可怜,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困守孤城是要有长远打算的。陛下心有成算吗?〃〃没有。〃刘邦在这种场合,总是像幼儿一样实话实说。

〃陛下能听听臣郦食其讲几句话吗?〃

〃很高兴听。〃、

〃陛下可知道先王之道这句话?〃

〃是儒家之言吗?〃

刘邦露出厌恶的神色。懦家学说将古时圣王们的思想称为先王之道,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为王者效法。

〃不,这可是一句金玉良言。〃

郦食其幵始讲《书经》里的一段故事。他说:远古之时,有一位名字

叫汤的为善之王,是殷的始袓,当讨伐夏桀这个暴君之时,将桀灭掉之后,仍封其子孙在杞〈河南省境内)为诸侯,以不绝夏的祭祀。这是因为汤王

乃为至德之人。

郦食其又说:周武王也有不断绝先祖祭祀的思想,虽然曾讨伐暴君殷纣王并将殷灭掉,但其后仍寻找古代圣王的子孙,予以适当封赏。说到这些,秦可谓是暴虐之极。灭亡了六国,却不给那些王孙封赏土地,由此造成六国的祭祀全部断绝。天下苍生对此充满怨恨。

〃是在怨恨吗?〃

111

刘邦脑海的一角,闪出一个犹如油污的小小疑点,不过没有讲出口。假定天下不再怨恨,儒家推崇祭祀的主张就站不住脚。说到主张,倘若其核心部分不列人谎言,岂不就无法成立了吗?

〃一点不错,诚如先生所言。〃

刘邦将疑点又咽了回去,催着郦生快往下说。

〃有鉴于此,陛下应努力寻找六国的王孙。如果将君主大印授予他们,六国的君臣和万民都会敬仰陛下的大德,人人都会高高兴兴地盼望大王作为天下之主登上宝座。强楚也会折弓伏盾,对陛下俯首称臣的。〃

^……是吗?〃

刘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美滋滋地驾上了郦食其吐出来的祥云。这就

是所谓主张的可怕之处吧!因为刘邦根本不知道,所谓主张,那可是像海市蜃楼一样,只要拔除一颗钉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确实有道理,如果能做到这样,强楚之类就毫不足惧啦!〃刘邦虽然处于楚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但从郦食其像大蛘吐气一样吹出来的美好主张来看,当前这种处境似乎简直就是小事一桩了。〃立即命人刻出六国君主之印。〃

刘邦将人叫来,命其办理这件事。刘邦拥有王权。印是王权的化身,他身边随时都有刻印的匠人。〃要连夜刻出来!〃

刘邦一面下令,一面又对郦食其说:老先生恐怕要辛苦一趟了,能替

我带上这些印去出使六国吗?不用说,郦食其一心想把懦家学说传布天下,他就是靠着这腔热血活在世上的。在他的头脑里,辛劳也该算做一种愉悦;

纵然暴尸荒郊野岭也在所不辞。

郦食其离开房间之后,刘邦突然感到饥肠辘辘,似乎欢乐的情绪也会

大大促进消化,他口中叫道:〃剩的酒菜也好,快给我拿来!〃装菜的盘子一送上来,刘邦就拉开架式大吃大嚼起来。就在这时,没有胡须的张良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子房啊!〃

112

刘邦想把喜悦分给张良,一边动着筷子,一边把刚才郦食其献策和自己采纳的情况,详细地讲了一遍,张良听后立时脸色大变。

〃大王的事业,到此也就宣告结束啦!〃

刘邦对张良的才华是深信不疑的。看到张良并不高兴,他的语气也变

得柔和了,问道:〃为什么结束了呢?〃

张良伸手从刘邦手里抽出筷子,以筷子为道具开始阐述道理。

张良是老庄派,在对现实的认识上甚至比老庄派还要朴实,具有一种

坦然面对的精神。他承认与一千多年以前的先王时代相比,经济、文化和

人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儒家之徒所崇尚的古也好,夏也好,殷也好,

社会都很小,王权所及的范围也极有限,农业人口少,战事规模也不大。人心朴实率真,笃信鬼神,对王的服从心也很强。

张良说:历史已经走过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智慧发达,思想活跃,社会的规模也是殷汤王和周武王在位时所不能比的。以为只要能找到被秦灭亡的六国后代子孙,就可以复辟王国,恢复祭祀鼓舞人心,只不过是一种?申话而巳。

〃可是,子房。〃刘邦说。

〃那些王孙不是会乐得额手称庆吗?就我来讲,是想让天下皆大欢喜,

以压倒强楚。〃〃大王啊!〃

张良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因为刘邦还没有从郦食其主张的虚幻故事里醒悟过来。

〃诚如大王所讲,必须要使天下皆大欢喜。但是,靠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办法,实际上额手称庆的只有六国的后代子孙。而反过来讲,就会有人陷人悲惨的境地,保不准还会有好几万人。〃

〃什么人会悲惨哪?〃

〃陛下的几万名士卒。〃

听到张良这么一讲,刘邦顿时恍然大悟。不过,张良又加上一句:〃还有天下的游士。〃

113

张良使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指刘邦的属下人等。他们原本都是天下的游士,离开了旧六国之一的故乡,抛下了葬有祖坟的山峦,告别了父母妻子,在天下四处流浪漂泊,又跟随刘邦转战东西。

〃其道理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追随大王而得到土地,哪怕是寸土也

好。〃

只要不是无法理喻的怪人,谁都会这样的。

〃谁知大王却要听信郦生的劝说而仿效先王之道,兴韩,复魏,立燕、赵、齐、楚各国的后代子孙,倘若果真如此,这些游士就必定会舍弃大王而重返故乡,为各自的国王尽忠效力。道理很简单,这些游士都想返回祖坟所在的故土。如果他们尽皆散去,大王究竟还想同谁一道去夺取天下

呢?〃

〃这个臭郦生!〃

刘邦站起来大声骂了一句,然后又气愤地说:我的大业差一点就成了泡影啦!他赶紧叫来左右的人,询问刻印的情况。说是已经开始动手刻〃赵王之印〃这类的字样了,于是下令立即将这些字全部磨掉。刘邦实在是被项羽折磨得痛苦不堪了,才产生了一种幻想,甚至将稻草一样的东西都当成了整个天下。

他让张良退下去,即刻命人唤来郦食其。他没有斥责这位思想家,只是告诉他:难得你如此献言献策,不过,我还是决定不予采用。老儒生吃了一惊,连忙问明理由,只听刘邦说道:〃是做了一场梦。〃

说到困守孤城,每天只消一味地忍耐,对一些细小现象和点滴想法也会抓住不放,并寄予极大的期望。即使是刘邦,也很轻易就会为莫名其妙的想法所迷惑。

〃虽说如此,郦生嘛,也还是有他的长处,还是个了不起的家伙。〃这就是刘邦心里对郦生所下的结论。从来不想得到一寸土地,只想将心中的正义广布于天下,这样的人心难道还不是颇有意思吗?〃张良也很有意思。〃

刘邦想。这个一年到头爱感风寒的人,拋开所欲所求而一心辅佐刘邦,

114

以使刘邦获取天下为唯一乐趣。他毫无私心,对事物也看得分明,更能对刘邦直言善谏,拖住刘邦悬空的脚,使之安稳地站立。

〃人就是千差万别呀!刘邦颇有感触。

,,

荥阳城里的老百姓可遭了大灾。

他们与刘邦亳无瓜葛。刘邦突然来到这座城里,将这里当成了与楚进行决战的大本营,因此,他们也不得不与士卒们一道进行死守孤城的战斗。

为了慰问安抚城里的这些老百姓,刘邦每天都要会见城里的父老们。每个街坊都有三位父老作为代表,还要从中选出三位父老作为全荥阳城的代表。刘邦对每位父老都是坦诚相见。

〃项羽这个人,不知道究竟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刘邦总是向他们重复这句话。荥阳人都知道,在同是这条黄河岸边的新安,项羽就曾将二十万旧秦军活活埋掉。如果荥阳城落到了项羽的手里,说不定所有老百姓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刘邦只有反反复复讲明这条道理,

并要求他们全力协助汉,此外再无别的办法可以说服这些老百姓。〃城里的这些人才是最可怜的。〃

刘邦不得不暗自承认这一点。刘邦的这种心情,父老们感同身受。人们都认为刘邦才是一位有德之王。只凭他抱有这么一点点的怜悯之情,就被人们认为是有德之人,这正是中国自殷汤王和周武王以来的传统。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只要具有一颗普通人的怜悯之心,民就心满意足了。对于民来说,正规的王朝才是一大祸害。王朝专会大肆掠夺。掠夺过头的时候,草莽中就会杀出叛军来。而一般情况下,王朝的军队一官军一掠夺得

更凶,叛军则与农民紧密相连,反倒比较太平,这种说法似乎已经成了人所共知的真理。

项羽和刘邦的争斗虽然属于反叛军之间的兵戈相向,但因为项羽势力强大,其军队也染上了一些官军的恶习,所以掠夺更甚。另一方面,刘邦

军弱小,颇近似于上面所说的叛乱军。他们若遭到农民的唾弃,马上就会

115

失去立足之地,因此对荥阳城的人们也很和善。荥阳的父老们都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总是说:〃为了大王的天下,我等千辛万苦在所不辞。〃话虽这样说,却并不等于发自内心,恐怕真正的想法还是要让项羽和

刘邦统统都从这个世上走得远远的。在一小块地方内为人们办事的父老,其存在也许就跟远古传说中的政治形态大体相似,或许还和老庄之徒所理想的自然社会的政治相一致。每当有王或侯出现,甚至有一个皇帝冒出来的时候,你争我夺的规模就会扩大,惨绝人寰的灾祸就会更令人难以忍受。

刘邦并没有巡视过城内的所有战斗岗位,这是将军们该做的事情,倘若由大王亲自去做,就会剥夺将军们对士卒的恩威。而且,这片大地上的权威观念也不允许他这样做。如果王风尘仆仆亲自巡视所有阵地,反而会被士兵们小瞧,以为那位王的本事也不过如此。

不过,也许由于长期困守孤城,刘邦的情绪也有些反常了。一天晚上,他带着驳手夏侯婴一个人,沿着城墙走到各处查看。

当遇上有人查问时,夏侯婴便回应:〃大王驾到!〃

刘邦登上某个方位的城楼,又从通往下一段城墙的露天台阶往下走,因为天黑,刘邦一脚踏空了,从台阶上滚落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十分

难看。就在这时,传来一个声音:〃整天只顾跟女人胡混了,所以才会挨

刘邦有时就是这个样子,偌大年纪的他竟如孩童一般。〃我就是那样整天胡混吗?〃

刘邦既不恼怒,也不查明对方是谁,虚怀若谷地回了一句。〃全城都在挨饿!〃

那个人说。仔细一看,那人正在对面五六尺远的旗杆下蹲着。刘邦借着头顶望楼探出来的篝火的光亮,看清了那人是一身戎装。〃我是汉王呢!〃

刘邦为慎重起见,说明了身份。对方说:我知道。驭手夏侯婴走近用

116

松明照了一下。原来是个小矮子。

〃你是越人吗?〃刘邦问道。吴越地方矮小的人很多。〃不是。听听我的口音就知道啦。〃说完,那人站起身来。

〃不错,是沛城人哪!〃刘邦颇感意外。〃不对,是丰邑人。〃

丟下这句话,此人就消失在黑暗之中了。说到丰邑,自然是指刘邦的故乡,未必就是再往下一级的中阳里吧?若是中阳里人,刘邦从长相上也能认得出来。

第二天早晨,刘邦找来了幼时的朋友卢绾。

〃昨天夜里,遇到纪信了。〃

刘邦连蒙带猜地说道。因为沛附近出身的兵士里,要举出在城内屡屡讲刘邦坏话的人,恐怕就只有纪信了。

〃他说是丰邑人。那一带的人似乎都不喜欢我这个人。当然,你除外。〃

〃因为在故乡,陛下给人们的印象也只是个无赖或盗贼嘛!沾陛下的光,我的名声也糟糕得很。〃卢绾也直言不讳。

〃现在还很糟糕吧?〃刘邦的眼神像是在遥望远方,心中涌起了对故乡田野和河川的思恋之情。

〃是的。〃卢绾说,〃有一段时间好像糟糕得很呢!因为雍齿和王陵都讲了很多陛下的坏话嘛。〃

〃雍齿吗?〃

刘邦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是在嘲讽邻居家的一条小狗。

〃站在那个家伙的角度来说,也可能是出于无奈吧!〃

雍齿本是从前的无赖同伙,但一直出了名地厌恶刘邦。在刚刚举兵的时候,刘邦曾把丰邑托付给了雍齿,而这位讨厌刘邦的人却与陈胜属下的周市暗地里勾结,将丰邑献给周市,从而背叛了刘邦。据说雍齿似乎是为了使丰邑抱成一团,才拼命讲刘邦坏话的。在丰邑一提到刘邦,都说他是

117

个笨蛋、毫无节操、胆小鬼,简直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恶棍,这种评价几乎渗进了丰邑的每一寸土地。王陵过去也是乡党的头面人物。在刘邦填不

饱肚皮的那段时间里,给他饭、保护他的,都是这个王陵,作为乡党的一个无赖,他比刘邦名气还大,资格要老。在刘邦起兵的时候,王陵曾大感意外,简直是笑掉了大牙,不屑一顾地说:

〃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王陵还曾对手下的党羽及势力范围内的农村三令五申,严禁他们支持刘邦。后来,刘邦的势力眼看着一天天壮大,王陵比谁都困惑不解。虽说如此,处于乱世之中,毕竟还得依附于一个大的势力,王陵便投靠了他人,而对刘邦始终敬而远之。然而,没过多久他还是投到了刘邦的麾下。

雍齿也加入进来了。刘邦如此不计前嫌,宽宏大量,滑稽可笑,甚至对雍齿这号人也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憎恶之意。天下平定之后,他第一个奖赏雍齿,封其为什方侯。虽说在很大程度上,这纯属一种控制大局的政治策略,但仍能看出容忍正是刘邦的一大特点。说到王陵,刘邦对他更是礼遇有加,使其成为汉的柱石,到第二代的惠帝时,王陵还当上了右丞相。

以下也是多年之后发生的事情了。刘邦唯独没有饶恕丰邑的人们,这与他的宽广胸怀是矛盾的,但他生来就性格固执,一旦怀恨在心,就像胆结石一样很难融化掉。后来他怀念起沛,对沛的父老说:〃即使我的肉体人土万年,魂魄也照样会怀念沛的。沛将永世免除赋役。〃

可是,对最该关心的出生地丰邑,刘邦却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

〃希望丰邑也能得到与沛同样的恩赐。〃

当沛的父老提出这项恳求时,刘邦讲了一段话:世上的人,哪有不思念故乡的呢!对于我来说,怀恋丰邑要超过沛,但是这种爱早已变成了恨。因此,刘邦还是没有答应。不过,由于沛的父老再三恳求,后来还是给了丰邑与沛同样的恩典。

〃那位叫纪信的矮公,怎么不是王陵或雍齿的部下呢?〃刘邦问卢绾。原来,沛和沛附近的子弟,都是王陵或者雍齿在当地募兵时加人汉军

118

的,自然应该成为他们的部下。〃纪信是谁的部下?〃〃该是灌婴吧?〃

灌婴本系绢帛商人出身,为保卫甬道与楚军进行了果敢顽强的战斗。不过,他并不是沛的人士。

〃调查一下,他为什么成了异乡人灌婴的部下?〃刘邦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卢绾。

纪信确实是丰邑人,但并不是从动乱一开始就当上兵的,就在王陵或雍齿前来募兵时,他还死死守住仅有的一点田地,拒绝应征。他说:〃我有老父在家。怎么能当毫无益处的兵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